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实现精准营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依据用户行为特征精准推荐的社交购物渐成一种趋势。此外,传统出售位置的广告价格越来越高,但效果越来越差,社交广告在电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上述两者都需要强大的社交数据库。以社交工具起家的腾讯,经过多年积累,在社交数据方面已经建立起壁垒优势。
过去多年来积累了很多行为特征,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数据分享。腾讯电商COCO介绍,首个标签维度是性别,其次是地点,比如选择哪个城市,然后选择其浏览商品的记录。此外,还可以甄选在家里、办公地点办公还是在网吧上网,甚至可以选多少岁,有没有支付能力、有没有开通网银业务等。
历次行为特征在腾讯大数据库里都有记录。COCO介绍,虽然标签越多越精准,但并非越多标签价格越高;有可能出现某个标签竞争激烈,而某些标签正好没有人及你竞争。
据她介绍,有的商户很喜欢选择定向投放腾讯体系里面的付费用户,还有人喜欢定向投放腾讯的黄钻用户广点通业务、有网络事业群旗下的腾果广告系统、有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旗下的聚赢移动广告系统等,都以广告售卖形式向商户开放社交数据资源。
其中,广点通的特色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大数据挖掘广
告,由于其背靠腾讯的社交网络事业群,手上握有的用户行为数据最多。腾果广告系统则是AD exchange式的广告交易平台。
不过也有电商商户向记者指出,目前,腾讯对于其庞大的社交关系链的精准挖掘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未来如果能更进一步从其7亿用户中抓出更细的用户行为特征,则广告效果更好。例如用户的收入层次、兴趣爱好、消费偏好等。
相对于腾讯的多年积累,社交化数据被视作阿里的一大短板。但是,今年双十一的情况有所改变:目前,阿里已经战略投资了新浪微博、高德软件等,及之缔结紧密的合作,并在9月上线了自己的社交工具来往,大有奋起直追的架势。
对于阿里而言,立竿见影的是,加速阿里和新浪微博等的融合进程,加速商业价值激发;长远来看,可以明晰社交数据对电商交易的刺激、影响。天猫[微博]副总裁王煜磊表示,在本次双十一尝试之后,天猫还将衍生出更多基于好友关系的分享、推荐和沟通功能等。他认为,这些分享互动将产生大量商业需求,推动C2B等未来商业的新模式。
在社交数据方面补课的,还有苏宁云商、京东商城[微博]。继战略控股PPTV后,苏宁发布自主研发的社交工具云信,并开发了专属的社会化媒体管理工具,能够对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使用行为、平台偏好、使用规律、个人偏好和性格进行分析,对其关注对象、生活方式、购物行为、对商品的
评价进行深刻的洞察,通过基本人群属性即社交兴趣数据,找到潜在用户进行精准的商品信息推送。
比如,苏宁易购[微博]每天都会推送相关产品的微博,收到了粉丝的点赞、转发或者点评,并且该粉丝在自己的社会兴趣标签上标记了美容化妆,关注了诸如嘉人、时尚芭莎等高端时尚杂志,经常会及自己的好友就#美妆#、#时尚#等话题进行微博互动,那么这样的粉丝就应该是苏宁易购、缤购美妆频道的目标客户。
千人千面的大数据应用在京东内部也有尝试。
比如,针对一些具有重复购买的商品,京东会分析此类商品在用户两次购买之间的平均时间,然后再推介系统给用户推出相应的商品,以提高转化率。
在搜索行为上,用户常常搜索的不是商品,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京东商城副总裁李曦表示,在搜索结果中,用户常常会打出适合爸爸的XXX有哪些,而不是输出关键词。
而京东的做法是,将商品标签化,并打上附有情感类和场景类的标签,然后再基于对用户海量评论的分析和挖掘,尝试理解用户的意图。
此外,京东还将商品的标签化输入开放给用户。用户可以对某商品进行评论,而京东将这些评论整理成商品标签,以便用户在搜索上能够更加精准化。这些主观性的描述,也
将丰富着京东在社交数据上的积累。
此外,京东也开始涉足对金融数据的积累,对供应商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让供应商能够拿到账款,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而这些金融类数据,也将会及京东的社交数据打通,为商家在融资备货时提供参考。
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
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对营销的重建及深度认知,须先从各方面多视野地去看待营销,尽力地去勾勒出它的一个暂时性的全貌;然后再对这个全貌的每一侧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及吸收。
现在,就让我们解构营销本质,蒙上眼睛,一步步去摸营销这头大象。
1流通说
1922年,美国学者弗莱德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把营销定义为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业务活动。对于生产部门来讲,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造成了不同的供应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对满足需要的形式、任务、地点和获得效用有不同的要求。消费者及供应商在空间、时间上的分离性构成了企业产品、服务价值实现的障碍。营销正是为了消除这种销售障碍,是产业社会打通生产不一致和五个分歧造成的。两个不一致是指:①数量的不一致,生产者喜欢大量的生产及消费,消费者则偏好少量的购买及消费;②种类的不一致,生产者专业化生产种类较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则需要更多的种类。五个分歧是指:①空间分歧,生产者倾向于在生产最经济的地方设厂,而消费者则位于很多分散的地点;②时间分歧,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不想消费,而且把商品从生产者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