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合集下载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在中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接着阐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应该在学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文章还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综合所述,强调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现状、必要性、内容、方法、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心理健康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而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生理双重发展阶段,他们经常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引导,会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只有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

2. 正文2.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而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业发展。

心理健康也关系着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而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则可能出现自闭、孤僻、冲动等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篇一《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摘要: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文章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逆反等心理问题较严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国外思想的不断冲击,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有所减弱,学习的意志和兴趣薄弱,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原因等。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育人先育德。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但它的标准是以德育内容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更有益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的取得。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健康的心理可以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他人的德育科学灌输,如果学校德育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一定能解决德育工作中的许多难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德育是重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心理策略,激发学生的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

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向前迈了一大步,我们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下了很大精力,而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我们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许多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

曾经在报纸上登过这样的一些新闻:一些学生因为考试不合格,或因为和父母,同学有了小矛盾,或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考试成绩和自己预定的目标有距离,然后就选择了自杀。

如浙江金华市中学生徐立因其母的“专横”“唠叨”而杀母;黑龙江七台河高二学生王洋因追求本校一个女生不成而跳楼自杀;记得我读高三那年,有一个高考没考到大学的19岁的男孩子跑到我们宿舍楼自杀。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为那些早逝的花一样的生命而感到痛惜,为那些孩子仅仅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轻生感到震惊。

孩子们的心怎么变得那么脆弱,孩子们怎么会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孩子怎么会变得那么残忍?在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中,不难看出当代中学生心理存在着严重失衡和错位。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少年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相当严重,这种问题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上升的趋势”;有专家认为,中小学生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现象,其比率高至50%。

各种严重的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症等当然很少,情况较多的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忧郁症、焦虑症,还包括神经衰弱等,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比如迷茫、失落、孤独等心理脆弱的问题。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它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互相配合。

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

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的、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

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再次,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物化环境、规章制度、教育活动等外部条件和学生心理内化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包括各科教学、德育、班主任及团队工作、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的作用,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一、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

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

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据一些心理调查的资料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比如冷漠、任性、自私、偏激、嫉妒、孤独等等。

而随着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导致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上和习惯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错误,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犯罪的倾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一、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中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健康的发展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于导致心理不健康发展的原因了解清楚,才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1、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好坏决定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学生对于家长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家庭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素质品德就比较低下,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多么的不利和危害。

因此,家庭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学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存在着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忽视了其在课余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产生无趣、乏味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社会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

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中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摘要:随着事业的迅速,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重。

面对时下中学生频频出现的心理问题,门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目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中学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4、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情绪变化剧烈。

二、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父母教养方式、青春期亲子冲突、家庭状况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自立、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消极、懦弱、依赖、服从,做事缺乏主动性;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惟我独尊、蛮横无礼等;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则表现出最低的能力水平和最大可能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由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采取过激行为的事件多有发生, 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其中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因素,另外与学校、家长和社会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

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才能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中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近期央视今日说法报道,某地三名初中生相约自杀,其中两名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一名男生抢救后虽留下了生命,但也留下了一辈子难以忘却的梦魇,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不尽的痛苦,面对两位少女生前如花的照片,面对着逝者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号,我们不禁掩面深思,是什么导致了本应前程似景的生命戛然而止?是什么使纯真无邪的少年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笔者从初中生自杀事件产生了几点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

然而,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

(一)、学习类问题:1.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 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 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会出现厌学情绪。

2.考试焦虑。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压抑学生的理智反应, 加剧学生紧张恐惧情绪,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例如一看到教师严厉而贵备的目光就惊得不知所措。

(二) 人际关系问题:1.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通常情况下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依靠和累了可停靠的港湾, 但是有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造成子女孤僻或蛮横的性格,自私狭隘, 虚荣心强,不仅把自己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与父母交流时还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如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匡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业进步。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此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期,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巧,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但现实中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专业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教育经费不足等。

其次,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但目前教育内容往往只注重学业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最后,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有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问题。

为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摘要: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挫折适应环境污染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

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

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

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

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下备受重视的课题。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及如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浅议。

我们来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青少年出现了焦虑、抑郁、自卑及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困扰。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利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探讨一下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辅导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的文化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来谈谈如何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和家庭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中学生本人也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共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明显,自闭、焦虑、恐惧、紧张,有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疾病。

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青少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弑父杀母,杀害教师学生的事件比比皆是,且年龄之小、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

每每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无欠缺,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我们农村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曾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占16.2%。

笔者认为这是近几年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可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而家长和社会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在家庭中他们得到四个老人的溺爱和呵护,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再加上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使得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那么,在以网络为主流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强化意识,明确责任,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心灵扭曲甚至变态,我们一线教师虽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有朝一日,心理扭曲学生的砍刀也会架在我们的脖子上,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了,于学生、于家长、于社会,我们都无颜以对,更有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1试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

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

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的表现。

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

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

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

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

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

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需要学会生存、适应、选择、发展、思考和创造。

这一系列要求的实现都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基础之上,其中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然而,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落后于身体健康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能否取得成功。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流行使用“智商”一词,认为智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

然而,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

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最终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

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和自杀事件频繁发生,这些事件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面对各种压力时,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

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及时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就能相当大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表现为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

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

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在前两位。

如果不重视这种情况,将会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

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

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

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

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

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

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情绪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引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引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引导了.心理引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引导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引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引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引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引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门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无形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剥离开来,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仍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或者说心理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1.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我很多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读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例如,不久前刚毕业这届初中毕业班,是我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师生感情很深,我从没有让他们在数学上多花时间,但他们都喜欢做数学习题,他们数学也学得很好,在各种竞赛和升学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颗"爱心",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以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我们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要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2.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我常利用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今后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 例如,数学使用文字,图形以及大量独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一堵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挡住了数学的光彩,使一些人感到神秘莫测,甚至觉得数学是受冷酷无情的法则统治的王国.其实数学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瑰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人类思维高原上开出的灿烂花朵.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讲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为了体现数学高度的抽明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符合美学中的统一,简单,和谐的原则,我通过教学中数学语言的精练恰当,准确严密,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来展示数学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字母,符号的数学用语.表达正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来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用例题,总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讲授新课时,我经常设计某个问题的引入,这个问题用以前的知识是没办法解决的,或是解决起来非常繁杂的,这时我总是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困难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1.心理疏导渠道的构架是多维交错的,常常是多管齐下: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心理疏导当然要自觉地服从民主精神的引导.惟有如此,心理沟通发生时, 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心理疏导才具有效力.张扬民主精神,就是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2.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回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教育要有足够的民主精神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真诚的交友,平等的对话,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3.心理疏导之初,要坚定不移地破除"教师中心论",变屈从关系为民主平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此家长,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就很难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