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的哺乳初期,尤其是产后2-6周的高峰期。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详细介绍。

原因:1.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乳汁的合成和生产,如果摄取的饲料中能量不足,就容易发生酮病。

2. 糖利用不良:产后哺乳期由于能量需要的急剧增加,奶牛体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导致肝脏解合成脂肪的速度大于其氧化消耗,从而产生大量乙酰CoA。

3. 体内饲料转化异常:产后奶牛饲料转化率下降,导致体重减轻,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储备到产奶高峰期,乳汁产量下降。

临床表现:1. 食欲不振:患牛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不爱咀嚼。

2. 体重减轻:产后奶牛因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不均衡,体重下降明显。

3. 乳量下降:奶牛酮病患牛在产后发病的几个星期内,乳量下降明显。

4. 呼吸困难:酮病牛由于能量不足,导致肝脏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在呼出气中挥发,导致患牛出现乙醇呼吸的现象。

5. 长毛、贫血:奶牛酮病时,患牛毛发变长、呈干枯无光泽,皮肤弹性变差,贫血现象明显。

诊断:1. 临床症状:根据患牛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2. 尿液测试:通过尿液测试检测酮体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以确认酮病。

3. 血液测试:通过血液测试检测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和糖含量,判断是否存在酮病。

防治:1. 饲料管理:给予充足而均衡的饲料,提供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能量和矿物质,以满足产后奶牛的需要。

2. 补充营养剂:通过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剂,提高奶牛体内的能量水平。

3. 运动管理:合理安排奶牛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和代谢。

4. 环境管理:保持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压力和恶劣条件,有利于减少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的哺乳初期。

其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糖利用不良和体内饲料转化异常。

临床表现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乳量下降、呼吸困难、长毛和贫血。

奶牛常见产科病的防治

奶牛常见产科病的防治
2 1 病 因 .
体 主 要 有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大肠 杆 菌 、化 脓 性 链 球 菌 、布 氏 杆 菌 、结 核杆 菌 、雷 氏变 形 杆 菌 及 毛 滴 虫
等。奶牛围产期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分娩 或助产 过程 中消毒不 严 、产后 护理不 当引起病 原体 感 染 。 当奶 牛 营养 不 良 ,饲料 中缺乏 维生 素 E、维 生 素 A和微 量元 素 硒 、碘 ,钙磷 缺 乏或 比例 不 当 ,产 后 蛋
13 治 疗 .
对于奶 牛 妊娠水 肿严重 者应及 时采 取强心 、剁尿
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肌注全力消 、 安钠咖,静点高渗
糖 和葡 萄 糖 酸 钙 等 。 口服 中药 消 黄 散 也 有很 好 的疗
临床上常用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有抗菌消炎 、
激素 、防腐类药物 。0 %一 . . 0 %高锰酸钾 20 30 1 3 0 0 毫 升 ,加温 到 4  ̄左右 冲洗 子宫 ,同时用 手通 过直肠 按 0C 摩子宫 ,使子宫 冲洗干净 ,冲洗后取青霉素 10 国 6万
收 稿 日期 :2 1- 4 8 0 10—9
效 。水肿未消退不能急于加料。
3 酮病
奶 牛酮病 又称 酮血症 、酮尿病 。
本病多发生在高产奶牛以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 牛群 ,产 后 3 周到 2 个月和第 3 6 次年龄 的牛发病率  ̄胎 高,冬季比夏季发病率高。酮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性
11 病 因 .
子 宫 内膜炎 是奶 牛生殖 系统 的常见 疾病 之 一 ,也 是造 成奶 牛不 孕 的主要原 因。引起 子宫 内膜 炎 的病 原
奶牛进 入 围产期 后乳房 易发生 水肿 ,严重 者波及 腹 下 和后 肢 ,持 续 时 间 过长 者 会 感 染 皮 肤 病 和乳 房 炎 ,造成产 奶量 的下降 。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奶牛产后瘫痪是指奶牛在分娩后出现运动障碍的病症。

其病因复杂,包括营养不良、钙磷代谢失调、神经损伤等。

产后瘫痪临床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行走困难、下垂耳朵等。

针对奶牛产后瘫痪的病情,可以采取多种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1. 营养治疗:确保产牛饲料的充足、适宜,增加适宜的能源和蛋白质摄入量,保证产牛的体重不下降,防止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产后瘫痪。

