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疆域及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
1 2 1 —— —— 6 16 1 1 3 2 1 1 5 1 2 2 2 4 10 2 11 2 2 2 2 2 7 2 3 1 —— —— —— —— 7 3 2 6
叙州府 龙安府 马湖府 镇雄府 乌蒙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东川军民府 潼川州 眉州 邛州 嘉定州
宜宾县 平武县 屏山县 —— —— —— —— —— —— —— ——
3 4 3 1 4 2 5 4 9 6 7 5 1 8 5 6 8 5 10 5 9 2 8 7 8 4 7 10 2 13 2 9 2 6 2 8 2 11 3
安庆府
邵阳县
辰州府 郴州 靖州 杭州府 严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绍兴府 宁波府 台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处州府 温州府 福州府 兴化府 建宁府 延平府 福建 57 汀州府 邵武府 泉州府 漳州府 福宁州 广州府
—— 东昌府 聊城县 临清州 高唐州 濮州 青州府 益都县 —— 莒州 —— 莱州府 掖县 平度州 胶州 登州府 蓬莱县 —— 宁海州 —— 平定州 太原府 阳曲县 忻州 代州 岢岚州 保德州 —— 蒲州 解州 平阳府 临汾县 绛州 霍州 山西 79 吉州 隰州 汾州府 潞安府 汾阳县 长治县 —— 永宁州 —— —— 浑源州 大同府 大同县 应州 朔州 蔚州 沁州 辽州 —— —— —— —— —— 陈州 河南 96 开封府 祥符县 许州 禹州 郑州
归德府
商丘县
汝宁府
汝阳县
信阳州 光州 ——
南阳府
南阳县
邓州 裕州
怀庆府 卫辉府 彰德府 汝州
河内县 汲县 安阳县 ——
—— —— —— 磁州 —— —— 华州 商州
西安府
长安
同州 耀州 乾州 邠州
凤翔府
凤翔县
明朝行政划分 -回复
明朝行政划分-回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有着独特而精密的行政划分体系。
明朝行政划分是根据地理、人口、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制定的,主要包括省、府、州、县等区域划分。
通过这种行政划分,明朝有效地管理了广袤的疆土,维护了朝廷的统治。
明朝的最高行政单位是省,全国共设有十三个省。
这些省份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每个省份下设许多府、州、县等辖区。
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为首都的京畿省,是直接受朝廷管辖的地区。
其他省份如河北、山东、江苏等也都有其独立的省会。
这样的省制在明朝对国家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各地区的有效管理。
府是明朝的第二级行政单位,是对相对较大的地区进行划分的。
每个府下设若干县,以其所在城市为名。
府级行政单位在地方政权和军事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常由地方官员和明朝军队掌管。
府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集权控制地方的政务。
州是明朝行政划分的第三级单位,是对较小范围地区进行管理的单元。
每个州下设若干县,以其所在县城名称为名。
州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朝廷的政策,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地方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州衙,由州官员负责。
县是明朝行政划分的最小单位,是基层政权的组织单元。
每个县下设若干乡、镇等辖区。
县是行政、经济、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县令是实际管理县级事务的官员。
县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明朝的地方管理原则,即“郡县制”,使得地方政权运转更加顺畅。
除了以上四个行政区划的层级之外,明朝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行政单位,如市、州厅、土司等。
市是为了方便商业活动而设立的行政单位,它在贸易和市场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州厅是对辖区内的州级行政机构而设立的管理机关,它负责对州的行政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土司是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首领,他们在地方政务和军事组织方面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总体而言,明朝的行政划分十分严密和合理,它充分体现了朝廷对地方政权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通过这种行政划分体系,明朝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明朝疆域——行政区划
明朝疆域——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
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
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
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
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1卫,至万历年间增至384卫;另有置于嘉峪关以西地区的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内陆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宣 慰 司一
贵 州
安 抚 司二
金 筑 凯 里
长 官 司80
交阯布政使司②
交州
已废除的布政使司。
说明:
①贵州布政使司的程番府于隆庆六年改为贵阳府。
②交阯,治所在交州。元为安南国,永乐五年(1407)置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二年(1427)废交阯布政司,仍为安南国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直隶或布政司
治所
府、州数目
府、州名称
顺天府
(北直隶)
北京
府 八
顺天府 保定府 河间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德府 大名府 永平府
州 二
隆庆州 保安州
属府州17
昌平州 通 州 易 州 ……
应天府
(南直隶)
南京
府 十 四
应天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广州
