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十八步科母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戏十八科母步
梨国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自成体系的科步。

它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又称“父母步”,乃是作为世代传承、培训艺徒的基础科范。

科步的规范很严格,一招一式都有一定的度,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毒错到腹脐”,“指手对鼻,偏触对耳,提手对乳”。

要求做科时要“眼随手动”、“一句曲一步科”、“白完科也完”。

旦站立要“糕人身”,生走场要“墓碑身”,手要“三节手”,眼要“四顾眼”等等。

十八步科母以生、旦为主,其他行当依此而略有变化,既有规范性,也有可塑性,基本上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动作而加以提炼、转化和组合。

一、拱手科
身正,眼正视,双手由胸前向上举,至下颏止。

有“拱手到下颏”的口诀。

用于礼仪或对上辈尊敬的表示。

旦脚色:(图1-1)阚脚【注7】,右手鹰爪手【注3】,左手螃蟹手【注1】,手心向外,右手中指贴左手食指,拱手。

如启天,高度应齐额。

上路旦脚色拱手是左手半拳手【注5】,右手兰花手【注4】上举,用拇指和中指包住左手作拱手科。

小梨园尚有二式,一是左手虎口叉住右手腕关节处;一是(图1-2)手心向内。

(图1-1)
(图1-2)(图1-3)
双手从两侧同时上举至腰部,手心向上,定型时手指头对脐心向下摆。

有分手到肚脐的口诀。

用于表示无或不,亦可作反问时的表意。

旦脚色:(图2-1)(左1)双手鹰爪手上举。

(左2)分手时改螃蟹手至肚脐,阚脚,糕人身,膝盖夹紧。

(图2-1)
(图2-2)
左(或右)手向左(或右)前侧上举,指尖与眉齐,手心向外,右(或左)手贴背。

有举手到目眉的口诀,多用于旁白或偷看、偷听等表演。

旦脚色:(图3-1)(左1)先用鹰爪手上举。

(左2)齐眉时改螃蟹手,阚脚。

(图3-1)
(图3-2)
双手(或一手)上举至胸前(或腹部),翻转手腕,指手向前,指尖对准脐心,同时顿脚【注12】、吞肩、咬唇以配合手姿表演,有毒错到腹脐的口诀。

用于表现怒骂、指责。

旦脚色:(图4)(左图)左脚稍远半步,阚右脚,双手螃蟹手向左侧上举。

(右图)右脚退一小步,阚左脚,左手举手,右手观音手【注2】前指,吞肩、顿脚。

(图4-1)
五、指手科身正,一手向前上举,手指尖高度齐鼻尖,有指手对鼻的口诀。

用于指示一切事物。

旦脚色:(图5-1)(左1)指手,左脚进前一小步,左手贴背,右手观音手上举,同时右脚进前阚左脚,右手食指尖齐鼻。

(左2)偏左指:右手上举时,身稍偏左,手也偏左,余同指手。

(图5-1)
(图5-2)(左1)偏右指:手、身方向偏右,余同。

(左2)指天,阚左脚,左手贴背,右手观音手上举,指尖齐额,仰首。

同时上身自右至左连续稍微摆动三次。

(左3)指地,阚左脚立定,左手贴背,右手观音手举至胸前,用手腕着力向下指,余同指天。

(左4)双手指:左脚进前一步,阚右脚,双手观音手上举至胸前,手心相向,手指前指。

(图5-2)
(图5-3)(左1)退右脚,再退左脚,右阚脚,手指按胸前。

(左2)双手观音手,手心向外,食指向上,齐颏。

(左3)屈手指:左脚前踏一步,右脚后蹋脚【注8】【注17】,左手鹰爪手前屈,右手观音手经面部左移,两手交叉,右手指尖向上指。

(图5-3)
(图5-4)(图5-5)
(图5-6)(图5-7)
(图5-8)(图5-9)
六、偏触科
身正,一手贴背或插腰,一手偏指左或右,手姿对耳,有偏触对耳的口诀。

