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公共政策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创新社会管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创新社会管理格局必然引发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模
式必然引发公共政策执行方式的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必然引发
公共政策执行工具的变化。而公共政策执行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需要转变执行理念,实现主体多元参与,执行方式人本化,执行工具多维化,以适应并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社会管理
一、公共政策的概述
1、定义:公共政策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派生于政治学和行政学,意在从规范意义上探讨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利益制衡,通过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原理及模型分析对国家、地方和团体层面的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进行研究,为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提供咨询。
2、公共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它的出现甚至被说成是当代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的一次“革命”。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
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2、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在诸多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政策执行人员,向社会解释政策方案,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实现政策目标三项内容;公共政策执行又是一定的组织行为,即政策执行人员的行为都是按照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依据一定的权力和职责分配关系,遵循系统的运行程序和方式进行的,而政策执行中,政策执行主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都体现为整体互动;公共政策执行的组织结构与行动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
(2)经济手段。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3)法律手段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4)思想教育手段特点:引导性、人本性。
4、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公共政策本身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缺乏连贯性;政策缺乏合理性;政策缺乏具体性等。
(2)公共政策执行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合理与否;执行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与否等。
(3)公共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因素。包括:政策执行者的能力、素质和觉悟;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状况等。
(4)公共政策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
二、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作为我国各级政府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来自基层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相关专家认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正着力破解的是四大难题。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1、定义: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2、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社会管理引起公共政策执行的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加剧,这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统治型、经营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不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且治理的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努力减少服务过度和服务不足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更多的开展响应性服务,即及时、有效的响应公众的要求,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中心的服务。这一变化使公共政策日益成为政府经常使用的治理工具。”[1]对于现代政府,公共政策已经不争地成为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主要手段。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下,公共政策执行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1、创新社会管理格局引发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变化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管理格局需要创新,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格局带来了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变化。
2、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引发公共政策执行方式的变化
公共政策执行的动员方式与官僚模式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语境下,都显示了难以适应之处。政治动员注重的是政治动员对象的政治忠诚和积极性,要求动员对象积极地配合上级组织完成政策任务;政治动员执行的方式是大规模的和短时间的。伴随政治动员,政策执行总会附带一些政治压力,执行怠慢或者执行不力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政策执行选择
1、公共政策执行理念的更新
时代的发展会掩埋一些事物,同时也会创造一些新事物。随着城市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城管”作为新生事物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温柔执法”的提出看似简单的变化,却反应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