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许可管理程序要点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要点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要点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体系文件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QG/HBYT 052-2014 修改次数:0

发行版本:D 页码:1/12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作业许可范围、申办程序及相关管理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及相关承包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Y 1238-2009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本程序采用下列定义。

3.1 申请人是指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的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可以是项目经理、作业单位负责人或现场作业负责人。

3.2 批准人是指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责任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属地管理人员。批准人应为二级单位、作业区(科级)的专业主管领导和队站负责人;对于工程项目的批准人,应为项目负责人。批准人可以书面授权他人签署作业许可证,但仍承担最终安全责任,被授权人不应低于队站负责人。

3.3 书面审查是指由批准人主持,作业所涉及的各相关方参与,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核。

3.4 工作前安全分析(简称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或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14-06-25发布2014-06-25实施

QG/HBYT 052-2014 页码:2/13

控制风险的方法。

4 职责

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作业许可管理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4.2 公司各单位、各相关处室负责执行本程序,并负责本程序所规定的书面审查、现场核查及所辖区域作业许可的审批,组织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4.3 公司各级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与本程序相关的各项培训。4.4 员工接受作业许可培训,执行本程序,参与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管理工作流程图

QG/HBYT 052-2014 页码:3/13 作业许可工作流程图

QG/HBYT 052-2014 页码:4/13

6 管理内容

6.1 作业许可范围

6.1.1 在所辖区域内或在已交付的在建装置区域内,进行下列工作应办理《作业许可证》:

6.1.1.1 非常规作业(指临时性的、缺乏程序规定的作业活动,如:岗位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以及HSE体系文件中没有涵盖的作业过程);

6.1.1.2 承包商作业(包括在厂区内、社区内工作);

6.1.1.3 交叉作业;

6.1.1.4 在承包商区域进行的工作;

6.1.1.5 屏蔽报警、中断联锁或停用安全应急设备的作业。

对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办理许可证的其他工作,应办理许可证。

(注:这里的承包商作业是指由承包商完成的非常规作业活动。)6.1.2 如果工作中包含下列工作,还应同时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

6.1.2.1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6.1.2.2 挖掘作业(破土作业);

6.1.2.3 高处作业;

6.1.2.4 移动式吊装作业;

6.1.2.5 管线打开作业;

6.1.2.6 临时用电;

6.1.2.7 动火作业。

6.2 作业许可证申请与审批

6.2.1 风险评估(工作前安全分析)

6.2.1.1 作业前,申请人应向作业组织单位提出作业许可申请,并在作业

QG/HBYT 052-2014 页码:5/13

属地单位安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工作方案(HSE 作业计划书),具体执行Q/SY 1238-2009《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6.2.1.2 对于一份作业许可证项下的多种类型作业,宜统筹考虑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交叉作业界面、工作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统一完成风险评估。

6.2.1.3 风险评估是编制安全工作方案的基础。简单的工作任务,能够在工作安全分析中将危害的控制措施表述清楚的,可不必单独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复杂的工作任务,应针对工作安全分析确定的危害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编制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6.2.1.4 作业前,作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措施。需要系统隔离时,应进行系统隔离,交叉作业时需考虑区域隔离。对凡是可能存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的作业环境,都应进行气体检测,并确认检测结果合格。同时在安全工作方案中注明工作期间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并有记录。

6.2.1.5 凡是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作业,作业单位均应按照相应要求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监督相关人员佩戴齐全,执行相关个人防护装备管理的要求。

6.2.2 作业许可证申请

6.2.2.1 风险评估和有关安全措施落实后,作业申请人应将填写好的《作业许可证》及相关材料,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具体包括以下材料:a)作业许可证;

b)作业内容说明;

c)相关附图,如作业环境示意图、工艺流程示意图、平面布置示意图等;

d)风险评估结果(工作前安全分析);

QG/HBYT 052-2014 页码:6/13

e)安全工作方案(HSE作业计划书)。

6.2.2.2 申请人应实地参与作业许可证所涵盖的工作,否则作业许可证不能得到批准。当作业许可证涉及多个申请负责人时,则被涉及到的负责人均应列在申请表内签字。

6.2.3 书面审查

在收到申请人的作业许可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含相关单位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审查内容包括:6.2.3.1 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6.2.4.2 确认必要的相关支持文件,包括工作安全分析、安全工作方案、作业区域相关示意图、作业人员资质等;

6.2.3.3 确认安全作业所涉及的其他专项作业要求的遵循情况,如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

6.2.3.4 确认作业前、后应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6.2.3.5 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并确认安全措施;

6.2.3.6 应确定安全设施的提供方,并确认其完好性;

