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简介

断链简介
断链简介

断链计算[图片]

断链的处理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

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2.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

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

(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

(2)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

断链的标记,一般在平面图、直曲表、纵断面图等图表中均有表示,看几幅截图:

这是平面图上的:

这是纵断面图上的:

这是直曲表上的:

还有直曲表上这样表示的:

断链点不管在哪里标记,始终要搞清楚断链的表示方法,均按类似这样的格式:K50+622.760 = K50+621.166。很显然,这是一个等式,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等式显然不成立,不等于还差不多。但是,这不是数学等式,它表示的是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只要看懂了这个等式,就不管再标记什么长链、短链,长多少、短多少,不管在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是否再有标记,一切都不重要了,换句话讲,你理解了这个等式,其它的你就可以自行确定了。

等式前面的桩号(搞设计的同志千万不要搞错了,前后是有区别的,等式的交换律在这里绝对不能起作用)表示的是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面的桩号是与之相接的老路线桩号。换个角度理解,路线桩号推算到

这里(等式前面的桩号),突然不连续了,突然以另一个桩号出现(等式后面的桩号),而这两个不相等的桩号,实地表示的则是同一个位置的点位(计算出来的坐标应该相等)。

3.长链与短链

长链和短链是断链的两种类型,很多同志经常犯迷糊,碰到了要韵半天的神。

再来看断链等式,说是等式,其实两边的桩号绝对不会相等(相等就不是断链了),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另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

先看第一种,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 = K112+90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900.001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001~ 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的桩号。这种情况,就称为长链,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304米,因此必然标记长链43.304米。

再看第二种,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 = K115+320.001,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又突然从K115+320.001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 K115+320.001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称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两桩号之差,10.774米,因此必然标记短链10.774米。总结成一句简短的话,就是:桩号重叠为长链,桩号间断为短链。记住了!

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长链,因为有桩号重叠,比如K112+943.305 = K112+900.001,会出现两个K112+920、两个K112+940重复的桩号,就一定要搞清楚了哪个是断链点之前的,哪个是断链点之后的。而短链,因为桩号是间断的,中间会缺失部分桩号,不会出现重复桩号,实际应用中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别以为丢了桩到处找桩就行了。

二、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

前面说明过每一条数据的格式:

每个方框就是一个数据,共11个方框,其中第一个方框是交点定位的判别依据,我这里称之为交点定位临界点,其余10个方框是定义为矩阵Mat A的十个因子的,是交点的主要数据,其中前面八个数据意义非常明确,这里就不啰嗦了,而最后两个数据,一个是交点的计算起点桩号,一个是交点的计算终点桩号,这两个起终点桩号,就构成了交点计算范围。

这里,重点讲述交点定位临界点和交点计算范围,因为这对于后面断链的处理、卵形曲线的处理、单一直线的处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交点定位临界点与交点定位桩号范围

一般情况下(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没有断链、卵形曲线等特殊情况),交点定位临界点定义为下一交点的ZH点(或路段计算终点),当程序判定输入的桩号小于等于临界点时,就定位在了本交点上。由于数据库

程序每一条数据是将交点从小到大依次编写的,程序将顺序地从第一个临界点开始判别,因此实质上程序是判别当输入桩号大于前一临界桩号、小于等于本临界桩号时(这个范围称为交点定位桩号范围),才定位在本交点上。

因此,交点定位桩号范围一般是从本交点的ZH点到下一交点的ZH点,鉴于可能出现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为0的复曲线,在输入定位桩号定位计算交点时,最好取交点曲线上的任一桩号。

2.交点计算范围

所谓交点计算范围,是指利用当前的交点数据,可有效地计算出中桩坐标的桩号范围。可以容易地得知,一般情况下,交点计算范围包括本交点的平曲线,以及本平曲线之前和之后的直线段(如果有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交点计算范围的定义,相邻两交点曲线间若存在直线段,则该直线段则成为相邻两交点的重复计算范围,即既可在前一交点内计算,也可在后一交点内计算,并且均可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定义了交点计算范围,当输入的桩号超过此范围时,程序会提示“KP OUT”,表示桩号超出范围,提示使用者注意。因此,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设定交点计算范围,以免到了现场计算出错还不知道,切记切记。

三、断链的处理

现在终于回到了正题,讲述ROAD-2程序进行断链的处理与计算,这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讲断链的处理。

1.有断链时的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

当存在断链时(这是特殊情况,不再是一般情况),交点定位临界桩号就有了一点小小变化。断链之前的那个交点的定位临界点就不应选择下一交点的ZH点,而应选择断链点的桩号。什么,断链点有两个桩号?废话,当然用等号前面的那个桩号了!

