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协调发展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沿边开放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的黑河市、
城市
(13)
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 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 市、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
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镇。
沿江和内陆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 开放城市 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港澳、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 集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西部,其需要的资 源需从西部调入;另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 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以支持。因 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程度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较差 薄弱 低
低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GDP总值 最多 经济发展水平 最发达 GDP所占比重 逐年增加 经济发展速度 最快
中部地带 较多 较发达 减少 较快
西部地带 较少 较落后
减少 较慢
三、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请阅读下列图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三、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部和西部地带
自 气候地貌 气候适宜,地势低平, 多属干旱或高寒区,海拔
然
利于开发利用
较高,对农业发展不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因 素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 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
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距海较远,长期处 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社 产业结构 二、三产业均在35%以上,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
开放区
(3+3)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 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
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
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
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
(4+1) 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
(14)
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 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
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 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
——社会经济基础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民族心理特征差异
⑷、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代经
济因素对三个地带差异的影响如何?
开放时间和范围——东部早、大;西部晚、小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产业结构: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
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⑸、综上所述,影响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主要
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文化因素:思想观念、竞争意识 产业结构因素:东部较优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起步先后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 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从东往西,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范围(省级 辽、京、津、冀、 黑、吉、内蒙
行政单位, 鲁、苏、沪、浙、 古、晋、豫、
暂不含港澳 闽、粤、桂、琼 皖、鄂、湘、
台)
12个
赣 9个
西部
陕、甘、宁 新、青、藏 川、滇、黔
渝 10个
自然条件
划 分 经济基础 依 发展水平 据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教材图1.9,思考:
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包括哪些省区? 面积、比重分别占全国多少比重?
东部 中部 西部
省区数目
12
9
10
面 积%
16
27
57
人 口%
41.1
35.7
23.2
⑵、试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人口比重规律。
年份 1990 1985 1990 1995 199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⑴、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较明显的东、中、西三 个地带性差异?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 ⑵、试说明自然因素对三个经济地带的影响。
史实:东部—海上丝绸之路及与日本、朝鲜等的交往 中西部—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
差异: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可到达世界各地 陆运—运量小、运费高,受路线限制性强
⑶、试分析历史上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东南沿海;20世纪 30年代一度西移(抗日);1949年——东部沿海等地。
会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 镇企业不发达,水平低
民族心理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观念较封闭,
经
危机感与紧迫感较强
济 历史基础 近代工业起源地,
现代工业集中
比较安于现状 工业起步迟, 规模极小
因 开放政策 沿海起步早,接受海外先进 1992年以后才较大
素
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早 规模起步
经济特区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个
自然条件:东部—气候适宜,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干旱或高寒,地形多高原山地,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
地理区位: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状态
—历史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
些?比较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差异。
(1)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 人口总量 人均 GDP 人口自然增 每万人高校
值(%) (%)
(元) 长率(%) 在校生(人)
东部
59
41.1
10089
0.73
39.8
中部
27
35.7
5407
0.70
29.8
西部
13
23.2
4217
0.92
25.4
(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沿边开放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的黑河市、
城市
(13)
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 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 市、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
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镇。
沿江和内陆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 开放城市 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港澳、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 集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西部,其需要的资 源需从西部调入;另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 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以支持。因 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程度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较差 薄弱 低
低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GDP总值 最多 经济发展水平 最发达 GDP所占比重 逐年增加 经济发展速度 最快
中部地带 较多 较发达 减少 较快
西部地带 较少 较落后
减少 较慢
三、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请阅读下列图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三、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部和西部地带
自 气候地貌 气候适宜,地势低平, 多属干旱或高寒区,海拔
然
利于开发利用
较高,对农业发展不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因 素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 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
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距海较远,长期处 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社 产业结构 二、三产业均在35%以上,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
开放区
(3+3)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 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
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
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
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
(4+1) 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
(14)
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 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
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 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
——社会经济基础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民族心理特征差异
⑷、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代经
济因素对三个地带差异的影响如何?
开放时间和范围——东部早、大;西部晚、小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产业结构: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
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⑸、综上所述,影响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主要
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文化因素:思想观念、竞争意识 产业结构因素:东部较优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起步先后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 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从东往西,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范围(省级 辽、京、津、冀、 黑、吉、内蒙
行政单位, 鲁、苏、沪、浙、 古、晋、豫、
暂不含港澳 闽、粤、桂、琼 皖、鄂、湘、
台)
12个
赣 9个
西部
陕、甘、宁 新、青、藏 川、滇、黔
渝 10个
自然条件
划 分 经济基础 依 发展水平 据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教材图1.9,思考:
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包括哪些省区? 面积、比重分别占全国多少比重?
东部 中部 西部
省区数目
12
9
10
面 积%
16
27
57
人 口%
41.1
35.7
23.2
⑵、试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人口比重规律。
年份 1990 1985 1990 1995 199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⑴、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较明显的东、中、西三 个地带性差异?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 ⑵、试说明自然因素对三个经济地带的影响。
史实:东部—海上丝绸之路及与日本、朝鲜等的交往 中西部—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
差异: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可到达世界各地 陆运—运量小、运费高,受路线限制性强
⑶、试分析历史上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东南沿海;20世纪 30年代一度西移(抗日);1949年——东部沿海等地。
会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 镇企业不发达,水平低
民族心理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观念较封闭,
经
危机感与紧迫感较强
济 历史基础 近代工业起源地,
现代工业集中
比较安于现状 工业起步迟, 规模极小
因 开放政策 沿海起步早,接受海外先进 1992年以后才较大
素
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早 规模起步
经济特区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个
自然条件:东部—气候适宜,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干旱或高寒,地形多高原山地,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
地理区位: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状态
—历史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
些?比较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差异。
(1)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 人口总量 人均 GDP 人口自然增 每万人高校
值(%) (%)
(元) 长率(%) 在校生(人)
东部
59
41.1
10089
0.73
39.8
中部
27
35.7
5407
0.70
29.8
西部
13
23.2
4217
0.92
25.4
(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