6.2.3.7 确认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6.2.3.8 其他。

6.2.4 现场核查

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均应到许可证上所涉及的工作区域实地检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确认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6.2.4.1 与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6.2.4.2 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情况;

QG/HBYT 052-2014 页码:7/13

6.2.4.3 系统隔离、置换、吹扫、检测情况;

6.2.4.4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2.4.5 安全消防设施的配备,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6.2.4.6 作业人员的培训、沟通情况;

6.2.4.7 与相关单位的沟通情况;

6.2.4.8 安全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6.2.5 许可证审批

6.2.5.1 书面审核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均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6.2.5.2 如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录在案,申请人应重新提交一份带有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申请。

6.2.5.3 批准人应为作业指派现场监督。现场监督在作业前应了解本次作业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认落实。

6.2.5.4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现场关键人员变更时,应经过批准人和申请人的审批。

6.2.6 许可证取消

6.2.6.1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生产单位和作业单位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取消(相关)作业许可证,并告知批准人许可证被取消的原因。

a)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

b)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c)实际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

d)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

e)发现作业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f)事故状态下。

QG/HBYT 052-2014 页码:8/13

6.2.6.2 一份作业许可证控制多种类型作业时,若其中任何一项作业因上述原因被停止,其他相关作业应同时停止,该作业许可证及其项下所有许可证也同时取消。

6.2.6.3 当正在进行的作业出现紧急情况或已发出紧急撤离信号时,所有的许可证立即失效。

6.2.6.4 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只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系统、设备和指定的时间段,如果工作时间超出许可证有效时限或工作地点改变,风险评估失去其效力,应停止作业。

6.2.6.5 许可证一旦被取消即作废,如再开始工作,需要重新申请作业许可证。取消作业应由提出人和批准人在许可证正本上签字。

6.2.7 许可证期限、延期和关闭

6.2.

7.1 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班次。如果在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过程中,经确认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作业,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确定作业许可证有效期限和延期次数,但作业总期限不能超过72小时。停工检修及新、改、扩建项目许可证的总期限,可在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时根据作业性质、作业风险、作业时间,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共同确定。

6.2.

7.2 如果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没有完成工作,申请人可申请延期。申请人、批准人及相关方应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未发生变化。若有新的安全要求(如夜间工作的照明)应在许可证上注明。在新的安全要求全部落实后,申请人和批准人方可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延期。许可证未经批准人和申请人签字,不得延期。

6.2.

7.3 在规定的延期次数内没有完成作业,需重新申请办理作业许可证。

6.2.

7.4 作业完成后,经申请人与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双方签字关闭作业许可证。

QG/HBYT 052-2014 页码:9/13

6.2.8 许可证管理

6.2.8.1 作业许可证一式四联。许可证编号应由批准人按要求填写。

a)第一联:交给申请人,并放置在作业现场醒目位置;

b)第二联:张贴在控制室或公开处以示沟通,让现场所有有关人员了解现场正在进行的作业位置和内容;

c)第三联:送交相关方以示沟通;

d)第四联:批准人留存。

6.2.8.2 当作业许可证分发后,不得再作任何修改。工作完成,许可证第一联由申请人、批准人签字关闭后由批准方存档并保存一年(包括已取消作废的许可证)。同一项作业的作业许可证及相关专项作业许可证应合并存档。

6.2.8.3 在工作期间,申请方应时刻持有有效的作业许可证,并将作业许可证、附带的其它专项作业许可证和安全工作方案放置于工作现场的醒目处。

6.2.8.4 当同一工作有多个施工单位参与时,每个施工单位都应有一份作业许可证的副本(或复印件)。当工作需要中断(正常工作间的休息除外)或工作已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时间限制时,许可证第一联应交回批准方保留。

7 记录

7.1 作业许可证

(质量安全环保处设置,二级单位使用,作业批准方保存,保存期1年)7.2 气体监测表

(质量安全环保处设置,二级单位使用,作业批准方保存,保存期1年)

QG/HBYT 052-2014 页码:10/13 附录A

作业许可证

编码:XXXX-2011-001(格式采用单位名称---年---编号形式)

QG/HBYT 052-2014 页码:11/13

QG/HBYT 052-2014 页码:12/13 附录B

气体监测表

许可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允许限度使用的监测设备类型:

氧气:19.5%-23.5%

易燃易爆气体: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O.5%(体积);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