2. 补钙疗法:根据兽医师的建议,给予奶牛适当的钙补充剂,加强钙磷代谢,可以采用静脉给药或饲喂高钙饲料。

3. 物理治疗:适当的运动治疗可以帮助奶牛恢复运动功能。

可以用吊索扶起奶牛四肢,帮助其站起来。

4. 药物治疗:根据兽医师的处方,给予奶牛适当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对于产后瘫痪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预防:1. 合理的饲养管理: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奶牛的饲料营养均衡,保证奶牛充分的休息和活动。

2. 分娩期间的监护:兽医师应在奶牛分娩期间进行密切监护,确保产犊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的情况发生。

3. 预防钙磷代谢失调:适当调整饲喂奶牛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合理补充钙磷,以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4. 提供适宜的运动和活动空间:奶牛在分娩后应该有足够的运动和活动空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无法正常活动而引发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

在治疗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营养治疗、补钙疗法、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在预防方面,合理的饲养管理、分娩期间的监护、钙磷代谢调节和提供适宜的运动空间都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养殖户应该加强对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牛群健康的重要问题。

产后瘫痪是由于分娩过程
中产生的压力对神经和血管系统造成损伤,引起复合损伤和组织水肿所致。

同时,营养不
良和体力消耗过大也是导致产后瘫痪的原因之一。

临床症状:
产后瘫痪的主要症状是后肢无力和行走困难,牛群中出现跌倒现象。

通常情况下,症
状发生于产后一周内,表现为易疲劳、喘气、手脚暴涨、肌肉萎缩等。

在病情继续恶化时,牛可能会发生全身无力和瘫痪,呼吸急促和饮食减少。

治疗:
针对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药物,搭配营养支持和负重训练。

当牛群中出现
产后瘫痪时,需要立即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支持。

同时,可以选择使用秋水仙素、链
霉素和胆碱等药物来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强度,促进肌肉收缩。

另外,应通过负重训练
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改善运动机能。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奶牛产后瘫痪,需要抓住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保
证产前和产后的营养状态充足,特别是在分娩前几周应适当增加饲料的供给量。

其次,要
加强分娩过程的监测和干预,合理调整产力水平。

同时,应减少运输和环境变化等应力因
素的影响,增加奶牛的精神和体质的稳定性。

总之,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注意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

在预防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供给,加强对分娩的监测和干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
行药物治疗,搭配营养支持和负重训练。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瘫痪,保证牛群的健康生长。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前言奶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之一,而奶牛的乳制品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奶牛的繁殖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一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却经常会让奶牛养殖者头痛不已。

本文将介绍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产后恶露不净产后恶露不净是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它会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恶露不净母牛排尿困难,产后恶露排出不完全,而且过多,颜色暗红,味道恶臭。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牛舍环境要干燥,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细菌滋生。

二、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感染母牛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产后恶露排出异常,而且时间长。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保持牛舍环境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三、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乳制品质量。

1. 症状乳腺炎母牛乳房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甚至呈现淡红色。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反复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须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要配合食疗,给予牛群充足的维生素E、叶酸。

•长期进行繁殖计划管理: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都要仔细记录,同时加强对奶牛的营养、生产能力的调节和管理。

四、反应性性病反应性性病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是由螨虫引起的。

1. 症状反应性性病母牛性欲不振,配种和发情的次数减少。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常见的乌头碱、伯氨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应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的防治产后奶牛在产后7~10天阶段,每天要认真检查产后奶牛的体温、精神、采食、反刍、肢蹄、恶露颜色、乳房充盈度、瘤胃充盈度、子宫排泄物和粪便形态等情况并做好分析记录。

要注意产后奶牛分娩后胎衣脱落排出的时间和子宫排出物的形态、颜色和气味等情况。

正常的情况下产后奶牛一般在12~24小时以内就能自行排出胎衣。

超过时间就应视为胎衣滞留,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诊治措施,防止产后奶牛胎衣在体内长时间滞留.对于双胎、早产、难产、死胎、瘦弱、庝痛等的产后奶牛及时进行全身检查,及早诊疗,促进康复.体况评分:要求产后奶牛体况分值3.5~3。

75范围以内.对于体况偏差的产后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促使体况达到标准要求。

1、每周进行一次产后奶牛酮病检测:对检测结果为3+的产后奶牛,须注射B族类维生素,灌服丙二醇等药物予以早期预防治疗;2、预防低血钙、产后瘫痪、酮病等产后常见疾病:每1~3天抽血检测一次血钙水平和酮体、BHBA水平.根据实验室检测数据指标,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也可灌服以下配合预防药物:丙酸钙450~500g、氯化钾100g、硫酸镁220g、酵母200~300g、阿斯匹林粉45~50g、25度左右温水30~50L。