而交点的计算范围,则不再遵循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的规定,而改为:

(1)对于断链点之前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断链点结束(桩号为改线桩号,即等式之前的那个桩号);

(2)对于断链点之后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则从断链点开始(桩号为老桩号,即等式之后的那个桩号),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

如此,数据库子程序的编写就OK了,当然,这还只是断链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注意事项,重要的还在后面的程序操作上。

2.工程实例

(感谢校友曾令武提供工程实例)

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直曲表,在13公里范围内有一长链和一短链两个断链,非常典型,就用它了。

.

.

直曲表太大,只好拆成两半,不然字就看不清了,请各位见谅。3.数据库文件ROAD-DATA2的编写

编写数据之前,我们先仔细看一下,容易看出,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在JD59和JD60之间的直线段内,而第二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在JD65和JD66之间的直线段内。因只研讨断链,我们只编写了这四个交点的数据(省略了中间六个交点的数据),编写时为操作方便采用了简化坐标和简化桩号。

数据库子程序中,红色字体均是断链相关的桩号,编写时一定要结合前面的讲述编写准确。计算时,记得要把ROAD-2程序第二行调用的数据库子程序名称改为“ROAD-DATA2”。

4.验证与应用示例

首先看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既然这两个桩号表示的是同一个点,那么计算出来的平面坐标应该相等,我们用计算器

算一下看,先算等式左边的桩号K112+943.305,它应该在JD59的计算范围内。

.

退出程序,再次执行,计算等式右边的桩号K112+900.001,它应该在JD60的计算范围内。

.

.

由以上验证计算可看出,断链点K112+943.305 和K112+900.001两个桩号的坐标计算结果相同,均为X=17412.741,Y=54373.675。大家有

兴趣,也可按以上方法验证一下另一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的坐标,强化一下操作。

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断链点之前的桩号和断链点之后的桩号的交点定位,比如这个断链点K112+943.305 =K112+900.001,就会出现两个K112+920和两个K112+940,就一定要搞清楚哪个是断链点之前的,哪个是断链点之后的,头脑一定要清楚。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供应链金融简介

5.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问题: 银行信贷的条件:1、自身资产规模2、财务结构3、信用担保 银行信贷的要求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6. 供应链金融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7.供应链融资好处: (1)银行:新的业务领域、新的利润增长、可控的风险、(政策红利)中小企业融资; (2)核心企业:稳定了上下游,稳定了链条,提高了效率、业务扩大;(3)中小企业:盘活了资产,改善了现金流,稳定并扩大业务; (4)其他参与方,比如物流公司:新的业务、新的利润、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 9.供应链金融产品 针对供应商针对购买商融资产品中间业务产品 1.存货质押贷款; 2.应收账款质押贷 款 3.保理 4.提前支付折扣 5.应收账款清收 6.资信调查 7.结算1.供应商管理库存 融资 2.商业承兑汇票贴 现 3.原材料质押贷款 4.延长支付期限 5.国际国内信用证 6.财务管理咨询 7.结算 1.存货质押贷款 2.应收账款质押贷 款 3.保理 4.提前支付折扣 5.供应商管理库存 融资 6.原材料质押融资 7.延长支付期限 1.应收账款清收 2.资信调查 3.财务管理咨询 4.现金管理 5.结算 6.贷款承诺 7.汇兑 10.一、保税仓业务模式: 基于核心厂商(供货方)与经销商或直供方(以下统称经销商)的供销关系,经销商通过向银行融资提前支付预付款给核心厂商,银行按经销商的销