用于指示不在场的人和事。

旦脚色:(图6)左脚进前一小步,左手贴背,右脚进前阚左脚,右手偏指右后侧。

左偏触,脚、手姿与此相反。

(图6)
七、提手科(含放手)
双手同时上举至胸前,齐乳,有提手对乳的口诀。

然后再从双侧放下垂直,放手。

属于中性程序动作,凡做科前必须先提手,科完也必须放手。

旦脚色:(图7-1)(左1)右阚脚立定,双手鹰爪手上举至胸前。

(左2)(紧接上)旋即改为螃蟹手,双侧放下,放手垂直。

(左3)另一种单手放,右脚退半步,放右手,左脚再退半步,放左手。

双手先后放下。

(图7-1)
(图7-2)
八、搭手科
立姿(或坐姿),双手上举至胸前,以指尖相触作搭手,用于欢快、赞许。

旦脚色:(图8-1)阚脚,双手五指手【注6】,指尖相触搭手,或连续翻转手腕,不断搭手,放手。

(图8-1)
(图8-2)(图8-3)
九、过眉科
一手贴背或插腰,一手上举,指尖与眉齐,手心向外,从右眉角移至左眉角,再回右眉角,放手。

用于赞扬美貌或其它示意。

分左、右过眉。

旦脚色:(图9-1)阚脚,右手观音手过眉,放手,左手贴背。

(图9-1)
(图9-2)
(图9-3)
十、垂手行科
双手垂直,进前三步,后退半步,有垂行二步半的口诀。

用于出场,表现急促、轻快、活跃、兴奋时的步姿。

旦脚色:又称简行【注10】,(图10-1)双手鹰爪手,手心向外,以手腕着力摆动;后退半步时,手心向内,并转二步半娘行【注9】,称为幼中带粗。

(图10-1)
(图10-2)
十一、按心行科
有左、右按心两种手姿。

一手以指尖按住心胸,一手垂直自然摆动,是步行时的姿态。

据传:此系明代人出门或行走时的习惯性姿态,表示心地善良,外出平安。

旦脚色:又称娘行,(图11-1)左手鹰爪手垂直,前后摆动,右手螃蟹手,指尖按心,蹀步【注11】行进。

(图11-1)
(图11-2)
十二、过场科
以举起的手是单或双,分为单过场、双过场两种。

一手插腰,一手上举(或双手上举),指尖对鼻尖,用手腕着力左右摆动,脚向左(或右)横步行走。

多用于舞台调度。

旦脚色:(图12)(左图)单过场:身正,两手兰花手,上举至胸前,右手贴背,左手观音手,以简行横行,左手腕着力左右摆动。

(右图)双过场:左脱脚,双手兰花手,上举至胸前,卷手【注15】改观音手,手心向外,手腕着力向左右摆动,简行横向蹀进。

(图12)
十三、相公摩科
一手下移作采角带【注16】状(或上举),一手上举至胸前下移;一脚直立,一脚提起盖住另一脚趾尖,并离地上提;另一脚同时蹬足后跟,一手同时向上顶,一手向下压。

来自提线木偶《大出苏》相公爷的舞摩动作而名。

用于表示兴高采烈,但也有用于极端愤怒的表演。

旦脚色:(图13-1)(左1)右手兰花手偏右前侧上举,手心向后,卷手改螃蟹手,手心向外;左手螃蟹手前举至胸前,改指手向左下侧下指;右脚前踏一步,左脚跟前作阚脚,右脚后跟向上提,左脚离地,左手偏左后,食指向下按,左手向上提。

(左2)双手螃蟹手,一高一低向上举,余者相同。

(图13-1)
(图13-2)
(图13-3)
十四、七步颠科
双手前举至小腹交叉,作“纳鞋拉线”状,分开后上举齐眉,顿脚,后退四慢步三快步,颠脚【注13】,双手下放至膝盖,轱身【注14】后略俯。

该科因有七步(四慢三快)一颠脚,故名七步颠。

用于表现精神恍惚、脚酸手软或千辛万苦等情状。

旦脚色:(图14-1)(左1)双脚平站,双手兰花手前举至小腹交叉,手心向上作“纳鞋拉线”动作。

(左2)顿脚,双手分开,阚脚,手作螃蟹手,上举至额,手心向外,指尖对眉;双脚蹋脚,后退四慢步三快步,颠脚,阚脚。

(左3)双手放下按膝盖,身俯。

(图14-1)
(图14-2)
十五、双顿蹄科
这一程序,早期的七步是用蹋脚行,所以叫七步行,亦称顿蹄行,后改为四慢三快一顿足,故用今名。

右手前举至腹部,身偏右,然后左手前举至腹部,身转偏左,前进四慢步三快步。

顿脚。

用于表现极度悲痛或十分着急的神态。

旦脚色:(图15-1)(左图)退右脚,阚左脚;右手鹰爪手前举至腹部,翻转手腕改螃蟹手,手心斜面向上;左手兰花手贴背。

(右图)退左脚,出左手同右手姿,分手,企足尖,蹀步进前四慢三快,手左右微摆,伡手,轱身顿右脚。

(图15-1)
(图15-2)
十六、牛车水科
这是科母中唯一的双人对应表演的程序。

(图16-1)(左1)生丁字脚,旦阚脚立定,退脚双手卷手。

(左2)生举右手,四指向上;旦鹰爪手在下,拉住生左手,往前走四步,立定;生丁字脚,旦阚脚。

(图16-2)(左1)生、旦各以手腕着力,前后甩三下,手分开转身。

(左2)生、旦各自转身快步走一圆圈,还原。

牵手可以单手也可以双手。

用于表演欢乐或着急神态。

(图16-1)
(图16-2)(图16-3)
(图16-4)(图16-5)
十七、返头轧角科
这是一种转身的程式,分左、右转两种。

梨园戏舞台只一丈见方,返头轧角是常用的基本程式。

凡下场、过场或在大、小角、三弦角、踏口等表演区【注18】表演,都要用这一程式。

旦脚色:(图17-1)(左1)提手,右脚蹋向左脚前,左脚阚右脚,左手下贴背,右手螃蟹手放手。

(左2)转身时左脚后跟向右方,放手。

右转动作与此相反。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十八、圆场科
圆场,即走圆场。

在清代抄本中称走云,《周德武》:“生白:咳,苦呀。

上走云小角唱”。

《岳霖》:“旦白:有理相共来去。

大角举手走云截手七步颠”。

举手走:(图18-1)(左图)双手兰花手卷手,左手四指手插腰,右手螃蟹手举手;上身稍向前倾,快步行进。

以上正走,反走手姿相反。

担手走:(图18-1)(右图)双手螃蟹手担手,高度齐额(或齐眉),右脚脱脚后快步行进。

又有捻裙走:双手捻住裙边,快步行进。

走圆场身姿要保持面向左、身向前、脚向右的身段,称为墓碑身,犹如提线木偶的走场姿势。

(图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