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德育教育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德育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现代德育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根本标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本文对国内外德育教育的概念、培养目标以及德育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力求今后更好地研究德育教育。
【关键词】国内外;德育教育;德育概念;培养目标
现代德育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性现代化,这就把德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这是社会现代化对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发展观已转向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尤需对学生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的重视。德育目标是德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因,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课程、方法形式以致整个德育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现代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外的德育教育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字梳理,以供今后对德育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国内外德育概念比较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西方国家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而我国则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等。人类最初的道德规范同其他社会意识方面的规范是浑然一体,融于习俗之中的。西方的德育原意即近于习俗,因此道德教育最初即为习俗教育,也即社会意识教育。到了近代,西方社会随着生产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浑然一体的社会意识开始分化,形成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规范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后,一方面同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并存,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的成分,与此相应,西方的道德教育,一方面从社会意识教育中独立出来,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相互并行,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的成分。中国则不然。我国古代就以“道德”囊括各种社会意识,近代社会意识虽在分化中,但分化不充分,传统影响甚大,以致至今仍以德育包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
2 国内外德育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高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1995年,国家制定并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
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同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还就高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十个方面具体规格要求,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德育目标体系。
对于国外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国外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目标是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这一目标来进行的。国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大学德育目标。可以将其基本内涵概括为:力图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守法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的、让人满意的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成为积极进取的公民。在美国,1987年里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强调,高校要培养以爱国、修身、诺言、恢复伦理道德、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精神”。围绕这一总目标,各大学纷纷制定各自的具体德育目标,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史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 国内外德育教育方法、内容以及价值取向之间的比较
3.1 国内外德育教育方法上的比较
我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校德育比较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强调学生自身的“内省”,因此,在德育方法上比较常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际锻炼、修养指导等。而国外社会由于受民主、自由、尊重人格尊严等价值观的影响,在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等指导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敏感性的培养,从而比较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德育方法。
3.2 国内外德育教育内容的比较
在我国国内,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1)政治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是我国德育的特色之一,它要求学生有稳定、健康的政治思想;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具有政治敏感性、洞察力、鉴别力,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政治取向务实积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能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2)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我国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有社会主义的公德和道德品质;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将个人的利益与祖国的利益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修养水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在国外,学校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公民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做一个忠诚服务于国家的、适合本国文化的“合格公民一;(2)道德教育。重视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导向一直是国外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特色之一。国外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及道德品质,主要有以下内容:诚实与勇敢;公正和正直;自爱自律;勤奋刻苦;忠诚守信;宽宏大量;(3)健康的人格教育。国外德育专家认为加强健康人格的教育和指导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美国,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
3.3 国内外德育价值取向上的比较
中国德育概念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仅指道德教育培养目标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养“合格公民”德育内容政治思想教育; 公民教育;道德教育;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健康的人格教育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道德敏感性的培养,从而比较德育方法实际锻炼、修养指导等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德育方法。德育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强调社会对个人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保护与尊重。
国外强调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与尊重,以爱国主义、合格公民、个性品德教育为目标,重视个性的健全与和谐发展,公民道德法制化趋势已形成,采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德教育模式。中国则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品德能力的开发、强化权利义务教育为内容,道德规范的立法亦步入正轨。可见,国内外德育在德育概念、培养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4 国内外德育教育的差异带来的启发
4.1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强调个人服从集体,维护集体荣誉,而有针对性的对个人的道德教育则注意不够。
国外则比较注重个人意志和创造力、个人奋斗激情的培养,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进取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视为当代人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现。国外发达国家在学校中就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这种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排除心理疾患,增强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2 由于长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我国公民习惯于重视理性思维。
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思想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僵化思想的影响;而解放思想的每一步进展,又会极大地促进改革的实践。尽管这种观念后来有一定的弱化,但相对而言,比起国外来说,这个特点仍然是比较突出的。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的道德教育可以制定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长远目标,并能够有效地付诸实施。在国外,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作为全体公民的指导思想,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