区块链的四大核心技术介绍

区块链的四大核心技术介绍 1. 点对点分布式技术(P2P):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它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 技术优势很明显。点对点网络分布特性通过在多节点上复制数据,也增加了防故障的可靠性,并且在纯P2P网络中,节点不需要依靠一个中心索引服务器来发现数据。在后一种情况下,系统也不会出现单点崩溃。 2. 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指在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中使用不同密钥。在这种加密技术中,每位用户都拥有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加密过程中使用公钥,在解密过程中使用私钥。公钥是可以向全网公开的,而私钥需要用户自己保存。这样就解决了对称加密中密钥需要分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相比,其安全性更好:对称加密的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秘钥,如果一方的秘钥遭泄露,那么整个通信就会被破解。而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秘钥,一个用来加密,一个用来解密,而且公钥是公开的,秘钥是自己保存的,不需要像对称加密那样在通信之前要先同步秘钥。 3. 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又叫散列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段交易信息转换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 4. 共识机制:由于加密货币多数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设计,节点是各处分散且平行的,所以必须设计一套制度,来维护系统的运作顺序与公平性,统一区块链的版本,并奖励提供资源维护区块链的使用者,以及惩罚恶意的危害者。这样的制度,必须依赖某种方式来证明,是由谁取得了一个区块链的打包权(或称记帐权),并且可以获取打包这一个区块的奖励;又或者是谁意图进行危害,就会获得一定的惩罚,这就是共识机制。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中国一名微博大V、美国一名虚拟币玩家、一名非洲留学生和一名欧洲旅行者互不相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你是个好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这人还不坏。 常见的共识机制: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doc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程/专业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授课系(部):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学时(学分):48 执笔人签字:焦振娟审核人签字: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供应链模型的构建,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采购、生产、物流和库存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和供应链资源的优化方法。使学生建立起供应链管理知识结构。 课程的作用:供应链管理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业务外包,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业务流程重组、绩效评价等理论和实践知识。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先修课程为物流学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抽象新颖,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对供应链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刻的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1)熟练掌握掌握供应链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类型,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目标、运作方式等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供应链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策略,理解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内

供应链管理讲义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与主要问题 本章学习要点: 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 1.供应链管理的八大基本原理:资源横向集成原理、系统原理、多赢互惠原理、合作共享原理、需求驱动原理、快速响应原理、同步运作原理、动态重构原理。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风险机制、信任机制。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与业务外包 1.业务外包的原因。 2.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3.业务外包实现的四个阶段。 4.业务外包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1.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二、系统原理

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第9卷第3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Vol.9No.3 2011年7月Journal of Xi an Eurasia University Jul.2011 收稿日期:2010-11-01作者简介:王 鹏(1970—),男,陕西高陵人,西安欧亚学院教师,硕士生,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和研究。 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王 鹏 (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企业界和理论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研 究和应用。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不统一,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基于此,首先介绍了供应链的含义及对供应链管理的不同认识,然后 分析了现有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及其不足,最后根据多年来的研究,介绍了新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经营管理、供应链运作管理、供应链技术管理等四个模块。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完善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1)03- 0066-04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WANG Peng (School of Logistics and Commerce ,Xi ’an Eurasia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 Abstract :Supply-chain management has developed in the world for several decades ,and it has al-so been known ,studied and applied in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theoretical communities.Sinc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are developing at different pac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a compar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for supply-chain development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Therefore ,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finitions of supply chain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especially its shortcomings , and finally its author presents the new system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which includes four mod-ules :the theory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chain running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chain oper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chain technology. Key Words :supply-chain management ;theoretical system ;improvement 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为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竞争力。据有关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的运用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 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提高10%以上。可见,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供 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 。而在中国,供应链管理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还不太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制造”环节,浪费了大 量的资源,破坏了环境,但我们的收益很小。香港 经济学家郎咸平[2] 曾经用“产业链6+1”对全球产 业进行了分析,认为制造业的增值很少,而其他环 节的增值多,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的局面。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的含义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 准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基于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且集学科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它面向企业采购、生产、存储、物流、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经过对学生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供应链管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经过后继的物流仿真、ERP、物流综合实训等后继课程的训练,进一步细化、强化、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经过《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编制单项材料的采购计划,参与编制采购预算,参与供应商信息的分析,参与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掌握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采购、生产、物流和库存控制等领域的运用,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所需的理论知识,积极配合仓储部保质、保量地完成货物的出入库,物流配送的分析总结报告。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系统有序地开展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与供应商保持竞争而合作的良性供应关系,能够在商业运作中,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技巧,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前导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运筹学、仓储与配送、电子商务实务、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网络营销

