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吸烟,早恋,网瘾,暴力,孤僻、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
并且进行严厉处分,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针对这些,本人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浅谈几点获得的认识。
学生在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的表现与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教师们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发生不适应行为,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我们不能将之随便定性,甚至进行严厉处分。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
我认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先转变观念。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
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
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
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
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
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
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
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
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
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人际关系不协调,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
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
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中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
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进而去上网,导致上网成瘾。
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列入了进去,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内容之一。
从前面综述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
在此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
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
分年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初中学生来说,主观性显露得较为明显,他们的独立性意向十分强烈,常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但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致,便产生较多的焦虑、困惑、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不健康状况。
为此,我们必要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年龄阶段,甚至据自身表现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教育活动。
大家常说要“科学育人”这句话,那么人类心理学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解决有关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
而初中生物前些年作为一门“副科”一直不太受学生重视,如今生物作为会考科目之一,又是诸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你的生物课呢?本人根据半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教学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由于首次接触、交往产生的对某种事物或个人第一看法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首因效应”的作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有帮助。
(1)首次见面的第一节绪言课必须上好。
第一次生物课与学生见面,教学必须作好教学准备,在语言、表情上给学生留下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艺术的印象,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与教师配合,学好每一堂课;(2)每节课的导入语以导课激趣。
如在讲“病毒”时,教师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所熟悉的几种病毒,然后向学生提出:感冒病毒时刻潜伏
在我们身边,你们了解过她的结构吗?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由此引出病毒的结构以及种类,并使学生产生爱护身体的共鸣,这样学生学得认真,学得轻松,知识牢固。
二、通过教具演示
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能给学生看一些直观的东西,有实物的看实物,没有实物可以看模型、挂图,对一些实验现象,教师也要尽可能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更有说服力。
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这部分内容时,实验室有种子的结构模型,但我想让学生观察一下真实的种子结构,就我提前为每一个学生准备好了已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
要求学生观察桃花的结构,于是,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动手识图”,从外到内依次讲解种子的结构,每讲完一个结构,把它去掉,这样学生看的就比较清楚,在讲胚乳时,我就把玉米种子切开之后滴加碘液,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效果很好。
我发现每次带着新鲜的教具进课室,学生总是很兴奋,在演示教具时,学生的吸引力完全被吸引过来,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三、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
生物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一些新闻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身边的动植物的一生演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身或身边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不同环境的学生因材施教。
例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一节就完全可以利用我们的地区的优势进行特色教学。
在市区的学生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看到这些绿色植物,但毕竟不是实物,所以只是个模糊的认识。
而我们这里这些绿色植物是随处可见的,为了让学生有个清楚的认识完全可以进行实物教学。
在学生采集前老师自己应先采集一些藻类、苔藓和蕨类让学生们先大概认识他们的生存环境,特点等,然后要求他们在采集的过程中观察周围的环境,上课的时候带过来。
那么上课的时候要解决的问题如:这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以及生殖方式就变得简单多了。
由于是学生亲自采摘,而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浓的,那么这节课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了。
四、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对生物学科来说,利用率是很高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活跃了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录像的优点在于生动、逼直、全面,加上配以音乐和解说,有着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例如“生物的特征”,我让学生观看生物间不同特征的一些视频片段,看完后再问: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现象?学生都能踊跃地举手回答,进而归纳出“生物”的特征。
在视频一开时,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找问题答案中,既没有枯燥的感觉,又能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中,手口眼耳都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思维要动起来。
促进学生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能在课堂中更好的活跃氛围,吸引注意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诱导,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目的;(2)让学生充当小老
师或主持人。
课堂上,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让学生来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六、巩固知识要善于“变化”
在课堂上做到“堂堂清”,讲完新课,立刻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
最后的几分钟,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所以要巧用方法巩固知识。
如:画简图、比一比、上台表演等学生都很喜欢。
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比一比”,我经常在课件中准备一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超链接了很多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选题作答,答对了给予一次机会接着选第二题,答错的,课件会发出“再想想”鼓励的声音。
所以每次最后的几分钟,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很高涨。
总而言之,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目标,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知识教学上能够突出重点,做到当堂巩固落实,能力培养上能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得到显著提高。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经过近期的网上培训学习,我本人深受感同,就针对自己剖析一二,
一、经常表现:苦恼、生气、不平、焦虑、伤心、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偶有体罚,偏执、固执。
经常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大发脾气,老爱批评他们,爱啰嗦,情绪化严重。
二、原因分析:来自社会的诱惑,家庭的压力,,个人的不满足感,不自信,自卑感强等。
在不断向专家老师学习的同时,我深深认识到要及时调整自己,调节自己,力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调适方法
1 .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
2 .改变不合理信念
3 .注重社会交际,多和学生,朋友,家人沟通。
四、预防策略
1 .正确对待失败
每一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遭遇一时的挫折乃至失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人的一生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对此,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又要持平常之心,不被失败击倒。
2 .不断增强自信
凡事都有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
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报负水平”。
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
3 .努力扬长避短
4 .及时自我鼓励,时常对自己进行鼓励与暗示。
5 .积极抽出时间去登登山,不断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6 .闲暇时间,参加同事之间成立的舞蹈组,唱歌组等,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7 .及时调整自我,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
在目前外界条件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主动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我们可在交流与合作中
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际交往,解决共同问题,经常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为自己创造一种放松身心、开放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
8.学习专家研究的“合理情绪理疗法”,并付诸行动。
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
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
9 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看待问题,对待学生。
固执,出口伤人和体罚易导致师生双方情绪不稳,并且感觉一点也不高兴。
10.让生活多点丰富多彩,快乐地生活
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都走出自我,找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
做一名合格的,身心健康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