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 专题七 热学 跟踪强化训练16 选修3-3.doc

跟踪强化训练(十六)

1.(2017·河北保定高三期末)(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B.布朗运动就是气体或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即使科技再进步,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制成

(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管口朝上竖直放置,玻璃管中有一段长为h=24 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为x0=23 cm的空气柱,系统初始温度为T0=200 K,外界大气压恒为p0=76 cmHg.现将玻璃管开口封闭,将系统温度升至T=400 K,结果发现管中水银柱上升了2 cm.若空气可以看作理想气体,求升温后玻璃管内封闭的上、下两部分空气的压强.

[解析](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选项A对;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气体或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B错;晶体的原子、分子都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选项C对;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高原地区大气压较低的缘故,选项D错;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定不能制成,选项E 对.

(2)设升温后下部空气压强为p,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对下部气体有p0+p h x0S

T0

p x0+2S

T

代入数据得p=184 cmHg

上部气体压强p′=p-p h=160 cmHg

[答案](1)ACE (2)160 cmHg 184 cmHg

2.(2017·广西六校联考)

(1)(多选)如图所示,小朋友坐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

A.小朋友的机械能逐渐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总能量不变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小朋友的机械能大小不变

C.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可以让小朋友再运动到滑梯顶端,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D.由于摩擦,小朋友滑过的滑梯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其中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E.由于摩擦,小朋友的裤子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2)如图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的开口向下,内有体积为V0的理想气体,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0,轻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轻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不计.现在活塞下面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桶,活塞缓慢下移,并最终处于某一位置静止不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挂上小桶后系统稳定时,气缸内气体的体积V.

②拿掉小桶后,若要保持气缸内气体的体积V不变,环境温度需要升高到多少?气缸吸热还是放热?

[解析](1)小朋友沿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减小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总能量不变,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D、E正确.

(2)①挂上小桶后,稳定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 =p 0-mg S 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0V 0=pV

解得V =p 0V 0S p 0S -mg

②最初及末状态,气体压强不变,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 0T 0=V

T

解得T =T 0p 0S p 0S -mg

(也可由气体等容变化过程,根据查理定律得p 0T =p

T 0,求解T )

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气缸要吸热

[答案] (1)ADE (2)①p 0V 0S p 0S -mg ②T 0p 0S p 0S -mg

吸热 3.(2017·石家庄质检)(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B .气体的温度降低,某个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可能增加

C .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中不会有水分子飞出水面

D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E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会使分子直径计算结果偏大

(2)如图所示,右侧有挡板的导热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气缸内部总长为21 cm ,活塞横截面积为10 cm 2

,厚度为1 cm ,给活塞施加一向左的水平恒力F =20 N ,稳定时活塞封闭的气柱长度为10 cm.大气压强为1.0×105 Pa ,外界温度为27 ℃,不计摩擦.

①若将恒力F 方向改为水平向右,大小不变,求稳定时活塞封闭气柱的长度;

②若撤去外力F ,将外界温度缓慢升高,当挡板对活塞的作用力大小为60 N 时,求封闭气柱的温度.

[解析]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体积无关,选项A 错误;易知选项B 、

D 、

E 正确;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回到水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去的分子数,则选项C 错误.

(2)①温度不变,设外力F 方向改变前、后,达到稳定状态时,被封闭气体压强分别为p 1、p 2,气柱长分别为l 1、l 2,则有

p 1=p 0+F S

=1.2×105 Pa p 2=p 0-F S

=0.8×105 Pa V 1=l 1S ,V 2=l 2S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1V 1=p 2V 2

解得l 2=15 cm

②设封闭气柱升温前、后温度分别为T 1、T 3,升温后气柱长度为l 3

T 1=300 K ,l 3=(21-1) cm =20 cm

最后气体压强p 3=p 0+F ′S

=1.6×105 Pa V 3=l 3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 1V 1T 1=p 3V 3T 3

解得:T 3=800 K

此时封闭气柱的温度为t 3=527 ℃

[答案] (1)BDE (2)①15 cm ②527 ℃

4.(2017·四川成都二诊)(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空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B .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液晶显示屏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各向同性制成的

