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来 ,把学 生 的 长远 发 展 与 眼前 的严 谨 治 学 的 态 度结 合 起 来, 把思 想 政治 教 育 工作 推 进 到学 生 的学 习生 活 中 , 思 把 活 、 近 学生 ” 贴 的具体 体 现。 意 见是 对如何培 养 大学生 以 想 政治 素质 和 道德 品质 的 全面 提 升 落 实到 看 的 见 、摸 得 该 及 培养 什么样 的大学 生 的纲领性 的 文件 着、 可操作 的 日常 学生 中 , 而 激发 学生 学 习的兴 趣 , 从 为大 11 目前 民办 高校 学生 的学风 现状令 人担 忧 。主 要表 学 生 的全面 成 才提供 保障 。 .
面 发展 。
用。
1加 强 民办高 校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 养科 学的 成才 培
观 和发 展观
( 过 新生军 训 、 通 专业 教 育主题 报告 、 我 的大 学经 验 “ 交 流会 ” “ 、 考研 报告 和 经 验 交流 会 ” “ 拟面 试 现 场 报告 、模
会 ” 形 式 多样 的 主题 教 育 活 动 , 深 学 生 对 专 业 、 学 等 加 对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 关于 进 一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大学 生 思 校、 对社 会 的 了解 , 建 学 生从 学 生 的 角 色到 社 会 的 角 色 搭 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 指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 的顺利 转换 的平 台。 人 为 本 , 近 实际 、 近生 活 、 近 学生 , 贴 贴 贴 努力 提 高 思 想政 2改变教学观念 , 转变评价模式 ,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治 教育 的针 对 性 、 实效性 和 吸 引力 、 感染 力 , 培养 德智 体 美 为大学 生 的全 面成 才提 供保 障 全面 发 展 的社会 主 义合格 建设者 和 可靠接 班人 。 帮助 大 学 在 学风 建 设 中 , 育者 要 改 变 教 学观 念 , 变 对学 生 教 转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也包括教育领域。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本
文将围绕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展开,讨论其意义、挑战和对策。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意义:
1.提升教育质量:引入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的
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拓宽学生视野: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习资源和
交流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和学术交流,民办高校的国际声誉将不
断提升,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和教师来校交流学习,增加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
以吸引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如国际知名教师、先进的教学设施等。
2.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国际化意味着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学生和教师可能面临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问题,这对学习和交流都可能造成困扰。
3.缺乏国际化人才:由于国际化发展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但在民办高
校中,这样的人才比较缺乏,这给国际化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通过
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注重跨文化交流与培养,民办高校
可以有效应对挑战,推进国际化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校的
国际影响力。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我国,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
本文将通过对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探讨民办高校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化发展。
一、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些民办高校建立了国际化教育合作项目,通过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一些民办高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招聘国外教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些民办高校加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一些民办高校还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促进了校园国际化。
我国的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还面临诸多挑战。
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对较弱,缺乏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背景,影响了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些民办高校在国际合作中存在一定的文化认知和语言沟通障碍,影响了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一些民办高校对于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不够清晰,缺乏国际化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盲目跟风。
一些民办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学术成果的输出不足,影响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国的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也正处于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平台,有利于拓展学校的国际化渠道。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民办高校加快推进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内生动力。
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问题。
为此各高校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等活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一、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探索背景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探索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在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成果。
从而促进高校响应国家要求,推进深化改革的进行,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时代特征持续不断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多目标多层次的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点的有时代特征的学科。
1.1 国外相关探索和实践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是在商学院中发展起来的,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即教科书、授课者、科研发现、理论基础和典型案例。
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学结果显示:高校创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不断成长的企业、创业风险与投资理性、融资、竞争优势与战略”等。
在国外,创业教育不仅开设了创业学专业,而且构建了专门的创业基础学科,建立了涵盖大学本科的学士、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制度;在全社会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从中学开始,并且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为推动创业教育开展、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意识打下重要基础。
