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院(系)名称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
学生姓名王志停
学号*********
指导教师李红霞硕士
完成时间2014年5月11日
浅析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王志停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号:100244018
指导教师:李红霞硕士
摘要:由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制作的首个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坚持原创,以青年电视公开课为节目定位,以双向交流为表达形式,将网络社区、电视演讲、辩论会等元素进行整合,用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赢得了市场,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但节目邀请的娱乐明星过多、演讲主题的狭窄、主持人不当的干预和后期缺少反馈总结等也是节目不可忽视的问题。
节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扩大节目嘉宾和青年代表选择的范围,拓展和深化节目演讲主题,借助舆论热点,深化与其他电视节目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节目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开讲啦》;青年电视公开课;受众细分
《开讲啦》是由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制作,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它响应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创新的政策,坚持以原创开拓市场,借明星和青年的思想互动吸引观众,用TV2.0①的思维不断创新,赢得了市场,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
《开讲啦》的创办一方面对于当下电视荧屏上雷同率高、缺乏个性的娱乐类节目有重要的净化作用;另一方面创建了一种思想和价值观的交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节目正处于发展阶段,变化性较强,且有许多特质,但是目前国内对它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于分析该节目
获得好评的原因,肯定其价值,可对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却甚少谈及。
朱晓彧和冯美《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人文讲坛节目的突围——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的创新价值》从节目的模式定位创新、传播主体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等方面分析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新体验,肯定其是“近期中国电视荧屏最具冲击力、感染力的创新之作”,是一档传递正能量的心灵好声音。
[1]黄悦《打造电视界的“思想好声音”——浅析央视<开讲啦>》主要通过分析节目特色、受众定位、节目制播模式、TV2.0理念和与其它同时段卫视节目的比较性优势,探究其长久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2]林洪海《央视<开讲啦>栏目的SWOT分析》以SWOT理论对节目进行分析,认为《开讲啦》具有媒介的正面传播功能,还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3]本文通过对比、列举等方法分析节目概况、节目特色,阐述《开讲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开讲啦》节目概况
《开讲啦》是一档专为“90后”大学生打造的思想和价值观交流平台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该节目邀请各个领域的“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为嘉宾,让其在没有演讲台、演讲稿和提词器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感悟。
每期节目时长为 45分钟,嘉宾演讲1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则是嘉宾与现场八位青年代表、三百位观众进行交流对话,讨论人生和社会现象,交流思想观点。
节目自2012年8月27日开播以来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节目采用季播的形式在“CCTV-1”跨零点时段播出;第二阶段是自2013年3月底至2014年1月,节目由季播改为“周播+季播”,同时在假日进行特别策划,推出了“开学季”、“青春季”、“毕业季”和“新年季”等专题节目,并在“CCTV-1”和“CCTV-2”共同播出;第三阶段是自2014年1月至今,节目播出时间由原来的跨零点时段进入了央视晚上次黄金档——十点半档,并于今年5月推出《开讲啦》子品牌——《青年中国说》。
