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国”战略平衡眼光看待中俄美三国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国”战略平衡眼光看待中俄美三国关系
中国,刘备也,后起之秀,锐不可当;俄罗斯,孙权也,雄踞一方,后劲十足;美国,曹操也,雄霸天下,傲视群雄。
中俄美演义着比三国时期更加复杂,更加微妙的三国平衡,而中俄“全面伙伴协同战略关系”的确立无异于当初的孙刘联盟。
美国目前就是当时的曹操集团,他是近代以来的霸主,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旨意,谁要违背他的旨意他会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种手段进行打压,但他心中对两个国家心有顾虑,那就是孙刘集团——俄罗斯和中国。
中国好比三国时的刘备集团,长时间处于一个弱势地位,经常受到打压,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实力大增,让曹操不敢轻视。
俄罗斯就像孙权集团一样保持着强大的军力,让外敌不敢侵犯。
中俄美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美苏争霸时期的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美苏是那两个长长的边,而中国就是那个很短的底边,作用微小。
而如今的三角形已经演变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美国是那个长长的钝角的边,而中苏是那两个短短的锐角边。
就如孙刘曹的实力不对等一样,中俄美三国的实力永远也不会对等,也就是说钝角三角形在缓慢的演变着,但他永远也不能演变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是历史的规律。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非敌即友的对抗时代了,而中俄美如何演义着新时代的三国平衡呢,我认为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国”中鲁肃临终时对吕蒙交代的一句话诠释了国与国交往的精髓,他说道,曹强,则联刘抗曹,刘强,则联曹抗刘。
这句话点破了三国时期的平衡思想,可见当时我们就知道“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的道理。
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联弱抗强的思想,六国连横而制约秦国使秦国不敢妄动。
而联强欺弱则为取亡之道,我国的宋朝就连续两次犯了这个战略性错误,金国崛起,成为了头号大国,北宋却帮助金国攻打辽国,金国破辽后挥师南下,灭掉了北宋。
而当蒙古崛起后,南宋又没有看清局势,帮助强大的蒙古灭掉了金国,结果蒙古一鼓作气灭掉了南宋。
如果宋朝懂得三国平衡之道,我想肯定不会是这个结局。
我们也可以从苏联的错误中得到一些教训,苏美争霸,苏联和美国之间势均力敌,苏联本来应该联合中国,然而苏联却和中国变友为敌,勃列日涅夫硬是把中国推向美国,让美国占尽了先机,也是苏联处于了弱势。
所以联弱抗强生存之道,联强欺弱,取亡之道,这是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是因为苏联已经在苏美争霸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因此苏联迫切与中国恢复正常的国际关系,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明白要联合弱小共同抵抗强者了,当时国际中对抗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结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一边倒的战略,倒向西方世界,这个决策在战略上是错误的,幸好西方没有收留,于是俄罗斯开始与中国交好,中俄之间的友谊之桥正式连通。
如今俄罗斯已经逐渐地强大了起来,可以说中国也希望俄罗斯适度的强大,中国不希望俄罗斯衰落下去,因为这样中国就会成为美国唯一的对手,这样的结果也是
很可怕的,但中国也不希望俄罗斯过于强大,因为毕竟中俄还有这么大的接壤的边界线,同样俄罗斯也不希望过于强大,怕这样会影响其在亚洲的势力,近些年来“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愈演愈烈就是一个证明。
中俄两国就像当初土地接壤的孙刘集团,即互相帮组有互相防着,希望达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让曹操没法对他们动武,也不希望其中任何一方的实力过于强大,甚至强于曹操。
道理很简单,曹操虽强,但远在万里,而孙刘就在跟前,若其中一方强大,另一方岂能不忧?而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霸权主义”当然希望这两个不听话的国家变弱,这样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却不希望这两个国家生乱,因为这样将会影响其在亚洲和欧洲的利益,中国成为了后起之秀,并且潜力巨大,美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成为了美国走向“世界霸权主义”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美国将会集中精力制约中国的发展,美国重回亚太战略的实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美国不愿意引来中国绝对的对抗,因为中美对抗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况且中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还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中美的经济已经紧密的绑在了一起,中美的对抗将会给全球带来危机。
这个时候作为第三个强国的俄罗斯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无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两边之和总是大于第三边,这个道理有时候在强国外交上也适用。
这样三国之间的一种力量不对比的非对抗性的平衡就形成了。
有人把“中美”比喻成夫妻,关系时而好,时而差,打打闹闹,但是他们却早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是不可能分开的。
的确中美
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符合两国的利益,但是一个超级大国不愿意另一个国家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是事实。
最近中美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让中美的军事合作更近一步,但是大家不应该有过高的期望,中美要想达到真正的军事互信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
既然有人把“中美”关系比喻为夫妻,那我也来做个比喻,中俄关系就犹如同胞的兄弟,夫妻可以经常的吵架,兄弟可不会,他们会长久的保持一种友好关系,只有他们团结了,才能保证整个大家族的利益。
但是中俄关系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虽然中俄的政治交往很频繁,当时经济交,民间交流往却是很少,而政治上的交往虽然容易建立,但是容易破灭,只有加强经济上的关系,增强民间的交流才能够保住中俄友谊的根本,中俄两方都应该突破这个瓶颈,确定更加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
有人因为中俄贸易量远远小于中美,就认为中美关系是第一层关系,中俄关系是第二层关系,中美关系优先于中俄关系。
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国际间对抗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了,非对抗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与强大的国家加强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强国的战略合作,我们不太有可能在军事上政治上与美国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但是我们却可以和俄罗斯形成这种关系,因为钝角三角形的局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发生改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利益,这一点中国是清醒的认识到了的,习近平上任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是俄罗
斯而不是美国就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所以中俄关系像中美关系一样重要,我们要加以重视,并且要把这种关系不断加强,同时中国也应该重视中美关系,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应该把握住三国关系的重点,不要在看待国际关系时一味考虑经济利益,要明确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谁才是我们的盟友,把握者平衡的火候,同时也应随着局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确保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