其中钙制剂可以视情多灌服2~3次;3、对产道拉伤和庝痛严重的产后奶牛:每2天用消毒液、凡士林、消炎粉等药物处理创面;肌肉注射镇痛消炎药缓解疼痛,消炎消肿;4、预防产后奶牛胎衣滞留:可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排出。

即在奶牛产后1、4、7小时分别注射40IU催产素,第二天如胎衣仍没有排出,可再注射适量前列腺素促进胎衣排出。

如果注射药物无效,就需要采用子宫冲洗注药的方法促使胎衣排出。

具体方法如下:先用消毒药液将产后奶牛的外阴处清洗干净。

用手臂将将已消毒过的透明塑料软管送入阴道,再通过子宫颈到达子宫低垂部后引导出子宫恶露。

然后经软管注入5%~10%糖盐水500~1000ml溶液冲洗子宫,导净子宫内的存液后,再注入土霉素5g、利凡诺0。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复杂,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牛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对于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至关重要。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能量不足:奶牛在产后会出现大量泌乳,而且常常因剧烈的产后应激而食欲减退,导致摄食不足。

奶牛的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分解产生过多酮体而引发酮病。

2. 营养不均衡:奶牛产后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和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和泌乳,如果饲料配方不合理或者采食不足,可能导致奶牛出现饮食失调,进而引发酮病。

3. 水分不足:奶牛在产后,由于泌乳量大、食欲减退等原因,常常导致饮水不足,体内水分紧张,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表现1. 食欲减退: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

2. 体重减轻:因为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体重会迅速减轻。

3. 行为异常: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焦躁不安、低头垂耳、无精打采、走动困难等症状。

4. 乳产量下降: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会出现乳产量下降、奶脂与乳糖含量下降等症状。

5. 尿味异臭: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尿液可能会呈现异味,通常为一种刺鼻的水果味。

6. 酮体检测:通过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酮病。

三、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1. 诊断方法:奶牛酮病可以通过体检、生产状况观察、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以免病情加重。

2. 预防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奶牛能够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确保水的质量卫生,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对产后奶牛进行认真的护理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就诊治疗。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产科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普遍存在于牛群中,常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产犊及产奶量逐渐减少,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诊断于综合防治奶牛产科疾病的发生,是提高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有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翻及脱出、乳房炎等。

1 流产是由于异常原因胎儿在母牛体内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或脾肾亏损,冲任不固,气血两虚而导致的妊娠中断。

1.1病症奶牛乳房突然肿大,阴唇肿胀,乳头内可挤出清亮液体,阴门有黏液排出,要及时检查是早产、死胎,干尸等。

1.2治疗西医:皮下注射黄体酮50~100mg,每日一次,连用五天。

假设胎儿已干尸化或浸容,可注射前列腺素PGF2 4mg,连用3~5天,可以排出死胎。

中医:用补肾气、固冲任、调气血安胎的药剂。

如泰山磐石散:党参60g、黄芪30g、白术30g、当归20g、白芍18g、熟地25g、续断30g、桑寄生25g、阿胶30g、杜仲25g、菟丝子30g、补骨脂30g研末,开水冲调、温灌。

1.3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损伤母牛,奶牛疾病严格用药制度,危、禁、疑药坚决不用,严格防疫制度,杜绝自发性传染性等疾病的传播等。

2 难产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母牛分娩时间明显延长,母牛难于或不能排出胎儿,在产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

病因多为母牛骨盆狭窄,母牛早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并且平时饲养失调,母牛体弱气衰等造成的。

2.1 病症根据预产期分娩预兆已出现,但长久不能排出胎儿,产程延长;分娩时子宫壁及腹壁的收缩时间长,间隙短,力量强;或宫颈尚未完全张开,胎儿尚未进入产道,胎水已破,或有明显的不安,阵发性腹痛、出汗、卧地不起、打滚、食欲减退、磨牙;还有的倒生,胎儿又大,臀部先进产道;有的是双胎同时进入产道等病症。

2.2 治疗西医对阵缩和努责无力的母牛在产道润滑时,可直接用手拉出,也可配合使用催产剂;对产道狭窄或胎儿过大,双胎儿难产的母牛在无法拉出的情况下,要及时进剖腹产;对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必需先矫正后设法拉出,无法矫正的施行截胎术。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疾病,它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

