郑樵和《通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天下之大学术,而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 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通志 总序》
二十略的价值
(一)
在历史编撰学上,《通志》“二十 略”继《隋书 经籍志》和杜佑《通 典》之后,大大拓宽了关于典章制 度史的研究和撰述范围,对古代学 术文化做出了总结性的贡献。
二十略的价值
• 其一,《礼》、《职官》、《选举》、《刑法》、 《食货》五略,基本上是沿袭历代正史《志》和杜佑 《通典》的名称和史文,所以郑樵认为这部分内容 “本前人之典”,“汉、唐诸儒所得而闻”,沿袭和 继承的成分居于主导方面。
二十略的价值
• 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 置而不同......大抵儒生家多不识田野之物, 农圃人又不识《诗》、《书》之旨,二者 无由参合,遂使鸟兽草木之学不传......臣少 好读书,无涉世意,又好泉石,有慕弘景 心。结茅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 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其性 情......今作《昆虫草木略》,为之会同,庶 几衰晚少备遗忘,岂敢论实学也!
《通志》版本
• 《通志》版本较多。有元至治二年 (1322)刊本、明刊本、清武英殿刊 本、咸丰间崇仁谢氏仿武英殿版本、广 州重刻本、杭州局本、浙江书局刊本、 中华书局本、浙江书局本、《四库全书》 抄本及商务印刷馆影印《十通》本,因 史家一般较看重“二十略”,因此, 《通志》“二十略”单独成书的版本则 有明刻本、金坛于氏重刻本。
郑樵的史学思想
“同天下之文”
郑樵 史学 思想
从空间上强调历史内容 的横向会通。
会通
“及古今之变”
从时间上强调历史内容 的纵向会通。
• 因此,郑樵继承和发扬孔子、司马迁 撰修通史的传统。
• 一方面,重视阐明古今社会的“相因 之义”,强调贯通历史的前后联系; • 另一方面,重视揭示社会历史的“古 今之变”,强调弄清历代典章制度的 损益。
• 其二,《天文》、《地理》、《器服》、《乐》、 《艺文》、《灾祥》六略,是参照前史目标,而在内 容上所有发展。 • 其三,《氏族》、《六书》、《七音》、《昆虫草 木》、《都邑》、《谥》、《校雠》、《图谱》、 《金石》九略,目标和内容均为郑樵首创。
二十略的价值
(二)
在历史理论中,关于地理条件与政 治兴废成败的关系,一个极为重要 的方面就是历代学者对于“建邦设 都”的认识和论述。因为都城不仅 是历代朝廷政治统治的中心,而且 关系到每个朝代政治统治的时间长 短和利害得失,所以历来受到世人 的重视。
——《夹漈遗稿》
郑樵其人
• 郑樵一生“力学著 书,不为文章”, 先后成书80余种, 不下千余卷。因家 境清寒,生前少有 刊印。后来逐渐散 失,今仅存《通志》 和《夹漈遗稿》等 数种。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 郑樵所撰《通志》,与唐代杜佑的《通
典》、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齐名, 被后世誉为“三通”。 实际上,《通志》是一部 纪传体通史,全书二百卷, 五百多万字,全书分为: 帝纪18卷,年谱4卷,略52 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 载记8卷。记上古至隋唐的 制度(二十略记上古至唐, 纪传记三皇至隋)。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 郑樵认为“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故名 其《通志》;又以“古者纪年别系之书谓 之谱”,故把历代正史之中的"表"改为" 谱"。书名既然称"志",于是把历代纪传 体史书之中的"志"为"略",其余世家继承 《史记》,载记源于《晋书》。
《通志》是综合历代纪传体史书体例 而来,成为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纪 传体通史著作发展的新成果。
主通明变
主通明变——郑樵和《通志》
郑樵其人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郑樵的史学思想 《通志》二十略的价值
《通志》版本
课件 参考文献
郑樵其人
郑樵(1103~ 1161),字渔仲, 号夹漈,,别号 溪西遗民,福建 兴化军莆田人。
郑樵其人