《开讲啦》在制作之前,栏目组特意到全国近百所高校做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民意确定了节目在形式、内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倾听观众心声,《开讲啦》走出演播厅,和观众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举办了一系列的展演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开讲啦》通过“青年代表校园行”等活动,选拔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作为青年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你想听谁讲,我们就请谁来”等调查活动征集演讲嘉宾、演讲主题和互动话题,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表I:《开讲啦》部分节目单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开讲啦》演讲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有科学家、企业家、老师和作家等,嘉宾演讲主题如“给世界一个微笑”、“磨难是最好的礼物”和“如果你不畏惧”等均积极向上,贴近受众。
由于节目邀请的嘉宾大都受到当下青年的喜爱和追捧,同时节目主题励志,满足了青年们的心理需求,节目不但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而且在优酷网的点击率屡创新高。
截止到 2014年 3 月19日,节目共播出 80多期,优酷点击率从第一季的161.1万发展到第四季的2541.2万,百度相关词条突破930万,其官方微博有近六十万的粉丝,微话题也有近四百万。
[4]
二、《开讲啦》节目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各大电视台竞争的加剧,电视综艺节目为了赢得市场份额竞相模仿、抄袭收视率高的节目,致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如2010年《非诚勿扰》、《百里挑一》和《非常完美》等相亲婚恋节目比比皆是;2012年《中国好声音》掀起了音乐风暴,《我是歌手》、《最美和声》和《激情唱响》等将近几十档的电视歌唱类节目随即在2012年至2013年泛滥,其他电视节目也都定位单一,缺乏个性,缺少创新。
针对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呼吁电视综艺节目要创新,国家广电总局也颁布“限娱令”③,希望能够借助行政力量优化节目结构,激发国内创新力量。
在此背景下,《开讲啦》另辟蹊径,从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整合了各界各领域的资源,不仅顺应了国家限制过度娱乐的政策,同时也赢得了收视率与口碑,这与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分不开的。
(一)以青年电视公开课为节目定位
借鉴经济学的观点,节目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和节目形态定位,受众定位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形态定位是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5]当下社会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阶层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一档节目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节目要对观众进行细分,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为谁生产”,然后从受众入手,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策划节目内容和节目的表现形式,制作受众喜爱的节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焦虑浮躁成为大众的一种普遍状态。
“90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且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相应的社会历练,面对着这个焦躁的社会,“90后”在一些社会和人生问题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迷茫、困惑、不解和焦虑。
《开讲啦》对观众进行细分,将节目定位在迷茫的“90后”大学生,是针对其出现的各种社会心理,特意制作的心灵鸡汤。
节目嘉宾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在校大学生和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希望能通过交流给年轻学子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开讲啦》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与青年们交流对话梦想和现实、生活和工作。
这种有关交流情感思想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的特殊的心理需要,有利于解决其迷茫和困惑,这在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中比较罕见。
在收视率和口碑都比较好的众多综艺节目中,《爸爸去哪儿》以亲子关系作为节目突破口,《中国好声音》以音乐梦想为起点,《非诚勿扰》以单身男女的相亲婚恋为主,《一站到底》将益智竞技作为节目定位等等,各种各样的节目定位,却鲜有关注“90后”青年人的思想层面的节目。
《开讲啦》弥补了这个空缺,通过嘉宾与青年在青春、梦想和选择等方面的交流讨论,给在生活上有困惑和迷茫的青年一定的指导,满足了青年的心理需求,赢得了青年们的青睐。
专业调研网站问卷星所做的《<开讲啦>收视情况调查》显示,观看该节目的观众年龄在15-20岁之间的占13.3%,20-30岁之间的占86.6%,拥有本科学历的占83.3%。
[6]
(二)以全方位的双向交流为表达形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美国民间非营利机构TED④的系列演讲风靡全球,之后各种演讲类节目:《听道论坛》、《万有青年烩》、《百家讲坛》和《超级演说家》等层出不穷。
其中有直接模仿,做中国版TED的,像《听道论坛》和《万有青年烩》都是以嘉
宾演讲为主,请社会精英分享专业知识,分享科学和技术。