QG/HBYT 052-2014 页码:13/13 编写部门:质量安全环保处

编写人:李伟

审核人:刘占国

审批人:黄刚

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对本中心检测工作安全(包括人员和设施等)的环节和过程实施有效的 控制,以保证本中心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涉及危险品、防 辐射、防爆、防毒、防火、安全接地、防雷击、防触电、防机械损伤、防盗、安全保密等多方面内容。 3.职责3.1最高管理者应关注员工在岗工作期间的健康与安全并作出妥善安排。 3.2检测人员做好本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的安全工作督 查,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和监督本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 4.程序4.1人员的安全管理 4.1.1检验测试工作要贯彻安全作业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按要求穿戴工作服、安全帽等必备装束(如X射线探伤检测时穿铅衣等)。经常检查不安全因素, 做好预防措施,以确保仪器设备、人身及检测工作不受损害。 4.1.2全体工作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1.3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督查,消除隐患, 不断改进安全条件,完善安全保护措施。 4.2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4.2.1仪器设备的安装应保证安全和方便使用。带电使用的设备应做好设备的 安全接地,接电管线,线路应妥善布置,开关、插座应保证安全完好使用,以防 触电。 4.2.2检验测试过程中易产生机械损伤、辐射及类似安全隐患的,应在设备上或设备周围加装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全网等) 423开展检测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方法精心操作。测试

完毕必须停机并切断电源。 4.2.4仪器设备运转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4.2.5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的范围使用,严禁超功能、超负荷使用。 4.2.6当检测过程中发生停水、停电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机,以防仪器设备受损。 4.2.7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得操作仪器设备。 4.3检测环境的安全管理 4.3.1本中心的设施和环境控制严格按《检测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并保证正常安全使用。 4.3.2对相关的工作场所和设施加强安全控制,做好仪器设备、办公设施的安 全防盗工作。 4.3.3在相关工作场所所配备相应的消防等应急安全设施并放置于醒目易取 的地点。根据需要还应配备其它相应的防范和应急装置。(如安全警示牌、安全线等), 4.3.4下班时和节假日放假前,要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检查,切断电源、水源, 关好门窗,避免安全隐患。 4.3.5定期对设施和环境进行督查,查找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 4.4样品及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4.4.1样品存放按《样品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有专门且适宜的贮存场所。 4.4.2容易造成公害,必须监护处理的样品按规定办法进行监护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造成危害。 4.4.3危险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物品等)的购置、验收和贮存按

许可作业管理制度

许可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控制和减少临时作业活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A类:适用项目:受限空间及密闭区域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适用范围:检修部。 B类:适用项目:外委单位临时用电作业,适用范围:需要临时用电的外委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为许可作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许可作业的审批、存档等。 第六条许可作业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许可证填写,落实措施,现场监护,作业许可证存档等。 第三章许可作业管理内容 第七条术语和定义 一、申请人 是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负责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 二、批准人 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负责人,A类批准人为当班检修班长,B类批准人为生产技术部经理,检修部负责人同时签字。

四、危害识别 作业前要进行危害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作业许可证办理流程 一、作业申请 作业前申请人提出作业申请,填写作业许可证。 二、作业审批 收到作业申请人的作业申请后,批准人应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确认许可证填写内容是否符合现场作业内容、作业人员资质等。 确认后,对作业进行签字审批。 审查未通过的,申请人应重新提交申请。 三、作业实施 作业实施前,作业实施人应进行技术交底。 作业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 如果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没有完成工作,申请人可申请延期,申请人、批准人及相关方重新检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未发生变化,若有新的安全要求应在申请上注明。在新的安全要求落实以后,申请人和批准人方可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延期。许可证未经批准人和申请人签字的,不得延期。 当作业内容或环境发生变化的,作业许可应取消,停止作业。许可证一旦取消即作废,如再开始工作,需要重新申请作业许可证,取消作业应由申请人和批准人在许可证上签

现场作业及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现场作业及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81

现场作业及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制度(标准 版) 1、目的 为保证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中安全管理的需要,除正常生产操作外,在公司生产区域作业时的安全,将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职业卫生管理活动。 3、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 GB2894安全标志 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危险作业是指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财产损失的、具有较大风险和需采取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进行的作业活动。 主要包括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能源介质作业;4)高处作业;5)大型吊装作业;6)交叉作业;7)其他危险作业。 企业生产现场作业,只要不注意现场控制管理,就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企业应根据作业种类,以单个作业活动为单位进行危险辩识,并进行危险分级,将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定为危险作业。 4、职责 4.1安全员(兼职):负责公司作业活动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案的审核、监督检查与考核。 4.2设备检维修:负责设备设施正常操作外的危险作业过程控制,施工方安全方案的编制实施与控制。 4.3生产车间:负责正常作业过程涉及的安全作业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表格)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以满足顾客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的控制。 3.0定义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到加工完成客户需求满意的产品过程。 4.0职责 4.1工程部: 负责编制物料清单、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等生产操作类资料和培训。负责生产用工装夹具的制作及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制订产能规划,工时的定额管理。 4.2 生产部: 负责生产计划实施,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出修改、调整的建议;按技术操作类标准进行生产作业,执行品质异常结果处理;对过程中的人力、设备、物料、环境的综合管理以维护生产过程的顺畅、合理、经济、准确和安全;实施对操作人员的生产操作培训管理。 4.3 计划部: 负责生产计划的制订、跟踪;物料采购的申请、跟催;生产数据的收集、汇总,协助制造成本的控制和核算。 4.4品质部: 负责按工程工艺流程制作生产过程检验规范,过程的检验和测试工作,监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状态。

