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福建仙游一中林加发摘要
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表现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三个主要人物。

本文分别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描写、判词解读等几个方面对其形象性格作细致分析。

关键词
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人物形象
正文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③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细致的描绘。

文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贾府的气派。

本节主要来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中提到的人物繁多,但写得最详细的是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

一、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
王熙凤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破坏者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

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表面上仍十分牢固,甚至还很繁荣。

但生活上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导致其很快走向衰亡。

贾赦、贾珍、贾琏等难辞其咎,但王熙凤才是最大的推手。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

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

《红楼梦》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便是最好的注脚。

贾宝玉、林黛玉追求自由、平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还描写了宝黛爱情。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产生,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渴望:自由恋爱(爱情理想),不参加科举考试(事业理想),平等对待丫环、消除等级区分(人际理想)等。

但封建家长制最终扼杀了他们的理想。

其实封建家长制曾是宝黛爱情的“温床”,但最终成了“王母”。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能认识到的年龄相仿的异性只有堂姐妹、表姐妹以及丫环们。

(堂侄媳秦可卿、妙玉观音、戏子琪官——男性扮演旦角,不幸成了贾宝玉浮想的对象)而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堂兄妹、堂姐弟是绝对不能相爱的。

于是宝玉便把目光锁定在表姐妹(除宝钗、黛玉外,与史湘云多少也有点暧昧关系)及丫环们身上。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一个个被宝玉“爱”过的丫环都成了牺牲品。

而表兄妹、表姐弟结婚在封建社会却是司空见惯甚至大加提倡的,所谓“亲上加亲”。

在薛宝钗未进贾府之前,其实贾母等一群长辈对宝黛爱情是带着玩笑、看热闹甚至鼓励的。

只是在宝钗来了之后,黛玉被比下去了——家道中落、一身是病、爱生气、不会讨好长辈——长辈们便转而极力撮合宝玉、宝钗。

(王夫人与薛姨娘是亲姐妹,而贾政和贾敏是亲兄妹,最终王夫人占了上风,可见贾政也是典型的惧内。

)宝玉若取了黛玉必将婆媳不和(恐怕又是一个陆游、唐婉故事);取了宝钗又是被迫,赌气出家,让她独守空房。

可见,封建家长制极力倡导的“亲上加亲”才是宝玉爱情的悲剧根源。

二、在人物关系(家庭地位)中把握人物性格
王熙凤从课本第13页贾府人物关系表中应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家庭地位。

她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儿媳妇(即贾琏之妻),又是二房贾政妻子王夫人的娘家侄女。

她是贾赦、贾政不和的既得利益者,贾府实际掌权者。

两边的人,特别是两边的晚辈和下人都怕她。

(探春是个特例)
细心的同学还应该发现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自幼假充男儿教养。

”这是王熙凤身上具有男性化特征的一个重大原因。

人们老爱说她是女强人,其实就是个假男人。

她精明能干,玩弄权术,巴结逢迎,飞扬跋扈,只为把手头权利抓得更牢,用得更好。

贾宝玉贾琏不是贾赦原配邢夫人所生,贾政与原配王夫人的长子贾珠已经去世,这样贾宝玉便是荣国府唯一嫡出的男性,(其弟贾环也是庶出)按照封建社会立嫡不立长的规矩,宝玉成了荣国府的合法也是唯一的继承人。

他是孙辈中的核心,娇生惯养,身上具有典型的贵公子恶习。

(当然后来也主动改造,但改造的不彻底)他身上责任重大——贾政希望他守住家业,偏又无视功名,只爱风花雪月,在贾政看来是典型的败家子。

细心的同学同样应该发现课本里也有这么一句:“最喜在内帏厮混。

”(黛玉小时候听母亲所说)内帏即女子的居处。

也就是说宝玉小时候就是在女人堆里长大的。

这一方面让他信任女性,疼爱女性;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他的女性化倾向,身上伪娘气质十分明显。

很多时候,他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抗争。

*一个奉劝:现在流行什么中性,奉劝同学们保留本性,是男生就是男生,是女生就是女生,不要弄得不男不女。

林黛玉补充材料:林黛玉之父林如海,虽系世禄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

考中探花后,迁为兰台寺大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娶妻贾敏,(也是门当户对)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育有一女名叫黛玉(即林黛玉),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

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

贾母爱惜孤女,便把她接到贾府生活。

后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1、黛玉出生在书香门第,很有教养。

2、遗传其父聪明基因,爱好文学,尤喜诗词,是一位才女。

而封建社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黛玉爱写诗词,甚至和宝玉一起偷看《西厢记》,从此过分渴望自由,是其被贾母等人疏远的直接原因。

