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世界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对比中国光伏产业特点,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价值低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竞争力薄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规则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以最近美对华光伏“双反”为视角,分析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的直接间接原因和国内国际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应对对策,最后提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双反;中美贸易;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能源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即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能源,其中太阳能在分布、技术上的优势使其前景和市场更加广阔。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大力推进光伏等新能源的科研应用,使得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美国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而反观中国,金融危机后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逐渐超越欧美,这让一直以清洁能源技术作为重振美国经济关键的奥巴马政府受到巨大压力。
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 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提出“双反”申诉。
本文以“双反”为切入,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及遭遇“双反”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并对中国光伏产业今
后发展提出建议。
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
由联合国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和其他几个主要国家光伏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见表1。
由表 1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 2000 年的2.47%上升到 2010 年的 44.46%,相比下,美国由10.37%下降到5.74%,市场份额被中国挤占。
2.产业发展迅速,产能剧增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太阳能市场需求激增,行业队伍不断壮大。
小企业不断进入的同时大企业也在扩大产能规模。
2010 年,无锡尚德的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光伏电池供应商中,5家来自中国大陆,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产能扩充幅度为全球首位,2011年底,国内晶体硅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产能足以满足当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
3.光伏产业链日渐完善
为避免光伏产业重蹈低端制造强国的覆辙,国内光伏企业一开始便注重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产业垂直一体化是众多光伏企业改革首选战略,江苏天合光能2009年投资建设年产500mw光伏
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生产基地,这个项目促成天合在规模扩张和营运水平上的双重提升;无锡尚德,则是通过战略性投资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借助投资参股的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其他一些企业也在走“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路径,使中国不仅仅是“电池和组件制造大国”。
4.依赖政府政策
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政策导向型,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需要政府扶植的阶段。
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屋顶”政策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国内的安装量逐渐增多。
2011年,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减少,也是引起美国对中国光伏业进行“双反调查”的因素之一。
(二)中国光伏产业中的问题
1.产业与市场倒挂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
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市场倒挂现象使得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光伏产品过去一直很昂贵,在人们观念中属于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市场使用很少。
国内消费市场迟迟未能打开,与中国光伏产业强劲发展势头相互矛盾,国内企业只能寻求国际销路。
2.三头在外,大进大出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模式,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早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
2005年至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增长超过10倍,出口比例占九成以上。
有近 80%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同时有超过 90%的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到国外。
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使得国内光伏产业极易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也较差。
3.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急剧萎缩,各国都在积极维护本国产业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发展。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双反”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价格低于其合理价值,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损害。
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展开“双反”调查,美国的连锁反应将会引发欧洲光伏市场做出同样举措,这种形势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4.产业链价值低端
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中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电池封装、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
其中组装企业约占全行业的 70%,造成光伏产业的基础非常不稳。
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只能依靠成本、数量等低层次因素取得竞争有利地位,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
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三、原因
(一)国外原因
1.solarworld公司在补贴的定性上采取双重标准
solarworld提出“双反”申请,而在2007年,solarworld在俄勒冈州新厂项目中接受了总额约为43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和公共补贴。
另外其在欧盟也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其金额不少于1亿3690万欧元。
由此看来欧美各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补贴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大得多。
在新能源领域,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领域和产业提供相关补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补贴和扶持。
很显然solarworld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对人和对己上采取了双重标准。
2.政治势力与产业利益相关联
2012年是美国大选的关键一年,奥巴马必须在经济改革上做出重大改进,实现重大经济战略,才能在新一轮的选举中产生一定影响。
美国当局政府在保护自身排斥中国产业的同时却忽略了我国光伏产业对美国经济以及就业作出的贡献。
solarworld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其在美国雇工也增加了11%。
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和技术,并支付大量费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此外,数以百计的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中国光伏企业工作,
也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大量海外就业机会。
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就将在未来3年内净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二)国内原因
1.中国光伏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美国造成一定压力
中国光伏产业的膨胀是此次“双反”案的直接原因。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飞速发展,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已经连续4年太阳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光伏产量今年将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
2011年1月至8月,中国企业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金额为16.9 亿美元。
相比2010年同期,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子增幅高达240%。
但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市场优势是源自市场竞争,而不是欧美等国认为的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
恰恰相反,我国光伏企业在政府方面得到的补贴远远低于美国企业,因此反而要承担比欧美同行更高的利率成本,甚至在行业的周期内会出现亏损和危机。
2.中国政府补贴方式与欧美的差异造成误解与分歧
欧洲和美国都是直接从安装环节进行补贴,即直接补贴电价。
而中国则往往是提供大规模的现金津贴及其他补贴,例如赋税减免、优惠的原材料价格、打折的土地、电力和用水费用、数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出口补助金及出口保险优惠,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也就是在生产环节进行补贴,易造成补贴政策产生误解和质疑。
四、应对“双反”及中国光伏产业对策
(一)政府扶持
首先,转变补贴方式。
在国际上,德国采用的是提高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美国则允许光伏项目享有30%的税收抵免。
而我国政府主要采取的是给予税收、土地、贷款等的优惠政策,因此不同的补贴方式造成欧美与中国的分歧误解。
我国不必局限于资金上的补贴,可以运用税收抵免、分摊电价等补贴方式。
同时应分区域、分主体进行差异化补贴。
区别东中西部地区,区别家庭、企业与公共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补贴,大力促进中东部地区及家庭对太阳能的使用。
其次,开发国内市场,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新的机遇。
反倾销的严峻形势让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国内市场在目前的发展中是最具潜力的。
因此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相关推动和鼓励政策来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将光伏的应用逐步引入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居民、工商业和公共系统在光伏市场中的均衡发展。
另外,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规则的制定,增加中国的话语权,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减少阻力。
(二)行业整合
一方面,需建立统一的行业联盟,应对外部危机。
我国光伏企业组织松散,仅有的几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光伏行业组织并制定组织协调机制,协调国内和国外市场和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调整产业格局,以行业骨干企业为基础,建设国家级共性技术服务和支撑平台;扶持技术先进和已具一定规模企业的发展,尽快制定行业标
准,让企业生产做到有例可循,同时在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时也有据可查
(三)企业自救
首先,企业应熟悉掌握程序,积极应对“双反”。
很多企业在遇到此类双反案时大多处于很被动的境地,或单纯依靠律师来解决问题,或干脆放弃海外市场。
“双反”调查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需要制定长期战略。
此次光伏“双反”案的调查持续近4个月之久,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积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或采购渠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转变机会,从而降低应诉后的成本。
其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应对此次“双反”的根本举措。
此次“双反”调查,我们的反制措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没有核心技术,难以真正脱离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科技创新在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科技人员,增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克服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的难题。
形成以新型企业为主体,科研创新为动力,新兴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和创新体系。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