5.0内容 5.1生产准备 5.1.1 计划部部将生产计划下达至生产部,并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控制采购物料数量以满足计划要求。 5.1.2生产部负责人力、工具的准备并负责产品物料的接收和清点 ,并建立良好工作环境和生产秩序。 5.1.3工程部提供完整的工艺操作类标准(包括ECN变更), 为生产提供工艺指导并负责在相关文件中定义特殊过程(特殊过程包括环保产品、客户对产品特殊需求)控制方法、工时定额管理。提供完整的设备、工装和各类操作保养规范。生产部配合确认主要设备能力状况。 5.1.4品质部负责工序的检验和测试,检验标准的制订,工序检验点的设立。 5.2 生产过程控制 5.2.1生产部将生产计划落实到车间。 5.2.2车间根据《生产计划》领取物料并予以管理。 5.2.3各生产操作人员按工艺操作,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对物料/产品实行自检、互检确认,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生产过程必须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范,现场管理人员应监控各工序的操作,包括生产(工艺、工程)资料的核对,操作规范的检查等。 5.2.4生产前,品质部IPQC对作业产品进行首检,并组织工程和生产管理人员对首件产品的生产工艺、材料等进行首件确认,首检判定合格、首件确认完成(IPQC、工程和生产人员签字确认《首件确认表》)方可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品质监控按过程检验控制要求进行控制,发生异常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_试行

修改码/版本:1 / D 文 件 编 号: GDGS/CX 7.20-2010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试行) 页 码:1/10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2010-2-8发布 2010-2-10实施 1目的 为了有效的规范作业许可范围内的各项作业许可证的管理工作,明确许可证的申请、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制定、许可证审查工作程序及要求,减少许可作业过程中人员伤害、事故及未遂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工作程序(规程)未涵盖到的非常规作业、特殊时期危险作业。 3术语 3.1非常规作业 临时性的、缺乏程序规定的作业活动。 4 职责 4.1 现场总指挥/作业现场负责人/生产区域负责人 参加危险作业方案的审查,负责相应级别危险作业许可票(证)的签发,组织落实作业过程中的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并监督执行。 4.2 危险作业实施单位、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班组负责人 负责所组织实施危险作业的危险作业方案的起草报批、许可票(证)申请;按照通过审批的危险作业许可票(证)、作业方案组织实施危险作业。 负责组织对下级上报的危险作业方案进行审查,监督危险作业许可的执行情况。 4.3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人员