D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E .热力学温标的最低温度为0 K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

(2)如图所示,长为2a =20 cm 、底面积S =10 cm 2的薄壁气缸放在水平面上,气缸内有一厚度不计的活塞,活塞与墙壁之间连接一个劲度系数k =250 N/m 的轻弹簧,气缸与活塞的质量相等,均为m =5 kg.当气缸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温度为t 0=27 ℃、压强为p 0=1×105 Pa 时,活塞恰好位于气缸的中央位置,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已知大气压强p 0=1×105 Pa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气缸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气缸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气缸内壁光滑,气缸和活塞气密性良好.现用电热丝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求:

①气缸恰开始滑动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②活塞恰好滑到气缸最右端(未脱离气缸)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解析] (1)空气中PM2.5的运动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选项A 错误.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B 正确.液晶显示屏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各向异性制成的,选项C 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选项D 正确.热力学温标的最低温度为0 K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选项E 正确.

(2)①当气缸恰好开始滑动时,对气缸有p 0S +μ(m +m )g =p 1S

设在此过程中活塞向右移动了x 1,对活塞有p 1S =p 0S +kx 1

得p 1=p 0+2μmg S ,x 1=2μmg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0Sa T 0=p 1a +x 1S T 1

其中T 0=t 0+273 K =300 K

得T 1=? ????p 0+2μmg S ? ??

??a +2μmg k p 0a T 0

代入数据解得T 1=462 K

②缓慢加热,气缸处于平衡状态

气缸滑动过程中,对气缸有p 0S +μ(m +m )g =p 2S

因气体压强p 2=p 1,故气体做等压变化,活塞向右移动距离x 1后不再移动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a +x 1S T 1=2aS T 2 得T 2=2a ? ??

??a +2μmg k T 1 代入数据解得T 2=660 K

[答案] (1)BDE (2)①462 K ②660 K

5.(2017·广州市普通高中综合测试)(1)夏天,如果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车胎极易爆裂,暴晒过程中可以认为内胎容积几乎不变.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

吸热、温度升高,________加剧,压强增大,气体内能________;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________.

(2)如图,孔明灯的质量m =0.2 kg 、体积恒为V =1 m 3

,空气初温t 0=27 ℃,大气压强p 0=1.013×105 Pa ,该条件下空气密度ρ0=1.2 kg/m 3.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对灯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灯刚能浮起时,求:

①灯内气体密度ρ;

②灯内气体温度t .

[解析] (1)自行车车胎在暴晒的过程中,车胎内气体吸热,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平均动能增加,而气体的体积不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变,因此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内能增大;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应减小.

(2)①设加热至温度T ,灯内气体密度为ρ,孔明灯刚能浮起,有

ρ0Vg =mg +ρVg

解得ρ=1.0 kg/m 3

②孔明灯底部开口,说明灯内气体压强不变.以t 0=27 ℃(热力学温度为T 0)时灯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始体积V 0),设加热后体积膨胀至V ′,有V 0T 0=

V ′T

又因为灯内原有气体总质量不变,则ρ0V 0=ρV ′

联立代入T =273+t ,解得T =360 K ,即t =87 ℃

[答案] (1)分子热运动 增大 减小 (2)①1.0 kg/m 3 ②87 ℃

6.(2017·甘肃兰州高考诊断)(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 .物体温度升高,并不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 .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D .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

E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问:

①已知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 J ,则从A 到B 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②试判断气体在状态B 、C 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知道气体在状态C 时的温度T C =300 K ,则气体在状态A 时的温度为多少?

[解析] (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选项A 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表示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B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但一定会引起其他变化,选项C 错误.分子间距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D 正确.根据熵增加原理,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选项E 正确.

(2)①从A 到B ,外界对气体做功

有W =pΔV =15×104×(8-2)×10-3

J =90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Q =ΔU -W =-1200 J ,气体放热1200 J

②由图可知p B v B =p C V C ,故T B =T C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A V A T A =p C V C T C

代入图中数据可得T A =1200 K

[答案] (1)BDE (2)①1200 J ②1200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