后续课程:物流仿真、ERP、物流综合实训、国际货运代理、报关与报检实务 2.设计思路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按实际企业物流工作的流程设计学习模块,立足于培养学生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来自行为企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参与下,以一个企业为背景,按实际物流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采购流程、表单等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流程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物流工作过程的各项工作内容,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首先对实际物流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将物流工作过程划分为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供应商开发与管理、生产流程管理、质量控制、采购结算管理、绩效管理、流程再造七个阶段。 然后经过对企业物流工作的实践调查,并在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参与下,选择出各主要岗位的典型业务,再按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工作任务。 最后从该工作任务出发,突出过程、淡化岗位分工,对原《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彻底改造,打破以知识的内在完整与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P:生产计划和控制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DM:产品数据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QM:质量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MM:物料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D:销售和分销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M:服务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M:设备维护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S:项目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1、战略性解决方案优化您的供应链管理和提高您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灵活应变能力和 对不断涌现的市场机会的获取能力。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管理好供应链更能为您带来竞争优势。您需要一个应变书迅速、适应性强的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来管理公司由采购到制造以及销售和分销的各项业务。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能为所有类型的公司提供优化的业务流程和简洁的工作流,从而在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通过完全集成各个应用模块来支持您的供应链管理。每一个具体应用模块的流程都会有助于简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加速企业的信息流转。当这些流程在跨模块应用时,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更显出其真正潜力。无论您是在规划物料需求,草拟销售预测,平衡生产能力还是在核算制造成本,这种潜力意味着您始终能够将所有经营决策基于一个统一的并不断在进行更新的信息库之上。请赶快利用这些丰富的系统功能。 SAP公司是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供应商。本说明书概述了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可以提供给您的许多解决方案的某些部分。由于其卓越的功能和灵活性,SAP 自身一直就被定位并发展为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方面的行业标准。 SAP 产品的优势之一在于其模块化结构。这种结构建立在各种控制和协同商务应用程序运行的基本元件而组成的技术框架之上。这些基本元件既可以独立自行应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SAP通过引入应用链接功能(ALE)驾驭了这种技术挑战。ALE使多重系统环境下进行业务流程成为可能。因此,SAP可以处理大量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导入的各种分销模式。ALE确保了各个具体应用软件的集成性。这些应用软件是运行在不同系统环境下的。 集成化的即购即用系统保证了所有系统功能的一致性。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开展,大多企业早已放弃了以往“大而全”的发展思路,转而向“小而专”演变,由此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成为企业主的不二选择。那么,如何整合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就变得十分迫切。《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优秀实践与相关前沿理论相融合,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商科学生尤其是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 《供应链管理》内容丰富,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供应链中的基本原理和若干操作技巧,既注重系统阐述理论,也注重介绍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体系构架、供应链运作管理(供应链运行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关系、生产、采购及库存、物流、绩效管理等)、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五大模块,并力争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拓展到现代组织管理的一般应用领域。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本课程作为物流专业必修课程,是物流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有利于学生物流专业素质和思想的养成; (二)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为主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通过教授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是一门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一)开放自由的教育观 改变以往学生必须“正危襟坐”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有兴趣学习。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供应链管理》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60220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2 课时:32 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供应链管理》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动作管理模式的差异,对供应链的类型和构造策略、供应链协调与激励、供应链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库存控制、生产计划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从供应链动作管理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物流管理的内涵、支持供应链动作的物流管理原理,以及供应链运行管理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和《现代物流概论》,后续课程有《物流运作与现场管理》和《物流预测与决策技术》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 业主干课。使学生对供应链有了系统的学习与了解,对供应链中各功能详细介绍时学生更深 入学习物流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物流综合型人才。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特征、供应链的类型和构造策略、供应链协调与激励。 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模式下采购、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的内涵。 掌握供应链的原理以及供应链运行管理的绩效评价等。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导论 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思想、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进展、供应链管理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思想、理解供应 链管理研究的进展、学会供应链管理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案例分析。 重点、难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讨论 (二)第二章供应链系统的结构类型与运行特征 主要内容:供应链结构分类、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特征、ZARA的极速供应链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供应链系统的结构类型和运行特征,掌握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特征,学会进行案例分析。 重点、难点:供应链系统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讨论 (三)第三章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讲义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讲义