府 十
广州府 肇庆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惠州府 潮州府 高州府 雷州府
廉州府 琼州府
属府州七
广西布政使司
桂林
府 七
桂林府 平乐府 梧州府 浔州府 柳州府 庆远府 南宁府
属州十六
羁縻府三
太平府 思明府 镇安府
军民府一
思恩府
直隶羁縻州11
羁縻属州18
云南布政使司
云南
府 五
云南府 临安府 激江府 楚雄府 大理府
属州三十
军民府六
曲靖府 姚安府 武定府 永昌府 鹤庆府 丽江府
羁縻府十
寻甸府 广南府 广西府 镇沅府 景东府 永宁府 顺宁府 蒙化府
孟定府 孟良府
羁縻军民府一
元江府
羁縻宣慰司六
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
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古代史】历史广场《明朝行政区划》明朝行政区划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
明朝共16帝,明太祖(朱元璋)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明代宗(朱弘治、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骢)嘉靖、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⒈两京十三省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南行国都所在。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由于元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元代行省制度,改元代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因此习惯上还称为省。
公元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部和五军都督府。
另外还有负责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听命于刑部,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直隶。
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市),即相当于今江苏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平(今北京),增设北平为自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十隶)。
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州、福建。
因习惯上也称一个直隶区为一省,所以又有十五省之说。
值得注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区划套用;明朝在公元1406年至明时期,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⒉督抚制度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不是约定俗成逐渐发展起来的,后来这种官制相缘到清朝,被正式保留并大大明成祖(朱棣)在省级之上临时设置总督和巡抚两官。
总督和巡抚合称“种头衔,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后者就是巡抚。
总督和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以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后基本成为各省常制,凌驾于“三司”之上成为一省甚至跨省的最高长官。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行政区划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行政区划
唐区划的演变:
州/府—县
(道)—州—县
节镇—州—县
宋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路)
一级区划:府,州,府级军
二级区划:县,县级军,监
明的区划:
一级区划:布政史司
二级区划:府,直隶州
次二级区划(后取消):府属州
三级区划:县,散州
清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总督辖区,盛京将军节制区
一级区划:省
次一级区划:(道)
二级区划:府,直隶州,直隶厅
三级区划:县,散州,散厅
民国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大区政务委员会等
一级区划:省、院辖市
次一级区划:道、督察专员公署等
二级区划:县,设治局
共和国的区划:
次国家级区划:大区
一级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次一级区划(后取消):大行政区、行署区
二级区划:地级市、自治州
三级区划:县、县级市、自治县。
12.明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表北直隶: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南直隶:应天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辖14府4直隶州13属府州(散州)96县.治应天府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辖6府15属府州(散州)89县.治济南府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潞安府,大同府;泽州,沁州,辽州辖5府3直隶州16属府州(散州)79县.治太原府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汝州辖8府1直隶州11属府州(散州)96县.治开封府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灵州,兴安州辖8府2直隶州20属府州(散州)96县.治西安府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保宁府,顺庆府,夔州府,重庆府,叙州府,龙安府,马湖府;潼川州,眉州,邛州,嘉定州,泸州,雅州;遵义府,镇雄府,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永宁宣抚司;黎州安抚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瑞州府,九江府,南康府,饶州府,广信府,建昌府,抚州府,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赣州府,南安府辖13府1属府州(散州)77县.治南昌府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辖15府2直隶州14属府州(散州)109县.