• 臣本山林之人,入山之初,结茅之日,其心 苦矣,其志远矣。欲读古今之书,欲同百家 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 无遗恨。 ——《夹漈遗稿 献皇帝书》
二十略的价值
• 仲尼既没,先儒驾以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 罔敢先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 妖学,务以欺天。凡说《春秋》者,皆谓孔子寓褒贬 于一字之间,以阴中时人,使人不可晓解。三传唱之 于前,诸儒从之于后,尽推己意,而诬以圣人之意, 此人谓欺人之学。说《洪范》者,皆谓箕子本河图、 洛书,以明五行之旨。刘向创释其传于前,诸史因之 而为《志》于后,析天下灾祥之变,而推之于金、木、 水、火、土之域,乃时事之吉凶,而曲为之配,此之 谓欺人之学。夫《春秋》者,成周之典也;《洪范》 者,皇极之书也。臣旧作《春秋传》,专以明王道, 削去三家褒贬之说,所以杜其妄。今作《灾祥略》, 专以记实迹,削去五行相应之说,所以绝其妖。
二十略的价值
• 是故定都之君,惟此三都是定;议都之臣, 亦惟此三都是议。此三都者,虽曰金汤之 业,屡为车毂之场,或历数百载,或禅数 十君,高城深池,壍山堙谷,斤土既多, 地绝其脉,积污复久,水化其味此惰人所 谓不甚宜人者也。而况冲车所攻,矢石所 集,积骸洒血,莽为荆榛,断垣坏壁,鬼 燐灭没,由兹鸠集,能必其蕃育乎!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L/O/G/O
主通明变
謝謝!
二十略的价值
• 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 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经界。 使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不能移;使梁州 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不能迁。是故《禹 贡》为万世不易之书。后之史家,主于州 县,州县移易,其书随废。今之地理,以 水为主。水者,地之脉络也,郡县碁布、 州道瓜分,皆由水以别焉。中国之水,则 江、河、淮、济为四渎,诸水所归。苟明 乎此,则天下可运于掌。
二十略的价值
• 臣窃观自昔帝王之都,未有建宸极于汴者。 虽晋之十六国遍处中州,亦未闻有据夷门着。 何哉?盖其地当四战之冲,无设险之山,则 国失依凭;无流恶之水,则民多疾疠。七国 之魏,本都安邑,为秦侵蚀,不得已东徙大 梁,秦人卒决河流以灌其城,王假就掳,一 国为鱼焉。自是旷千三四年,无由居者。朱 全忠藉宣武资力以篡唐,因而居汴,未为都 也,不及五六年,枭獍殒命;昏庸继位,或 献迁都之谋,君臣皆谓夷门国家根本,不可 遽易,遂为京室。唐兵之来,梁室之祸,甚 至王假。晋遵覆辙,邪律长驱,取少帝如拾 芥,视朱氏又酷烈焉。
主通明变
• 《通志》,南宋郑樵撰。 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 的纪传体通史。是自 《史记》之后,现存的 又一部纪传体通史性 著作。自三皇五帝到 隋。因为在典章制度 方面的突出,与《通 典》、《文献通考》 并称“三通”。
L/O/G/O
主通明变 ——郑樵和《通志》
主讲:李果霏 组员: 杨虎 德吉 左有萍 杨倩兰 卓嘎
郑樵的史学思想
•“自书契以来, 立言者虽多,惟 仲尼以天纵之圣, “百川异趋,必 故纵《诗》、 会于海,然后 郑樵撰《通志》, 《书》、《礼》、 九州无浸淫之 在于阐明其史学思 《乐》而会于一 患;万国殊途, 手,然后能同天 想。他在书中多次 必通诸夏,然 下之文;贯二帝、 强调“会通之意”、 后八荒无壅滞 三王而同为一家, 之忧。会通之 “会通之旨”、 然后能极古今之 义,大矣哉!” “会通之道”,集 变。是以其道光 中反映出作者以 ——《通志 总序》 明百世之上 ,百 “会通”为主旨的 世之下不能及。” 撰述思想。 •—《通志 总序》
二十略的价值
• 自开辟以来,皆河南建都。虽黄帝之都, 尧、舜、禹之都,于今皆为河北,在昔皆为河 南。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平州也。 所以幽、蓟之邦,冀都之壤,皆为河南地。周 定王五年以后,河道堙塞,渐移南流。至汉元 光三年,徙从顿邱入渤海,今滨、沧间也。自 成周以来,河南之都为长安与洛阳,或逾河而 居邺者,非长久之计。
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罗炳良《南宋史学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B.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 C.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仓修良《史家· 史籍· 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承司马迁史学传统的结晶。
