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9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的“化”其本义是指( )
A.改易
B.融化
C.化解
D.驯化
2.将中国广大地域划分为九州的古代文献是( )
A.《禹贡》
B.《周易》
C.《地理志》
D.《元和郡县志》
3.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代表是( )
A.周口店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半坡文化
4.商文化的特征是( )
A.近人
B.远鬼神
C.宗教崇拜
D.尚忠
5.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邹衍
B.惠施
C.荀子
D.邓析
6.科举制度创始于(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7.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
A.1605年
B.1705年
C.1676年
D.1776年
8.北朝著名的农书是贾思勰的( )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耒耜经》
D.《农政全书》
9.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蔡伦
B.毕昇
C.沈括
D.祖冲之
10.宗法制瓦解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1.中国古代的成人礼属于( )
A.吉礼
B.宾礼
C.嘉礼
D.岁礼
12.《老子》对辩证思维方法的归纳是( )
A.“通变”
B.“反衍”
C.“谢施”
D.“观复”
13.先秦的辩证思维发展到宋代形成( )
A.道学
B.理学
C.新学
D.“有对”之学
14.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
A.“中庸”
B.“大同”
C.“仁义”
D.“诚信”
15.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6.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诗经》
C.《诗品》
D.《楚辞》
17.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纳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 )
A.租庸调制
B.一条鞭法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许慎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在( )
A.西周
B.秦代
C.西汉
D.东汉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禅宗
B.天台宗
C.律宗
D.华严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
A.原始巫术
B.唐代律诗
C.元曲
D.行业禁忌
E.建安风骨
22.形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的特殊
C.人们的区域意识
D.典范人物的影响
E.战争
23.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李贽
E.王阳明
24.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
A.政绩观
B.勤农观
C.富农观
D.养农观
E.轻农观
25.我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
A.市
B.墟
C.集
D.会
E.场
26.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 )
A.进士科
B.明经科
C.孝廉科
D.秀才科
E.贤良文学科
27.董仲舒所说的“王道之三纲”是指( )
A.君臣
B.父子
C.夫妇
D.兄弟
E.姐妹
28.20世纪20年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有( )
A.梁漱溟
B.贺麟
C.熊十力
D.冯友兰
E.徐复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9.分封制
30.《唐律疏议》
31.“五礼”
32.避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唐朝的北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

34.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5.简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什么是宗法制?试述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

37.“天人合一”的含义是什么?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浙江省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现象是()
A.唐代律诗 B.宋词
C.元曲
D.行业禁忌
2.中国古代“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A.加强君权 B.追求统一
C.扩大疆域
D.实行专制统治
3.先秦名家的创始人是()
A.邹衍 B.邓析
C.惠施
D.公孙龙
4.汉武帝时期,提出“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者是()
A.董仲舒 B.枚乘
C.司马迁
D.公孙弘
5.中国古代市井文化兴起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唐宋之际
D.宋元之际
6.在唐代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
A.华严宗 B.律宗
C.唯识宗
D.禅宗
7.中国古代北方的贸易场所叫()
A.市 B.墟
C.集
D.会
8.我国发明火药至迟是在()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9.《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学家()
A.王叔和 B.孙思邈
C.华佗
D.李时珍
10.在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议的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11.西汉初,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制订了()
A.《九章律》 B.《九刑》
C.《刑书》
D.《法经》
12.南北朝时“北天师道”的创立者是()
A.葛洪 B.寇谦之
C.陆修静
D.王重阳
13.中国戏曲完全成熟是在()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14.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
A.《胡腾》 B.《柘枝》
C.《兰陵王》
D.《霓裳羽衣舞》
15.“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董仲舒
16.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
A.尹吉甫 B.董仲舒
C.邵雍
D.张载
17.《尔雅》将天地万物划分为()
A.三大类 B.四大类
C.五大类
D.六大类
18.隶书成熟于()
A.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19.唐代学者颜师古所编的正字著作是()
A.《颜氏字样》 B.《干禄字书》
C.《五经文字》
D.《九经字样》
20.《千字文》的作者是()
A.史游 B.周兴嗣
C.孔颖达
D.王应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化”的“化”的意思是指()
A.改易 B.造化
C.演化
D.分化
E.教化
22.中国古代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是()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海涂的围垦
E.沙漠的利用
23.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陶器的制造
C.氏族和制度的形成
D.村落出现
E.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24.在汉代察举官员的许多科目中,最显著的科目是()A.征辟 B.孝廉
C.茂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考试
25.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信仰标志和()
A.阶层标志 B.礼仪标志
C.政治含义
D.职业标志
E.审美标志
2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种类主要有()
A.吉礼 B.凶礼
C.军礼
D.宾礼
E.嘉礼
27.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A.太常 B.太仆
C.丞相
D.太尉
E.御史大夫
28.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主要有()
A.中和之美 B.尚意追求
C.尊崇自然
D.以文载道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9.丝绸之路
30.科举制
31.对偶
32.儒学复兴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夏、商文化的特点。