《开讲啦》则以TED演讲为蓝本,将演讲和青年代表们的犀利发问、平等的交流互动相结合,在中国电视上首创了青年电视公开课的表达形式。
首先,将电视演讲由单向灌输变为明星和观众的双向互动。
演讲类节目如TED、《万有青年烩》和《百家讲坛》等,都是嘉宾讲、观众听的单向传播,缺乏互动,反馈效果差。
《开讲啦》则丰富了节目形式,增添了观点的讨论、思想内容的交流等环节,将演讲和青年代表的发问相结合。
在《百家讲坛》栏目中,专家学者们根据自己对历史和名著的理解,解读历史、阐述观点,使学术文化大众化,让大众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和领悟历史,与《开讲啦》注重双向传播不同,其注重的是学者知识的单向传播。
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栏目组虽然也采用了“演讲+提问”的台上台下互动交流形式,但与《开讲啦》的交流互动不同:前者是“学员”台上讲,“导师”台下评,选秀比赛式的运作模式;后者虽然也是台上讲、台下评,但是由于人物位置的对调,被考评的变成了台上受人瞩目的名人,观众成为评判者。
《开讲啦》将人生问题、社会现实和时下的流行文化相结合,借明星和观众的双向交流将一堂课变成了一场思想讨论会。
2013年11月30日高希希在分享“故事里的事”之后,青年代表杨起帆问道,在当下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上雷剧越来越多,其只拍正剧,不拍雷剧,是否担心被激烈的市场淘汰出局;青年代表宋澎叙述,忙碌工作后,很多人都不愿意看费心费脑的电视剧,还直言《新三国》有很多穿帮镜头;青年代表高原则直言高希希在《楚汉传奇》里大量使用《新三国》的演员,连背景音效都很接近,说其是在敷衍观众,不敢启用新演员,想给电视剧上保险等等。
一系列的质疑、讨论让高希希导演不停擦汗。
2014年1月18日,中央美院徐冰教授在分享“创造力从哪来”时,青年代表章扬说去文化馆看艺术却看不懂,“看不懂艺术是谁的错,艺术是不是该离人民近点?”青年代表于垠水反驳:“为什么非要看懂呢”,之后引发了“怎样看待当代艺术”的话题。
对于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话题,观众可以赞同可以中立也可以驳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
其次,线上线下同步互动。
《开讲啦》利用网络的力量,将话语权最大限度的赋予受众。
不同于《万有青年烩》中演讲者的内部推荐和演讲内容的“技能化”,《开讲啦》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开展“你想听谁讲,我们就请谁来”的活动,线上线下征集节目嘉宾、嘉宾演讲内容、话题内容甚至一些趣味“小纸条问题”。
这种人物征
集、话题征集搭建的互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们开辟了一个在电视讨论公共话题的话语空间。
[7]《百家讲坛》也曾引发了观众们的各种议论,但多是在线下进行,《开讲啦》这种线上线下的讨论形式却是同类节目没有的。
节目播出时,现场几百位青年人与嘉宾互动交流,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是一样。
节目组邀请了多位嘉宾参与线上的“微访谈”,把一场与青年人的心灵对话演变成一场互联网社区与网友的互动。
[8]现场嘉宾与观众的交流,网上嘉宾与网友的互动,青年人与青年人的讨论,《开讲啦》搭建了一个强大的交流平台,彼此交流讨论,彼此独立思考。
(三)打破各领域界限,整合各界资源
《开讲啦》借助央视平台,打破领域界限,不仅整合了网络社区、电视演讲、公开课和辩论会等元素,将电视演讲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交流,而且整合了不同年代、性格和领域的明星,契合了年轻受众的需要。
青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反感说教,对家人的劝告置若罔闻,却对明星及其经历有一种特别的好感和好奇,乐于接受来自偶像的信息和教导。
从上表表Ⅰ中可以看出,《开讲啦》邀请的节目嘉宾是跨越了科技界、教育界、政界、商界、文艺界、体育界等甚至是国界的有影响力的明星人物,且大都是青年们熟悉和喜爱的名人,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嘉宾均有不俗的成绩,拥有众多的青年追捧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年有一定的权威和说服力。
节目邀请各领域明星开讲,满足了青年受众对明星的好奇和追捧,有利于吸引受众和价值观的传播。
节目中的青年代表是通过“青春代表校园行”等活动面向全社会招募选拔的,现场有在校的学生,有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有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观众,类型众多,来源多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
总之,《开讲啦》打破领域界限,将各领域的明星、学生和社会青年等各种人力资源进行了整合,使节目现场的嘉宾和青年代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增强了节目的新鲜感。
(四)案例分析式的电视课堂教育
心理研究表明,观察、模仿呈现的榜样是人们学习的重要行为方式。
《开讲啦》将课堂教育搬上了电视,是课堂教育的电视版本。
节目利用青年对榜样的敬慕和崇拜心理,通过“榜样”的经历和感悟影响青年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引导青年向榜样学习,从而调节自身行为。
虽然《开讲啦》的节目表现形式有一定的教育倾向,但其并不是一味地说教,宣扬嘉宾的成就,让人们向其学习、看齐,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式的分享,将嘉宾经历浓缩成一个个案例,嘉宾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让青年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青年则从自己的知识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表达想法和思考。
