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业生产是以手工个体劳动为特征,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是农业生产的基 本形式。
• 经过连绵十几年战争的破坏,农业生产衰败不 堪,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下降为11318万吨, 比最高年产量减少了24.5%;棉花产量降为 44.4万吨,比最高年产量下降了47.7%。 • 1949年平均每亩粮食产量137斤, • 棉花产量21斤。 • 全国人均占有粮食418斤、棉花1.6斤、油料 9.5斤。
• 1.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 粮食从1949年的11320万吨增至1979年的33212 万吨,增长1.93倍以上,年均增长3.78%; • 同期棉花从44.5万吨增至220.7万吨,增长3.9 6倍,年均增长5.68%; • 油料从256.4万吨增至643.5吨,增长7.14倍, 年均增长7.5%; • 红黄麻从3.7万吨增至108.9万吨,增长28.43倍 ,年均增长12.37%。
•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中,更可看出我 国工业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 钢从1949年的第26位升至1982年的第4位, • 发电量从1949年的第25位升至1982年的第6 位, • 原油从1950年的第27位升至1982年的第5位 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牌卷
石油助剂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 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 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 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 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 家行列迈进的30年。
• 1、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 • 影响力显著提高
(1)国内生产总值位次跃升世界第2位。
•471564

•2011
•图1 1952-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645亿元,在改革 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 。 •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1.8%。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 • 不断提高, 2011年为10% 。 •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
•1949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1949年大阅兵
• 1949年10月1日,参加分列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行进中
• 新中国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破 烂摊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恢复和建设的,到 1952年在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 任务之后,基本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为生产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 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中国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新中国的经济基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 模的经济建设,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的基础上起步的。 •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抹 夺和剥削,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旧中国的经济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再加上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国民党政府挑起的内战的 破坏,使中国的经济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摧残。
•大庆油田喇嘛甸油田会战
•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三线”建设的成就 • 在十几年之间,即建起了以攀枝花钢铁厂为 代表的300多个大中型企业,它们已成为四川 省工业的主干。 • 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攀枝 花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川南为中心的盐化 工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及以成都、德阳 、绵阳、广元为中心的电子、重型机械、发 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的建设,为四川省以后 整个的工业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商业的发展虽然在当时因为未建立市场 经济体制而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工农业 生产的发展,其成就依然是很可观的,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增 到1981年的2350亿元,共增长7.5倍。
• 2、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方面的成 就也十分显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从根本上改变 了旧中国的极其落后的面貌。 • 解放时,全国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超过500 人,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几乎都是空白,全国大多数人 都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 而到70年代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庞大 的知识分子队伍,并掌握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 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 • “文革”前的17年中全国培养了正规的大学和专科毕 业生155万人,另有函授、业余大学毕业生近20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96万人,基本上满足了各方面的 需要,其中绝大多数现在都已成为各方面的业务、技 术骨干。
• 1、交通运输业已从建国初期的极端落后状态 发展成陆运、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 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 • 其中铁路通车里程从1949年的2.2万公里增至 1980年的5.19万公里,增长了1.36倍; • 同期公路从8.07万里增至88.82万里,增长了 10倍, • 民航里程增长15.82倍;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时间?
• 尽管有曲折,但总的来看取得的成就是极 其辉煌的。 • 从1949年到1978年的近30年间,新中国在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一、国民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长
1.社会总产值的大幅度增长。 我国从1949年到1978年的社会总产值 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 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
• 解放前几十年时间,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 ,但每年都从外国进口大量粮食和棉花。 • 全国的大牲畜(牛、马、驴、骡)1935年的头数最多,为 7150.6万头;1949年下降为5977.6万头,减少了16% 。 • 犁、耙等主要农具损失了30%,农村的劳动力减少了很 多。 • 水利设施被破坏,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农村经济全项破 产。 • 1949年全国受灾面积达12000万亩,灾民有4000多万人
-12-
• 2、工业结构很不合理,轻工业的比重大,重工业的 比重小。 • 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只 占28%左右; • 到l 949年解放时,也只占工业总产值的28.8%。现 代工业极少,仅有的—些所谓重工业或机器工业,也 多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机器修理厂,或者只是为帝国 主义提供原料、半成品的矿山和工厂。 • 各工业部门之间非常不协调,不能互相衔接。例如采 矿的能力大于炼铁的能力,炼铁的能力又大于炼钢的 能力,号称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棉纺、面粉、卷 烟等轻工业的原料却有很大一部分靠从外国进口。
•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
苏联援建156个项目大同篇之一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厂作为苏联援建的13项
苏联援建哈尔滨汽轮机厂
"三线"构架重庆现代工业
•三线建设
工业三线建设
• 在1949—1978年间,我国工业建没的伟大成就 还突出表现在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上 。 • 首先是从“一五”时期开始的以156项重点工程 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 程陆续建成投产; • 后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如大庆油田,万 吨水压机,万吨级远洋货轮及5万吨远洋油轮, 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 ,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三门峡等水利工程, 以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高科技 产品
• 2.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解放后畜牧业恢复 很快, • 到1952年牲畜总头数已恢复到解放前的最高 水平,达到2.28亿头; • 从1962年到1978年期间,牲畜存栏数从 30481.9万头增至56511.9万头,即16年之间 增长85%以上,年均增长3.9%以上。
四、其他生产建设的巨大成就 • 除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外,其他如建筑、 交通运输、商业、科教文卫等等各条战线在 建国后的前30年间都在同步地蓬勃发展,成 就辉煌。
倾斜于工业的产业结构 “畸重”的工业结构
轻工业、人民生活相关产品?!
在计划经济时代,市民持票证排队
三、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 我国解放后,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 值指数增长的速度, • 以1952年为100,则 1978年增至229.6,即26年间增至原来的 2.3倍,年均增长3.25%。
• 到1949年,国民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历史的记忆(图片)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照 片
将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官僚资本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 •航空垄断100%
•钢铁垄断90%
•煤炭垄断33% •电力垄断67%
基本情况
一、工业基础薄溺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水平低下
1、1936年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10%左右 到1949年也只占到17%左右,其余83%为分 散的、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小生产经济。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
•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 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 30年多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 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 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 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 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 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 • • •
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 GDP世界年均增长速度在50-60年代为4.8%, 70年代为3.4%, 80年代为2.9%,
• 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 平均增长率60年代为4.9%,70年代为3.2%, 80年代为2.6%, • 都比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增长速度低得多
• 在社会总产值快速增长中,工农业总 产值的增长速度尤为迅速。 • 工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466亿元增加 到1978年的56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增长12.82倍,年均增长9.5%。
• 2、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长。 • 我国的GDPl952年为680.9亿元, • 到1978年增加为3488.6亿元,增长4.12 倍,年均增长6.5%。 • 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在我国是史无 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远 远超出了战后世界GDP每年平均增长的速 度。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我国由低
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35083

•2011
• 1952-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 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 速提高到2010年的29748元 . • 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 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
二、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 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 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 外国进口。 •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39.6万亿元, 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2734.5亿元, 年均新增 94.29亿元。 •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 展。 •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 • 1980年增至4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 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 3、旧中国工业的布局更是不合理。 • 外国人为了运输方便多投资于沿海口岸的城市 。中国的工业为了取得外国人的庇护或依赖于 外国人控制的交通和原料,也大量集中于沿海 城市。 • 据估计,1949年解放时,沿海省市的工业占全 国工业的73%。
•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二、农业经济衰败
• 农业生产力十分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