参加相应级别危险作业方案的审查,负责危险作业许可票(证)和危险作业方案执行过程的现场安全监督,负责监督本单位危险作业许可制度的执行情况。 5 管理内容 5.1 作业许可范围 5.1.1 在所辖区域内或在已交付的在建装置区域内,进行下列工作均应实行作业许可管理,办理作业许可证: ——非计划性维修工作(未列入日常维护计划或无程序指导的维修工作); ——承包商作业(由承包商完成的非常规作业); ——偏离安全标准、规则、程序要求的工作; ——交叉作业; ——在承包商区域进行的工作; ——缺乏安全程序的工作。 作业许可管理流程见附录 A。 5.1.2如果工作中包含下列工作,还应按照相应的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 ——进入受限空间; ——挖掘作业; ——高处作业; ——移动式吊装作业; ——管线打开; ——临时用电; ——动火作业。 5.2 作业许可证申请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 安全管理程序 - 制度大全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制度大全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目的规范动火作业过程管理,确保防城港项目部的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及生产作业环境安全。2、范围适用于防城港项目部的生活区临建及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动火作业。3、职责3.1执行部门本程序的... 1、目的规范动火作业过程管理,确保防城港项目部的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及生产作业环境安全。 2、范围适用于防城港项目部的生活区临建及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动火作业。 3、职责3.1执行部门本程序的实施由防城港项目部的安全部负责,安全经理负责对动火作业的归口管理,并指导监督本程序的执行,相关部门配合实施。3.2动火作业安全职责3.2.1审批人的安全职责审查工作的必要性。审查动火条件是否具备。审查工作是否安全。审查动火作业许可证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3.2.2动火作业申请人的安全职责? 办理动火工作票开工和终结。? 正确安全地组织动火作业。? 落实检修应做的安全措施并使其完善。? 向有关人员布置动火作业,交待防火安全措施,并进行安全教育。? 始终监督现场动火作业。? 动火工作间断、转移、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3.2.3监护人的安全职责? 在动火现场配备必要的、足够的消防设施。? 检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和正确。? 始终监视现场动火作业的状态,及时制止违章动火行为,发现失火及时扑救。? 动火间断、转移、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3.2.4动火执行人的安全职责? 动火前必须收到经审核批准且允许动火的动火作业许可证。? 按防火安全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全面了解动火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动火。? 及时清除动火区域周围易燃易爆物品或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 4、动火作业程序4.1动火类别4.1.1动火系指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电焊、气焊或气割等工作。4.1.2在生产现场及仓库范围内使用电钻、砂轮、电铬铁或使用电热封口机(塑胶)。4.1.3明火烧烤物件、弯管等。4.1.4使用喷灯、火炉、液化气炉、电炉等;4.1.5临时用电。4.2场内动火区域划分4.2.1非生产动火区:食堂、各部门办公室、休息接待室等。4.2.2禁火区:各个物资仓库、现场存放易燃物料区域等。4.2.3防火区:施工现场各作业区。4.3动火作业原则4.3.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4.3.2可动火可不动火的,坚决以不在禁火区内动火为原则,即能够移去别处维修的则一律应拆除后,运到安全地点进行。4.3.3现场动火,必须移开易燃易爆物品,留出一块足够的作业区域,动火时有专人和消防器材作戒备。4.4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规定4.4.1在防火区内动火必须在动火之前办好《动火作业许可证》,申报人应填明动火所在地点、详细情况及列出动火部位安全措施,所有动火均由安全部经理或授权人审批,并安排安全员做好现场监督工作,禁火区域须经项目部安全经理审批,等批复后方可进行动火,负责批准的责任人指派人员到现场监督。4.4.2《动火作业许可证》由需要动火班组负责填写,在送交审批前应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审批人在接到《动火作业许可证》后,对于禁火区域的动火,必须亲自或指定专人到动火现场,检查落实措施或建议补充必要的措施,然后才可签审批表,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4.4.3《动火作业许可证》一式二份,一份交执行动火人员,另一份交安全部存档。4.5动火作业注意事项4.5.1进行动火的区域除批准的动火作业外,任何人严禁吸烟及带入其他火种。4.5.2动火前,经指定的监督人必须提前到现场检查确认安全符合规定要求,方可动火,并负责做好动火过程的现场监督。4.5.3有关人员必须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认真对待动火工作,未经批准、监督人员未到现场,施工班组不得动火。4.5.4如有违反本程序,违者将受到批评和处分。4.6动火作业安全措施4.6.1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动火前须把里面的易燃易爆品转移到安全地。4.6.2电焊回路(地线)应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他设备

HSE-S04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编号:AHHS-HSE-S04 版本:A 版次:1 编制:王启民 审核:李晓丰 审定:马进平高旭 批准:陈庆斌 2012年月日批准 2012年月日实施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 2 参考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2) 5 管理要求 (2) 5.1 作业许可范围 (2) 5.2 作业许可证申请 (3) 5.3 风险评估(工作安全分析) (3) 5.4 系统隔离与检测 (3) 5.5 书面审查 (4) 5.6 现场核查 (4) 5.7 许可证审批 (5) 5.8 许可证实施 (5) 5.9 许可证取消 (5) 5.10 许可证期限、延期和关闭 (6) 5.11 许可证管理 (6) 6 管理系统 (7) 6.1 复核与更新 (7) 6.2 培训和沟通 (7) 6.3 解释 (7) 附录A作业许可证办理流程程 (8) 附录B 作业许可证 (9)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1 目的 为确保对危险作业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防止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1.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其服务的承包商。 1.3 应用领域 本程序应用于生产区域规定、规程、程序未涵盖的非常规作业、检维修作业、工程施工作业,以及有专门程序规定的特殊作业(如受限空间、挖掘、高处作业、吊装、管线、设备打开、临时用电、动火)等。 2 参考文件 《管线、设备打开管理程序》 《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上锁挂牌管理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 申请人 是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的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承包商作业许可申请人可以是项目经理、作业单位负责人等,华塑各厂矿作业许可申请人是车间主任。 3.2 批准人 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责任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属地管理人员。公司指定的责任人为相关单位厂长(副厂长),需要向他人授权时应以书面形式授权。 3.3 书面审查 由批准人主持,作业所涉及的各相关方参与,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核。