(一)
(二)
《通志》的问世,也是郑樵撰 述纪传体通史方法论的体现。
• 因此,《通志》中记载典章制度的 “二十略”,基本上都是自得之学。 郑樵说:“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 得,不用旧史之文。”这是郑樵对纪 传体通史撰述作出的贡献,体现了高 度的方法论成就。
二十略的价值
• 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过去一向受人们重 视的长安、洛阳、建业三大古都,已经失去了 作为都城所具有具备的优势,并非理想的建都 之地。
• 第二,北宋建都于汴京,南宋建都于临安, 都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无山河之险可以 凭借,最终导致亡国偏安。
• 第三,郑樵从总的地理环境和历代“建邦设都” 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了 一些带有普遍性的 理论认识。
二十略的价值
• 《通志》一书共有“二十略”,分别为 • 《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 《天文略》、《地理略》、《都邑略》、 《礼略》、《谥略》、《器服略》、 • 《乐略》、《职官略》、《选举略》、、 《刑法略》、《食货略》、《艺文略》、 《校雠略》、《图谱略》、《金石略》、 《灾祥略》、《昆虫草木略》。
• 方册者,古人之言语;款识者。古人之面 貌。方册所载,经数千万传;款识所勒, 犹存其旧。盖金石之功,寒暑不变,以兹 稽古,庶不失真。 ——《通志 总序》
郑樵其人
• 念臣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 夜,执笔不休,而诵记不绝。积日积月, 一篑不亏。 ——《夹漈遗稿》
樵暮龄余齿,形单影只,铅椠之业甫就,汗简之功 已成,既无子弟可传,又无名山石室可藏。每诵白 乐天“恐君白岁后,灭泯人不闻。赖中藏秘术,百 代无湮沦”之句,未尝不呜咽流涕。会兹天理不负 夙心,仰荷钧慈果得就秘书省投纳。蓬山高迥,自 隔尘埃,芸草芳香,永离蠹巧,百代之下复何忧焉。
• 晋遵覆辙,邪律长驱,取少帝如拾芥,视 朱氏又酷烈焉。宋祖开基,大臣无周公宅 络谋,小臣无娄敬入关之请,因循前人, 不易其故,逮至九朝,遂有靖康之难。岂 其德之不建哉?由地势然尔。六飞南巡, 驻跸吴越,朝日行阙,陵曰纘寝,此岂绝 念于卜宅哉?咸阳郏鄏,我陵我阿,汤汤 秦淮,一苇可至。而臣邻未闻以定鼎之谋 启陈者,毋亦以残都废邑,土脉绝水,泉 卤不足复兴,而夷门之痛,况未定也。呜 呼,江沱不足宴安也,毋已则采唐人之议, 取南阳为中原新宅,且以系人望云。
• 樵性豁荡而慷慨有节尚,慕祖逖之为人。今沧海横
流处不安,故终夜振衣,达旦不寐,跋涉山川,蒙 犯风雨,仗天下安危大计,以求见一时通人,为人 望所归而论之。 — —《夹漈遗稿 又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
• 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
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 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 ——《通志 校雠略 求书之道有八论》
二十略的价值
(一)
在历史编撰学上,《通志》“二十 略”继《隋书 经籍志》和杜佑《通 典》之后,大大拓宽了关于典章制 度史的研究和撰述范围,对古代学 术文化做出了总结性的贡献。
二十略的价值
• 其一,《礼》、《职官》、《选举》、《刑法》、 《食货》五略,基本上是沿袭历代正史《志》和杜佑 《通典》的名称和史文,所以郑樵认为这部分内容 “本前人之典”,“汉、唐诸儒所得而闻”,沿袭和 继承的成分居于主导方面。
二十略的价值
• 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 置而不同......大抵儒生家多不识田野之物, 农圃人又不识《诗》、《书》之旨,二者 无由参合,遂使鸟兽草木之学不传......臣少 好读书,无涉世意,又好泉石,有慕弘景 心。结茅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 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其性 情......今作《昆虫草木略》,为之会同,庶 几衰晚少备遗忘,岂敢论实学也!