治武昌府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严州府,嘉兴府,湖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温州府辖11府1属府州(散州)75县.治杭州府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兴化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邵武府,泉州府,漳州府;福宁州辖8府1直隶州57县.治福州府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州辖10府1直隶州8属府州(散州)78县.治广州府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柳州府,庆远府,南宁府;思恩府,思明府,镇安府,太平府;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思陵州,凭祥州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云南府,临安府,澄江府,楚雄府,大理府;曲靖府,寻甸府,广西府,广南府,元江府,姚安府,武定府,景东府,镇沅府,鹤庆府,丽江府,永宁府,永昌府,蒙化府,顺宁府;孟定府,孟艮府;北胜州,广邑州;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层级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层级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包括:
1. 直辖市:直辖市是指有独立行政权的城市,例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
2. 省级行政区:明朝的省级行政区分为十二个省,分别是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3. 地级行政区:明朝的地级行政区分为县、郡和府,其中县最为常见,县是指地方行政机构的最小行政单位,由县令领导,负责管理县内的事务。
4. 乡级行政区:乡是明朝地方行政机构的最小单位,由乡长领导,负责管理乡内的事务。
明朝行政区划
——
6
均州
——
郧阳府
郧县
——
6
长沙府
长沙县
——
11
茶陵州
——
常德府
武陵县
——
4
衡州府
衡阳县
——
6
桂阳州
3
永州府
零陵县
——
3
道州
4
安庆府
邵阳县
——
3
武冈州
1
辰州府
沅陵县
——
4
沅州
2
郴州
——
——
5
靖州
——
——
4
浙江
75
杭州府
钱塘县
——
9
严州府
建德县
——
6
嘉兴府
嘉兴县
——
7
湖州府
乌程县
——
5
安吉州
1
——
应州
1
朔州
1
蔚州
3
沁州
——
——
2
辽州
——
——
2
河南
96
开封府
祥符县
——
17
陈州
4
许州
4
禹州
1
郑州
4
河南府
洛阳
——
11
陕州
2
归德府
商丘县
——
6
睢州
2
汝宁府
汝阳县
——
7
信阳州
1
光州
4
南阳府
南阳县
——
6
邓州
3
裕州
2
怀庆府
河内县
——
历代疆域政区总览之---明
历代疆域政区总览之---明
明朝疆域图(一)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元末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形成了各自的割据政权,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这些割据武装中脱颖而出,公元1352年起兵于濠州,1356年取集庆,改应天府为根据地,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同年北伐中原,元帝弃大都北逃。
至洪武十五年平云南,二十年降辽东元将纳哈出,完成统一。
明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朝疆域图(二)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依据《明史地理志》、《万历明会典》记载绘制,是万历十年(1582)时
疆域政区图。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天下大治。
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
到万历朝,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史称万历中兴。
万历末年,关外努尔哈赤起兵,明朝开始走向衰亡。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
至崇祯年间,当时连年灾荒,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
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疆域全图(一)1443年(明宣德八年)
明朝疆域全图(一)1443年(明宣德八年)
前期明疆域全图以1443年(明宣德八年)为准。
明疆域内画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治所界线,所领部分府州,和少数边卫、土官,羁縻奴儿干、乌思藏、朵甘三都指挥使司及所领少数卫所,以及西北羁縻哈密等卫、西番五王驻地。
鞑靼、瓦剌境内画出其名山大川、部族分布和一些聚邑。
亦力把里境内画出其名山大川、著名城邑。
明朝疆域全图(一)1443年(明宣德八年)点击上图看大图,分辨率[1000X698]
明朝疆域全图(一)1443年(明宣德八年)点击上图看大图,分辨率[2500X1744]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
明后期疆域全图以1582年(明万历十年)为准。
明内陆与西番地区内容与前期略同;唯西番二都司已改宣慰司,东北奴儿干都司实际已不存在,画出海西、建州诸卫。
鞑靼瓦剌境内画出主要部族分布。
亦力把里已分裂为叶尔羌、吐鲁番、吉利吉思、哈萨克等部,画出其大致疆界、主要城邑。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点击上图看大图,分辨率[1000X699]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点击上图看大图,分辨率[2500X1748]。
第八章 退缩中的疆土: 明朝的疆域和政区
第七章 退缩中的疆土:明朝的疆域和政区
第一节 明朝的疆域
1、前后疆域被变化
(1)、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 (2)、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3)、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4)、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5)、其他政权的疆域
