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该论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思想

1.1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中国古典建筑崇尚自然,讲就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历来中国古代文化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与理想的现实世界。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以使建筑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之所在,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取自然之精华,正是利用这些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建筑环境。如祭天的天坛与地坛的圆形与方形平面,是天与地的再现。如清代北京天坛,其坛体平面是圆形,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及屋顶均为圆形,天坛每层坛体直径均取一三五七九阳数数列,天坛周施栏板360块对应周天360度。凡此种种,都反映出设计者将祭天建筑的圜丘与“天”的最大限度对应,北郊地坛是祭“地”的建筑,是相对天坛而建的,地坛的主体建筑是方泽坛,地坛平面是方形,为上下两层,每层各八级台阶。地坛建筑均取偶数,与天坛比较,地坛以六、八之数为地,天坛以九之至尊之数代表天,天坛平面为圆,地坛平面为方,充分突出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中国古代天坛设于南郊,地坛设于北郊,宫城又在天坛与地坛南北之间,使人处于天地之间,使天地人成为一体,把天人合一发展到了最高境界。

1.2中庸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任何事都是不偏不倚,即所谓中庸之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谓以中为贵。《荀子。大略篇》就有“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说法。从建筑群到建筑物的选址,再到建筑形制结,居中择中思想无不体现。如都城的选址,就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择也是中国古代伦理等级制度的体现。《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说明。例如,西汉的长安城,就体现出了居中的思想,在西汉的皇城里,重要建筑物,建筑群与都城中轴线的关系。汉长安城的中轴线是西安门至横门,再向南穿过南郊礼制建筑,宗庙与社稷分布其东西。都城中轴线的南段在未央宫上,未央宫是西汉都城中枢,大朝正殿又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大朝正殿即未央宫前殿,位于未央宫中央。都城中轴线南段即未央宫中轴线未央宫作为最重要的宫殿就在其中轴线上。再如唐长安城,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居中思想,而由于这种中轴线的设计,也使唐长安城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以至于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要材料。

1.3恒变兼容的思想

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悠久的、静定的。《易传》中所谓“可久可大”,《老子》中所追求的“天长地久”“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董仲舒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永恒观反映在建筑上,则导致“守常”意识的产生,所以我国古建筑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代的两千余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梁柱组合的木构框架也从上古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事实上,对于木材的一些弊端,古人早有认识,而且随着工具的改进,我国古代的石结构建筑技术也并不亚于同期的西方国家,这点在中国许多寺塔、石窟和陵墓建筑上可以得到见证。中国之所以习用木材是缘于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所以到了明清时期,长期的采伐使中原地区的森林消耗殆尽,这时宁可将小料用铁箍拼合,也不屑以石代木,这体现出了对传统的严格恪守。

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标准是中国古人恒久思想的体现,那么中国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就是中国人善于变通思想的体现。中国人自古就有“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意识,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斗拱结构的榫卯上,就是它既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构架虽然基本上只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但无论哪一种都可以在具体使用中不改变构架体系的情况下而将屋面做出曲线,并做出翘角飞檐、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这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人恒变兼容的思想观念。

2天人合一、中庸思想、恒变兼容思想在现代建筑的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应用不应该是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以“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简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就可以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味,让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中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

2.1天人合一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是"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建筑特色正是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无论是苏州建筑园林的“风流”、徽州建筑的“理趣”,还是北京四合院的“厚重”,都根植于当时特定的自

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现代建筑同样越来越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现代建筑中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要使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合理的运用适宜的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结构上最具有中国元素特点就是这方面的优秀实例。

2.2中庸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中庸”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设计思考问题的方法。我认为“中庸建筑”具有均衡、和谐之美。想要做到“中庸”就不能因为追求整体而放弃建筑个体。注重整体讲就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不能因为讲究建筑的个性而特立独行,影响了整个环境。但是也不能在追求整体的同时忽略了个体,也要注重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做到这两点之后还要注重建筑的时代性,否则就会象“中庸思想”说的那样“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3恒变兼容的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启示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恒变兼容”的思想是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中国建筑本身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而互异;却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以及庭院组合模式一肋相承,未曾间断。这就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持续的普通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心,决定着建筑的发展.也就是说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一些传统元素的应用,但是因为科技的发展,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要体现出自己的精神特质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应在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根基之上,应用现代的观念以及先进的材料、技术,继承并超越传统,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3天人合一、中庸思想、恒变兼容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案例

3.1应用前景

在当今世界中,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突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显。在建筑行业中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淡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也受到了破坏,大量盲目地学习,照搬外国超高层建筑的风格,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失去了每个城市独有的风格,全国一体化,走到哪里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布局,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因此使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与现代建筑思想互相融合与整合,并有机的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东西总是与新的东西(包括自身系统产生的新事物和外来新事物)发生传承、整合作用。这个过程是以传承为基础并最终扬弃传统,而在新的传承中,又把自身作为传承因素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建筑的发展是对传统中无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