34.简述中国传统社区文化活动的特征。

35.简述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试述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关系。

37.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试述古代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8年7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 )
A.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学
D.玄学
2.回族出现在( )
A.中唐
B.晚唐
C.宋
D.元
3.晚清时期,广州专设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为( )
A.十三行
B.四夷馆
C.米市
D.同文馆
4.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 )
A.加冠
B.短衣
C.葛麻
D.五服
5.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于( )
A.秦
B.两汉
C.唐
D.宋
6.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
A.夏
B.商
C.周
D.战国
7.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为(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宗法制
8.中国古代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的是( )
A.《汤刑》
B.《刑书》
C.《九刑》
D.《法经》
9.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是在(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0.中国历史上的“佛画之祖”指的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曹不兴
D.王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
A.老子
B.管仲
C.李悝
D.商鞅
E.孔子
2.秦朝三公指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尚书
E.九卿
3.中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包括(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E.明清时期
4.下列属于四书五经的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
E.《诗经》
5.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指(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徐光启
D.黄宗羲
E.李时珍
6.中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有( )
A.市
B.墟
C.集
D.会
E.城
7.服饰的构成要素有( )
A.质
B.形
C.饰
D.色
E.画
8.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包括( )
A.吉
B.凶
C.宾
D.军
E.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分封制
2.科举制
3.现代新儒学
4.河图洛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中国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3.简述中国建筑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明朝士大夫群体的分野及学术活动的特点。

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 )
A.青藏高原
B.西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云贵高原
2.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为( )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3.中国古代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兴起于( )
A.中唐
B.晚唐
C.宋
D.元
4.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
A.《本草纲目》
B.《素问》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5.司南最早出现于( )
A.战国
B.汉
C.唐
D.北宋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汤刑》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7.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 )
A.秦
B.汉
C.魏晋
D.唐
8.“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实践者为(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9.中国戏曲中动作的虚拟化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 )
A.中和之美
B.尚意追求
C.最崇自然
D.文以载道
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 )
A.世界语
B.英语
C.汉语
D.法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现象是( )
A.汉代的经学
B.隋唐的佛学
C.宋明的理学
D.清代的考古学
E.原始巫术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出基本经济区,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几大基本经济区是( )
A.山西
B.山东
C.陕西
D.龙门-碣石
E.江南
3.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 )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陆家山
E.程颐
4.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仪式包括( )
A.选址仪式
B.上梁仪式
C.贺新房仪式
D.使用家具的仪式
E.祭灶仪式
5.中国传统天文学包括( )
A.代数
B.几何
C.天象观测
D.历法制定
E.鬼谷算
6.《周礼》中列入吉礼的祭祀有( )
A.天神
B.山川
C.地祗
D.人鬼
E.星辰
7.下列属于道教经典的是( )
A.《老子》
B.《老子五千文》
C.《正一经》
D.《论语》
E.《太平洞极经》
8.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 )
A.仁义
B.明德
C.亲民
D.止于至善
E.平天下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事象
2.宗法制
3.乾嘉学派
4.天人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简述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的主要表现。

3.简述中国传统市商贸易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什么是君主专制制度?试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主要表现。