本文将介绍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因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比较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1. 营养不良:由于在胎儿成长、分娩和乳汁产量增加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如果奶牛在这一时期营养不足,就容易出现产后瘫痪。

2. 饲料不良:饲料中缺乏关键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会导致奶牛的身体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产后瘫痪。

3. 排胎难产:如果奶牛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长时间的压迫和挤压可能会导致神经组织和肌肉受损,从而导致产后瘫痪。

4. 恶劣的生产环境: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奶牛体内失去过多水分,从而引起酸中毒和电解质不平衡现象,最终导致产后瘫痪。

临床症状奶牛产后瘫痪通常在产后数天到数周内发生。

以下是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症状:1. 不能站起来:奶牛产后瘫痪会导致奶牛失去站起来的能力,甚至完全不能站起来。

奶牛可能会躺在一侧,表现出极度虚弱和无力。

2. 偏爱一侧:当奶牛躺在一侧时,它可能会偏爱这侧,从而使得这侧的肌肉更加萎缩,导致它更加无法站起来。

3. 摇晃不稳:奶牛产后瘫痪后,一旦站起来便会摇摇晃晃,很容易再次摔倒,甚至可能摔伤。

4. 乳房憩室:由于无法站立,奶牛可能会久躺在一侧,导致乳房憩室的发生。

治疗对于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应该尽快进行,下面是一些治疗方法:1. 补充电解质:当奶牛遭受产后瘫痪时,最好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解决体内平衡问题,从而恢复正常。

2. 给予足够的水和食物:给奶牛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确保奶牛能够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

3. 给予合适的药物:可以给奶牛注射一些镁、钙和胰岛素等物质,以帮助奶牛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可帮助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率:1. 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水:在奶牛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为奶牛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饮水,以保持其健康和强壮。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与防治前言奶牛产后子宫脱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会引起奶牛的生殖障碍和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奶牛死亡。

因此,及时了解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和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非常重要。

什么是奶牛产后子宫脱?奶牛产后子宫脱是指在产后,因为子宫内膜未能紧密地与子宫壁贴合,导致子宫从宫颈口向腹腔内脱垂的疾病。

奶牛产后子宫脱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它会导致子宫内的病菌增生,内分泌紊乱,影响怀孕以及产奶,甚至导致奶牛死亡。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原因奶牛普遍存在着下列疾病和问题:孕期逐渐变形随着胎儿在牛腹内成长,子宫逐渐增大并变形,胎儿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子宫壁。

出现产后子宫脱的原因之一,即是子宫内脏器的位置和组织结构变化,即子宫逐渐向后翻转,因而使子宫不容易变形紧贴宫壁,从而发生子宫脱垂。

产后生理随着新生犊牛的出生,产后奶牛会分泌更多的孕激素和催乳素。

这些激素会使子宫收缩变得比较激烈,同时也会导致子宫膜变厚,垂下的子宫更容易发生脱垂。

营养不良如果奶牛在怀孕期间缺乏足够的营养,子宫可能无法维持足够的牢固性,并且更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疾病一些疾病,如产后感染和产后痢疾,也可能导致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防治方法管理营养和健康确保奶牛在怀孕期间获得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

最好是在怀孕期间尽可能地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包括干草和浸泡的玉米饲料。

另外,定期检查并控制奶牛的疾病是必要的,以确保奶牛的身体健康。

注意产后饮食产后奶牛应该在分娩后尽快进食,并且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奶牛产后应尽可能减少运动,休息时间要足够,避免运动过度。

在牛群中,实行适度的出勤制度,确保每个奶牛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饮食。

疾病治疗如果奶牛出现了产后感染或痢疾等疾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此类疾病进一步危害奶牛的健康。

手术治疗如果奶牛的病情比较严重,如子宫脱垂已经过于明显且防治无效,此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手术悬吊法和腹腔外取子宫悬吊法,但是手术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手术前后的防治和护理工作。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奶牛产后瘫痪是指奶牛在分娩后出现腰骶部或后肢不能正常运动的症状。

产后瘫痪是奶牛繁殖管理中的一个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预防治疗策略。

一、发病因素1. 饲养管理不当:饲喂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等,导致奶牛体质弱,易发生瘫痪。

2. 分娩问题:难产、窝饲分娩和娴熟分娩等问题均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关。

3. 繁殖问题:孕期疾病、胎位异常等问题可能引起产后瘫痪的发生。

4. 冷应激:寒冷环境及寒冷季节增加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1. 发病早期:奶牛出现后肢跷蹄步态、行走不稳,甚至出现躺倒不起的症状。

