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流程管理

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流程管理
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流程管理

外来器械主要是指单位(厂家)带到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器械,是在普通器械的基础上增加的局部专项操作器材[1-3]。外来器械特点是品种繁多、结构复杂、材质特殊、价格昂贵,医院为节约成本,采取临时租赁的方法。过去本院由供应商清洗、打包、送供应室灭菌后手术室使用。据文献报道,租赁公司业务员医学专业毕业者只占5%,业务员未经过消毒、灭菌培训者占100%,器械供应给两家以上医院者占100%[4],所以,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运输、使用都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因此,本院从2009年7月规定所有外来器械必须经过本院供应室统一、规范的灭菌、消毒[5],实施了外来器械、植入物的流程管理,简称一书三联表式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外来器械的接收

手术前由手术医生与有资质与医院签订合同的供应商联系,供应商根据要求将所需器械至少在手术前2d送到供应室(急诊手术除外),由手术医生和手术室、供应室护士三方对手术器械型号、性能进行开包验收(单包装除外),然后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一书三联表格内手术室栏目内容,与供应室护士再次进行器械清点、复核并签名。

2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

2.1清洗灭菌前必须消除污染,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6]。供应室护士接到外来器械一书三联表格后对器械进行分类,能拆部分尽量分离拆卸,按照清洗流程,即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管腔类器械采用压力水枪反复高压冲洗,贵重精密器械清洗时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或指导手册进行器械清洗、干燥后,清洗人员在一书三联表格相应栏目内签名。2.2检查包装器械包装人员对器械清洗效果和性能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复杂、形状特殊、精密的器械[7],按照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的流程进行。包的体积和质量严格执行卫生部(CSSD)相关规定要求,包装完毕,打包人员在一书三联表格内签名。

2.3灭菌外来器械、植入物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前要选用灭菌方法处理[8]。灭菌员根据器械材质进行分类灭菌,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每批次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并选用化学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批量监测(提前放行标准),灭菌结束后,灭菌员在一书三联表格相应栏中签写灭菌时间、灭菌员、化学PCD结果等。

2.4发放每批次发放前确认灭菌包是否合格,外来器械、植入物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急诊手术时以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作为提前发放标准[9]。发放时使用科室要在一书三联表上注明“急”字并与发放人员双方签名。

3监测

外来器械、植入物每批次都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化学PCD监测,生物监测用3M公司生产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指示管,2管作为灭菌组,1管作为对照组,灭菌组放置在标准包内,经过一个灭菌过程后,在56℃恒温锅内培养48h后观察结果[10]。将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指示管标签贴于一书三联表生物监测栏内相应位置,出具监测报告,检测结果由手术室反馈给手术医生,并将第一联存放在控感办,第二联存放在供应室,第三

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流程管理

杨战月,马淑霞,张医华(兴平市人民医院,陕西兴平713100)

【提要】为规范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从2009年不断摸索、探讨外来器械的流程管理,从外来器械的接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等流程中均有双方核对及签名,起到了层层把关的作用。总结834份外来器械植入物的流程管理,83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

【关键词】设备和供应,医院;手术室/组织和管理;植入物,人工见假体和植入物;外来器械;流程管理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0-3192-02中图法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细分领域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细分领域分析 广州创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目录Contents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及政策分析化学发光:主流免疫诊断领域 彩超:加速发展的黄金领域 MRI磁共振成像:国产替代重点领域

一、医疗器械行业内生技术加政策支持(一)中国器械行业扬帆远航 (二)中国器械行业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三)中国器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四)国产技术成熟度提高推进国产替代(五)政策落地加速行业发展 二、化学发光:主流免疫诊断领域 (一)体外诊断高速发展 (二)高附加值化学发光取代率不断提高三、彩超:加速发展的黄金领域 (一)外企垄断国内市场 (二)国产品牌持续发力,加速渗透中高端领域 四、MRI磁共振成像:国产替代重点领域 (一)MRI市场规模恢复高速增长 (二)MRI国内市场由外企垄断 分目录Contents