浙江省2007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典籍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合成是在()
A.《论语·雍也》
B.《易·贲卦》
C.《荀子·不苟》
D.《说苑·指武》
2.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始于()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3.我国的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的()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4.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指的是王夫之、顾炎武和()
A.龚自珍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宗羲
5.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是()
A.《洗冤录》 B.《千金药方》
C.《饮膳正要》
D.《素问》
6.我国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是在()
A.唐 B.宋
C.元
D.明
7.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
A.策问 B.品评
C.察举
D.尊贤
8.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
A.《汤刑》 B.《九刑》
C.《刑书》
D.《法经》
9.“三纲”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的()
A.《中庸》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礼记》
10.“佛画之祖”指的是()
A.吴道子 B.顾恺之
C.曹不兴
D.阎立本
1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
A.《诗经》 B.《楚辞》
C.《庄子》
D.《论语》
12.马致远《汉宫秋》:“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黄昏……”反映
了汉字修辞格的()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拆字
13.中国书法艺术美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崇尚的()
A.尚意美 B.文以载道
C.诗言志
D.中和美
14.“全盘西化”一词,源自1929年的一篇短文《中国基督教年鉴》,作者是()
A.胡适 B.利玛窦
C.陈序经
D.汤若望
15.唐代代表着诗歌向传统的回归倾向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6.《船山遗书》的作者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梁启超
17.戏剧《桃花扇》的作者是()
A.孔尚任 B.关汉卿
C.马致远
D.汤显祖
1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
A.市 B.墟
C.集
D.会
19.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下列不属于家谱的是
()A.谱序 B.字辈谱
C.祖训
D.五服图
20.中国传统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乡亭里什伍制 B.什伍里甲制
C.什伍制
D.里典伍老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属于文化产品的是()
A.音乐
B.建安风骨
C.美术
D.巫术
E.雕塑
22.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
A.打制石器 B.磨光石器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E.村落出现
23.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
A.性别标志 B.阶层标志
C.体型标志
D.年龄标志E.职业标志
2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
A.吉礼 B.凶礼
C.宾礼
D.军礼
E.嘉礼
25.下列乐曲反映中国音乐的多民族融合的是()A.《韶》乐 B.《阳春》
C.《白雪》
D.《下里巴人》
E.《春江花月夜》
2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
A.《急就章》 B.《仓颉篇》C.《千字文》 D.《三字经》E.《百家姓》
27.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模式主要有()
A.贸 B.市
C.墟
D.集
E.会
28.居住建筑仪式包括()
A.选址仪式 B.上梁仪式
C.贺新房仪式
D.使用家具的仪式E.祭灶仪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9.文化思潮
30.类比思维
31.天人合一
32.现代新儒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中国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得失。

34.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5.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什么是科举制?试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7.试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

浙江省2006年7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称为()
A.文化产品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内涵
2.商代文化的特点为()
A.宗教崇拜
B.尚忠
C.重农
D.重商
3.儒家的创始人为()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4.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气节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淮南子》
D.《论语》
5.晚清时期,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称为()
A.“四夷馆”
B.“十三行”
C.绛市
D.米市
6.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部分是()
A.刑法
B.行政法
C.民法
D.诉讼法
7.“天人交胜”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A.刘禹锡
B.张载
C.荀子
D.孟子
8.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起点是()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9.京剧脸谱中的红色表示()
A.刚正稳健
B.阴险狡诈
C.鲁莽豪爽
D.忠烈正义
10.《百家姓》成书于()
A.唐
B.北宋
C.元
D.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有()
A.道家文化
B.儒家文化
C.法家文化
D.楚辞文化
E.墨家文化
2.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有()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陶器的制造
C.村落的出现
D.氏族制度的形成
E.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3.依据文献的记载,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即()
A.炎黄
B.东夷
C.苗夷
D.苗蛮
E.南蛮
4.两汉时期选官方式最重要的有()
A.科举
B.察举
C.征辟
D.考试
E.门第
5.我国古代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
A.半穴式
B.井干式
C.干栏式
D.石室
E.草屋
6.下列以神仙道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
A.《三国演义》
B.《太平广记》
C.《西游记》
D.《红楼梦》
E.《枕中记》
7.从古到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
A.避讳
B.汉字崇拜
C.汉字否定
D.趋吉避凶
E.对汉字的多维思考
8.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时就创立了()
A.八音
B.五音
C.七音
D.清商曲
E.改梵为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分封制
2.两税法
3.天人合一
4.现代新儒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简述中国传统家训族规的礼俗规范功能。

3.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评述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2.试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事象往往是_____________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

2.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和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_______”。

4.老子在人生观上提出“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_____________”。

5.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一种模式。

6.中医学中的“四诊”的诊断技术指的是“_____________”。

7.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_____________、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五礼”。

