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短文
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生命的诞生!
生命!!!
字词准备
收敛脆弱
颤动断续
宽恕卑微零落一丝不苟
色泽响彻聒聒给字词注音、解释断续收敛宽恕怒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收拢,合拢。

liǎnshù
宽容饶恕,不计较。

xùnù蝉有关蝉的古诗:《蝉》《在狱咏蝉》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ruì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①秋风。

①藉,依靠。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现代――《长江文艺》,-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当代少年》3、《短文两篇》①《蝉》――小思本名:卢玮銮――当代――《承教小记》②《贝壳》――席慕蓉――台湾――《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4、《紫藤萝瀑布》――宗璞――现代――《铁箫人语》5、《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6、《理想》――流沙河――当代――《流沙河诗集》7、短文两篇①《行道树》――张晓风――台湾――《张晓风自选集》。

②《第一次真好》――周素珊――台湾。

《无言歌》8、《人生寓言》――周国平――当代――《周国平文集》9、《我的信念》――波兰――玛丽〃居里――《现代人的智慧》10、《论语》―― 孔丘,字仲尼――春秋。

11、《春》――朱自清――现代――《朱自清全集》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老舍文集》13、《夏感》――梁衡――当代――《梁衡文集》14、《秋天》――何其芳――现代――《预言》。

15、《古代诗歌四首》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①《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乐府诗集》②《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全唐诗》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白氏长庆集》,④《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全元散曲》16、《化石吟》――张锋――当代――《科学24小时》17、《看云识天气》――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18、《绿色蝈蝈》――法国――法布尔――《昆虫记》19、《月球上的足迹》――朱长超――当代――《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20、《山市》――蒲松龄――清代――《聊斋志异》-21、《风筝》――鲁迅――当代――《野草》22、《羚羊木雕》――张之路――现代――《东方少年》23、《散步》――莫怀戚――当代――《中国青年报》24、《散文诗两首》①《金色花》――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诗选》②《荷叶〃母亲》――冰心――现代――《冰心全集》25、《世说新语》①《咏雪》――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②《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27、《郭沫若诗两首》①《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②《静夜》――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28、《女娲造人》――袁珂――现代――《神话故事新编》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当代――《金波作品精选》30、《伊索寓言》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②《蚊子和狮子》――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③《智子疑邻》――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说难》④《塞翁失马》――刘安等编著――西汉――《淮南子〃人间训》2015年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2016-07-17 23:56 | #2楼1、《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中考资料-202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7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中考资料-202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7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202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7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贪婪】tānln贪得无厌,不知足。

【堕落】dulu1、沦落;流落。

2、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点缀】diǎn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冉冉】rǎnrǎn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苦熬】kǔo忍受着痛苦度过(日子)。

【雏形】chxng事物的初步形式。

【丰硕】fēngshu丰富,丰盛。

果实又多又大。

【稀疏】xīshū不稠密。

【累累】lěilěi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低回】dīhu纤回曲折。

引申为情感或思绪萦回。

【沉甸甸】chndiandian形容物体因重量过重,像要下坠的样子。

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有时也可形容心情沉重。

【眼巴巴】yǎnbābā①形容急切地盼望。

②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繁弦急管】fnxinjguǎn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红灯绿酒】hngdēnglǜjiǔ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玲珑剔透】lnglngtītu形容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

【具体而微】jtǐrwēi整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多姿多彩】duōzīduōcǎi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多样,很多种形状和颜色。

【不可磨灭】bkěmmi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huwiwqing回味,从回忆中体会。

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形容俊俏】xngrngjnqio漂亮,聪明灵活。

形容:指容貌神色。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我儿子一家》、《金盒子》人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我儿子一家》、《金盒子》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短文两篇》、《我儿子一家》、《金盒子》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1. 介绍散文的文体知识和文章特点。

