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姓名:侯钦志学号:201521037011 选课号:13班88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社会主义中国再次焕发全新的活力,经济建设和科技水平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取得了如下主要经济成就:一、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快速发展。具体来说,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快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年的改革开放,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而且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三、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广大农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村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使得城乡人民的生活差距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了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经济正快速发展。四、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由初期非均衡的“梯度推进”发展到了比较均衡的“点区辐射”,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新模式,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年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新模式,它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

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依旧处于世界较低行列。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年来我国投资放缓,经济也增长缓慢。由于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也明显不足。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我国依旧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压力也相应增大。又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这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三、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这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运行困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四、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企业招收员工困难。虽然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但是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也使了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五、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在现在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必须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已经不能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智和清醒的判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因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并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指出了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这就要求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使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必须向结构优化、效率高、消耗低、环境友好方向转变。

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落到实处,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会进一步深入落实,全社会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基层民主制度会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会显著增强。也才能有效加强文化建设,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以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巩固树立,生态环境质量才会明显改善。

也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才会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