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总人次(亿人次) 出游率(%) 人均花费(元) 旅游收入(亿
元) 全国合计11.02 84.8 427.5 4710.7 城镇居民 4.59 126.6 731.8 3359.0 农村居民 6.43 68.7 210.2 1351.7
(二)旅游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1993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个旅游业上市公司东方宾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掀起了旅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开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各类旅游上市公司25家,总股本为69亿股,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16亿元,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板块(见表3)。从经营范围来看,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主要分为3大类:一类是以旅游资源为经营主体的“资源类旅游公司”;第二类主要以酒店经营为主的“酒店类旅游公司”;第三类为“综合类旅游公司”。表3 2007年旅游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见后篇)
(三)旅游上市公司的子行业和区域分布
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少。截至2007 年初,我国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共10家,约占旅游上市公司总数的40%,它们分别是华侨城A、S张家界、西安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世博股份、黄山旅游、大连圣亚、西藏圣地;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有5家,占总数的20%,它们分别是新都酒店、华天酒店、东方宾馆、锦江股份以及S*ST东海;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共10家,占总数的40%,分别是深南光A、通程控股、大连友谊、S西安饮食、北京旅游、S*ST一投、兰州民百、中青旅、首旅股份、国旅联合。
旅游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整体上比较零散,小范围相对集中。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有旅游上市公司,其中以北京最多,
有4家;湖南次之,有3 家;广东、深圳、海南、辽宁、陕西各2 家。
(三)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和股权特征
从资产情况来看,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不大,正处于扩张阶段。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2.6亿元,其中不到10亿元的公司有16 家,占总数的64.0%。与其它行业相比,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近年来旅游板块的平均资产规模呈现迅速扩张的态势,2004-2006 年间该板块的平均资产规模增长了14.9%,比上市公司整体的平均资产增长速度高出了4.5个百分点。
从股本结构来看,旅游上市公司以小盘居多。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股本为2.76 亿股,流通股在10945万股左右。在这25 家旅游上市公司中,股本最大的是华侨城A,其股本也仅仅只有111121万股,大多数公司的股本在30000万股以下。从股权结构来看,国家控股和
发起人控股比例之和占有较大的优势。旅游板块中流通A 股占36%,国有股占33%、发起人股占26%,国有股与发起人股之和比流通股高出23个百分点。
二、旅游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上市公司数量少,发展水平滞后
目前国内许多省份尤其是偏远的旅游资源大省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资金缺乏、宣传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利用企业上市这种方式进行市场宣传。但是,由于行政干预、资源垄断等原因,许多旅游企业改制不充分、产权不明、监督治理不全,限制了其上市的步伐。目前旅游企业上市数量少,发展水平低,这与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少,地位不突出。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两市1434家上市公司中,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只有25 家(其中还包括名义上经营旅游业,实际并非旅游业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7%。旅游上市公司队伍单薄、权重较小,在上证指数中没有一家旅游企业。二是规模普遍偏小。25 家旅游上市公司中能划为大型企业(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 资产总额5-50亿元)的只有华侨城A、中青旅、首旅股份、锦江股份等4 家;其余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占全部旅游上市公司的84%。我国最大的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锦江股份拥有
的酒店数量尚不及美国史丹特饭店集团的
1/100。三是地域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多,北京、广东、深圳及海南四省的旅游上市公司占到了全部旅游上市公司
的40%;其它地区的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少,河
南、山西、新疆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甚至连一家旅游上市公司都没有。
(二)整体效益滑坡,市场表现不佳
旅游业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较低,很容易引起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强劲增长及奥运会等利好预期的刺激下,外资和民营资本加速进入旅游业,导致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行业利润摊薄,在旅游业总体收入年年递增的情况下,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却连连滑坡。宏观报喜与微观报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近三年旅游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作比较,旅游板块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2004 年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每股收益为0.24元;旅游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5 元,比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水平约低了37.8个百分点。2005 年旅游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比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水平约低了38.9个百分点,2006 年则低了30.7个百分点。丽江旅游、黄山旅游等自
然景观类上市公司由于拥有独特的、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板块中表现尚可,而新都酒店、S*ST东海等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则处于过度、无序竞争的环境中,主业业绩表现不佳。
(三)面临的制约因素多,自然和社会风险大
旅游业发展易受突发性自然、政治、经济事件以及季节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这种外部性往往是行业本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对旅游上市公司尤其是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有着显著的影响。可以说,旅游业本身具有“含羞草”的特质,对外部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做出反应。
突发事件影响大,常使旅游业陷入困境。譬如,在2003 年2 月发现并蔓延的突发性“非典”疫情影响下,旅游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滑,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垄断性的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