供应链管理讲义 第一讲供应链管理导论(一) ◆第一节供应链概述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铁矿石谈判过程和结果为什么会受到海尔、美的,甚至苏宁的热切关注? 物流到供应链的发展史 物流与供应链的区别 ◆物流是研究有关物的流动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属于操作层面上的概念 ◆供应链流程不仅涵盖物流,同时也涉及企业间的信息沟通、运作协调、资金流控制等方面,因而供应链在战略层面上的概念 第一节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定义需明确以下几点: 供应链-----需求链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网状的企业结构模式; ◆它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增值链; ◆供应链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供应商的客户; ◆供应链中各企业协作运营依赖于由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协同控制。 供应链的构成要素 ◆1、供应商。2、制造商。3、分销商。4、零售商。5、客户。 供应链核心企业 供应链的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 分行业的供应链系统 ?随着对供应链认识的深入,人们对不同的行业构造了不同的供应链系统,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汽车行业供应链食品水产行业供应链日用杂货行业供应链家电行业供应链建筑行业供应链 医药行业供应链 根据稳定性不同划分 ◆从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来看,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两种。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稳定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 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需求

根据容量和需求不同划分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平衡的供应链 市场需求供应商、制造商 新产品运输商、分销商 零售商 倾斜的供应链 市场需求增长生产超时 成本增加 库存增加 浪费增加 不同主体的供应链形态结构 ◆一、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链二、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链三、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链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 根据管理的不同对象划分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把供应链分为企业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 根据功能性不同划分 ◆有效性供应链体现物理功能、低成本 ◆反应性供应链体现市场功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根据产品的周期性不同划分 ◆根据供应链中产品的周期长短,可把供应链分为功能型供应链和创新型供应链。 功能性产品与创新性产品特征比较 供应链与产品类型的匹配性 ◆创新产品与反应性供应链匹配 ◆功能产品与有效性供应链匹配 John Gattorna:四种供应链类型 ◆持续补货供应链 ◆精益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 ◆完全灵活供应链 四种供应链类型 精益 四种供应链类型比较 根据运作方式不同划分 ◆根据对供应链运作方式的不同,可把供应链分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 根据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Hau Lee,2002)

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理论 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这样一些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20世纪上半就被提出,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作战中,从需求量的确定到物资的获取以及物资的储存、运输和仓库管理,整个被视为一个体系,统一管理,合理地调配所需物资,迅速满足战场的需要。以后才逐渐应用到商业领域。供应链管理在商业领域的提出和启蒙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集成的思想,包括企业内部集成和企业外部集成。在这期间,与供应链相关的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时与供应链相关的各企业(部门)之间时而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导---------------------------------------------------------精品文档

致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下降,并使整个供应链竞争力削弱。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必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初步形成阶段,信息流在向上传递时发生信息盐解现象及顾客不满意现象,信息不能有效地共享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障碍。到目前为止,供应链管理处于强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前一时期提出的协调供应链,主张各合作企业之间一致“协调对外"。而合作伙伴关系则强调与尽可能少的供应商合作,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则是分步骤的、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过程,并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从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来看,供应链管理具有两大运作模式,一种叫成本效益型供应链,另外一种叫时间响应型供应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两个方面获取利润,一个是收入,一个是成本。收入是通过发展供应链,响应客户需求,成本主要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高,和降低成本来获得。所以供应链核心就在于如何发展供应链,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同时降低整体供应链运营成本。成本效益型供应链更强调追求目标,注重低成本响应顾客需求。时间响应即敏捷化,又被称为敏捷供应链,需要通过IT技术的支撑,实现快速响应,各个环节生产、销售、物流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快速响应。 供应链协同运作是当前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这需要从供应链角度来考虑信息集成,怎么和供应商、客户分享信息,从这个角度打破传统所谓封闭集成的概念,所以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一开始就联系在一起。供应链管理---------------------------------------------------------精品文档

