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孩子还未出生,就进行胎教,一出生全家总动员,开发幼儿智力已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普遍关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忽视对儿童品德的早期培养和对儿童行为习惯的长早期训练”,即“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作为幼儿学者,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孩子来说,不到3岁就学习书法、舞蹈、英语等,学习的重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和幼教老师往往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在德、智方面不能全面协调的发展。其实,早期品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特点;意义;方法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孩子数量的减少,许多孩子在家里不是“小皇上”就是“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得我们的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自私、讲假话、没礼貌、任性、行为无拘无束、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等。这些行为习惯

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我们在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薄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那么,幼儿品德发展特点以及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呢?现就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品德发展特点

1、社会性发展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品德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条件,以下是学前儿童不同阶段品德、社会性发展比较。

品德发展

年龄阶段主要任务和特点

0-3岁适应和萌芽阶段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1-3岁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

德行为,但极不稳定,

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

主要任务:适应社会现实。

3-6、7岁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

境制约,

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

主要任务:理解好与坏,作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

社会性发展

年龄阶段主要任务和特点

0-3岁婴幼儿期1、学会走路、吃固体食物;

2、养成大小便好习惯;

3、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学习辨别脾气的好坏;

4、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与家庭人员建立感情。

3-6岁儿童早期1、形成有关适合关系及事物的观念;

2、学习区别好坏、善恶感;

3、自我意识发展;

4、获得生理上的安定;

5、学习一般游戏中所必要的动作技巧;

6、理解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概念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被认识,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面、准确的把

握。儿童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缺一。而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又一分为二;一是认知方面的发展,二是非认知(即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一样,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等重要而且缺一不可,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并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统一体。这就是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

1.幼儿品德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把品德教育放在了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可见品德教育有多么的重要。每个孩子如果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那么他以后就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幼儿品德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品德教育,就会使我们的孩子迷失方向,而他们的迷失对于国家未来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有着很大的影响。

3.幼儿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多表现为自私、讲假话、没礼貌、任性、粗暴、不爱惜公物、行为无拘无束、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至于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所以说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其次,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品德、性格和审美的发展。而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方法

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溶入了孩子之中。

1.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