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综合污染源视频监控项目解决方案(终稿)

环保

目录

第1章背景需求分析 (5)

1.1项目背景 (5)

1.2需求分析 (5)

1.2.1污染源数据监测和环保视频监控的 (6)

1.2.2清晰的视频图像 (6)

1.2.3全天候监控(夜视) (6)

1.2.4有线和无线传输相结合 (6)

1.2.5普通供电与风光互补 (6)

1.3建设原则和标准 (7)

1.3.1系统设计原则 (7)

1.3.2系统设计标准 (8)

第2章系统结构及组成 (10)

2.1总体介绍 (10)

2.2总体系统结构 (10)

2.2.1系统结构图 (10)

2.2.2系统总体拓扑图 (10)

2.3前端监控采集系统 (12)

2.3.1视频监控子系统 (12)

2.3.2环保数据采集子系统 (13)

2.3.3站房动环监控子系统 (13)

2.3.4安全防范子系统 (13)

2.3.5企业自组光纤环网 (14)

2.4环保局视频监控中心 (14)

第3章方案优势 (16)

第4章系统功能 (17)

4.1环保数据监测 (17)

4.2视频监控 (17)

4.3语音功能 (17)

4.4安全防范 (18)

4.5门禁管理 (18)

4.6综合监控管理 (18)

第5章存储设计 (19)

5.1存储的计算 (19)

5.2机房视频动环主机存储 (19)

5.3总监控中心存储 (19)

第6章综合监控环境管理平台功能 (21)

6.1平台软件特点 (21)

6.2平台客户端软件功能 (21)

6.2.1环境以及动力监控 (21)

6.2.2实时监控 (22)

6.2.3轮巡任务 (23)

6.2.4录像回放 (23)

6.2.5报警管理 (25)

6.2.6电子地图 (25)

6.2.7语音对讲 (26)

6.2.8视频上墙 (26)

6.3平台管理员端软件功能 (26)

6.3.1组织管理 (26)

6.3.2用户管理 (27)

6.3.3设备管理 (27)

6.3.4动环业务管理 (28)

6.3.5录像管理 (28)

6.3.6报警设置 (29)

6.3.7报警预案 (29)

6.3.8报警上墙任务 (29)

6.3.9报警类型 (29)

6.3.10报警时间模板 (30)

6.3.11联动等级 (30)

6.3.12电子地图配置 (30)

6.3.13电视墙配置 (30)

6.3.14管理日志 (31)

6.3.15报警日志 (31)

6.3.16设备状态日志 (31)

第7章主要设备参数及性能 (32)

7.1视频动环一体机 (32)

7.2视频动环一体机可接入传感器清单 (34)

7.3智能分析透雾摄像机SmartIPC (35)

7.4200万像素激光云台 (36)

7.5综合监控环境管理平台 (37)

第8章系统标准配置单 (39)

8.1环保设备清单 (39)

第9章环保综合监测项目成功案例 (40)

第1章背景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工作不断深化,信息化已成为提高环境管理与决策水平的重要技术基础。“九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明确提出了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将环境信息化建设作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以国家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为中枢、省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为骨干、城市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县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为补充的四级全国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环境管理办公自动化应用、环境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信息共享和发布,以及Internet/Intranet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与支持。

环保局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是由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水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城市噪音监测系统、和监测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进行自动采样、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掌握城市污染源排放情况及污染排放总量,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环保监测中心;由监测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监测信息传至环保局,由环保局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

因此,亟需建设一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污水处理)远程监控及运营管理系统,能够汇聚所有厂站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并通过指标和数据的图表展现,为各级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分析、决策的信息化手段。

1.2 需求分析

环保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包括污染源数据监测(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污口和废气排放筒、重点污染源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的部位(焦炉炉体、化工贮藏区等)、污染严重的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排放入河口)、环保视频监控和环保设备监控(防盗告警)。

1.2.1 污染源数据监测和环保视频监控的

前端监控点配置专业的夜视红外摄像机,可以对相应的废水排污口和废气排放口进行清晰地视频监控,同时可以通过 PH、COD 监测仪、大气监测仪等,对排放污水、废气的指标进行监测和对前端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真正做到多个系统的整合应用,有效降低成本。