简介供应链架构的重要性

供应链的定义里有一个“核心企业”的概念,业界通常称之为“链主”,顾名思义就是一链之主。更通俗点来说,就是这条供应链上的“当家人”或“协调人”。“链主”起什么作用?我们知道,供应链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公司、上下游企业组合而成的网链结构。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体系里,若大家各自为政,各顾各的利益,这条供应链的效率显然不高。谁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谁最具有话语权,谁就是这条供应链的当仁不让的“链主”。例如,在手机供应链里,苹果、三星、“中华酷联”、小米等是各自供应链的“链主”;在饮料供应链里,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加多宝等也是“链主”;在食品快餐供应链里,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等都是“链主”。在供应链的架构过程中,谁是“链主”,谁是“链属”,怎么当好“链主”或者怎么配合好“链属”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误区一:客户就是“链主”? 认清谁是“链主”是供应链架构搭建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错了,很有可能步步皆错,满盘皆输。那怎样判断谁是“链主”,谁是“链属”呢?我们往往有一个误解,认为客户就是“链主”,其实不然!小米刚刚成立之初,话语权较弱,在高通这样强大的供应商面前,链主显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因此,小米放下作为客户的姿态,主动和高通接洽,甚至派出工程师远赴高通总部跟踪枭龙芯片的研发进度,这就是认清“链主”后的聪明之举。时至今日,小米已经远非当年之“小米”。拥有6500万MIUI激活用户,年销量近600亿元人民币的它,已经成功地转变成了真正的“一链之主”。 因此,客户可能是链主,供应商也同样能成为链主。谁是链主,取决于它是否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而与其在供应链上的位置没有必然联系。认清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说企业管理应该“取势、明道、优术”。“势、道、术”这三者,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供应链管理框架理论

*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

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二)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质量和速度是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中获益大小的关键,也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信息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信息管理的基础是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通过ERP和VMI等系统的应用,将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节点企业,从技术上实现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集成化和一体化。 (三)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的起点。如前所述,供应链源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来运作的。通过客户管理,详细地掌握客户信息,从而预先控制,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供应链各方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减少需求预测的误差,用实时、准确的信息控制物流,减少甚至取消库存(实现库存的“虚拟化”),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 (五)关系管理。通过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改变传统的企业间进行交易时的“单向有利”意识,使节点企业在协调合作关系基础上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地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实现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增加收益,进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 (六)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导致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运作风险,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地规避这些风险。例如,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合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节点企业间的诚意合作。 从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作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领域:供应管理,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需求管理。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 1.物料在供应链上的实体流动管理; 2.战略性供应商和客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3.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供应链公司的介绍

广东东华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二路中科创新广场B座2楼 广东东华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拥有2000多平米的豪华办公区域,是面向进出口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综合型服务公司。 东华设有报关、物流、顾问、外贸以及研发等事业部门,拥有60多位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素养超群的顾问人才和一线操作团队,在报关物流、贸易合规、贸易代理、供应链金融,以及管理咨询领域拥有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在创始人韩彬董事长的带领下,东华一直秉承“诚信守法、专业规范、细心服务”的经营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服务使命,为国内外5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东华依托在关务、工厂管理、AEO认证、贸易物流等方面多年的实操经验,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响应国家的“互联网+”战略方针,专注研究中国海关事务、加工贸易、物流运输、供应链管理,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除了提供传统的报关、物流服务,东华还打造出一支专业、高效的金牌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政府补贴、进出口贸易、