而她的诗稿也成了其悲剧的见证。

3、“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也爱使一些小姐脾气。

寄身贾府后,逐渐变成了自己怄气。

4、母亲早逝,父亲后也身染重病而亡,黛玉也“娇袭一身之病”,应该是先天遗传或后天被传染了。

病身多愁,多愁多病,两者恶性循环,又兼寄人篱下,自卑自怜,自怨自艾,导致最终抑郁而亡。

三、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
王熙凤对王熙凤的描写集中在课文第4、5页,主要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来刻画她的性格,当然还辅以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包含衣着和肖像)
先看衣着:注意这些身体部位的方位词——头上、项上、裙边、身上、外罩、下着——珠光宝气、绫罗绸缎,只要是贵重的全往身上挂,整一个典型的拜金女、贵妇人形象。

*至于她穿戴的物品,因时代较远,很多东西现在都很难见到或称呼不同了,建议同学们看注解了解一下即可,不要过于拘泥于此。

再看肖像:一双丹凤眼,偏是三角的,多少流露出她的奸诈;两弯柳叶眉,又是吊梢的,给人轻佻之感;体格风骚,更有一股骚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副善于演戏、两面三刀、玩弄权术的嘴脸。

(我认为课文此处的几个注解过于含蓄,甚至有意美化王熙凤形象,与原著精神相左)
2、语言描写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见其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对贾母巴结奉承;
两个“只管告诉我”——独揽大权,飞扬跋扈;
“月钱已放完了。

”——精明能干;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精明能干,巴结奉承,深得王夫人信任。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3、神态描写:
“用帕试泪”、“转悲为喜”,表情丰富,善于演戏,很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4、细节描写:
“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围拥”一词巧妙地表现出下人畏惧其权势(不敢靠得太近)又不得不跟从的情景;而上文写三姐妹出场:“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用得是“簇拥”一词,表现三姐妹与下人的亲密关系:两相比较,极富讽刺性。

贾宝玉对贾宝玉的刻画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1、侧面描写
王夫人警告——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母亲(贾敏)语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溺爱,无人敢管。

黛玉疑惑——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欲扬先抑手法,已经在黛玉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外貌描写(包含衣着和肖像)
衣着:两次衣着描写突出其贵公子形象。

(穿戴讲究,全是名贵之物)
肖像: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长得俊俏,但多少有点伪娘特征;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真真一位多情公子形象。

3、语言描写
“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喜欢杜撰,胡言乱语;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摔玉,表现其公子哥儿脾气。

林黛玉对黛玉形象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加以刻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外貌描写。

1、心理描写
文章以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环境和人物,所见所闻很多,所感自然也不少。

这些感受集中表现了黛玉知书达理,有教养的性格特征。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总领下文对黛玉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小心谨慎和有教养。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知书达理的黛玉看来,这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言为心声,足见其深受家教影响。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自己有苦难言(母亲去世,玉作陪葬),却还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多次让座,尊敬长辈,不敢违背礼数,表现其有教养。

但等级观念过于深入其心,是其后黛玉虽想追求自由却又无力与命运抗争的根本原因。

2、外貌描写(通过宝玉视角)
此处外貌描写,侧重肖像刻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多愁善感;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体弱多病、聪明但又多心。

此处外貌描写,没有介绍衣着,含义深远:黛玉家道中落,身上已经没有什么贵重之物,都是些寻常之物,自然不会吸引宝玉的注意,与王熙凤、贾宝玉的衣着打扮形成鲜明对比;林如海为官清廉,没有为女儿留下什么贵重之物,与贾府的贪赃枉法形成鲜明对比;贾宝玉更关心的是有点另类有点灰姑娘性质又一身病态的林妹妹的美貌,耐人寻味。

(其叛逆特征可见一斑)
四、通过解读判词理解人物性格
王熙凤
判词:凡鸟①偏从末世来②,都知爱慕此生才③。

一从二令三人木,④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释:
①凡鸟:用拆字法,即“鳯”(凤的繁体字)字,指王熙凤,暗指其是人中凤凰、女中豪杰。

②从末世来:生不逢时,处于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末期,结局可悲可叹亦可怜。

③才,既夸奖王熙凤的才华,也可谐音讽刺其贪财。

④一从,指凤姐在贾母、王夫人两人(“从”字拆解)面前装出一副听从的样子,或理解为刚进贾府是一副顺从的样子;二令,理解为一副冷(拆字为二令)酷无情的样子,或指掌权后对贾府其他人发号施令;三人木:人木为休(仍用拆字法)字,暗指熙凤最终落到被休弃的结局,而高鹗续书部分写王熙凤因贾府被抄家而忧惧死去,是将“木”理解为动词,即入木,即死后放入棺木。

