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应试教 育只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
教育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前提、中心和目标都 在“考”。因此,课堂结构就变成“因考而教,为考而学”,出现 了“教师强灌,学生强记”的“两强”现象,使学习失去了学生的 自主性.
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思考: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与人们对教育的 最初理解有何联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的概念 广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递知识、技 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裴斯泰洛齐
(1746——1827)
”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 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件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 准备。“
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 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
1859—1952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
现代英语:education 现代法语:education 现代德语:erziehung
拉丁文: educare(n.) educere(v)
出
引导
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 潜藏在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
柏拉图
427BC -347BC
历史上的经典“教育”定义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 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 育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 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 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
(1592——1670)
(二)素质教育重能力,重教育质量。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
(三)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应试 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中 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 差异,学生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成了加工“标准 件”的地方,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丧失殆尽。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 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斯宾塞
1820-1903
巴格莱
1874-1946
梁启超
(1873—1929),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陶行知
(1891-1946)
生活即教育。
孙喜亭
1930年--
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 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
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 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前完成。
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 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对教育概念的七种理解
表示一个过程。 表示该过程的结果。 表示一种教育者的工作。 表示一种受教育者的工作。 表示各种关系的影响。 表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亦表示一种社会互动体系。 表示教育家工作(活动)的目的。
教育(狭义)的 特征
教育者: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
我的“教育学”观
大学前:教育学=??? 大学时:教育学=一门课,要考试 大学后:教育学=文学+历史+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 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 人的学问。
第一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教救失者也。 《说文解字》:
资本主义的教育:1)双重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年龄特征 个性差异 教育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
主要内容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 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 1、人的可教育性 2、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二) 教育为什么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过程正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
应试教育不是教育,是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培养人,而是摧残人 ;应试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是毁灭创新精神;应试教 育不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是泯灭个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 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教育。
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 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教育过程: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往预期目标发展 。
教育手段:经过选择的,双利的。
教育活动:周期较长而有超前性。
教育的起源学说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生物本能”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 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 起源问题上 开始从深化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摹仿”
4)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劳动创造人”
5)生活需要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全民性; 3)内容贫乏。
奴隶社会的教育:1)学校的产生;2)阶级性; 3)与生产劳动分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多样化; 2)等级性; 3)教育以科举考试为目标。
教育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前提、中心和目标都 在“考”。因此,课堂结构就变成“因考而教,为考而学”,出现 了“教师强灌,学生强记”的“两强”现象,使学习失去了学生的 自主性.
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思考: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与人们对教育的 最初理解有何联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的概念 广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递知识、技 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裴斯泰洛齐
(1746——1827)
”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 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件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 准备。“
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 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
1859—1952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
现代英语:education 现代法语:education 现代德语:erziehung
拉丁文: educare(n.) educere(v)
出
引导
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 潜藏在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
柏拉图
427BC -347BC
历史上的经典“教育”定义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 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 育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 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 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
(1592——1670)
(二)素质教育重能力,重教育质量。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
(三)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应试 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中 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 差异,学生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成了加工“标准 件”的地方,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丧失殆尽。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 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斯宾塞
1820-1903
巴格莱
1874-1946
梁启超
(1873—1929),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陶行知
(1891-1946)
生活即教育。
孙喜亭
1930年--
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 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
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 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前完成。
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 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对教育概念的七种理解
表示一个过程。 表示该过程的结果。 表示一种教育者的工作。 表示一种受教育者的工作。 表示各种关系的影响。 表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亦表示一种社会互动体系。 表示教育家工作(活动)的目的。
教育(狭义)的 特征
教育者: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
我的“教育学”观
大学前:教育学=??? 大学时:教育学=一门课,要考试 大学后:教育学=文学+历史+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 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 人的学问。
第一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教救失者也。 《说文解字》:
资本主义的教育:1)双重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年龄特征 个性差异 教育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
主要内容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 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 1、人的可教育性 2、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二) 教育为什么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过程正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
应试教育不是教育,是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培养人,而是摧残人 ;应试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是毁灭创新精神;应试教 育不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是泯灭个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 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教育。
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 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教育过程: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往预期目标发展 。
教育手段:经过选择的,双利的。
教育活动:周期较长而有超前性。
教育的起源学说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生物本能”
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 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 起源问题上 开始从深化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摹仿”
4)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劳动创造人”
5)生活需要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全民性; 3)内容贫乏。
奴隶社会的教育:1)学校的产生;2)阶级性; 3)与生产劳动分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多样化; 2)等级性; 3)教育以科举考试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