(一)中国器械行业扬帆远航 1、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始于1816年听诊器的发明,随后的200年间,各种医疗器械层出不穷,行业不断向上发展。中国医疗器械现代化起步于1952年,随着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 定义 医疗器械涵盖了可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配套的计算机软件等,是集合了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医疗设备产品技术含量高,行业壁垒高,研发投入大,利润丰厚,医疗企业竞相介入生产。

国内外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历史

2、行业发展推动力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产医疗设备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自1950年代以来,国产设备持续取得零突破,从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入手,逐步取得市场话语权,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向国外 头部企业靠拢,实现国产仪器在中高端领域渗透。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推动力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外来医疗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院感办和消毒供应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除急诊手术外,术者应根据手术安排,联系器械公司将手术器械于术前24-48小时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 六、严格交接手续,消毒供应中心和器械公司双方共同清点核对器械,相关信息无误后,共同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核对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患者姓名、床号;器械的品牌、名称和数量;植入物种类、规格、数量。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接受。器械清单可参照手术清点记录单,须注明每件器械名称、件数,不得只写器械总件数。 七、器械公司应提供详细的清洗消毒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灭菌方式和灭菌循环参数。 八、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规范的清洗消毒流程对

外来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 九、按照“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整理器械,检查清洗效果和器械功能,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硬质容器应将包内化学指示卡放于两对角。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装标识应注明使用该器械的手术患者床号、手术名称、器械品牌及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标识应有可追溯性。 十、根据器械材质进行分类灭菌,耐高温的器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并应进行各项监测证实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合格方可发放使用;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急诊手术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发放的标志,但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十一、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二、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有资质的技术人员且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三、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植入物由医院统一招标,确定外来器械供应单位,未经医院招标的植入物不得在CSSD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二、外来器械供应商应提供器械的使用说明、清洗方法、灭菌指导。 三、外来器械必须在本院CSSD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 四、择期手术最晚应于术前日15时前送达CSSD,急诊手术应及时送达。以保证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所需的时间。 五、在污物回收区接收外来器械。接收时由器械送达人员登记日期、送达时间、器械名称、器械数量、手术名称、主刀医生姓名、病人姓名、所在科室,器械商签名、接收人核对后签名;器械送达人员还需填写器械包内小卡片,注明病人信息及公司名称。 六、由于外来器械的复杂性,接收时器械商有义务将器械拆至最小单位进行交接,接收人员应检查器械的完整性、记录器械的清洗、灭菌方式,并与检查、包装、灭菌区人员进行交接。 七、外来器械的包装应符合灭菌要求,不可超重、超大,若器械超重、超大应分包包装。 八、紧急情况灭菌植入性器械需紧急放行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生物监测包中加入第5类化学指示物),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紧急放行的依据,监测结果双人判读,灭菌组长审核后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应及时告知使用部门。 九、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一、器械供应商有义务遵守CSSD的各项规定,若违反规定,CSSD有权拒绝接收该公司器械。 十二、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 一、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1、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与竞争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 根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第5条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2、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是在1949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有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医疗器械生产值很低,约为192万元。经过30年发展,1978年已达到17.8亿元,到2010年突破千亿大关,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我国有生产类的医疗器械公司1.5万家、营销类的30多万家。 当今医疗器械市场主要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垄断,与之相比,我国还没有完全告别“以一火车的注射器换一台核磁共振仪”的历史,进口高端装备,出口低端产品。但随着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5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2006

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首超百亿大关,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就出口额约为266亿元。2012年一季度,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9.68亿元,同比增长24.75%,销售收入316.49亿元,同比增长24.53%,医疗器械累计进口额度大14.72亿元,同比增长25.2%;出口额度达15亿元,同比增长10.9%。 2002-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价格指数变化和趋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二、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产品

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指南适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有源植入性和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包括无菌和非无菌状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但不适用于组织工程植入物。 第三条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并保持其有效性。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以下职责: 1.组织制定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组织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 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4.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 5.指定人员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贯彻和执行。 第六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企业员工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三章资源管理 第七条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掌握医疗器械的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正确实施本规范。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等),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在其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八条生产企业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并对从事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未满足规定要求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这些要求。医疗器械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经相应技术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八条从事生物源性医疗器械制造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人员、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卫生学、微生物学等)和安全防护培训。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仓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有关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关于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开展自查的通知 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 为加强我区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质量意识,有效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请辖区各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二级以上医院)迅速开展自查,并填写自查表(详见附件1、2、3),于5月30日前报送本辖街所在地市场监管所。 附件1.2019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查表 2.2019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查表 3.2019年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质量管理自查表 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5月7日 (联系人:程小燕,联系电话:83540695)

