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油气开发的四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海油气开发的四大挑战
————————————————————————————————作者:————————————————————————————————日期:
深海油气开发的四大挑战-工程论文
深海油气开发的四大挑战
王伟马士萍
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
当你搭乘液化天然气出租车在城市中穿梭时,你可曾想到,有一座巨大的海上油气加工厂伫立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以重达32000吨的坚实身躯,抵御着南海的狂风巨浪——这就是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
荔湾3-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该平台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历时21个月建造,完成,浮托重量达到3.2万吨,上有三层主甲板,全部为钢结构建筑。最上层平台主甲板长107米、宽77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主甲板距离地面有41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该平台价值5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建造一个小型炼油厂。
荔湾3-1气田是我国在南海投入开发建设的第一个深水项目。从海底抽上来的油气将通过导管架外设置的管道输送到天然气平台,然后进行油、气分离,去除杂质、水分,产出的天然气供应市场,整个控制系统全部自动化,相当于把一座工厂搬到了海上。
目前,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开采的重要区域。我国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占到了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但其中有70%蕴藏在深海区域。荔湾3-1油气平台的建成,刷新了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新纪录,大大加强了我国深海油气开采的能力,预计年天然气处理规模将达120亿立方米。
天然气作为比煤炭和石油更为清洁的能源,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储量很少。为解决沿海地区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
题,我国开工建设了著名的“西气东输”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海地区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局面。但考虑到运输和储存成本,越在线路的末端,气源成本就越高。以广东珠海为例,目前珠海地区天然气价格为49元/立方米,而处在线路中端的陕西仅为3—35元/立方米,两者价格相差接近50%。因此,就近寻找油气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好消息接踵而至,2009和2010年,在荔湾3-1气田东北方向,相继钻获流花34-2、29-1气田,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分别为150万立方米和160万立方米。
荔湾3-1区域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深海气田,开发后可以极大地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缺的局面。然而,在这个区域进行开发,难度远超常人想象!
挑战一:
开发方案难以确定
难题1:开发荔湾3-1气田需要跨越巨大的陡坡!
荔湾3-1气田处于深海和浅海的交替区域。水深从200米的浅海突然跨入海平面以下1500米的深海(陡坡对应的落差是1300米)。油气输送距离超过79公里,同时跨越这么陡的坡,非常困难。
难题2:如何兼顾经济效益——要照顾周边气田开发
荔湾3-1气田周围有番禺34-1/351/35-2浅水气田、流花29-1/34-2深水气田,还有已经在生产的番禺30-1和惠州21-1气田。因为深海油气开发投资极大,动辄几百亿的人民币,所以荔湾3-1的开发方案要兼顾以上所有气田,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深海油气开发,根据气田所处水深不同,开发方案也大有不同。一是建造
海上油气平台;二是建造水下生产系统。
海上油气平台主要有深水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TLP)、柱筒式平台(Spar)等。
深水半潜式平台可以兼做钻井及采油平台。底部浮箱实现沉浮,因浮箱沉于较深海水中,再加上锚泊系统,故稳定性好。
张力腿平台(TLP)的重力小于浮力,所相差的力可依靠锚索向下的拉力来补偿,且此拉力应大于波浪产生的力,使锚索上经常有向下的拉力,起着绷紧平台的作用。简单说,张力腿平台就像一个气球,把绳子拴在海底,它就不随便跑了。
柱筒式平台(Spar)的理念源自于浮标,结构的大部分都是浮筒。由于主体吃水很深,在深水环境中运动稳定、安全良好,特别适宜于深水作业。
水下生产系统包括油井、井口头、采油树、接入出油管系统和控制油井的操纵设备。井口头和采油树都在海底。对比海上平台,水下生产系统不会受到海况和水深的影响。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开发团队提出了四种方案:
方案1:水下生产系统直接外输到陆上终端。经过深入分析:南海海底地形复杂,气田处于陡坡下方,有巨大的深度差,自然压力不足以驱动油气越过陡坡到达陆地终端。此方案最终被排除。
方案2:Spar/张力腿平台/半潜式直接外输到陆上终端。深水浮式油气处理平台从设计到建成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满足不了气田尽快投产的需要,并且成本较高,是固定式平台的2—3倍,技术相对也并不成熟。此方案被排除。
方案3:Spar/张力腿平台/半潜式回接到浅水平台后外输到陆上终端,
需要建设两座油气处理平台及全部的生产管线,投资太大,经济效益低。此方案被排除。
方案4:水下生产设施回接到浅水平台后外输到陆上终端。因为南海海况恶劣,台风频发,采用更稳定的固定式浅水平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开发团队决定采用将深水回接到浅水、周边回接到中心平台的总体开发方案。
荔湾3-1气田开发分为深海、浅海和陆地三部分,也就是在1500米的深海建水下生产系统,在200米的浅海建油气中心平台,在陆地建终端处理厂。
荔湾3-1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深水生产设施由赫斯基(Husky)担任作业者;浅水设施及陆上终端由CNOOC担任作业者。
挑战二:
平台设计和建造难度大
荔湾3-1平台不仅要处理深海10个生产井输送的天然气,同时还要兼顾已发现的番禺、流花气田以及该区域潜在的油气资源。因此,荔湾3-1中心平台的设计年处理量达到80亿方/年。我国陆地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苏里格气田第二处理厂,年处理量为50亿方/年,可以想象荔湾3-1平台的体量需要多么巨大。
该平台在设计制造时,虽然想尽办法控制面积,但单层甲板依然比足球场还要大;想方设法“瘦身”,但还是要比5个埃菲尔铁塔重。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身躯,导管架注定庞大无比。导管架高度达到190米,有60多层楼的高度。一般来说,导管架是由中空的腿柱和连接腿柱的纵横杆组成,其上面搭接固定式平台,用于海洋油气开采。高度超常,就不能采用常规的立式建造法,只能采用卧式建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