元代末年,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不少割据一 方的政权。和尚出生的朱元璋在1352年加入红巾军以后,在大动乱中 脱颖而出,1356年攻取集庆(今江苏南京),改称应天府,并以此为 根据地,翦灭群雄。于1368年即皇帝位,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 ,北伐中原,元顺帝被迫放弃大都北逃。随后,明军又四处征讨,至 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云南,至此,除了由元的残余势力(北元 )据有的蒙古高原及其西北地区以外,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疆域 。
“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今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那加山脉、亲敦江和 伊洛瓦底江以东地,泰国和老挝的北部。
万历初 ,“三宣六慰”全部落入缅甸手中。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 加强了边区的防守。但“六慰”中除车里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三宣” 。至此,明朝在今国界外的疆域主要还有: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迈立开江以东、 今云南盈江县以北地,萨尔温江以东、缅泰边界以北地以及老挝、越南北部的 一些地方。
(4)、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明朝初建,西藏的政教领袖乌思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遣使纳贡,第二年就亲自今西藏大部设置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在今西藏的昌都地区东 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青海西南部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在今克什米尔 地区东北部和西藏西部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还大明一个公道:明朝行政区划
还大明一个公道:明朝行政区划明朝行政区: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度,即承宣布政史司管民政、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
在内陆,三司同设,以承宣布政使司为尊,故明朝内陆省级一般称布政史司,如“河南布政史司”,一般称作“省、行省”,如河南省;而在边疆则一般只设“一司”即都指挥使司来总管军民事务,简称“都司”,如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此外边疆区还有卫所区,如关西七卫,(当然,内陆各省也有卫所)都是属于军事单位,边疆情况复杂,以军政管民事,军民同管,有利于处理边疆复杂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多的地方还有宣慰司,是介于省和州之间的行政区,管理当地或少数民族的机构,定期朝贡,按年缴纳定额赋税,战时听候朝廷征调;有的隶属于省(布政史司),如播州宣慰司,有的直隶于朝廷,如旧港宣慰司。
宣德以后,形成了2京13布政史4都司8边卫1府一、直隶(两京):1,南直隶:治所南京应天府,大致包括江苏安徽上海。
南明弘光元年沦陷于满清。
2,北直隶:即原北平布政史司,永乐年间升北直隶,治所北平、北京顺天府,大致包括河北天津北京;崇祯17年,沦陷于满清。
北平行都司原名大宁行都司,治所大宁卫(今赤峰市),大致包括内蒙古中部东部赤峰等地,有大宁卫、开对卫、外乡卫等10余卫80城。
隶属于北平布政史司(北直隶);宣德年间废弃于蒙古。
二、布政史司:(十三省)1,山西布政史司:治所太原府,大致包括山西大部。
山西行都司,治所大同府,包括大同盆地、内蒙古河套阴山南北的东城卫、云川卫等。
宣德至土木堡至嘉靖年间大同以北废弃于蒙古。
大同地区和山西省崇祯17年沦陷于满清。
2,①陕西布政史司:治所西安府,包括陕西等地。
②陕西行都司治所甘州卫(今张掖市),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湖流域,隶属于陕西布政史司。
③关西七卫,包括今甘肃西北、新疆东部和青海西北。
沦陷:嘉靖三年(1524年)废弃于吐鲁番,军民內撤入嘉峪关。
陕西省和陕西行都司,崇祯16年沦陷于顺军,17年沦陷于满清。
第七章 明朝的疆域和政区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设置了元代已经出现 过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又称都阃),作为 地方一省的最高军事机构。都司掌一方之军政, 所属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由兵部统辖。都司包 括其副职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
第二年,明太祖又改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 除行省平章政事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别 称藩台,时人又称牧伯、方伯),只管民政,不 再像元朝那样是军政合一的机构。洪武十三年( 1380),又废掉中书省之名。从此,省与行省之 名不再见于史书记载之中了。
明全图一(1433年)
明代中后期,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神宗万历 以后,东北的辽东都司大部,及永乐年间在东北 地区设置的奴儿干都司辖地,尽为后金所有。西 北地区由于受到吐鲁番部的侵扰,在明宣宗成化 年间后,嘉峪关至罗布泊之间的安定等八个羁縻 卫或内迁,或散亡,至明世宗嘉靖年间已不复存 在。在西南地区,云南布政使司属下的许多土司 在嘉靖后多归入缅甸,至万历后期,云南布政使 司的南界已大为收缩。
一、两京十三布政使
明初定都南京,洪武年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 政使司。罢中书省所领府州,直隶六部,全国除 京师(南京,治应天府)和少数民族地区外,分 为北平、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湖广、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十二个布政 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又增设云南布政使 司,共计十三布政使司。
明朝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四、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与东南 海疆的奠定
宋代,澎湖隶书于晋江县,元明时在此设澎湖 巡检司;但琉球(台湾)一直没有设立行政建 制。
明朝嘉靖年间,俞大猷打败泉州人海盗林道乾, 林逃到澎湖,建立政权。后来明军进攻,林逃至 台湾,在高雄建立政权。后来再逃到吕宋,最后 定居于泰国南部。明朝在收复澎湖之后,恢复设 置巡检司。继林道乾之后,广东潮州人林凤、福 建漳州人颜思齐、泉州人郑芝龙等均先后在台湾 建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