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道德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发展与道德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领域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时期,很多的人在这个机遇的时代先富裕起来了。

可以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基本上是得到了保障,中国的各方面也是欣欣向荣,人们个个安居乐业。

然而,在平静的社会动态之中,偶尔也会起一些波浪,任何一种事物是不可能有绝对的平静的。

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说,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

就现状来看,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上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是,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似乎是没有上去,反而在不断的下降。

我们不禁要质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已经被资本化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追求的是实现效率以及公平,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贫富分化是越来越明显。

富裕的人过着资本主义般奢靡的生活,贫困的人有的连饭都吃不饱。

当然这都是人自己劳动的结果,首先是要加以肯定的。

可是,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

各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就出现了,人们更加在乎的是财富的多少,追求金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很少的人会在乎的是知识的多少,道德素质的高低。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财了,他们想到的不是回报社会,而是怎样赚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中国很多的企业家的这种素质,让我们不仅感到寒心。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的食品安全卫生。

我想,我们生活的似乎是担惊受怕,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

猪肉,是加水的,鸡肉,是灌沙的,牛肉,是猪肉加工的。

火腿肠,是加瘦肉精的。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觉得活着就是幸福的了,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平静的社会下面是动荡与不安。

商人们是见利忘义。

生活在中国,我们想过没有,大部分的人在为买房子发愁,是什么。

难道一套房子的价格真的是如此的昂贵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房地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他的发展不是质量的发展,靠的是炒作。

当然房子是有一定的质量,可是质量也是令人担忧,就像近几年来出现的楼歪歪等,商家的行为真是让人寒心。

生活在中国的中下级人们是辛苦的,工资没有涨,但是,生活的物质必需品却在不断的上涨,去年中国的市场,那些商人真是利益熏心,炒作大蒜苹果,现在的物价此从那时候涨了之后,就没怎么跌国家,可是菜农们,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益。

我们不禁要问这中间的差价要怎么计算。

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活快节奏的发展,人情的冷漠。

老一辈的人总是说,好久好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多么的热闹,尽管国家的政策让很多人过上了好日子,可是,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微妙了。

我们不说别的,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贫富分化不断的加剧,人与人之间尽管在身份上是平等的,可是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实际的不平等。

我们熟知的马加爵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家庭的贫困,让他变得孤寂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尽管他可能在数学领域是一个天才。

最后让他走上不归路的,我们觉得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这个社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某些悲剧的发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产物。

这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创造了太多的不平等以及道德的丧失。

辽宁省一家澡堂的老板可能是因为经营不善,遭到家人的指责,杀了包括自己父亲妻子在内的十多人,很难想象着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

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传统道德的沦陷,只是这也真是的折射着中国的现实。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们期待,我们不是被政府所幸福,而是生活在中国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幸福。

从很大程度上说,人类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代价主要就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
上,我们的子孙将饱尝我们酿造的苦果。

很显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很难在道德层面上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未来几代人将在更大程度上饱受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

但与此同时,如果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会高于我们。

现在的一代必须作出选择,要么放缓经济发展速度,尽可能多地降低环境破坏影响人类未来的可能性,要么继续开足经济机器,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得更富有。

在作出这种决定时,我们一定要听取经济学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在提出建议的同时,经济学家必须作出道德选择。

即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灾难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有可能性存在,就会引发一场道德大讨论,相关问题也会随即浮出水面。

论文摘要: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道德伦理取向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

本文着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功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相当突出,其中的是非曲直能否澄清,将影响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市场济与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从根本上说是辩证统一的。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扛杆。

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社会道德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那种把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是,经济与道德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道德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道德随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如影如形。

它们之间的发展存在着时间差,有早有达,参差不齐;在二者相互作用中,既会有暂时的曲折和反复,又会有局部的偏离。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上,可能会出现“二律背反”的情况。

我国过去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要完全转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不是一毗而就的事情。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这一特定的阶段。

经济的发展与伦理道德问题已经在我国出现“二律背反”的情况。

最突出的表现是: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行贿受贿。

从深层次上看,这与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相互关系,这个背景就是:经济转机、社会转型、文化冲突。

它不仅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且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理念、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

由于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赚取利润,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同样,每个商品消费者的行为目的,则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要求,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使用价值最大化。

只要是市场经济,“经济人”的行业目的总是趋于自利的、市场经济承认追求最大利益的合理性。

但同时也要求求利行为符合社会道德。

新中国成立后的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也是过分强调奉献精神,把“大公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种理想化的高尚品德作为普通的社会道德准则进行不切实际的倡导和灌输,人的个性和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也就是说,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明。

正如经济学家罗宾逊所认为的,任何一种经济制度或规则,都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为其辩护,并且需要一种个人的良知促使他努力去实践创门。

换句话说,制度方式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道德观念体系。

从宏观上看,道德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所必需的。

市场经济离不开良好的道德基础。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

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

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

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

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

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

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

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

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

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

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

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

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
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

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