国外的创业教育把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并重,理论教学包括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创业体验和创业者创业能力培养等类型,创业实践包括创业孵化器、创业项目和创业大赛等。
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某民办院校为例,探讨双创教育实践的探索与成效。
一、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明确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民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以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实践探索1. 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某民办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涵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环节的双创教育体系。
(1)人才培养: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与技法、创业计划书撰写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3)师资队伍:学校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4)实践平台:学校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开展双创教育活动(1)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参赛学生通过项目展示、答辩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2)创业沙龙:学校邀请成功创业者、投资专家等举办创业沙龙,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创业经验。
(3)创业培训:学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讲师为学生讲解创业政策、市场分析、团队建设等内容。
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等机会。
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资源、师资力量等支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实践成效分析1.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双创教育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充分证明了双创教育成果。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的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
一是 明晰 了学 院理事会 的地 位和作用 , 二 是《 高教法》 及相关 法律 , 大学章 程 的核 心 内容 是对学 校主体 色和创新点 主要有 : 是 明确 了理事会领 导下 的院长负 责制的领导体制 ,三是确 立 权利 和义务 的规定 , 大学章程是学校依法治校 的法 律基 础。 大学本 来都是应 当有 章程的 , 国外的大学 大都有章程 , 中
设立学校时都应有 “ 组织 机构 和章程” 。 1 9 9 8 年 全国人大制定
的关系 。这些都是 中国 民办高校办学 中需要特别关注 的热 点
问题 。
颁布 的《 高教法 》 进一 步明确 高校设立 时要提 交学 校章程 , 并
2 0 1 2年“ 办法” 颁布后 , 学 校开始站在新 的起点上 , 以新 的
学校章 程是根据 教育 法等法律 的规定 , 按 照一定 的程 序 ,
成为学校 办学的“ 宪法” , 规范 了民办高校 办学 以文本 的形 式对 学校重大的 、基本 的事项 做 出全 面规定所形 写人学校章程 , 因此 , 这部“ 转设章 程” 受 到国家 成 的规 范性 文件 ,其 本质是对学校 内部 以及与学校 有关 的教 中各利益相关者 的基本 诉求 。
为指导 , 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 政 治体制和科技体制 的内在 要
求 ,以学校法人制度 和新型政校关 系为基础 ,以有效调节 政 府、 学校 和社会三者 关系 为核心 , 以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 校 长
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及 社区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为 目标 的一
" 2 0 1 2 年黑龙江省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项 目“ 现代大学制度下 民办高校章程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 , 项 目编号J G 2 2 0 1 2 0 1 2 5 5 。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参 考文 献 :
( ) 鼓 励 民 办 学校 立 足 优 质 特 色 和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五
[ l沈 剑 光 . 办教 育 发展 的 战略 转 型与 政 策 应对 【]. 1 民 J
教 育 研 究 , 20 ( ):8 — 7 09, 9 3 8.
在 整 个 国家 教 育 体 系 中 , 民办 教 育 存 在 的 最 核 心
组 织 建 设 、制度 建设 、校 园文化 建 设 和 维 护校 园稳 定 等 五 个 方 面 对 民 办 高校 党组 织如 何 在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 作 中发挥 实效 性 进行 了探 析 。
【 键 词 】民 办 高 校 ; 党 建 工 作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实 效 性 关
做 好 民办 高 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关键 在
是 统 一 认 识 ,科 学 定 位 ,提 高 党 委 对 思 想 政 治
于加 强 党 的 领导 然 而 ,根 据 《 民办教 育 促 进 法》, 民
办 高校 的办学 体 制 是 实行 董 事 会 领 导下 的校 长 负 责 制 , 民 办 高 校 党 委 不 处 于 学 校 的领 导 核 心 地 位 。但 并 不 意
建 设 对 创 新 人 才 和 实 用 人 才 培 养 的 紧 迫 需 要 , 民办 教 育 有 比公 办教 育 更 加有 利 的 条 件 ,也 是 其 发 展 应 追 求 的 目标 和社 会 责 任 。 国 家 和地 方 应创 造 条 件 ,鼓 励 民 办 学 校 发展 立 足优 质 特 色 和培 养模 式 创 新 。
・民 办 教 育 研 究・
民 高 党建 工 作在 加 强和 改进 大 学 生思 想 办 校 政治教育 中发挥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术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民办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学者们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项目驱动、任务导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
2. 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研究: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学者们探讨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实践教学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学者们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4. 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实践教学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者们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的实践教学评价模式。
二、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摸索阶段,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设备、场地等。
部分民办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4. 校企合作不深入:部分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影响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及方法新探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及方法新探【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重要性以及要点和方法的探讨。
首先介绍了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包括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次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学生工作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后从要点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导师制度等。