2. 发病中期:奶牛完全瘫痪,不能站立,只能侧卧。

3. 发病后期:奶牛四肢抽搐,出现肢体无力和感觉减退的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通常可以鉴别出奶牛是否患有产后瘫痪。

但为了确诊,建议牧场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验、胎盘检查等。

三、防治策略1. 预防措施:加强繁殖管理,保证孕期营养需求,及时处理产妇病,注意分娩操作,防止难产。

保证牛舍的温暖干净,防止奶牛受冷应激。

2. 饲养管理:合理饲喂,保证奶牛的全面营养。

特别是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3. 早期治疗:产后瘫痪奶牛需要及时给予治疗。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钙补充疗法等,促进奶牛恢复运动功能。

4. 康复治疗:奶牛康复阶段,可以进行理疗和运动康复,帮助奶牛恢复正常生活。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疾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产后瘫痪的发生,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产后应激、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

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乳量减少等。

为了防治奶牛酮病,饲养管理者应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等。

对于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调整饲料配方,帮助奶牛恢复健康。

只有加强对奶牛酮病的重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奶牛酮病简介奶牛酮病,又称为乙酰乳酸血症或酮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身上。

这种疾病通常在产后两到三周内发生,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高产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乳酸和酮体在血液中积聚。

这些物质的积聚会导致奶牛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乳品质下降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奶牛酮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饮水等。

及时发现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奶牛酮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的发病率,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新陈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喂养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酮病发生。

2. 过度瘦身:有些奶农为了追求奶牛高产,会在产后过度控制奶牛的饲料量,导致奶牛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容易诱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的高产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能量供给不足、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酮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例如饲料供给不足、饲喂不规律等,会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2. 能量供给不足: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满足高产奶的需求,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容易导致奶牛饮食不足、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3. 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奶牛摄食不畅、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奶牛在产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例如乳房炎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在发生酮病后,食欲明显减退,不愿意进食。

2. 头部异常:奶牛发生酮病后,可能出现头部异常的症状,包括频繁摇头、抽搐等。

3. 体重下降:酮病会导致奶牛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4. 尿液异常:奶牛在发生酮病后,尿液中可能出现大量的酮体,尿液呈现甜味。

三、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奶牛酮病,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奶牛的产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保证奶牛摄取足够的能量。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包括食欲、体重、体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5. 药物治疗:在发生酮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包括给予盐酸二甲双胍、静脉输液等,帮助奶牛恢复正常。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又称为无意识性脂质病或反常性脂质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及泌乳后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涉及到奶牛产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给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体内产生了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奶牛食欲减退、体温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乳品质量下降以及生殖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科学的饲料配制等措施,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奶牛酮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产后1-3周左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由于产后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使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量的酮体。

2. 脂肪代谢异常:大量卵巢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疲劳应激:产后奶牛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奶牛酮病。

4. 环境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奶牛的健康状态,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生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奶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以注意,避免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全身性症状:患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全身性症状。

奶牛的活动性也会减弱,表现为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奶牛酮病患牛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奶牛生产中常见疾病的防治