1.2.2 清晰的视频图像

监控点的选择,首先摄像机应安装在排污口附近,要求视野宽、无障碍、监控面大,能清晰地看到水、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状态,尽量少设监控点,并尽可能使得每个监控点监控覆盖更多的排污口,如无法回避有死角,可增加监控点。

由于目前中国雾霾天气严重并且范围广阔,传统视频监控技术在新的环境下已经发挥不了作用,因此视频监控需要透雾技术。

1.2.3 全天候监控(夜视)

监控点要全天候工作,这就需要选择摄像机时应选用专业夜视红外云台摄像机;并且在夜间能看清人物活动、废水、废气的排放情况;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摄像机的安装也要确保牢固稳定。

1.2.4 有线和无线传输相结合

由于环境监控自身的特点,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完全采用有线方式。因此应考虑有线传输方式和无线传输方式相结合,对于布线困难得地方采用无线方式,无线传输方式施工方便,图像实时传输、清晰,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配制。

1.2.5 普通供电与风光互补

供电系统是环保远程综合监控系统重点,它的性能优劣将直接决定环保监控前端系统的成败。采用普通供电和风光互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监控点要选择专业的风光互补公司的产品,供电系统能保证在阴雨天,能给每一个监控点的前端所有设备提供 24 小时的电力。

1.2.6

1.3 建设原则和标准

1.3.1 系统设计原则

视频监控系统联网项目设计遵循标准化、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兼容性等原则,并具体体现为:

1)标准化原则

产品均应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编解码算法和网络传输标准协议,可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图像传输和共享。

2)稳定性原则

采用的核心设备均应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任务单一、响应实时的特点,要求能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

3)安全性原则

视频数据通过互联网或专网接入监控中心,采取技术手段,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了超越权限范围的监看、控制、设置,有效避免非法操作。

4)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以后的扩展性,提供更灵活的系统组合,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硬件数量。当系统需要变更监控点位、网络客户端数量时,只需增加相应独立的设备即可融入现有系统。

5)易用性原则

主要硬件均应采用嵌入式设备,可以即插即用。任意开关机、意外掉电都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软件应采用人机界面良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安装相应软件后就可实现智能控制,管理、操作、配置、检索都相当简便。

6)先进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与产品应均为目前主流应用技术,并保有升级空间,保护用户投资的长期有效。

7)经济性原则

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无须重新布线等投入。可充分利用前期安装的设备(矩阵、摄像机、DVR等),保护客户的投资。

8)兼容性

系统应兼容多种矩阵协议、云台控制协议、网络协议、传输方式等。

1.3.2 系统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中国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Z32-90-92)

?《信息技术客户通用电缆铺设要求》(ISO/IEC118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115-87)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6部分)》(ISO/IEC14496)

?《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程》(CECS62-94)

?《工业企业通信工程设计图形及文字符号标准》(ECS37-9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1-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4943-19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 267-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91-1998)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面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

?《安全检查防范系统通作图形符号》(GA/74-94)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1997)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3-1-2004)

第2章系统结构及组成

2.1 总体介绍

在监控前端的现场设置夜视红外云台摄像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视频信号汇聚到监控专网中。通过环保远程综合管理平台软件集中统一管理、显示、录像存储等。

同时还需要对前端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污口和废气排放筒、重点污染源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的部位(焦炉炉体、化工贮藏区等)、污染严重的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排放入河口监测的数据传输到各监控中心并且要实时准确的显示。

2.2 总体系统结构

2.2.1 系统结构图

图2-1系统拓扑结构图

每个地市监控中心建设数百个监控点。该部分图像在地市监控中心内部可以实现实时监控、显示、存储,同时上传到省环保局监控中心,省环保监控中心可以监控全省所有监控点状况。各区县监控中心根据权限划分,可以对其辖区内的排污企业、污染源等实时监控。

2.2.2 系统总体拓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