附件1 2019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查表 企业名称(盖章):产品名称: 自查人员:自查日期: 序号自查要点自查情况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结果 1 发现的问题是否已完成整改 1.1 上一年度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监督抽验情况等发现的问题是否已完成整改。 1.2 对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分析,并制定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是否接受过法规培训和考核 2.1 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是否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并符合法规及质量管理规范中对其职责要求。 2.2 管理者代表是否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并符合法规、质量管理规范及管理者代表指南中对其职责要求。

各部门科室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的职责

各部门科室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的职 责 一、设备科职责 1、对外来医疗器械公司资质和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查验。 2、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质量进行验收。 3、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发生不良事件或其它问题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记录可追溯。 二、采购办职责 1、负责与外来医疗器械供应公司签订合同。 2、要求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器械处理说明书,内容包括器械拆卸、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灭菌周期及灭菌参数等信息,并提供培训及书面说明或操作指引。 3、要求外来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产品清单(最好有器械图谱),每次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时应附上每套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数量、种类、规格等内容清单。 4、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前,通知外来医疗器械公司或供应商备齐相应的手术器械及植入物,要求其按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择期手术在手术前1天15时前送达,急诊手术应及时送达)。 5、对没有履行合同、不能提供器械说明书的外来医疗器械公司或供应商,有权终止合同。 三、医务科职责 1、监督手术科室、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审核办理外来器械供应商手术随台备案。 3、加强手术管理,杜绝非急诊手术执行急诊手术管理流程。 4、发生可疑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参与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护理部职责 1、监督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 3、发生可疑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参与并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1、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并为其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2、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3、发生可疑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五、消毒供应中心职责 1、应按照《WS 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和参数,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统一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CSSD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共同清点完毕后,双方签名确认。 4、灭菌后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手术包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配送到手术室,严禁器

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泽州县人民医院 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一、临床科室在使用新的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前,应先向器械供应商索取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 械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并征求消毒供应室意见,看我院现 有条件能否达到相关参数要求,再决定使用与否。 二、临床科室在使用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前,必须到医务科、药械科办理申请与准入、经院感 科审核相关证件、分管领导申批等手续。 三、医务科在办理准入时要与器械供应商签订协议,向器械供应商索取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并要求其做到:择期手术最晚应于术前 日15时前将器械送达消毒供应室,急诊手术应及时送达,保证足够的处置时间;投入使用前要对消 毒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器械处置和使用方法的相关培训。 四、办理准入与审批通过后,由药械科负责给供应室提供一份接洽涵,消毒供应室接到相关通知 后方可对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进行处置。 五、消毒供应室在处置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前,应先要求器械供应商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关 于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处置的培训,否则不予接收。 六、所有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前,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按照相关规范的的规定清洗、消毒、 灭菌与监测,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并且要可追踪。 七、CSSD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依据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器械清单,双 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记录应保存备查。应要求器械供应商送达的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及 盛装容器清洁。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和参 数。急诊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 八、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需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 九、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立即 通报使用科室。 十、手术室等使用科室在使用前应检查各项监测结果,合格者方可使用。 十一、手术室器械护士应接受器械供应商的培训后独立上台,禁止外来器械供应商人员及其它与 手术无关人员上台。 十二、使用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手术室必须交回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交还供应商。 十三、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器械供应商等要做好交接记录。 十四、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人员应相对固定。