物流、企业经营、供应链管理的整体风险诊断及定制化解决方案。东华研发团队历经三年精心打造的“跨易通”平台,更是将传统的通关行业推向一个“互联网+”的新高度,为企业的安全快速通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东华从2004年开始进入报关行业,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报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源,并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报关团队,为客户提供从关务咨询、产品归类、商检查询、单据制作、运输安排到货物查验放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和服务。 东华的贸易物流团队始终坚持以“为客户完善物流方案、控制物流成本和风险、互利多赢”为服务理念,以“全球优质物流资源整合者”为发展方向,为广大客户提供物流专业咨询、物流方案设计及风险诊断、国际海运、空运、国内运输、物流园物流等精品服务项目。 东华不仅能满足客户的基础的报关、物流、贸易服务需求,更能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个性化、可落地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客户控制成本、优化流程,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未来,东华供应链将立足东莞,以松山湖为中心辐射整个珠三角,服务于全国市场。韩董也将始终怀揣大爱精神,带领东华走向上市之路,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东华供应链缔造成进出口供应链服务第一品牌,推动中国企业富强发展!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基于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且集学科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它面向企业采购、生产、存储、物流、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通过对学生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供应链管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后继的物流仿真、ERP、物流综合实训等后继课程的训练,进一步细化、强化、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通过《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编制单项材料的采购计划,参与编制采购预算,参与供应商信息的分析,参与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掌握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采购、生产、物流和库存控制等领域的运用,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所需的理论知识,积极配合仓储部保质、保量地完成货物的出入库,物流配送的分析总结报告。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系统有序地开展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与供应商保持竞争而合作的良性供应关系,能够在商业运作中,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技巧,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前导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运筹学、仓储与配送、电子商务实务、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网络营销 后续课程:物流仿真、ERP、物流综合实训、国际货运代理、报关与报检实务 2.设计思路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按实际企业物流工作的流程设计学习模块,立足于培养学生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来自行为企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参与下,以一个企业为背景,按实际物流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采购流程、表单等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流程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物流工作过程的各项工作内容,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

简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人们已经注意到,对供应链管理的讨论常常使用些复杂的术语,从而限制了管理人员对其概念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的有效性。所以,本章致力于回顾并区分一些广泛使用的“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不仅从学术的角度,也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这个讨论的目标,就是要确立一个让管理者和未来研究者们能信服的易理解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的出现 以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单一产品的供应链的例子,在这里原材料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一步就转化成产成品,然后运输给分销中心,再到最终消费者。现实的供应链则有多种不同的最终产品,不同的产品可能有某些相同的零部件,从某些相同的设备制造出来,又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能。物料的流动也不总是沿着一个简单的网络进行,而且各种运输模式都会被考虑,并且,终端产品的物料清单在深度和广度上可能会非常可观。 传统意义上,供应链中的营销,分销,计划,生产和采购组织是独立运作的。这些组织有他们各自的目标而且通常是相互冲突的。营销部门的高客户服务水平及最大化销售收入的目标与制造和分销部门的目标相冲突。许多生产运作又是为最大化吞吐和降低成本而设立的,并不考虑对库存水平和分销能力的影响。销售合同的议定又常常不参考历史购买模式的信息。这些因素就造成一个组织没有一个单一整合

的计划——有多少业务就有多少个计划。很清楚,需要有一个能把不同的职能整合在一起的机制。供应链管理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达到整合功能的战略。 典型的供应链管理被视为处于所有物料流动都由一家厂商拥有的完全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和那些每个渠道成员独立运作的公司二者之间。所以,链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合作成为对链有效管理的关键。Cooper 和Ellram曾把SCM比作一个平衡稳定且现实操作能力很强的接力赛队伍。这样的队伍更有竞争力,因为每个成员都知道为传球如何对自己定位。直接传递赛棒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最紧密的,但是整个团队为了赢得比赛需要齐心合力。 定义供应链 所有作者中对“供应链”的定义似乎比“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更常见。La Londe和Masters提出,一个供应链就是一些把物料向前传递的厂商的集合。通常情况下,在供应链中,几个独立的厂商参与了一个产品的生产,并将其送到最终用户的手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