操作规程管理程序

操作规程管理程序 编号:SYSH-XX-XXX 版本:A 版次:1 编制:技术发展部 审定:程序分委会 批准:安全委员会 XXXX年X月X日批准 XXXX年X月X日实施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应用标准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职责 (1) 6 管理要求 (2) 7 内容及要求 (3) 8 复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4)

1 目的 为了规范操作规程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确保安全地完成各项作业活动,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众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 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承包商。 3 应用标准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程序》、《文件制度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4.1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通过明确操作步骤和操作参数,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和清晰的生产作业活动指南,规范现场操作行为,确保安全地完成生产作业活动的作业文件。 4.2偏离 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中某些或某一操作无法遵照或满足本程序要求时,实际运作与管理要求产生的差异。 5 职责 5.1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本程序的编制、管理和维护,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5.2 公司基层生产单位依照本程序编制,实施,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规程管理程序提出改进建议。 5.3 公司员工参与操作规程编写,接受操作规程培训,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5.4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工艺相关内容。 5.5 公司设备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设备操作及日常维护相关内容。 5.6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安全提示、事故处理、人员防护等相关安全内容。 5.7公司生产运行部负责审核操作规程中关于装置开、停车相关内容。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68-46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程序(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规定焊接人员个人防护、作业环境及设备管理等的基本要求。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和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为本程序的条文。在程序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程序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527-207-2004 记录控制程序 Q/527-240-2004 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3 职责

3.1 焊接培训管理中心负责对焊工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发证及证件管理。 3.2 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制订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将焊接可能引起的危险及后果以适当的方式(如安全技术交底)告知实施(操作)人员。 3.3 项目保卫部门(焊接培训管理中心)负责组织配置现场防火及灭火设备,并以适当的方式(文件、警告标志)标明允许进行焊接的区域,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检查、监督措施。 3.4 项目安全部门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有关人员了解施工区域进行焊接作业可能引发的危害,并使其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3.5 汇能机械租赁公司负责提供经过检查认可合格的设备(诸如焊接机具、调节器、调压阀、焊机及焊钳),使用部门对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组织焊接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检查。 3.6 安全环境监察部负责组织焊接人员的定期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试卷答案

1.目的: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作业许可管理流程,提供危险作业控制、协调方法, 制定 作业实施计划和界区衔接安全方案,控制作业现场潜在的隐患并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防止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规定和工作程序(操作规程)所未涵盖的非常规作业、检维修作业、工程施工作业,同时包括有专门作业控制管理规程的特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进入、动土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盲板抽堵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及其他需额外开具作业许可证的作业。 3.术语和定义 3.1 特殊作业:指在厂区范围内设备、设施检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等,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 3.2 普通作业:指除特殊作业以外的作业,且具有一定的EHS风险,例如油漆作业、土建施工等。 3.3 申请人/作业现场负责人:是填写作业申请单/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的作业现场负责人。 3.4 安全监护人:负责作业开始前的作业区域安全准备,例如动火作业前隔离动火点与危险源,清除动火点部位及周围的可燃易燃易爆物品,落实安全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执行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如动火作业看火人、受限空间进入作业的外部监护人员等。 3.5 批准人/区域负责人: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人员或其授权人员,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管理人员,通常是车间/部门C级以上人员、EHS部人员、公司领导。普通作业申请单(公司所规定的特殊作业以外的普通作业)由区域负责人批准。特殊作业的作业许可证由区域负责人、EHS部人员和公司分管领导(如特殊动火作业)进行批准。 3.6 受影响相关方:与特殊作业、普通作业场所周边的工序区域管理人员。 3.7 书面审查:由批准人在现场与作业涉及的相关方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审查,并记录在许可证的表格或相关附件里。