贾宝玉
贾宝玉虽然不像金陵十二钗有直接的判词,但两首《西江月》其实可当做判词来理解,这两首词是作者对宝玉性格及命运的评判。

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②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③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④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⑥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⑦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⑧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解释:
①无故寻愁觅恨:太过情绪化,文中“摔玉”即是典型体现;有时似傻如狂:绝对的情痴,他为情傻(如“晴雯撕扇”),也为情狂(如“出家”)。

②生得好皮囊:见上文外貌描写分析;腹内原来草莽:指腹内没有正统的学问,有许多怪论,如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土做的等等。

③潦倒不通世务: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愚顽怕读文章: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牡丹亭》、《西厢记》)。

④行为偏僻性乖张: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那管世人诽谤:我行我素,不听劝告。

⑤富贵不知乐业:公子哥儿身份,只顾玩乐,不思进取;贫穷难耐凄凉:预示晚景凄惨。

(晚景如何凄惨?书中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本人明显的印记。

高鹗写其出家当了和尚,与曹雪芹本人晚年靠卖字画糊口的情景相去甚远)
⑥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虚度光阴,不求上进,是贵族家庭的败家子,对国家也毫无帮助。

⑦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拿缺点来吹嘘,显然是不承认这是缺点,反觉得是优点。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似贬实褒。

⑧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表面是奉劝其他纨绔子弟不要学宝玉的样子,实际上作者已经为后人树立的一个“另类”榜样。

(五四运动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敢于与家庭决裂的“纨绔子弟”)
两首词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束缚,厌弃功名利禄,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

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二词作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林黛玉
判词:可叹停机德①,堪怜咏絮才②!玉带林中挂,③金簪雪里埋。


解释:
①“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歌颂乐羊子妻贤淑之德的故事。

这里用来赞叹宝钗。

②“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

这里用来赞黛玉之才华。

③“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倒过来即“林黛玉”。

“玉带”可指封建官僚的腰带,玉带被挂在枯木上,指黛玉支持宝玉不走仕途道路的决定;“玉带”也可用本意理解,即系玉之带,(黛玉身上的玉已在贾敏去世时用作陪葬,只剩系玉之带),一条玉带挂于林中,应是遗物,暗指黛玉香消玉殒。

④“金簪雪里埋”:“金簪”即金钗,宝钗,“雪”谐音薛,“金簪雪”就是指薛宝钗。

一股金钗被埋在雪里,暗示薛宝钗被冷落、独守空房的境遇。

作者将钗、黛同写在一个判词里,是一组矛盾统一体。

五、用公式归纳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归纳公式:人物性格(二到三个四字短语)+代表阶层(某类人的代表)
人物性格习惯上用四字短语表达。

如:麻木不仁、贪生怕死、鞠躬尽瘁、勇往直前等。

若是两个字的表人物性格的词语,可以加上一个近义二字词语合成四字短语,如:精明+能干,合成精明能干。

若是三个字的短语,可以把第一个字换成二字词语,或直接在第一个字前再添一个词语,如:有爱心→充满爱心,有教养→富有教养等。

小说往往用一个人代表一类人,他是某类人典型特征的集中体现。

如鲁迅《故乡》中,闰土是纯朴的农民代表,杨二嫂是贪小便宜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我”是小知识分子代表等。

同样,《红楼梦》中人物身份地位不同,所代表的阶层也不同。

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黠,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两面三刀),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她独揽贾府大权,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统治阶级、剥削者)。

贾宝玉
贾宝玉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鄙视功名,蔑视世俗,卓然独立,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林黛玉
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言行小心谨慎,是一位寄人篱下、渴望自由的弱小者形象,宝玉叛逆的盟友。

六、在探究中进一步认清人物
通过探究,可以进一步认清人物。

可以合作探究也可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热点、疑点加以探究,得出圆满的或创新的解答。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也对提高高考探究题的解答技巧有所帮助。

1、贾府的人个个“敛声屏气”,为什么独有王熙凤“放诞无礼”?(教学用书“问题探究”1)
2、在世人眼里,贾宝玉是个怎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教学用书“问题探究”2)
3、探究林黛玉的悲情色彩。

(补充)
※为叙述方便,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放在以上六步骤中统一分析。

建议先按以上六步骤分析完一个人物后,以另一人物验证,(仍按六步骤分析)最后一个由学生用本课所学方法(六步骤分析法)自己分析归纳,教师适当指点。

注: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11第8期(页码104-106) CN42-1021/G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