2. 学习第一课《短文两篇》,第三课《我儿子一家》,第四课《金盒子》。

二. 重、难点:1. 了解散文的特点,把握学习散文的方法。

2. 通过比较阅读、清晰了解四篇课文的同异处。

三. 和老师一起学:(一)你知道散文吗?散文是指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也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初读六年级第一册中的前三个单元的课文,你就会知道,除《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之外,其余的11篇课文都属于散文,用这些文章和你以前学过的记叙文相比,你会发现形式上似乎没什么不同。

只是情节更曲折感人了,语言更加自然优美了,总之文学色彩大大增强了。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中心明确集中,围绕中心选材,放得开,收得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三种:1. 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

如本单元有《背影》《散步》等。

2. 抒情性散文:以写景抒情为主。

如本单元的《金黄的大斗笠》和第三单元的《春》等。

3.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

如六年级第二册中的《热爱生命》一文。

(二)学新课《短文两篇》1. 正音:kěn qiào lǎn lìqílínlín mièshà啃.翘.揽.斗笠.分歧.粼.粼.竹蔑.一霎.2. 释义:熬:忍受,耐苦,支持。

粼:形容波光。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中是受委屈的意思。

3. 文章内容、中心、结构及写作特点。

《金黄的大斗笠》这是一篇以写景抒情为主要特色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文章依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绘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在景色描绘中点染了小姐姐为弟弟送斗笠的故事。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两篇课文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难点)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解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

它在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今天,我们就学习《短文两篇》,共同感受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字注音饮于河、渭.(wèi)弃其杖.(zhàng)颛顼..(zhuān xū)水潦.(lǎo)尘埃.(āi)2、解释下列加点字:逐.走(跑)饮于河..(到)(黄河)未至.(到达)道渴而.死(表修饰)弃其.杖(他的)化为邓林..(桃林)3、文学常识填空《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愚公移山、蚍蜉撼树等。

二、问题导学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①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②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鲁迅的作品正是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样的时代背景,通过揭示社会 的黑暗面,呼吁民众觉醒和抗争。
文学流派与特点分析
鲁迅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其作品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 力。
鲁迅的作品还体现了强烈的民 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风筝》一文中,风筝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代表了童年的
欢乐和纯真,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
运用,使文章更具含蓄美和意蕴。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秋夜》中“我”的形象塑造
孤独而坚韧的斗士
通过描述“我”在寒冷秋夜中的孤独和坚韧,展现 了一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形象。
写作手法与技巧探讨
01
细腻入微的描写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02
情景交融
两篇文章都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
03
象征手法的运用
80%
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枣树”、“小粉红花”等 象征性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 感和抗争精神的表达。
《风筝》中的童年回忆和亲情观念
童年回忆的呈现
通过描述“我”和小兄弟在春 天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作者 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亲情观念的体现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和 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 解,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
极践行。
THANK YOU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短文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短文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短文两篇夏梅说(节选)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

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①时也。

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

花实俱往②,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

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③,而过时④久矣。

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⑤,有夏梅诗,始及于叶。

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

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⑥焉,而为⑦图卷以赠之。

【注释】①热:热闹。

②花实俱往:花已凋谢,果实熟了。

③梅:梅树,叶:指叶子繁茂。

④时:开花时节。

⑤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⑥同志:志同道合,和:写诗唱和。

⑦为:作。

故乡的炊烟临近黄昏,因为一起缠手案件,随法庭几个同事下乡。

夕阳西下,警车行驶在宁静的乡村公路上,不时看到附近村庄内飘起缕缕炊烟。

看到微风中飘荡的烟雾,顿时勾起我满腹的相思,耳畔仿佛响起邓丽君那甜甜的歌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歌声让我想起儿时那令人难忘的故乡的炊烟。

老家位于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脚踏三界,鸡鸣听四县。

当时的农村还不富有,家家户户都用地锅做饭,以柴草作燃料。

每到放学时刻,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会奔跑向自家门口,远远可以看到厨房里飘出的炊烟,预示着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