特种设备及作业管理程序

特种设备及作业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确保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危险作业的安全实施,规范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和特殊作业的管理,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建立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外来工程施工所涉及的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报备、使用及维护,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特殊作业的审批、实施和监督。 3 定义 3.1 特种设备定义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修订版)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3.2 特种作业定义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年7月1日实施)的定义,特种作业是指: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3.3 特种作业人员定义 3.3.1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修订版)第38条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3.3.2 凡从事本程序3.2中特种作业的人员均为特种作业人员。 3.4 公司涉及的特种设备及作业 公司内部涉及的特种设备有以下几种: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动火证办理和使用,落实动火证中的安全措施程序,确保动火作业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内一切动火作业。 3.职责 3.1安全部负责动火证的办理,以及监督检查动火单位在动火作业中对动火证上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2动火单位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 4.工作程序 4.1禁火区的划分 公司安全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制度。 4.2动火许可证的办理、使用 4.2.1在禁火区,除生产工艺用火外,其他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严禁无动火证动火,否则从严论处,电工必须持有效动火证后,接电焊机,否则从严论处。 4.2.2申请动火单位,应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动火措施,安排好动火监护人(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有一名男职工)后方可申请动火。 4.2.3动火证由申请动火单位指定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动火证由公司安全部门审批,特别危险区动火,报分管生产副总审批。 4.2.4安全部门向动火负责人及其了解动火前准备工作情况时,都必须如实回答,否则,从严处理。 4.2.5必须在动火证批准有效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或补充动火都有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证”。 4.2.6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后,首先要检查动火证中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如有

一项不落实,有权拒绝动火。 4.2.7“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4.2.8动火证审查批准,必须到现场审查,确认安全,可靠,方能开具“动火证”。 4.3动火中落实的安全措施 4.3.1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蒸气或空气吹扫或水洗,并保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最后还要放满清水。 4.3.2切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绝动火,车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 4.3.3进入塔、油罐容器动火,应作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方可动火,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罐内安全审批单,方可进入容器。 4.3.4能拆下的管道,阀门、水容器等应尽量拆下,拿到安全地带动火,更换下的设备、仪表、配件如需重新使用,在动火期间安装的,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 4.3.5动火前应整体考虑,与制造部门联系,如有威胁的动火安全的相邻部门及其他,制造部门应通知采取安全措施。 4.3.6动火前动火负责人应定出应急措施,备好监火灭火器材,监火一律使用指定专用灭火器,如需动用其他灭火器,需经安保科同意。 4.3.7动火工具必须完好,安全附件齐全良好,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应距在5米以上,如违反规定出现事故,由动火人员负责。 4.3.8动火附近的下水井、水沟、电缆沟、排水沟应清除易燃、易爆物或予封闭隔离,5级以上大风不准室外高处作业。 4.3.9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如不能直接接在焊件上,应尽量缩短回路线距离。动火过程中跑、冒、滴、漏易燃物等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停止动火。恢复正常,且应批准后方可继续动火。 4.3.10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附近不准有石油醚、酒精等挥发性强的易燃物,用于生产或敞开存放,擦洗设备等,同时易燃易爆物料在动火期间不得通过动火现场。一个车间动火,相邻车间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4.3.11非特殊情况,严禁带料,带压和开车动火。

(现场管理)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第1页共6页) 1目的 为规范作业许可管理,提供危险作业控制、协调方法,制定作业计划和交叉作业衔接安全方案,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宁夏石化公司范围内所有作业(含外部承包商)。 3术语和定义 3.1 作业委托单位 提出作业需求的单位,通常为属地,主要负责填写作业许可证,负责组织落实作业条件及作业监护。 3.2 作业负责人 具体作业项目的负责人,主要参与办理作业许可证,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工器具的协调,负责现场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的确认。 3.3 作业批准人 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责任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直线管理人员,通常是区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 4职责

(第2页共6页) 4.1 机动设备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 4.2 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作业许可执行情况监督。 4.3 各单位按要求执行作业许可管理程序,并对程序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4.4 员工接受作业许可培训,执行作业许可程序,参与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5管理要求 5.1作业许可范围 5.1.1主要应用于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检维修作业、工程施工、工作程序未涵盖到的非常规作业,同时包括有专门程序规定的特殊作业,如受限空间、挖掘、高处作业、吊装、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及其他需额外作业许可证的作业。 5.1.2如果工作中包含下列工作,还应同时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 ——受限空间作业; ——破土作业; ——高处作业; ——吊装作业; ——管线打开; ——临时用电; ——动火作业。 5.2作业许可证申请 5.2.1 作业前作业委托单位申请人应提出申请,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准备好以下相关资料。 ——作业许可证,参见附录; ——作业内容说明; ——风险评估或工作安全分析;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7、作业安全 7.1作业许可 本公司对危险作业和特殊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制度,执行危险作业管理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包括:1)动火;2)进入受限空间;3)破土;4)登高;5)断路;6)吊装;7)抽堵盲板;8)临时用电。9)设备检修。 危险作业许可证中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要求,作业前应进行危险识别,逐项落实安全措施并确认,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7.1.1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是指在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施工作业。包括:1)各种焊接作业和切割作业 2)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3)烧(烤、煨)管线、熬沥青、沙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它作业 4)生产装置和连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动火作业安全 1)动火作业应当申请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 2 页共 2 页

