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教育原则 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教育原则

摘要:自上世纪20年代《道尔顿教育计划》引进我国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学习的高潮,其中美国式教育方法备受推崇。然而在人口和教育国情与美国完全不同的中国,生搬硬套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要实现道尔顿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做出调整和改变。同时,由于距离该计划的提出已经过去100年,研究者们更需要以今天的眼光批判地看待其作用,促进道尔顿教育计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道尔顿学校创办于1919年,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美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其教学理念、教育制度的精髓都浓缩在这一本《道尔顿教育计划》之中,而本书所倡导的几条教育原则,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十分重大。

“自由是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的第一原则”,“这种自由首先表现为学生学习的自由,即学生选择学习任何吸引他的科目的自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被别的科目和铃声所影响而中断的自由,以及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生活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笔者十分支持这样的观点。因为一个人真正需要学习什么东西、应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对于这些了解最清楚透彻的只有他本人,只有他本人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而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教育环境里,学生是没有学校和老师的只能服从于教育主管部门、这样的自主选择权的,

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个步骤。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严重: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考取高分、上好大学为终极目标的教育原则,在将很多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的同时,也抹杀他们自主自由的天性。道尔顿计划则完全不同,它倡导的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不受打扰:学生可以在逻辑思维活跃的时候学习数学,在感情充沛的时候学习文学和艺术,在要锻炼的时候学习体育。这就是自由,也是道尔顿计划中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关键。可惜这样的自由在中国这种学生基数大、教学任务重、班级管理难的国家,是很难实现的。

同时,自由法则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学生是被学校和老师赋予自主支配时间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一定的边框和界限。比如,每个学生都必须修读规定数目的学科,并且每门学科都要取得一定的成绩才能获得学分。其次,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理智的分析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从道尔顿计划中获得收益和帮助。因此,道尔顿计划的实施和推广是有先决条件的,不能盲目进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变得自私而懒惰。就目前中国的总体教育情况看,似乎很难也没有必要全面普及道尔顿计划。原因显而易见,中国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自己做主的意识。小时候,是父母决定他们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进什么样的学校、学.

习什么样的特长;上学了,学校安排他们的作息、老师布置他们每天的任务、家长耳提面命要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做一些决定,所以当被告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之后,更多人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茫然无措,根本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短时间之内让他们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并且迅速为自己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实在

是有点强人所难。更何况,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究竟应该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更不用说制订学习计划。由此可见,道尔顿计划得以实施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那就是学生已经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平,并且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最后,自由是双方面的,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例如,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学习,学生应该保持安静,不打扰周围的学生,同时尊重本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听从他们的指挥。总而言之,自由绝不是无条件的附加,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自我控制和安排。

“道尔顿计划的第二原则就是合作”,此书作者将其称之为“群体生活的互动”。这样的教育思想可以追溯至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强调学生“不自觉的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而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实现这一原则”。从其基本主张看,似乎很像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在道尔顿的实验室里,没有角色分配的考量、对冲刺与挑战的关注及对知识目标的分类,在这一点来说,道尔顿计划其实是有疏漏之处的。因为本书中只提出实施合作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如何安排学生、不同

类型的学生之间应该如何分工、如何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等内容均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笔者看来,道尔顿计划之中所谓的合作原则只不过是基于同一个实验室里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的一

种基本的判断和假设,作者认为既然他们处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之中,并且还很可能在进行相关的学习研究,他们之间就很可能存在一些交流。但是这种交流究竟有什么特点、是否真的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增幅、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就不在作者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笔者不想简单地定义为合作,因为双方的知识水平、眼界涵养差距太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辅助,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同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必要但绝非过多的帮助。不可否认,教师在道尔顿实验室里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硬要把这种作用归类为合作,就过于牵强附会。因此,本书当中道尔顿计划的第二原则“合作”的提出,其实并没有实际的支持和依据,没有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解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之处。

另外,书中还提到一点,那就是“每个学年开始,就向学生摆明整整十二个月的学习任务,这样,他才能决定他每月和每周要采取的步骤,以便他能走完全程,而不是盲目的既不知道路线又不知道目标的向前乱窜”。这一做法在笔者看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自学能力和大局观念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一开始做不好,但多尝试几次,也会慢慢走上正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

年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大圆圈的限定范围,在这个范围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优势,自主地分割和安排时间,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划分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成功地完成整个大圆圈内的所有任务。相反的,如果一开始就因为害怕学生出错或者是缺乏自控能力而不给学生展

示整个学年的目标,反而容易因小失大,一叶障目。这样学生的眼光和思维永远被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看不到进步和提高,反而得不偿失。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总是先制定一个方案,并将其付诸实施。如果效果良好,他们会坚持下去;如果遭遇失败,他们就能做出修正,一次不成功就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总能找到完成任务的最佳途径。实际上,这与成人的行为模式是一样的。不要担心学生会失败,因为失败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只有吸取教训,才能在下一次更好地实现目标。这样,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方面,道尔顿计划是十分成功的。或者说来,“它不再是学校――它就是生活”,因为在这里,学生体会到关于生活的一切――挫折、帮助、坚持和成就感。

最后,笔者谈谈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教育的真正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所有让教师烦恼的困难都是由学生未解决的问题造成的”。对于这个论断,笔者比较赞同。如何消除学生反映和解决问题的障碍,如何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当今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中学生则是被管理者教师通常被定义为管理者和上级,国课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