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战后苏联历任总统采取的对外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苏联历任总统采取的对外政策
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政策
1.主张把战时同盟延续到战后,继续维持大国合作
2.在东欧和周边地区建立保卫苏联的安全屏障,建立卫星国
3.要求严惩德日,使之不能东山再起
4.为裁军开展广泛斗争
5.承认中国革命的胜利
赫鲁晓夫
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1.提出的背景:
(1)国内:谋求进行政治改革,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2)国际:①美苏冷战关系紧张
②核武器的出现
③民族独立运动持续高涨
④美苏出现一系列问题
2.和平共处外交思想
(1) 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得最高原则
(2) 首次表述了社会主义国家不要把和平共处政策作为国际
阶级斗争的特殊手段的思想
(3) 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出路
(4) 相互让步,超越意识形态是和平共处的首要条件
(5) 以和平共处促进和平过渡
3. 对赫鲁晓夫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评价
(1)积极方面: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②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
③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的客观现实
④核武器对战争的制约
(2)不足一面:①片面强调了和平共处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②要求其它一些国家牺牲本国利益,服从美苏合作,是严重的大国主义
③在推行和平共处政策的同时,大搞冒险主义
4.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实施
(1) 解冻与西方的关系,开始走向和解的道路
(2) 纠正斯大林时期的一些错误,调整改善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3)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手段,大力向第三世界渗透
勃列日涅夫
1.勃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
第一阶段:1964-1968 酝酿阶段
第二阶段:1968-1975 形成与定型阶段
第三阶段:1975-1979 实施攻势战略阶段
第四阶段:1979-1982 实施收缩阶段
2.勃对外战略形成的条件
(1) 苏联实力增强,经济上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军事上取得了与美国战略平衡
(2) 美国由于越战的影响,经济危机的打击,实力相对下降
(3) 在战略上,西方国家出现了妥协退让的绥靖主义思潮3.勃对外战略支柱
(1)军事战略:
①军事战略思想的调整
②大力发展核力量
③进攻性军事部署
(2)缓和战略:主张实施美苏缓和
目的:①争取时间,扩充实力
②从西方谋取经济实惠
③削弱西方防务意志
④掩护向第三世界扩张
(3)蚕食战略:主要针对第三世界
目的:①谋取战略立足点
②攫取战略资源,战略要道
③消除西方在第三世界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改革背景:
(1)国内因素:①经济停滞②政治僵化③人民群众不满
(2) 国际因素:①美国的反击②国际环境恶化
2.戈的政治改革:
第一阶段:1985年4月-1988年初
改革的目标:完善社会主义
①社会主义人民自治
②公开性
③更新干部制度
④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阶段:1988年-1991年
改革的目标:彻底更新社会主义,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口号
①放弃党的领导“一切权利归苏维埃”
②修改宪法
③实行总统制
3.戈的经济改革:
(1) 1985年-1989年的改革措施:
①主张多种所有制并存
②引进市场机制
③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2) 1989年以后
①实行私有制
②完全的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