2)在可能存在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上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并加好盲板,彻底吹扫、清洗、置换、检验合格后方可动火;若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继续动火,应再次进行动火分析。 3)动火点周围15m以内严禁摆放各类可燃液体,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处应采取覆盖,铺沙、水封等手段进行隔离。 4)同一动火区域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和喷漆等施工。 5)动火前应清除一切可燃物,并准备好消防水带、灭火器、铁锹、石棉布等消防器材。 6)用火审批人应亲临现场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后,方可签发动火票。 7)一张动火票只限一处动火,实行一处一证、一人一证,不许用于多处动火。 8)乙炔气瓶禁止卧放,乙炔瓶、氧气瓶与火源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0m。 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1)没有获得经批准的动火证件,任何情况下严格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设备、管道、贮罐等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不把周围易燃物消除,严格禁止动火; 第 2 页共 2 页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体系文件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QG/HBYT 052-2014 修改次数:0 发行版本:D 页码:1/12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作业许可范围、申办程序及相关管理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及相关承包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Y 1238-2009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本程序采用下列定义。 3.1 申请人是指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向批准人提出工作申请的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可以是项目经理、作业单位负责人或现场作业负责人。 3.2 批准人是指负责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责任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属地管理人员。批准人应为二级单位、作业区(科级)的专业主管领导和队站负责人;对于工程项目的批准人,应为项目负责人。批准人可以书面授权他人签署作业许可证,但仍承担最终安全责任,被授权人不应低于队站负责人。 3.3 书面审查是指由批准人主持,作业所涉及的各相关方参与,对许可证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核。 3.4 工作前安全分析(简称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或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14-06-25发布2014-06-25实施

QG/HBYT 052-2014 页码:2/12 控制风险的方法。 4 职责 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作业许可管理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4.2 公司各单位、各相关处室负责执行本程序,并负责本程序所规定的书面审查、现场核查及所辖区域作业许可的审批,组织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4.3 公司各级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与本程序相关的各项培训。4.4 员工接受作业许可培训,执行本程序,参与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管理工作流程图

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CX-05.01 章节号 6.4 发放部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1目的 针对生产作业环境对产品生产、防护过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的要求和控制办法,同时规定了产品清洁的控制办法,为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提供保证。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厂区、洁净车间、检验室、实验室、仓库等部位生产作业环境要求的内容和控制要求,以及产品清洁的控制要求,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防护过程中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与维护,以及产品清洁的控制与维护。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并负责设备生产车间、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生产作业环境的保持与监督检查。 3.2质量管理部负责: A、洁净车间、检验室工作间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B、检验室、实验室工作间环境的保持。 C、会同相关人员制订不合格事项的纠正、预防措施并验证其结果。 4程序 4.1生产作业环境所涉及的内容 本程序所指的生产作业环境内容包括:设备生产车间、生产用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等部位的卫生环境。 4.2生产作业环境的要求 4.2.1生产场地应达到: A、厂区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B、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开,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当相互分开。

C、厂址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质等污染源的区域。 D、生产区应当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器具、物料,并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明确划分各操作区域。 4.2.2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均应在十万级洁净区内进行(包装除外),十万级洁净车间要求执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 4.2.3诊断试剂产品的采购物资和产品、半成品的储存应在有一定卫生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其卫生环境要求见《仓库管理制度》。 4.2.4产品的检(化)验工作应在局部万级的洁净间内进行,其要求执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 4.2.5试剂的生产和检验环境应各自独立,防止PCR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4.3控制生产作业环境的职责和要求: 4.3.1生产部负责设备生产车间、生产用洁净车间、设备仓库和试剂仓库等部位的卫生环境的保持与控制;质量管理部负责检验室工作间卫生环境的保持与控制,应达到: A、制订并实施《洁净车间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守则》,对在洁净车间工作的人员执行守则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始终保持其符合规定要求。 B、按照公司《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洁净车间工作人员实施进厂时健康检查,保持人员健康状况与所生产的产品要求相适应。 C、制定并实施《洁净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等文件,对洁净车间地面、墙壁、顶棚、灯具、工作台面、设备工装台面的清洁工作,规定实施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对工人“手”消毒,工作器具清洗消毒,规定操作方法实施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及记录要求。 D、制定并实施《洁净工作服管理规程》对其规定式样、材料、穿戴、清洗消毒要求与监督检查办法及记录要求。 E、制定并实施《清场管理规程》对各生产工段工作结束后的清场做出规定,防止混料、差错及交叉污染,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F、制定并实施《工艺用水管理规程》等文件,对工艺用水的管理作出要求,内容包括监视测量参数、频次,储罐、管道清洗消毒方法等,确保工艺用水符合工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