当时,父母忙着耕种十多亩责任田,爷爷奶奶则在家操持家务,守候着孩子们上学归来。

那时我特别希望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看到我家烟囱里升起的炊烟。

特别是在朔风凛冽的冬天,放学时已近黄昏,那昏黄的暮色在朔风中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孩子们的小手小脚冻得早已失去知觉。

当远远看到自家屋顶炊烟升起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暖顿时涌上心头。

不仅仅是为了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是因为有慈祥的奶奶在守候,有她细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吃,更有着家的温暖。

13 短文两篇[1]PPT语文课件

13 短文两篇[1]PPT语文课件
的人! 73.成功的人总是愿意做没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59.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90.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80.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8.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65.活在当下,做在当下。 23.时光不回头,当下才重要。 13.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6.攀登者智慧和汗水,构思着一首信念和意志的长诗。 100.有财富的人追求优裕的生活,有智慧的人追求优质的生活。 53.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62.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6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20.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贝壳是一个如此短暂、细小、脆弱、 卑微的生命,然而它却是那样用心地 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和 贝壳比起来,人的生命要长久得多, 我们更应该好好面对生命,创造它, 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 细、一丝不苟。让它像贝壳一样美丽、 令人珍惜、惊叹!
语言品析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 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 加地一丝不苟呢!
预习检查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找出生僻的字词。
2、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出你喜 爱的原因。
收敛
liăn
聒聒
guō bēi
宽恕
shù
gǒu
卑微 短暂
zàn
一丝不苟
固执 zhí
问题研究 • 1、作者对待蝉的态度前后有 何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2、《蝉》文的主要内容和主 旨是什么?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 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 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 叹的东西的愿望。
拓展反思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 边小小的贝壳, 感悟出深刻的 人生哲理,引发我们对生命意 义的追问和思索,生活中还有 那些现象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 和思考?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两篇课 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 处和不同之处。
1. 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 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 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是 直入主题。 2. 《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生命短 暂,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 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 丝不苟。
《蝉 》《贝壳》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 以及先抑后扬、由物及理的写作 手法。 2、抓关键词句,体悟生命的意义、 感悟生命的美好。

语文七年级下鲁教版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1)

语文七年级下鲁教版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1)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 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 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 界各地。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 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自己在迁移。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 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 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 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 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 在。
恐龙灭绝的原因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学案1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学案1 鄂教版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x‹:迁移,搬迁。

枭xi 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之,到。

犹:还。

溉g…i汲jŠ:洗涤东西和打水。

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

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

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

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今江苏沛县人。

皇家后裔。

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

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

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

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

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

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

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

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

七年级语文第1课-短文两篇-语法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人教版知识精讲[2]

七年级语文第1课-短文两篇-语法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人教版知识精讲[2]

初一语文第1课短文两篇语法知识: 名词、动词、形容词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1课短文两篇语法知识: 名词、动词、形容词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1.作者简介张晓风, 1941年生于浙江, 1949年抵台北, 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学。

她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之一, 著有戏剧、小说、杂文多种。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精美散文·哲理·文化卷》。

是作者在一个夏天的下午, 在印第安那州一个湖边, 偶遇湖边树漫天飞絮, 繁殖后代时, 忽然发现了生命的本质, 产生了对生命意识的领悟, 旋即写成此文。

3.题目解说“敬畏”是敬重而不敢轻视的意思。

敬畏生命是对生命那种“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的敬畏;是对生命为自身延续所付出的代价的敬畏;是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生命本质的敬畏。

4.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xiān zhéshēchǐwèi yíng pò纤.维折.服奢侈..蔚.然丰盈.惊心动魄.zào躁.动不安(2)理解词意折服: 信服。

稍纵即逝: 稍微放松一下便立刻消失了, 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奢侈: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文中指植物为延续生命投入极大。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 震动很大。

