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电荷模型假设膜为有孔膜(毛细管通道), 电荷分布在毛细管通道的表面,离子浓度和电 势能除了在传质方向分布不均外,在孔的径向 也存在电势能分布和离子浓度分布。该模型可 表征电解质及其离子在荷电膜内的传递。 3、细孔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溶质的空间位阻效应和溶质与孔 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借助该模型来确定膜的 结构参数,也可适用于NF膜的结构评价。
③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00~1000之间, 适用于分子大小为1nm的溶解组分的分 离。
几种类别膜及透过特性:
传质机理及模型
传质机理:纳滤与超滤、反渗透均是以 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程,但它们的传 质机理有所不同。超滤膜主要为孔流形 式(筛分效应);反渗透为溶解~扩散过 程(静电效应);而纳滤介于它们两者 之间,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化学 势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度的影响。
机污染物最先在膜上沉积和吸附,形成 膜表面的第一层垢;碳酸盐及金属氧化 物垢是逐渐形成的,沉积于胶体垢之上, 并缓慢渗入胶体中。因此,先用酸性溶 液去除上部污垢,并可达到松动下层胶 体的作用.然后再用碱性溶液清洗,可 快速达到清洗效果。
纳滤技术的应用
Ⅰ、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膜法软化水是
NF膜的最重要的工业应用之一。NF膜
4、静电位阻模型
• 该模型将细孔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结合起 来。它假设膜分离层由孔径均一、表面电 荷分布均匀的微孔构成。它考虑了膜的结 构参数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截留率由道 南效应与筛分效应共同决定。由于道南效 应的影响,物料的荷电性,离子价数,离 子浓度,溶液pH值等对NF膜的分离效率 有一定的影响。
3、工业废水处理 NF膜以其特殊 的分离性能,已成功地应用于制糖、 造纸、电镀、机械加工等工业废水 的处理上。
如:造纸废水处理 NF膜可以 替代吸收和电化学方法除去纸浆厂 冲洗水中的深色木质素和来自木浆 漂白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木质素,因 为污染物中的许多有色有机物都带
一般可用于去除Ca2+、Mg2+等硬度成分、
三卤甲烷中间体(致癌物的一种前驱
物)、异味、色度、农药、可溶性有
机物及蒸发残留物质,并在低压下实 现水的软化及脱盐。膜法软化水在美 国已很普遍,佛罗里达州近10多年来 新的软化水厂都采用膜法软化。 2、小分子有机物的回收或除去 小分子 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在数百到1000 之间,纳滤技术可以十分有效地把它们 分离出来。
纳滤装置
与反渗透、超滤装置一样,纳滤膜组件有4种形 式:
I. 卷式(最常见,主要用于脱盐及超纯水的制 备) II. 中空纤维式(水的软化) III.板框式(处理粘度较大的料液) IV. 管式(处理含悬浮物、高粘度的料液)
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卷式NF膜系统 管式NF膜系统
纳滤膜的污染及清洗
1. 无机污染 CaCO3垢是由化学沉降作用引 起的。SiO2胶体颗粒主要是由胶 体富集作用决定的。 2. 有机污染 极性有机物在膜表面吸附是氢键作用、 色散力吸附和憎水作用的结果。膜表面 电荷、憎水性、粗糙度,对膜的有机吸 附污染及阻塞有重大影响。
纳滤膜的孔径和膜存在的带电基团使其分 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 筛分效应: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 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 • 电荷效应(Donnan效应):离子与膜所 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①对不同价态离子截留效果不同,对二 价和高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 子。 ②对离子的截留受离子半径的影响。
纳滤对极性小分子有机物的选择 性截留是基于溶质分子的尺寸和电荷。 (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选择性吸附在 膜的表面; (2)在扩散、对流、电泳 移动性能的共同作用下传递通过膜。 传质模型: 1、非平衡热力学 纳滤膜的分离过程也是 以压力差为驱动力,产生溶质和溶剂的透 过通量的,其通量可以由非平衡热力学模 型建立的现象论方程式来表征。
溶剂透过通量
溶质透过通量:
J ( △ σ △ π ) v=L p d c J P △ x )d + ( 1 σ ) J c s =- ( v x
c ( 1 F ) p σ 1 c= = R F σ m 1
溶质透过通量 膜的截留率 截留率:
2、电荷模型
又可分为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 固定电荷模型假定膜是均质无孔的,在 膜中的固定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它不考 虑孔径等结构参数,认为离子浓度和电 势在传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梯度。该模 型首先用于离子交换膜,随后用来表征 荷电型RO和NF膜的截留特性和膜电位。
对于非极性的、憎水性的有机 物会浓缩在膜表面上;其次,高分 子有机物的浓差极化也有利于它们 吸附在膜表面上;再次,水中钙离 子等与有机物官能团相互作用,会 改变这些有机物分子的憎水性和扩 散性。
3. 微生物污染 第一阶段,腐殖质、聚糖脂与其它微
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大分子物质的吸附 过程,导致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具备微 生物生存条件的膜; 第二阶段,进水的微生物体系中粘 附速度快的细胞形成初期粘附过程; 第三阶段,在粘附后期,后续大量 不同菌种的粘附、胞外聚合物与生物 膜的早期发展,形成了微生物的群集 和生长;
第四阶段,在膜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 造成膜的不可逆阻塞,使产水阻力增加。 膜污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膜污染物的 特性是与水中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微生物 三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当其中某一 污染趋势形成后应及时解决,以避免产生连 锁反应,造成更大污染。 4. 纳滤膜的清洗一般情况下,先用低pH值 后用高pH值的洗液,这与膜上污染物的形成 因素有关:系统运行过程中;胶体粒子和有
纳滤膜技术
概述
纳滤(Nanofihratiori)
纳滤(NF):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
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早期称 为“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 纳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 200~2000之间,膜孔径约为1nm, 故称为“纳滤”。
特点:
• 纳滤膜分离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 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的 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高 于200的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价 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 质,实现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 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