2017年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市中医医院 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2017年6月9日)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相关规范得要求,为加强我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得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应严格规范进行管理。 二、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筛选出器械供应商,医学装备管理科负责查验器械供应商得资质及医疗器械得合格证明文件,审验合格,院内备案。只有备案后得植入性医疗器械方可进入本院使用。不得使用未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得医疗器械. 三、医学装备管理科与器械供应商签订协议时,应要求其做到: 1、提供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得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应保证足够得处置时间,择期手术最晚应于术前日15时前将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急诊手术应于术前3小时之前送达。 3、送达得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及盛装容器应清洁。 4、负责对手术医师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四、手术室与临床科室不得直接使用外来手术器械,所有手术器械必须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按规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任何科室与个人如擅自使用外来手术器械,一经发现医院将严肃处理。 五、手术科室应有计划得安排手术,择期手术应提前安排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术前外来器械、植入物准备。 六、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专岗负责制,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加强对工作人员关于外来手术器械处置得培训。 七、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依据器械供应商提供得器械清单,双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

记录应保存备查.对于生锈或缺损得器械不得接收使用。 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得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说明书,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处理,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与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急诊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 八、植入物得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得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得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九、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规范得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与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十、手术医生、护士应接受培训,并熟练掌握手术器械得操作、配合;医务人员在使用植入物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器械包得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器械使用后应经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方可交还器械供应商.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必须取得医务部或手术室得许可,人员需经事 先培训合格,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穿戴手术衣、帽、口罩、手套后,允许其进入手术室。 十二、医务部负责督促临床医务人员执行相关制度,定期对植入物使用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安全。护理部负责督促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执行规定。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管理规定,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对存在违规行为得科室与人员进行通报,督查结果与考核挂钩。 十四、器械供应商如发生以下情形,由医务部对该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累计发生3次及3次以上者,医院暂停该供应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进我院使用。

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试点企业和品种名单

附件6: 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试点企业和品种名单 序号试点企业名称试点产品名称 1 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血袋、输血器、血浆分离器 2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3 上海米沙瓦医科工业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4 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5 上海凯乐输液器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6 上海淞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导尿管 7 上海怡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8 上海达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血袋、输血器、血浆分离器 9 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0 浙江玉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1 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2 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3 温州市贝普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14 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15 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镇痛泵、一次性使用电子控制镇痛泵 16 杭州健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微量注射泵 17 陕西正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血浆分离器 18 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氧合器 19 西安医用塑料器材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20 西安申兰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氧合器 21 西安依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22 陕西沃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血浆分离器 23 佛山市捷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心脏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 24 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一次性使用腹腔穿刺包、一次性使用骨髓穿刺包、一次性使用无菌腰椎穿刺包、一次性使用无菌胸腔穿刺包、输液泵、旋塞、输液接头、麻醉穿刺包、胸腔穿刺包 25 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配套自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26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镇疼泵、血管支架、透析嚣、导管 27 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导丝、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造影导管、一次性使用三通旋塞、一次性使用无菌导管鞘、一次性使用单向阀多通器、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28 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PGA医用可吸收缝线缝针、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DNA免疫吸附柱 29 广州市卫信工贸有限公司医用粘贴膜、自粘无菌敷料、一次性使用创面无菌敷料 30 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产包、接触性创面敷贴 31 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单采血浆分离器、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血液成分分离机 32 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金属接骨板、带锁髓内钉 33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接骨钢板、接骨螺钉、接骨钢针(克氏针)、脊柱矫形内固定器、金属矫形用针、金属异形接骨板、鹅头钉钢板、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等骨科器械及外科器械 34 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股、胫骨带锁髓内钉、伽玛骨有远近端瞄准装置、带锁髓内钉、接骨板、接骨螺钉

年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市中医医院 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 (2017年6月9日)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相关规范的要求,为加强我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应严格规范进行管理。 二、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筛选出器械供应商,医学装备管理科负责查验器械供应商的资质及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审验合格,院内备案。只有备案后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方可进入本院使用。不得使用未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三、医学装备管理科与器械供应商签订协议时,应要求其做到: 1. 提供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 应保证足够的处置时间,择期手术最晚应于术前日15时前将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急诊手术应于术前3小时之前送达。 3. 送达的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及盛装容器应清洁。 4. 负责对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四、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不得直接使用外来手术器械,所有手术器械必须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按规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任何科室和个人如擅自使用外来手术器械,一经发现医院将严肃处理。 五、手术科室应有计划的安排手术,择期手术应提前安排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术前外来器械、植入物准备。 六、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专岗负责制,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加强对工作人员关于外来手术器械处置的培训。