蔚然: 形容茂盛, 盛大。

无以名之:无法说出的那种。

之, 代指那种折服, 敬畏的心情。

名, 名词作动词用, 说出的意思。

5.结构《敬畏生命》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描写几棵树不分昼夜飘散种子的情景。

第二部分(3—5段)由所见情形而引发的感悟和思考。

抒发了对生命壮举的敬畏之情。

6.问题解答(1)我们从出生开始, 就不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 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答:这个句子中的“生命”不仅指生命的现象, 更强调生命的本质意义。

作者以前对身边的各种生命形式并不经意, 更没有去思考它们的本质意义, 而这次飞絮飘种的情景, 引发作者第一次对生命的形式和本质进行认真思考, 使她从中领会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无私地传递生命, 不惜代价, 不求回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短文两篇》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短文两篇》1

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行道树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朗读训练。

2.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3.学习在比较中刻画形象的方法。

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预习:查字典,处理字词。

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了解作者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来上学时,你有没有注意马路两边行道树?曾经注意到的请举手,说一下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散文《行道树》。

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二、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展示课件,补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

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金华。

60年代中期,她出版了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在台湾文坛一举成名。

张晓风是位创作领域广阔的多产作家,60年代中期以来,她写了不少剧本和小说,而散文一直是她喜爱的文体。

自70年代中期以后,散文成了她写作的主要文体。

迄今,她已经出版了10余本散文集,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黑纱》、《再生缘》、《给你,莹莹》、《步下红毯之后》、《安全感》、《诗与眼睛》、《三弦》、《我在》、《动物园的祈祷室》、《你还没有爱过》、《非非集》等。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学习小组展示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字词处理(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4.再读课文,思考:①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②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预设示例:★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 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三、质疑探究(此环节教师可让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处理)预设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2.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板书)采用了对比手法:①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②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初中语文(人教旧版)第一册

初中语文(人教旧版)第一册
可是我干妈干爹来,妈妈却劝干妈不要生孩子:“孩子小时候,你为他把心 都揉碎了。就算他长大了,你再揉碎心都帮不了他。到他们这一代,同性恋、艾 滋病、战争、吸毒,什么都可能发生。”我干妈也是个作家,叫唐敏。养的猫病 死后她到我家哭诉。妈妈说,如果养一个孩子病死了,她不是要把眼泪哭干?
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买了钢琴。和我同岁的小表姐每个星期天都要拉 小提琴,从早上九时到晚上九时,拉得她小小年纪就喊活着没意思。经常有人问 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让我有个快乐的童年, 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时间爱画画,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 彩色铅笔和水彩。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 上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的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 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家的叔叔们常问我长 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没意思,我要 当司机。妈妈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是各种汽车。 现在我的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够一百部了,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1925 年 10 月在北京
3. *我儿子一家
□ 舒婷
妈妈怀我不到三十天开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来,慌忙去住院输液,一 住几个月,还是止不住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来一碗猪肝面线,她把碗底刮 得干干净净,还问:“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
住院期间,爸爸每日去图书馆借五六本惊险小说供应妈妈,说是能减少呕 吐次数。妈妈高卧在床,左边一摞书一本一本飞快地移到右边去,不到天黑,全 部看完。立刻逼爸爸再去换,可惜图书馆已经关门。我还不会说话就已迷上一切 机动车辆,后来发展为热爱枪支刀剑和飞车走壁,爸爸说是由于妈妈的胎教。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两篇短篇小说为例,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对写作技巧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出了对于写作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我们来看第一篇短文《雪夜思母》。

这篇小说以雪夜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思念母亲的情感。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了雪夜的氛围中,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富有情感,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看第二篇短文《家》。

这篇小说以家为主题,通过对家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向往。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美好。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还让读者更加容易沉浸其中。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节奏感。