结合前文论述,展望了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为民办高校改进学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要点、方法、现状分析、重要性、探讨、探索、意义、前景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民办高校接受教育。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民办高校学生的工作问题也备受关注。
学生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在民办高校中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民办高校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中总结经验,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文对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2. 正文2.1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民办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分析需要考虑到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通常拥有更为有限的资金和设施,这可能会对学生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实践研究与探索
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实践研究与探索概述双导师制是指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由两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对双导师制在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实践研究与探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双导师制的定义与意义双导师制是指一名主导师和一名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一种导师制度。
主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整体指导和评审,而辅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评审。
双导师制的实施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指导资源,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双导师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减轻主导师的工作负担,使其更加专注于指导学生的整体进程和大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
双导师制在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双导师制的实践研究1. 实施方式双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主导师和辅导师,另一种是由学校统一分配主导师和辅导师。
选择方式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
然后,学生和导师之间需要进行双向选择,使双方相互适应和合作。
2. 导师角色主导师在双导师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他需要对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和评审。
主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中的难点和问题,并对学生的整体设计方向进行评价。
3. 指导方式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导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与沟通。
主导师和辅导师应定期组织导师会议,交流学生的设计进展情况和问题,并制定指导方案。
主导师和辅导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面对面等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学生也需要与主导师和辅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向导师请教和汇报自己的设计进展。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双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三、双导师制的探索双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以下是几个值得探索的方面:1. 导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民办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也不断涌现,其中民办高校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实践中,民办高校采用了许多现代化的大学制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和进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民办高校的现代化大学制度探索和实践。
一、“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
民办高校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主张贴近社会、贴近行业、贴近实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也使得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次,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主张“以人为本”,通过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强师生的集体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民办高校还积极发展学生自治组织,提倡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
二、创新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特色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道路成为了现代大学制度不可避免的选择。
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管理、创新的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等特点,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创新机制,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放包容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多元化教育方面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推行国际化教育,扩大招生范围,引入更多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
不少民办高校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关系或项目合作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造福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种开放包容也大大提升了民办高校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四、产学研结合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民办高校通过紧密连接产学研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核心 , 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 坚 持 全 方 位 育人 , 形 成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强 大舍 力 ; 加 强辅 导员队伍建设 , 强 化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组织保证。
积极分子队伍 。“ 两抓” 是 以党校和校卫队( 学生 自律组织 ) 为抓 手, 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 一严” 是严格发展程序 , 把好党 员 发展 “ 入 口关” 。2 0 0 8 年 以来 , 黄河科技学院举办入党积极分子 和 发展 对象培训 班 1 8 4 期 ,培训 2 9 4 7 2 人次 ,发 展学 生党 员 7 4 4 9 人, 截至 2 0 1 2 年底 , 学生党员比例 占在校生的 1 0 . 7 %。 党 员 的发展在学 生中形成了靠拢党 的组 织 、 追 求政 治进步的 良好 思 想氛围 , 增强了党的凝聚 力和 战斗 力。
年创业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 的号 召 , 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 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 , 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 会主义建设 者和 接班 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深化教育领域 综合改革 , 着力提高 教育质量 ,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 这就要 求高校 既要坚持 “ 育人 为本 、 德育 为先 ” , 又 要促进学 生全面 发
