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 弘扬传统文化-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教学模式xx传统文化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2008年笔者在听魏书生老师作报告时,他也大声疾呼,要把我们成功的地方守住,再守住。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确实应该发扬光大。但在时下,不少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坚守传统文化这块阵地呢?我认为,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不但要传承人类文明,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课标的核心。它更加注重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出极大的人文关怀。这既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校不断学习、尝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合一”,构建起了民主开放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预习导学,渗透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重在熏陶。如有一次,我去听本校一位语文教师讲授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在预习导学阶段,他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你能背出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吗?2.你能给母亲唱一支歌吗?3.你能举几个真实的事例反映母爱的伟大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踊跃发言。在有学生背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教师又趁机发问:“你能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母亲吗?”而当一个学生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有几个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这样就把学生热爱和孝敬母亲的教育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二、自主合作,在探究中学习传统文化
布鲁纳指出,学生必须通过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强调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的自我感悟,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以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设置任务,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们尝试过两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并设置情景,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不仅形成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而且在交流中形成了探究的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人有很多,你能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吗?”学生交流探讨了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的事迹。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这些人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该怎么做呢?”这一问,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的伟大精神。
三、课堂延伸,实践传统文化
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想尽办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让学生增强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近一年来,我们指导学生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开展了演讲会(每日一讲,课前3分钟)、辩论会、故事会、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小报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虽然以上活动并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植入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