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社会管理,是由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调控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内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和尖锐的今天,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本文拟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解放思想摆正位置

关键是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民主民生意识。过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一切围着经济建设转。今天在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新形势下,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应该逐步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重,把政府工作的重点从推动经济发展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一切努力,包括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国防建设都是为了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而且是因为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强大最

持久的动力。这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毫无矛盾,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是前提,是基础。同时,要牢固确立社会管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合理设定政府职权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着力研究解决“缺位”、“越位”和权限交叉问题,据此调整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和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作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也交给人民群众一把衡量政府工作的尺子,既有利于监督政府也有利于理解政府。同时加强各个方面的监督,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切实解决责任主体“只作秀不作为”的问题,保障各项社会管理到位。既要寓管理于服务,以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来取得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的支持,又要区分管理和服务,政府主要直接从事需要权威性和强制力的管理事项,不需要行使权力的服务项目尽可能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服务行业去承担,避免政府机构膨胀和行政成本过高。

三、谨慎制定社会政策

解决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要靠社会政策。对当前人民群众

反映强烈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弄清问题所在和制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根据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各方利益,提出化解矛盾的总体思路、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尽可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和时刻表,这样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避免情绪化的草率决策和仅仅为了平息部分群众情绪特别是网上情绪的

临时应付型决策。要克服社会政策碎片化的倾向,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政策优选机制,规范听证制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所有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加强对政策实施后果的预测,制定应对预案,尽可能减轻阻力。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付,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朝令夕改,解决一个问题引发一堆新的矛盾。及时废止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损害人民利益,激起民怨民愤的错误政策,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和单位把局部利益置于人民利益、党和国家利益之上。

四、及时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管理重在治本,即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涉及切身利益、公民权益和公平正义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人还是就事论事。只要能及时公正地解决,就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从对具体事件的意见上升到对相关的管理者和管理机关的不满。如果同类事件广泛

发生,就会进一步上升为对相关政策的质疑。要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还可能引发对制度的怀疑。目前大部分社会问题包括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还处在较低层面上,还不至于直接带来重大危害,但迫切需要通过制度性安排构筑有效防线,防止问题的升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必须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向群众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取得谅解。解决社会问题要防止“抓小放大”,只解决容易发现和解决的“疥癣之疾”。有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尽管表现不那么明显,但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久拖不决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属于“心腹之患”。尽管这样的问题往往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管理权限,还可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必须下大决心、化大力气加以解决。

五、努力纳入法治轨道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使全部社会生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制成为一切社会行为的规则。当前,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某些领域的基本法律尚未出台。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尽

快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对社会管理部门内部的各种违背民主法治和公平公正原则的“潜规则”进行认真全面的清理,分析其思想文化和体制根源,深刻揭示其危害,找出使其失效的办法。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由人大相应的专门委员会牵头制定法规,以免只考虑管理者的需要甚至夹带部门利益,也避免法规之间的冲突。罚款式执法、应付式执法、运动式执法严重损害法制权威,加强监督,铁腕查处,尽快杜绝,首先根除某些领域靠罚款养人的机制。普法宣传教育也要紧密配合立法执法,把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作为“十三五”期间的普法重点。

六、积极推进社会自治

社会自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核心。要树立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比一盘散沙好,社会组织公开化比隐形化好的理念,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善于组织群众的政治优势,以城乡基层为重点,支持和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再组织化”。同时尽可能把不需要政府强制力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以购买服务等形式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和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有序?⒂搿⑸缁嵝?商、化解矛盾等作用。把社会组织作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