眼于全方位育人 ,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1 、 坚持课堂 育人 , 积极推进 思政课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 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 必 须发挥其在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
1 、 完善 大学生党组 织设 置。结 合民办高校实际 , 不断优化 组织设置 , 扩大组织覆盖面。在学校规模不断 扩大和专业设置
一
、
以 党 建 为核 心 。 拓 展 思 想 政治 教 育 工作 途 径
“四关爱” +“四培养”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第5卷第4期Vol. 5 No.42020年12月Dec. 2020“四关爱” +"四培养”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潘复超(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工作处,四川眉山620000)摘 要:新时代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特点,给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己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川工商学院作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强化服务,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并实施“四关爱” + “四培养”学生工作模式,开创了学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民办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改革发展找到了一条新模式。
关键词:四关爱;四培养;工作模式;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Four Cares" and "Four Trainings" Serv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Affairs Mode in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Pan Fuchao{Students 'A ffairs Office of S 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Meishan 620000 China)Abstract :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fied ideologies bring many di^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tudents* affairs in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students' affair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ll-rounddevelopment. As a pilot university in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base on the basic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actively change ideas, innovate mechanism, optimizemanagement, as well as strengthen service.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t explores and implements the four cares and four trainings mode on students' affairs, which opens up a new horizon and finds a new mod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university's reform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Four cares; Four trainings; Students* affairs mode;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与外部的交流的越发频繁,科技的跨越式 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娱乐产品的极大丰富等,民办高校大学生呈现出思想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强 烈、崇尚自由平等、娱乐爱好广泛、学习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薄弱、辨别能力差等特点。
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探究
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探究民办高校的学生发展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如何推动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探索并遵循相应的规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需要从教育理念出发。
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因此,民办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为目标,将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需要注重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校应该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关注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此外,民办高校还应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与体验。
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学生社团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民办高校还应注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锻炼机会。
第四,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需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是民办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引领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民办高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支持。
学生评价是衡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指标,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和定性评价,避免简单地依靠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民办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 一 )启蒙教 育 。促 转变
新 生入学 阶段 ,学 院各党支部 分工协作 进行入 党启蒙 教 育。通过学院党委组织 的新生入党启蒙教育 以及学生党员 走访班 级 、寝室等多种方式 ,向新生介绍入党流程 、申请 书 思想 汇报书写要求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 中如何 以党员标准来
j I i 斗 教论坛
青年与社会
民办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 —
以长江大学文理 学院为例
丁志慧
( 长江大学 文理 学院,湖北 荆州 4 3 4 0 2 0)
【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员发展工作秉承 “ 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民办
高校 的党建工作如何稳扎稳 打、保质保量 的推进 党 员发展工作 ;锐 意进取 、力求 实效 的开展 学生党 员工作是各党务工作者探
服务同学 ,青年影响青年”的工作理念 ,沿用 “ 把学生党建 工 作与校 园文化建设 、学风建设 、思 想政治教 育紧密结合 ”
1 . 按照要求 ,每学期拟发展对 象的材料整理工作都要认 真审核 ,通过材料 的整理 ,能更加端正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 机 ,提高他们对党 的认识 。材料整理包括 : 入党 申请书 、入 党 自传 、思想汇报 、 入 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优秀团员推荐表 、 支部考核表 、政审材料 、征求老师和 同学意见 、进行 民意测
( 二 )党校 培 训 ,奠基 石
( 一 )起早贪黑 ,迎接新生
.