七、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依据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器械清单,双方共同清点核查、确认、签名,记录应保存备查。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得接收使用。 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说明书,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处理,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急诊手术器械应及时处理。 八、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九、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十、手术医生、护士应接受培训,并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操作、配合;医务人员在使用植入物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器械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器械使用后应经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方可交还器械供应商。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必须取得医务部或手术室的许可,人员需经事先培训合格,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穿戴手术衣、帽、口罩、手套后,允许其进入手术室。 十二、医务部负责督促临床医务人员执行相关制度,定期对植入物使用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安全。护理部负责督促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执行规定。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管理规定,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科室与人员进行通报,督查结果与考核挂钩。 十四、器械供应商如发生以下情形,由医务部对该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累计发生3次及3次以上者,医院暂停该供应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进我院使用。 1. 未提供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016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投资机会策略

2016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投资机会策 略 1、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版)规定,医疗器械业务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C35)。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GB/T4754-2011),医疗器械行业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大类下属的“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的其中一个分支——医疗专用诊断设备制造。 2、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医疗器械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医药工业产业政策,研究拟定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行业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医疗器械企业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管理。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是行业内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开展行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家药监部门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核心,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医疗器械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主要监管法规如下所示:

图表医疗器械主要监管法规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3、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数字,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2年的2,1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3年的4,6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8%,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超过同期GDP增幅。

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与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与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如果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质控记录本

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与消毒清洗处理指引

建立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一)医院应根据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由医院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包括医务处(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疗设备管理科、骨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科室共同制定与执行。制度中应明确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对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审证、验证、采购、使用通知、器械接收、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确认监测合格、使用记录、质量追溯管理等相关内容与工作流程,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手术医生、手术室和CSSD应加强联系,共同规范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流程,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二) 医院与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应签订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供应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1.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应遵守卫生行政部门对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规范的要求,履行以下职责: 1.1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所有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均由CSSD接收、检查、清洗消毒及灭菌,并做好记录。 1.2运载容器及重量:运载及灭菌装载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的容器,使用手术器械专用器械盒或标准篮框,加外包装保持密闭。每套手术器械单包装的体积与重量参照外来器械厂商和器械盒厂商的要求。按照美国AAMI ST79 规