总结回顾来看,这两篇短篇小说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

通过深入的描写和精准的情感把控,作者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对于这两篇短篇小说,我个人的观点是,作者将写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我也认为这两篇短篇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写作的魅力和艺术。

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对细节描写的把控,同时也会尝试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感染人心。

我相信,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我会有所成长,写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文章。

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的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共享。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也期待你在写作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结束。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人教版七上语文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人教版七上语文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整体感知
1、标示段序,积累字词。 2、把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 3、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行 道树的形象。
积累字词
duò
堕落
shì
装饰
zhuì rǎn
jǐ yǔ tān lán
点缀 给 予
xián
繁弦急管
yín
牙龈冉冉贪 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繁弦急管: 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红灯绿酒: 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整体感知
3、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行道树 的形象。 ★为什么说这种痛苦是深沉的痛苦?
神圣的事业必须承受牺牲,为人们的幸福而牺 牲个人的幸福,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说,这就是 “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 乐的品质,这就是深沉。
阅读理解
1、行道树从事什么样的神圣事业?
献出浓荫、制造清新、迎接阳光。 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 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 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 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白鸽奉献给蓝天 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献给大地 岁月奉献给季节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爹娘 (music) 啦...
本课寄语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 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向 社会索取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 中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 管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 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 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作家作品
张晓风散文创作: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 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 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 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 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 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 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 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 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 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 感性素描。

1.3短文两篇 第1课时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1.3短文两篇 第1课时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三短文两篇(第1课时)蝉小思【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香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的诗《蝉》,它的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收敛.聒.宽.恕3、了解关于作者的知识【合作探究】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读课文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好处。

3、小组研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是:
1、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上语文1——3单元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语文1——3单元文学常识

初一语文1——3单元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一文作者是王家新。

他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我们要历尽千心万苦,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感悟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的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

这篇文章以小飞蛾、小瓜苗、静听心跳这三个事例启迪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勇敢地活下去,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求与呼唤。

4.《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选自《铁箫人语》,文中的紫藤萝象征着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5.《童趣》节选于《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6.《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这是一首现代哲理抒情诗。

全文分为三部分:2——3段写了理想的历史意义,4——7段写了理想的人格意义,8——12段写了理想的人生意义。

整篇文章赞颂了理想的意义。

7.《短文两篇》之一《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

这篇文章中的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短文两篇》之二《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

文中最后一段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一句告诉我们:让我们不断地去开阔新的生活领域,体验第一次。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一则寓言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一则寓意是:厄运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9.《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热爱祖国,不计名利、热爱生活、宽容温和的高贵品质。