8.城隍、土地爷、灶君作为_____________底层神灵,在古代民众中有长久的信仰。

9.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10.欧洲的耶稣会士初来华时,采取了“_____________”的迂回策略,即通过介绍西方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华人之尊敬,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是由社会的精英人物创造的。

()
2.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占主导倾向。

()
3.汉武帝时郡县制的最终确立标志着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的正式形成。

()
4.西汉王朝一直奉行“黄老之学”,实行“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民之策。

()
5.明朝八股取士的题目取自朱熹的《四书章句》。

()
6.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烹饪风格不同,有俗语概括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
7.五服丧制以麻布的粗细来标志家庭成员的地位,越粗就表示与死者的关系越远。

()
8.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指的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应和谐统一。

()
9.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印度佛教的传入和中国化。

()
10.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构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三大阶段。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盛行属于()。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A.国别文化
B.民族文化
C.上层文化
D.精英文化
3.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指的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成都平原
4.中国社会“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夏代
B.商代
C.周朝
D.秦朝
5.百家争鸣中,()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6.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

A.尚书、常事、给事中
B.中书、门下、尚书
C.司徒、司空、司马
D.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7.家庭管理文化要素中表示家庭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的是()。

A.字辈谱
B.家谱
C.义谱
D.家谱传记
8.服饰的构成要素是()。

A.质、形、饰、色、画
B.帽、衣、裳、鞋、袜
C.帽、衣、鞋、首饰、佩物
D.性别、年龄、体形、环境、职业
9.传统的居住建筑中,金銮殿、寺庙和官府取()方向,称“子午向”,平常人不能僭越。

A.东南
B.西南
C.正东
D.正南
10.中国人有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的传统,例如汉语中把不劳而获、饱食终日叫()。

A.饭坑酒囊
B.饭囊酒瓮
C.脑满肠肥
D.酒囊饭袋
11.科举制到了宋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宋太宗殿试的三项内容是()。

A.一策一经一论
B.经、策、诗赋
C.诗赋、帖经、墨义
D.一诗、一赋、一论
12.社稷祭祀是()的一种。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
D.星辰祭祀
13.“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这句话表现的是()模式。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分析思维
14.中国的舞蹈发展到()基本上已达到了顶峰。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诗言志”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唐代的()就是这方面的著名代表。

A.李白
B.王维
C.白居易
D.李商隐
16.明清时把共同语称为()。

A.通语
B.国语
C.天下通语
D.官话
17.传统的年画中,往往以“鱼戏莲叶间”作为题材,表示()。

A.年年有余
B.连年有余
C.吉庆有余
D.金玉满堂
18.周代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A.《史籀篇》
B.《仓颉篇》
C.《千字文》
D.《百家姓》
19.公元八世纪,新罗僧道义从马祖弟子受法,传南宗禅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泰国
20.梁漱溟在重庆北碚创办的()是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

A.复兴书院
B.勉仁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岳麓书院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文化传统
2.乾嘉学派
3.坐商经营
4.“因俗制礼”
5.“三大文化思潮”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2.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

2.简述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______。

2.我国的山西历来有居“______”之说。

3.韩非子是后期______家的集大成人物。

4.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______。

5.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______。

6.我国旧时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如木匠的祖师是______。

7.东汉初年,为避光武帝刘秀讳,将秀才改称______。

8.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______。

9.朝鲜语、______、越南语这三种语言受汉语的极大影响,故有“域外方言”之称。

10.印度佛教的《______》对中国的寓言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如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 )
2.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 )
3.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确立起来的。

( )
4.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传教士起着特殊作用,明代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 )
5.我国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

( )
6.我国传统节日中三大悼亡节是清明、元宵、十月朔。

( )
7.《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

( )
8.《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 )
9.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和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 )
10.在元朝担任官职达17年之久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札记》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了深入介绍。

(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指( )。

A.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
B.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C.高雅文化与民俗文化
D.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主要是(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不违天时”的观念是( )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4.历史上不少所谓的“状元乡”、“秀才县”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以外,往往是因为( )。

A.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B.地理条件的特殊
C.人们的区域意识
D.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是( )。

A. 董仲舒
B.司马迁
C.贾谊
D.邹衍
6.清初“三先生”是指王夫之、顾炎武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