定,在常规灭菌的条件下,器械盒重量不超过25磅,很多器械盒制造商规定重量不能超过10公斤;如没有厂商的要求,则参照

WS310.2的规定,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重量不宜超过7kg;数量多的手术器械应使用多个装载容器。 1.3遵守送达时间协议:医院提供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送达CSSD时间信息,择期手术由临床科室负责,在手术前一天通知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送达CSSD;急诊手术则应在使用前至少3小时(留有运输途中、清洗消毒灭菌的时间)通知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送达CSSD;以确保能完成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灭菌后效果监测等需要的时间,做到灭菌监测合格放行等相关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不得以器械周转数不足为由,而延误送器械时间。 1.4提供全部器械清单: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为医院提供全部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产品的清单,最好有图片。每次送达CSSD时,应附上每套手术器械清单,包括器械数量、种类、规格等内容。 1.5提供器械处理说明书: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为医院提供器械处理说明书,书面说明拆卸、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灭菌周期和灭菌参数等(如复杂的器械处理,或有特殊要求等附图片及文字说明,说明书应与器械同行附在器械盒内)提供培训及书面说明或指引。 1.6人员培训:医疗器械厂家或供应商应提供关于植入物及器械的基础知识、器械识别及处理,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从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到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将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这无疑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利好。 (一)“国产化”进程加快 从国家政策推进程度看,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罕见的政策密集“推进期”。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发布18个,如《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等,特别是2014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新版《条例》”)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政策松绑,有望助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种种迹象表明,2015年以来政府希望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 因整体市场扩容和国产化率快速提升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受益的两大核心逻辑,从国产化率提升的角度分析,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和体外诊断领域目前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政策的刺激将加速其国产化进程。 (二)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增加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年均增长率约23%。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3年,科技部发布医疗器械“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 (三)行业并购成未来主要方向 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目前在国内的厂家比较多比较分散,规模上5000万的企业大概有1800多家,再小的有2万左右,平均每家的产值大概是在100多万的水平。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全球新的医疗器械制造 中心。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前十大企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所占行业市场规模的比例逐年上升。 关键词:行业集中度,三大产业带,新医改,新农合。 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全球的地位 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3553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整体GDP增长速度,医疗器械市场相对全球整体经济而言,发展迅速。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国、西欧、日本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其中美国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2008年全球前20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6家在美国。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高达40.10%,其次分别是西欧,占比32.80%,日本约占10.90%,中国约占2.90%,其它国家和地区共占13.30%。 据中国机电网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总产值将达到约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占到4%,而预计到2050,这一份额将达到25%。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在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翻了近6倍,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浅谈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浅谈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1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问题分析 1.1接收 1.1.1供应不及时的对策 原因分析:价格昂贵,种类繁多,针对性强,医院采用租借方式,由多家医院共同使用,周转率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不能准时送达;医生忙于手术忘记通知供应商;病人病情复杂,对手术器械不了解,使用进口国产器械犹豫期长;厂家对清洗灭菌时间缺乏直观认识,有 懈怠心理,运输过程中不熟悉线路等导致器械不能及时送达。 1.1.2清点难度大 主要原因有:业务员、CSSD接收人员对器械不熟悉;器械数量多,尤其是植入物类,例如螺钉、空心钉;厂家集中送达,供应室接收人员少,清点时间长。 1.2清洗 ①器械本身结构不规则,管腔类、凹槽类等清洗盲点多,不易清 洗干净;②外来医疗器械在不同医院流动使用,每个医院清洗方法、 流程、清洗设备不同,清洗效果不同,少数供应商未经清洗消DU直接送回供应室,增加再清洗难度;③供应商没能及时提供器械清洗消DU 灭菌及维护保养说明书或提供的说明书不规范,清洗方法不正 确;④CSSD清洗人员缺乏对外来器作者简介邹传燕,本科,单 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引用信息邹传燕.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 理,2018,16(20):25292530.械的培训,对其材料和适合的清洗消DU 方法不清楚,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⑤骨科手术复杂,器械污染重,未 经初步预处理直接送回供应室,清洗难度加大;⑥缺乏专业的清洗工

具。 1.3包装及灭菌 ①外来器械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包装要求严格,包装人员心理压力大;②干燥不彻底,增加包装时间;③包装过程中厂家增减手术器械,清点难度大;④器械包重量体积均较大,灭菌过程中容易出现灭菌不彻底、湿包等;⑤备用器械多,无菌间存储位置不够,过期包数量多,加大包装发放物品人员的工作量。 1.4其他 ①急诊手术多、时间紧,尤其是植入物需做生物培养,合格后方可发放,处理时间不够。②追溯管理难:信息错误,标签丢失,不能长期存档。③使用后管理不够专业:外来医疗器械业务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器械消DU灭菌的重要性不理解;部分器械没有经过初步处理,也没有经过消DU供应中心的清洗消DU即还给供应商,增大再次使用时的清洗灭菌难度,并且增加医院交叉感染的隐患。 2对策 2.1规范准入制度,对器械供应商严格审查 设备科与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的器械厂商合作。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植入物必须是医院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进入医院。与厂商加强沟通,严把资质审核关,确保器械质量。 2.2接收清洗环节 2.2.1针对供应不及时的对策 针对供应不及时我科开展以“提高外来器械准时送达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加强对骨科医生、供应商的宣教,积极组织CSSD科内人员培训,加强沟通。活动效果显著,准时送达率由80.03%提高到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CAO Changzai(曹常在),WU Hongbin(武宏斌),ZHANG Mingyan(张明艳),SUN Li(孙莉),Li Yo ngzheng(黎永正)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概述医疗器械,进而深入了解其市场法规,论述目前国内外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对其进行不同的具体分类,并介绍目前国内外主要生产商基本情况,展望了未来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法规;发展前景;医疗耗材 Abstract: Overview of medical devices, and the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ion sof market, discusse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affect factors of medical devices, the different specificclassification,and introducedthe basic situationof the majormanufacturers at homeand abroad, looked to thefuturefor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devices. Keywords: medical device; market regulation; developmentprospect; med icalsupply 1.综述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介入门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