奶牛生产中常见疾病的防治
能 自愈 。 1 - 3 . 2 治 疗 二
( 1 ) 子 宫 外 膜 炎 少 见 ,多 继 发 于 难产 ,常 为致 命 性 的 。 ( 2 ) 脓 毒 性 子 宫 炎 ,产 后 子 宫 内膜 和 更 深 层 的 严 重 感 染 ,
可 引 起 全 身 性 脓 毒 血 症 。常 见 于 产 后 1 ~ 1 0天 。 子 宫 炎 有 时 可 引起 败 血 症 .对 将 来 的 繁 殖 常 常 造 成 较 大 的 危 害 。
丸) ,子 宫 内留 置 导 管法 。
( 4 ) 病 原 体 :产 脓 性 放 线 菌 、坏 死 梭 杆 菌 、其 他 厌 氧菌 等 ;可 以发 生 合 并 感
染 ,大 肠 杆 菌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梭 状 芽 乳 杆 菌 等 也 常 为 混 合 感 染 的 种 类 。 产 后 久 拖 不 愈 的 感 染 可 转 变 为 慢 性 子 宫 内 膜
( 1 ) 子 宫 内 治 疗 :原来 一直 提 倡 使 用 ,但 子 宫 内流 人 抗 菌 素 不 能 提高 繁殖 力 。 而 且 抗 生 素 自子 宫 吸 收 后 ,血 液 和 奶 中
抗 菌 素 升 高 ,奶 损 失 ( 废弃) 。 另 外 严 重 子 宫 内 膜 炎 、子 宫
( 3 ) 产 后 常 发 生 子 宫 污 染 ,早 期 阶段 ( 2周 内 ) ,9 3 %的牛 发 生 子 宫 污 染 ,但 多 数 自动清 除 污 染 , 至 4 6 6 0天 时 ,感 染
率 降到 3 9 %左 有 。产 房 不 清 、难 产 、胎 衣不 下 、子 宫 弛 缓 和 医 源性 阴道 感 染 是 子 宫 炎 的主 要 诱 因 。
内放 药 很 快 被 排 ;轻 度 药 物 刺 激 子 宫 、炎 症 加 重 ,子 宫 内 的脓 汁 、细 菌 产 生 的 酶 ( b 一 内酯 酰 胺 酶 )或 其 他 因素 ,使 药 效 降低 。尽 管 如 此 ,子 宫 内治 疗 有 时是 有 效 的 。对 产 后 早 期 感 染 , 脓 汁 稀 薄 , 或 有 少 量 余 脓 的 产 后 晚 期 感 染 , 复 原 较 好 ,子 宫 内 用 药 有 效 。每 天 重 复用 药 ,药 物 :土 霉 素 、普 鲁 卡 因青 霉 素 、 四环 素 等 。 用 生 理 盐 水 稀 释 或 做 成 胶 ( 明 胶

三大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

三大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doc

三大奶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概述:奶牛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三大常见疾病,那么这三大疾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奶牛乳房炎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

它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具体使用方法为:乳房炎治疗1.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一次在牛干奶时,30天后注射第2针,产后72小时注射第3针。

乳房炎治疗2.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班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和0.5%-1%磺伏等。

乳房炎治疗3.服药治疗: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服药治疗,效果明显。

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

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待吃完后再中粗料,饲喂6-8天。

二、奶牛子宫炎子宫炎治疗1.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干奶牛的饲养以日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自由采食青干草为宜,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液200毫升、2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0单位,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子宫炎治疗2.治疗:常规治疗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

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于宫体内给药。

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三、奶牛蹄叶炎蹄叶炎治疗1.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蹄叶炎治疗2.治疗:保定患牛于六柱栏内,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让其流出鲜血,以高锰酸钾粉填塞创口止血。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奶牛在产后由于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用于乳汁合成与产后康复,需要大量优质饲料供给,而在饲料摄入不足或饲料中不平衡的营养素供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本文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饲料供给不足:在哺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如果饲料供给不足,会导致奶牛体内产能力下降,轻则出现瘦弱等症状,重则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2. 饲料中营养素不平衡:在饲料中,营养素的平衡对奶牛的健康非常重要,若是饲料中缺乏某种重要的营养素,会导致奶牛代谢紊乱,容易发生奶牛酮病;3. 环境压力:产后奶牛因生理上的变化,容易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也是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不愿进食或者减少食量。

2. 体重下降: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由于能量代谢紊乱,会导致体重迅速下降,体质变得消瘦。

3. 沉睡不醒: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异常的沉睡状态,呼吸深长,但并不醒着,表现出精神差的症状。

4. 产后蓄尿:奶牛酮病的奶牛在产后可能会出现蓄尿的情况,尿液呈现出蓝色或紫色,这是因为在奶牛酮病的情况下,奶牛体内产生的酮体被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造成尿液颜色发生变化。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料供给:在奶牛产后,要合理供给优质饲料,确保奶牛有充足的能量供给,可以通过增加玉米、糖分等能量丰富的饲料来供给奶牛。

2. 维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奶牛产后,给予奶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的紧张压力对于预防奶牛酮病非常重要。

3. 定期体检:对产后奶牛进行定期的体检,如果发现有病症及时给予治疗,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补充奶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奶牛的健康。

奶牛产后疾病的防治

奶牛产后疾病的防治

主要 制 止 感 染 扩 散 。 冲 洗 子 宫 , 0 . 1 %高 锰 酸 钾 溶 液 或 0 . 1 %雷 佛 奴 尔
冲洗 , 两根子宫导管 , 伸人子宫 内, l 根 导 管 接 漏 斗 输 人 冲 洗 液 ,另 一 根 导 管
雌酚2 O 一 2 5 mg 。 3 产 后 瘫 痪