在2013年7月1日的《开讲啦》——“你真的尽力了吗”中,范徐丽泰讲述了其在大学里学打羽毛球的事情。
徐丽泰本来不会打羽毛球,看见别人打得很好玩,就想去玩、去参与,因为连羽毛球的拍子都拿得不好,大家都看不起她,都不跟她打。
之后,徐丽泰就到书局买了几本关于打羽毛球的书,跟着书不停地练,在一年后的香港大学羽毛球比赛中,拿了冠军。
范徐丽泰说,“为什么记着,不是因为我做了冠军,而是记着,如果我要想做一件事,如果我愿意付出努力,我会成功的,我会有进步的。
任何事情我不认为我是懂的,就是因为我不懂,我就要去学,我就要去了解”。
[9]类似于打羽毛球的事情几乎人人都会遇到,遇到了且像范徐丽泰那样去做的却寥寥无几。
徐丽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们面对困难,要付出努力要尽力而为,当然青年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对嘉宾的分享进行思考分析。
三、《开讲啦》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讲啦》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从“90后”青年的心理需求出发,将单向的知识传播变为多向的思想交流,将一场场刻板的演讲变成了一次次温暖的叙事,节目从受众的角度思考,以受众为本,尊重受众意见,根据民意策划节目形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要,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但由于节目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除了体制的制约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娱乐明星嘉宾过多
截止到2014年3月底,节目播出将近九十期,但节目邀请的科学家只有两位,作家只有六位,而娱乐明星将近一半,节目自2013年3月进入周播后娱乐明星更是接连不断。
节目现场嘉宾秀歌喉、跳艳舞、搞怪作秀,虽然这样有助于调节现场气氛,但在某种意义上会使节目的文化内涵大大降低。
节目希望借助明星嘉宾的影响力来影响一代人,但节目邀请的影视娱乐明星嘉宾过多,使人怀疑节目为了高收视率牺牲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追星的阶段,大部分人甚至是盲目追星,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明星观。
《开
讲啦》邀请大量的影视娱乐明星作为演讲嘉宾,迎合了一部分青年对明星生活窥视的好奇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其对明星偶像的羡慕和追捧。
节目虽然是为了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传递价值观,但忽视了青春期孩子对明星的崇拜这一现象,因此,在选择嘉宾时,节目组应多方面的进行考虑,平衡各界嘉宾的比例,不能为了节目收视率而削弱节目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二)演讲主题狭窄
《开讲啦》通过节目嘉宾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分享,让青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嘉宾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分享注定了其演讲主题的个人情感化,从表Ⅰ“再坚持一下”、“越努力越幸运”和“如果你不畏惧”等演讲主题可以看出节目演讲主题偏向于励志、心灵鸡汤一类,侧重于观点的简单阐释传输,对一些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探讨分析不够深入,浅尝辄止,使价值观的交流趋向浅显化。
心灵鸡汤式的励志多是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具有普世价值,但缺少具体的实际意义,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青年学生比较叛逆,反感唠叨,心灵鸡汤本是好的,但过多的心灵鸡汤会适得其反,使其产生厌烦情绪,同时也使节目的视野显得狭窄。
(三)主持人不当的干预
2014年1月18日,在中央美院徐冰教授分享“创造力从哪来”时,青年代表章扬说去文化馆看艺术看不懂,“看不懂艺术是谁的错,艺术是不是该离人民近点?”青年代表于垠水反驳,“为什么非要看懂呢”,撒贝宁打断二者讨论,说参与了就够了,不用看懂;章扬说他花钱看艺术是想提升自己,不仅仅是参与;撒贝宁沉下脸说章扬落在金钱的问题上,永远都看不懂艺术等。
在物质的基础上看一件事情是很正常很现实的,章扬的观点是时下一部分青年观点的代表,主持人的打断和指责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违背了节目让青年畅所欲言的初衷。
在2014年2月15日郭涛那一期,主持人则直接打断了青年代表刘悦怡和宋澎之间关于男女青年对爱情不同认识的讨论,都没有允许其把话说完。
《开讲啦》提供的是一个交流和讨论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大家的思想没有必要统一,再者主持人的作用在于引导而不在于硬性的传输自己的观点让他人接受,主持人粗暴的干预是一种失态,也是对节目提倡的自由表达的一种亵渎。
(四)后期反馈总结不足
在一定意义上,《开讲啦》是一堂教育类型的公开课,听完一堂课,效果如何,需要反馈和总结,《开讲啦》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节目在制作之前,栏目组特意到全国近百所高校做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民意确定了节目语态、内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节目在播出时,现场观众与嘉宾互动,互联网上其他嘉宾与网友在线交流;一期节目结束后,观众的反应如何,对这一期的嘉宾、嘉宾演讲主题和内容以及青年代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都需要一个反馈一个总结,对于节目优点继续保持,对于节目缺点讨论商议,并不是播完就完了。