10.《论语》十则,《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天也是生命的第一日。 因为是最后一日,便倍觉珍惜宝贵; 因为是第一日,便仍有无限的期盼与展望。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 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 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 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 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 斗争。
读书笔记 https:/// 读书笔记
惊中缓过神儿来,还在愣愣地不知如何是好。翠珠是各手脚麻利的丫关,吟雪又着急快点儿出发,于是不待丫鬟发话,翠珠和吟雪即刻就忙着 急急地帮她张罗随行的物品。可是好景不长,才收拾咯没壹会儿,两各人丫环竟然无缘无故地差点儿先打咯起来:“翠珠,这各不要带咯,王 府里都有的。”“王府有是王府的,丫鬟带着是丫鬟的。丫鬟用惯咯这各,突然换咯别的样式,她会不习惯的。”“你可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王府里全都是统壹配制好的,全都是样式又好又新鲜的物件,哪儿还用再用你自己带呀,你这也带,那也带,这包袱得多沉啊!”“哎,我说 吟雪!你不过就是在王府里当咯几天差嘛,至于嘛,怎么就瞧不起人咯!”“我怎么就瞧不起人咯,不过是要你少带壹些东西嘛。”“你分明 是在炫耀王府里这也好,那也好,还说我头发长见识短,这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小小的年府咯嘛!”吟雪本是好心好意地提醒翠珠,谁知道竟然 好心没有好报,竟被翠珠误以为她看不起人,气得吟雪口不择言回嘴道:“翠珠!你怎么这么胡搅蛮缠啊!我这是好心好意提醒你,你怎么成 咯猪八戒倒打壹耙咯?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吟雪,你不过是伺候咯几天二丫鬟、侧福晋,就觉得你自各儿的身份地位也跟着抬 高咯?在哪儿当差,还不都是奴婢,也变不成主子。现在居然说话还壹套壹套的,居然敢把我给贬低得又是猪又是狗的!就说二丫鬟是贵人, 我们大姑奶奶也不是贱人啊!这打狗还要看主人吧。”玉盈本来就心烦意乱,两各丫环还斗起咯嘴,弄得她是头昏脑涨、焦头烂额:“你们俩 各就省省力气,少说两句吧!闭着嘴就不会干活咯?”见玉盈生咯气,两各人赶快住咯嘴。虽然嘴不上说咯,手里还是暗暗地较着劲儿,翠珠 拿三样,吟雪就给撤两样。怕丫鬟再说她们,翠珠也不敢再开口,只能是干生气,没办法。怡然居离王府的侧门很近,又有吟雪带路,因此马 车直接就在侧门停下,吟雪、翠珠两人先下咯马车,最后是玉盈。吟雪壹进咯王府的侧门就愣住咯,秦公公正笑吟吟地站在门口!秦公公怎么 会在这里?他不是王爷的贴身奴才吗?难道说爷去咯怡然居?还没等吟雪想明白这是怎么壹回事儿呢,秦顺儿倒是已经先开口咯:“吟雪姑娘, 既然年丫鬟来王府小住,理应要先拜会福晋,爷派奴才领年丫鬟去福晋那里,你就先回怡然居吧。”“噢,那就多谢秦公公咯。”说完,吟雪 转身朝玉盈解释道:“大丫鬟,奴婢那就先回去咯,这位是秦公公,王爷的贴身奴才,由他带您先去拜会福晋。”“好。”玉盈怎么会不认识 秦公公?她跟秦顺儿最熟悉!第壹次去王爷的书院就是秦公公头前带路,他们去宝光寺也是秦顺儿壹路相陪,现在秦公公出现在这里,哪里是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杏林子
——献给生命的赞歌
学习目标:
走进杏林子
杏林子,(1942年——2003年)陕西 扶凤人。台湾女作家,本名刘侠。取名 “杏林子”,一是为了纪念家乡,二是 为了此生与医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 家 介 绍
杏林子,这一位长期处于痛楚的人, 这一位只有小学程度,12岁时染上了类 风湿关节炎,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全身 关节百分之八十损坏的残障者,不单没 有诅咒生命,反而洋溢了对生命的歌颂 和热爱。她写作不缀,出版的书深受读 者们的喜爱,为引发社会对残障者的关 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上街请愿,成立 了「伊甸残障社会福利基金会」,为台 湾的弱势群体谋福利。她一生积极开朗, 淡泊名利,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 一无所有」.
高 位 截 瘫 的 桑 笑兰 对 人 生 !
为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作 出 了 卓 著 的 贡 献
坐 在 轮 椅 上 的 总 统 罗 斯 福
史 铁 生 说
结束语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 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 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 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 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 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 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 呢?”
三:寻读【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看看三个实例中那些 词语用得最准确,最生 动。
四:品读【品味人生,升华自我】
1· 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什么? 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2·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 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
3· 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杏林子说:
上帝什么时候会接我去,我不知道。
对我而言,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日,
一:朗读【扣击心灵,感知大意】 1· 读准字音,读出轻重缓 急,读出抑扬顿挫。
2· 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 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 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二:选读【领悟内容,解读文意】
1· 请从以上三个实例中,选 出你感触最深的实例去读,读 完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是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