产 后败 a n 症
用2 %的 碳 酸 氢 钠 溶 液 或 1 %一 2 % 的 明矾 溶 液 . 3 % 的 过 氧 化 氢 溶 液 或 0 . 0 2 %的 新 洁 尔 灭 溶 液 洗 涤 阴 道 , 清 洗 后内部涂抹碘甘油。 可 肌 肉注 射 青 、 链
薄液体。 阴道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 、
肿胀 . 黏膜表面挂有脓性分泌物 。 1 . 2 治 疗 方 法
矾 溶 液 冲 洗 。每 日冲 洗 1 次 ,连 续 2 ~ 3
日。 每次冲洗排净后 , 注入 抗 生 素 或 其 他 消 炎 药 。 每 日或 隔 日肌 肉 注 射 脑 垂 体 后 叶素 4 O 万一 8 O 万 U. 肌 肉 注射 乙 烯
3 . 2 治 疗 方 法
提高血钙 、 血糖 和乳 房 送 风 。 静 脉 输液 . 1 0 %的 葡 萄糖 酸 钙5 0 0 m L, 多 数 病牛迅速起立恢复正常 。 输液后6 ~ 8 h 病 牛 无 反 应 ,再 次 输 入 1 0 %葡 萄 糖 酸 钙5 0 0 mL , 不 得 超 过3 次 。3 次 后 病 情
胀。 4 . 2 治 疗 方 法
多数在 产后4 — 6 d 发 病 .开 始 弓
腰、 努啧 , 从 阴 门流 出黏 液 性 或 黏 液 脓 性 分 泌 物 .卧 下 或 努 喷 时 排 出数 量 较 多 。 阴 门周 围和 尾 根 部 经 常 附有 黏 液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雌性奶牛在分娩后,由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并且由于胃肠功能复苏较慢,造成食物摄取不足和丘疹未能充分发育,导致产后奶牛体内脂肪组织的分解过程不顺利,
积累过多的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如果不能及时被利用,就有可能在血浆中形成过多的酮体,从而导致奶牛发生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食欲不振、日粮摄取减少、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
排尿频繁、腿部乳酸堆积、腿部无力、嗜睡、焦虑和神经症状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
甚至会出现昏迷和酪氨酸中毒的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调整产后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
饲喂和营养管理。

在产后的第一周,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饲喂策略,确
保奶牛的饮食需求。

为了预防酮病的发生,还应注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避免高产奶牛
过度瘦身。

在酮病早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来帮助奶牛排出体内的酮体,恢复酮体的平衡。

常用
的药物包括草酸乙酯和丙酮酸盐等。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注意奶牛的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的稳定,对于预防
和治疗酮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后奶牛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酸积累过多,
从而形成酮体。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等。

预防和治疗酮病
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饲喂和营养管理、使用药物辅助排出酮体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
饲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得防治
产后奶牛在产后7~10天阶段,每天要认真检查产后奶牛得体温、精神、采食、反刍、肢蹄、恶露颜色、乳房充盈度、瘤胃充盈度、子宫排泄物与粪便形态等情况并做好分析记录。

要注意产后奶牛分娩后胎衣脱落排出得时间与子宫排出物得形态、颜色与气味等情况。

正常得情况下产后奶牛一般在12~24小时以内就能自行排出胎衣。

超过时间就应视为胎衣滞留,应及时采取相应得诊治措施,防止产后奶牛胎衣在体内长时间滞留。

对于双胎、早产、难产、死胎、瘦弱、庝痛等得产后奶牛及时进行全身检查,及早诊疗,促进康复。

体况评分:要求产后奶牛体况分值3、5~3、75范围以内。

对于体况偏差得产后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促使体况达到标准要求。

1、每周进行一次产后奶牛酮病检测:对检测结果为3+得产后奶牛,须注射B族类维生素,灌服丙二醇等药物予以早期预防治疗;
2、预防低血钙、产后瘫痪、酮病等产后常见疾病:每1~3天抽血检测一次血钙水平与酮体、BHBA水平。

根据实验室检测数据指标,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也可灌服以下配合预防药物:丙酸钙450~500g、氯化钾100g、硫酸镁220g、酵母200~300g、阿斯匹林粉45~50g、25度左右温水30~50L。

其中钙制剂可以视情多灌服2~3次;
3、对产道拉伤与庝痛严重得产后奶牛:每2天用消毒液、凡士林、消炎粉等药物处理创面;肌肉注射镇痛消炎药缓解疼痛,消炎消肿;
4、预防产后奶牛胎衣滞留:可注射缩宫素促进胎衣排出。