《通志》版本
• 《通志》版本较多。有元至治二年 (1322)刊本、明刊本、清武英殿刊 本、咸丰间崇仁谢氏仿武英殿版本、广 州重刻本、杭州局本、浙江书局刊本、 中华书局本、浙江书局本、《四库全书》 抄本及商务印刷馆影印《十通》本,因 史家一般较看重“二十略”,因此, 《通志》“二十略”单独成书的版本则 有明刻本、金坛于氏重刻本。
郑樵的史学思想
“同天下之文”
郑樵 史学 思想
从空间上强调历史内容 的横向会通。
会通
“及古今之变”
从时间上强调历史内容 的纵向会通。
• 因此,郑樵继承和发扬孔子、司马迁 撰修通史的传统。
• 一方面,重视阐明古今社会的“相因 之义”,强调贯通历史的前后联系; • 另一方面,重视揭示社会历史的“古 今之变”,强调弄清历代典章制度的 损益。
• 其二,《天文》、《地理》、《器服》、《乐》、 《艺文》、《灾祥》六略,是参照前史目标,而在内 容上所有发展。 • 其三,《氏族》、《六书》、《七音》、《昆虫草 木》、《都邑》、《谥》、《校雠》、《图谱》、 《金石》九略,目标和内容均为郑樵首创。
二十略的价值
(二)
在历史理论中,关于地理条件与政 治兴废成败的关系,一个极为重要 的方面就是历代学者对于“建邦设 都”的认识和论述。因为都城不仅 是历代朝廷政治统治的中心,而且 关系到每个朝代政治统治的时间长 短和利害得失,所以历来受到世人 的重视。
——《夹漈遗稿》
郑樵其人
• 郑樵一生“力学著 书,不为文章”, 先后成书80余种, 不下千余卷。因家 境清寒,生前少有 刊印。后来逐渐散 失,今仅存《通志》 和《夹漈遗稿》等 数种。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 郑樵所撰《通志》,与唐代杜佑的《通
典》、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齐名, 被后世誉为“三通”。 实际上,《通志》是一部 纪传体通史,全书二百卷, 五百多万字,全书分为: 帝纪18卷,年谱4卷,略52 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 载记8卷。记上古至隋唐的 制度(二十略记上古至唐, 纪传记三皇至隋)。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 郑樵认为“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故名 其《通志》;又以“古者纪年别系之书谓 之谱”,故把历代正史之中的"表"改为" 谱"。书名既然称"志",于是把历代纪传 体史书之中的"志"为"略",其余世家继承 《史记》,载记源于《晋书》。
《通志》是综合历代纪传体史书体例 而来,成为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纪 传体通史著作发展的新成果。
主通明变
主通明变——郑樵和《通志》
郑樵其人
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郑樵的史学思想 《通志》二十略的价值
《通志》版本
课件 参考文献
郑樵其人
郑樵(1103~ 1161),字渔仲, 号夹漈,,别号 溪西遗民,福建 兴化军莆田人。
郑樵其人
• 臣本山林之人,入山之初,结茅之日,其心 苦矣,其志远矣。欲读古今之书,欲同百家 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 无遗恨。 ——《夹漈遗稿 献皇帝书》
二十略的价值
• 仲尼既没,先儒驾以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 罔敢先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 妖学,务以欺天。凡说《春秋》者,皆谓孔子寓褒贬 于一字之间,以阴中时人,使人不可晓解。三传唱之 于前,诸儒从之于后,尽推己意,而诬以圣人之意, 此人谓欺人之学。说《洪范》者,皆谓箕子本河图、 洛书,以明五行之旨。刘向创释其传于前,诸史因之 而为《志》于后,析天下灾祥之变,而推之于金、木、 水、火、土之域,乃时事之吉凶,而曲为之配,此之 谓欺人之学。夫《春秋》者,成周之典也;《洪范》 者,皇极之书也。臣旧作《春秋传》,专以明王道, 削去三家褒贬之说,所以杜其妄。今作《灾祥略》, 专以记实迹,削去五行相应之说,所以绝其妖。