对节目进行反馈,是为了节目以后能够更好的发展。
四、《开讲啦》未来发展建议
虽然《开讲啦》满足了当下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赢得了青年人的青睐,但由于节目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上述问题,针对节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人物选择要多元化
首先,嘉宾的选择要多元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把社会真实的现状、思想和道德等方面更直接更典型的表现出来,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鼓舞。
但“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不仅仅是明星,更不止是娱乐明星。
节目组在邀请嘉宾时除了要尊重观众意见外,也要适当的把关,选好学习榜样,扩大嘉宾选择的范围,使其尽可能的多元: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精英在自己专业知识基础上分享故事;可以邀请一些草根英雄,让观众感受平民的智慧和力量;还可以从大学生中间选取励志或者创业典型,让青年人发现和感受自己身边的榜样力量。
其次,青年代表的选择也要多元化。
虽然节目的青年代表是通过“青春代表校园行”等活动选拔出来的,但节目中的青年代表总是那几个人,并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在清华、北大、复旦、上戏等知名大学里读书就是毕业于这些知名大学,节目组在选拔青年代表时应注意人员的多元化,地区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其中,从中受益。
栏目组可以将选拔青年代表的“青年代表校园行”等活动扩展到地方高校,也可开展新的活动,比如“谁是你心中的代表”,让学生投票选出适合去参加节目的青年代表。
(二)拓展和深化演讲主题
《开讲啦》虽然对青年人在生活、选择和梦想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满足了青年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但节目不必要专注于心灵鸡汤和励志故事,适当的拓展和深化节目演讲主题也是很有必要的。
节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人性、社会、民族、有科学意义和社会实际意义的主题,真正的解决青年们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比如,拓展生存教育范围。
《开讲啦》节目嘉宾曾不止一次的告诉青年,当生存和梦想只能二选一时,选择生存,让梦想给生存让步。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生存经验的传授,是生存教育的一小部分,在传授生存知识和经验时,可以适当拓展,指点学生青年们如何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的态度,让青年观众们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
又比如,深化升学就业指导。
2013年7月5日,任泉、董明珠、王潮歌和张亚勤共同分享“毕业季”特别节目——“我和未来有个对话”,任泉告诉青年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张亚勤告诫青年要放低姿态等等,基本上都是让毕业生在择业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和态度。
嘉宾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演讲内容进行深化,使学生青年了解社会职业,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等。
(三)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地位
主持人是联系节目和观众的桥梁,对节目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保障和协调作用。
不可否认,主持人撒贝宁在节目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其自身在央视乃至整个主持界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观众来观看和了解《开讲啦》。
其次,敢于忽略自身形象在现场和嘉宾跳舞、唱歌、扳手腕等,对活跃现场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幽默风趣、机智敏锐,对嘉宾观点进行适当总结,加强了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对推动节目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其打断青年代表之间的讨论,尝试干预他人的表达却是不恰当的,此种行为虽然可以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发展的预定方向,但却违背了节目宗旨,忽视了交流者的感受。
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自由发挥和表达,但要时刻记得摆正自己的地位,做到适度发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引导者、中立者和倾听者,尽量避免用自己的片面和主观思想和观点去说服和教化他人,要善于主动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捍卫他人的表达,真正实现节目的自由表达。
(四)注重后期反馈评价
《开讲啦》是一个电视教育课堂,而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开讲啦》注重现场的交流和反映,虽然在网络上也同步公开网友的疑问和观点,但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