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问难 学会自主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敢于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探究

发表时间:2019-05-13T15:41:16.7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作者:路明

[导读]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要创造就得敢疑敢问,标新立异,因为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并靠“疑”来推动“思”。换言之,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牡丹江市长安小学,157000)

摘要:“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要创造就得敢疑敢问,标新立异,因为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并靠“疑”来推动“思”。换言之,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才能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敢问;善问;会问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敢问,自主探究的起点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质疑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思维就会越活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容易发现问题,也会积极的去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凭借恐吓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他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真诚和自信,他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让学生敢于质疑,就要让学生从老师赞许的眼神中,鼓励的微笑中读到一种自信,一种心理上的愉悦。综合地说,也就是教师上课时要有“四种情绪”,要使用“四个一”。这四种情绪是要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学习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四个一”是指上课时使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应予以保护,对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要予以正面的引导。因为我们的课堂允许有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才能有所创新。

二、善问,自主探究的钥匙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还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双心:

1.培养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对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溪生病了》一文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谁让小溪生病了”“它生了什么病”“它的病最后好没好”“有没有人给它治病”……随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引导学习理解课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培养怀疑心,让学生提出创新见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怀疑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如一次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疑问:“我记得一点小火星都把我烫得叫苦连天,邱少云在熊熊烈火中却能不挪动一寸地方,不发出一声呻吟。这怎么可能?”这个问题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有点措手不及。但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当场表扬他敢于对课文内容生发疑问。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是怎么做的?”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了一定的共识:“正是他们做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所以他们才称得上伟大。”诸如此类的质疑,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会问,自主探究的关键

学生从敢问,善问,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过程,而思维的飞跃还是要让会问,这就要让学生掌握质疑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把握质疑时机。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绯”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

学生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质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质疑必须解疑。学生在开始学习质疑时,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看看哪些问题能够通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研究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学会质疑,提高质疑水平。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和谐的气氛,做到敢疑会问,让他们敢说“不”,让他们有独特的见解,让他们标新立异。相信我们一定会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