二十略的价值
• 是故定都之君,惟此三都是定;议都之臣, 亦惟此三都是议。此三都者,虽曰金汤之 业,屡为车毂之场,或历数百载,或禅数 十君,高城深池,壍山堙谷,斤土既多, 地绝其脉,积污复久,水化其味此惰人所 谓不甚宜人者也。而况冲车所攻,矢石所 集,积骸洒血,莽为荆榛,断垣坏壁,鬼 燐灭没,由兹鸠集,能必其蕃育乎!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L/O/G/O
主通明变
謝謝!
二十略的价值
• 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 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经界。 使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不能移;使梁州 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不能迁。是故《禹 贡》为万世不易之书。后之史家,主于州 县,州县移易,其书随废。今之地理,以 水为主。水者,地之脉络也,郡县碁布、 州道瓜分,皆由水以别焉。中国之水,则 江、河、淮、济为四渎,诸水所归。苟明 乎此,则天下可运于掌。
二十略的价值
• 臣窃观自昔帝王之都,未有建宸极于汴者。 虽晋之十六国遍处中州,亦未闻有据夷门着。 何哉?盖其地当四战之冲,无设险之山,则 国失依凭;无流恶之水,则民多疾疠。七国 之魏,本都安邑,为秦侵蚀,不得已东徙大 梁,秦人卒决河流以灌其城,王假就掳,一 国为鱼焉。自是旷千三四年,无由居者。朱 全忠藉宣武资力以篡唐,因而居汴,未为都 也,不及五六年,枭獍殒命;昏庸继位,或 献迁都之谋,君臣皆谓夷门国家根本,不可 遽易,遂为京室。唐兵之来,梁室之祸,甚 至王假。晋遵覆辙,邪律长驱,取少帝如拾 芥,视朱氏又酷烈焉。
主通明变
• 《通志》,南宋郑樵撰。 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 的纪传体通史。是自 《史记》之后,现存的 又一部纪传体通史性 著作。自三皇五帝到 隋。因为在典章制度 方面的突出,与《通 典》、《文献通考》 并称“三通”。
L/O/G/O
主通明变 ——郑樵和《通志》
主讲:李果霏 组员: 杨虎 德吉 左有萍 杨倩兰 卓嘎
郑樵的史学思想
•“自书契以来, 立言者虽多,惟 仲尼以天纵之圣, “百川异趋,必 故纵《诗》、 会于海,然后 郑樵撰《通志》, 《书》、《礼》、 九州无浸淫之 在于阐明其史学思 《乐》而会于一 患;万国殊途, 手,然后能同天 想。他在书中多次 必通诸夏,然 下之文;贯二帝、 强调“会通之意”、 后八荒无壅滞 三王而同为一家, 之忧。会通之 “会通之旨”、 然后能极古今之 义,大矣哉!” “会通之道”,集 变。是以其道光 中反映出作者以 ——《通志 总序》 明百世之上 ,百 “会通”为主旨的 世之下不能及。” 撰述思想。 •—《通志 总序》
二十略的价值
• 自开辟以来,皆河南建都。虽黄帝之都, 尧、舜、禹之都,于今皆为河北,在昔皆为河 南。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平州也。 所以幽、蓟之邦,冀都之壤,皆为河南地。周 定王五年以后,河道堙塞,渐移南流。至汉元 光三年,徙从顿邱入渤海,今滨、沧间也。自 成周以来,河南之都为长安与洛阳,或逾河而 居邺者,非长久之计。
课件 主要参考文献