即在奶牛产后1、4、7小时分别注射40IU催产素,第二天如胎衣仍没有排出,
可再注射适量前列腺素促进胎衣排出。

如果注射药物无效,就需要采用子宫冲洗注药得方法促使胎衣排出。

具体方法如下:先用消毒药液将产后奶牛得外阴处清洗干净。

用手臂将将已消毒过得透明塑料软管送入阴道,再通过子宫颈到达子宫低垂部后引导出子宫恶露。

然后经软管注入5%~10%糖盐水500~1000ml溶液冲洗子宫,导净子宫内得存液后,再注入土霉素5g、利凡诺0、5g、生理盐水 500ml。

每隔一天一次,直至滞留胎衣排出;
5、防治子宫炎:对感染子宫炎与子宫内膜炎得产后奶牛及产后30天子宫还没有正常复原得产后奶牛,可采取抗菌素进行子宫冲洗得治疗措施。

对于严重感染得牛可以每隔3天再连续冲洗3次子宫得治疗办法。

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得药物有抗菌消炎、激素、防腐类等药物。

可用40℃左右得0、1%~0、3%高锰酸钾200~300ml冲洗子宫,同时可用手经直肠按摩提压子宫,促使药液能将子宫冲排干净。

尔后再取青霉素160万U与链霉素100万U溶于无菌水100ml,注入子宫消炎。

或取土霉素粉2~3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注入子宫消炎。

对病情较重、子宫肥厚、不断排出脓性分泌物,已转化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得产后奶牛,可肌注乙烯雌酚20mg或脑垂体后叶素100U促使子宫收缩,进行配合治疗。

产后奶牛冲洗子宫一般每2天一次,一个疗程视情冲洗子宫3~5次。

当产后奶牛体温≥39、5℃,采食、反刍减少、精神沉郁出现全身症状时,要及时做系统得诊查并且采取全身治疗措施;
6、防治产后奶牛子宫脱垂:对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子宫脱垂得产后奶牛,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因子宫暴露体外时间过长而造成感染。

一般一旦发现产后奶牛子宫发生脱出问题,要及时清洗干净退回体内进行整复。

整复完毕后子宫要投放土霉素粉,预防子宫粘膜感染。

为防止子宫再次脱出,注射子宫收缩类药物或者将阴门暂时缝合,在产后奶牛子宫恢复正常后及时拆除缝合阴门得手术线;
7、防治奶牛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钙得代谢密切相关。

产后奶牛开始泌乳,大量得钙质从乳中排出。

此时血浆钙含量必须通过增加胃肠吸收与骨钙析出得到补充。

但母牛分娩前后胃肠机能紊乱,使钙得吸收率降低;同时母牛雌激素水平升高,阻止骨钙及时转送到血液,造成钙得负平衡,最终导致低血钙性瘫痪得发生。

预防方法:奶牛产前2周开始饲喂低钙高磷饲料,激活甲状旁腺机能,提高机体吸收钙得能力;分娩后提高TMR日粮中钙得含量(增加1%以上钙得含量)。

产后2、12、24小时口服3次钙制剂;同时喂一些健胃药,促进胃肠对钙得消化吸收。

产后刚开始挤奶不要挤空产后牛奶乳房,第1次挤奶量一般为正常泌乳量得1/5,以后逐渐增加,3~4天后达到正常挤奶量。

产后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后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20%~50%葡萄糖注射液200~500ml、氢化可得松500mg、10%安钠咖20~40ml、5%生理盐水2000ml静脉注射。

连续重复注射数天。

同时对瘫痪奶牛立即进行乳房送风,压迫乳房血管,抑制泌乳,防止血钙含量急剧减少;
8、防治奶牛产后酮病:产后奶牛常见得酮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分娩产犊后得泌乳早期。

属于碳水化合物饲料供给不足,造成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得一种营养代谢病。

预防办法一就是为待产与产后奶牛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与增加饲喂采食量;产后注射丙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灌服丙二醇预防;
9、预防真胃变位:产后奶牛采食量不足、子宫炎、低血钙、产前太胖等都就是继发与引起真胃变位得因素。

当奶牛群体中大量发生产后奶牛真胃变位时,必须抽血实验室检测产后奶牛得酮病与低血钙水平;还要诊治子宫炎,监测DMI,寻找引起真胃变位得病因,然后有得放矢得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真胃变位治疗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