每 年 九 月 份 ,新 生迎 新 点 都 会 出 现 一条 特 殊 的风 景 线——党员执勤 岗。新生报道期间 ,各学生党支部都 自觉 的 有条不紊的投入到迎新工作服务 中。他们起早贪黑 、热忱 服 务。“ 起 早”是 因为早上要 搬运 、摆放 桌椅 ,悬挂旗 帜 ,点半 。 有 的学生党员随校车去火车站迎接新生 ,一路上进行有
民办高校创新成长路径探究
民办高校创新成长路径探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市场化发展,民办高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逐渐受到关注。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有其独特之处。
而在实际创新成长过程中,民办高校更需要探索出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办学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民办高校创新成长路径展开探究。
二、课程建设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往往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在创新成长路径上,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不断跟进行业发展动态,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增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例如,一些民办高校已经开始推行“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创新成长的核心资源之一。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招聘更加灵活,可以引进业界资深专业人士,或者外籍教师担任教学、研究工作。
拥有优秀师资队伍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学生的报考和就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毕业生,进而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方面,木办高校面临着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压力。
但是,民办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与行业需要紧密结合的,这意味着民办高校需要与行业保持充分的联系,不断更新课程和技术,以及提升研究水平。
此外,民办高校还能通过与产业合作,创新智慧产权,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建设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更是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关键性因素。
例如,某些民办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例如“创新创业”、“团结协作”等,吸引大批学生的报考。
六、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是民办高校创新成长不可或缺的方面。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民办高校可以依靠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构建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商业体系,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品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民办高校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风建设的体系,转变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等,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目标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成才是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学生自己的迫切要求。
学生的成才离不开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此文拟通过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风建设的体系、转变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等,探索一条适合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本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具体体现。
该意见是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的纲领性的文件1.1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学风现状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的父母和自身的要求不高,学习缺乏动力;有的只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习上不求进取;有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纪律散漫,甚至个别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的功利色彩非常浓厚,过分追求功利和实用。
较为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对理想、信念、前途观念的认识相对比较淡薄。
把读书仅作为捞张文凭的途径,或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
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压力下,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证、考级和考研等,不太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科学和真理的求索缺乏兴趣和动力。
1.2 把学风建设纳入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读书习惯,形成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
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坚定读书信仰,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发展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学校应把学风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①通过实施“红色工程”,引导学生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通过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
坚定对党的信心,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和服务的信念。
了解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形势,明确当前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愿意致力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立志读书。
开展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
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②通过新生军训、专业教育主题报告、“我的大学经验交流会”、“考研报告和经验交流会”、“模拟面试现场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对学校、对社会的了解,搭建学生从学生的角色到社会的角色的顺利转换的平台。
2 改变教学观念,转变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在学风建设中,教育者要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把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具体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的严谨治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落实到看的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日常学生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
2.1 正确引导,德育为先,教育者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学习毅力不够,主动性不强等特点,从大一开始,就应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放在首位,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
老师要细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认真寻找厌学的原因,真心关爱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追求上进。
2.2 改革教学手段,合理设置课程,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做到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治学精神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教学改革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动力,教学改革的成功开展需要有优良的学风作支撑。
以教风带动学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讨论式、模拟式、实践操作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toc”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或复合型人才。
2.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目的。
①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大学生中建立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这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只有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学风建设才能持久,才能不断深入。
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学术讲座、文学沙龙、英语俱乐部等。
延伸学生的第一课堂,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 加强目标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提高社会竞争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
所以,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对他们进行不同的目标教育。
3.1 加强信心目标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高考不理想,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自信心备受打击,对自己的前途缺乏科学的认识,甚至看不到希望。
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要对学生进行信心目标教育,转变“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的观念,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
如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可采取考试、考查、口试、实践操作、撰写调查报告等。
对学生的奖励,评奖采取“只奖不评”的方式,达到条件即可申报,也可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
奖项的设置可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综合奖也可设多个单项奖。
对优秀学生进行宣传的手段,可采取公开表扬、表彰,在网上宣传,寄奖励证书给家长或高中母校等。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2 加强生存目标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民办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生存目标教育的具体体现。
高校可通过军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知识讲座、对各种技能进行培训、考研指导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形成刻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习惯,成为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3 加强就业目标教育,增强就业竞争意识。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
就业目标教育要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并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的就业目标教育。
①给大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给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②聘请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的现身说法;③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走进知名企业或单位,提前了解社会和企业运作模式;④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与社会接轨。
⑤对社会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增强危机感和就业竞争意识。
3.4 加强个体和集体目标教育,营造团结协作氛围。
学校应在学生个体和集体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在确定目标过程中,要善于把个人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
如:开展争创“实力+活力”先进班集体的活动时,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现班集体的集体目标时,同时也是在实现个人的目标。
实践证明,通过个体与集体目标相结合,不但能实现个人的目标,更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校,提出了培养“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只有在学校董事会、校务会、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齐抓共管,师生共建,才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1]宋国东.浅析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135.[2]谭建国,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策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163-164.[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8-26.[4]教育部教育司.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要点【1998】33号宋明江,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7,(8):82-84.[5]黄乃文.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57-58[6]熊赣金.加强学生目标教育促进学风好转[j].中国职业教育,2007,(273):31-33.[7]张建波.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4-77.作者简介:张彩云(1972-),女,湖南浏阳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