罗炳良《南宋史学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B.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 C.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仓修良《史家· 史籍· 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承司马迁史学传统的结晶。
(一)
(二)
《通志》的问世,也是郑樵撰 述纪传体通史方法论的体现。
• 因此,《通志》中记载典章制度的 “二十略”,基本上都是自得之学。 郑樵说:“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 得,不用旧史之文。”这是郑樵对纪 传体通史撰述作出的贡献,体现了高 度的方法论成就。
二十略的价值
• 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过去一向受人们重 视的长安、洛阳、建业三大古都,已经失去了 作为都城所具有具备的优势,并非理想的建都 之地。
• 第二,北宋建都于汴京,南宋建都于临安, 都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无山河之险可以 凭借,最终导致亡国偏安。
• 第三,郑樵从总的地理环境和历代“建邦设都” 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了 一些带有普遍性的 理论认识。
二十略的价值
• 《通志》一书共有“二十略”,分别为 • 《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 《天文略》、《地理略》、《都邑略》、 《礼略》、《谥略》、《器服略》、 • 《乐略》、《职官略》、《选举略》、、 《刑法略》、《食货略》、《艺文略》、 《校雠略》、《图谱略》、《金石略》、 《灾祥略》、《昆虫草木略》。
• 方册者,古人之言语;款识者。古人之面 貌。方册所载,经数千万传;款识所勒, 犹存其旧。盖金石之功,寒暑不变,以兹 稽古,庶不失真。 ——《通志 总序》
郑樵其人
• 念臣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 夜,执笔不休,而诵记不绝。积日积月, 一篑不亏。 ——《夹漈遗稿》
樵暮龄余齿,形单影只,铅椠之业甫就,汗简之功 已成,既无子弟可传,又无名山石室可藏。每诵白 乐天“恐君白岁后,灭泯人不闻。赖中藏秘术,百 代无湮沦”之句,未尝不呜咽流涕。会兹天理不负 夙心,仰荷钧慈果得就秘书省投纳。蓬山高迥,自 隔尘埃,芸草芳香,永离蠹巧,百代之下复何忧焉。
• 晋遵覆辙,邪律长驱,取少帝如拾芥,视 朱氏又酷烈焉。宋祖开基,大臣无周公宅 络谋,小臣无娄敬入关之请,因循前人, 不易其故,逮至九朝,遂有靖康之难。岂 其德之不建哉?由地势然尔。六飞南巡, 驻跸吴越,朝日行阙,陵曰纘寝,此岂绝 念于卜宅哉?咸阳郏鄏,我陵我阿,汤汤 秦淮,一苇可至。而臣邻未闻以定鼎之谋 启陈者,毋亦以残都废邑,土脉绝水,泉 卤不足复兴,而夷门之痛,况未定也。呜 呼,江沱不足宴安也,毋已则采唐人之议, 取南阳为中原新宅,且以系人望云。
• 樵性豁荡而慷慨有节尚,慕祖逖之为人。今沧海横
流处不安,故终夜振衣,达旦不寐,跋涉山川,蒙 犯风雨,仗天下安危大计,以求见一时通人,为人 望所归而论之。 — —《夹漈遗稿 又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
• 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
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 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 ——《通志 校雠略 求书之道有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