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法教程考试复习必考资料

信息法教程考试复习必考资料
信息法教程考试复习必考资料

信息法教程

第一章

1、物质、能源、信息被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2、信息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信息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第

二、从技术与法律的关系来看,信息法制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第三、从财产权法律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法制建设是财产权法律体系的发展方向。

3、信息法制建设一般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法律、(行政)法规、(政府)政策。

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拥有国。

5、加拿大制定了比较完整的信息政策和法规体系,包括信息获取法、隐私权、政府信息交流政策、政府安全保密政策、统计法、国家档案法、国家图书馆藏书管理法。

6、1997年6月13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调整信息时代新型通信媒体Interent的法律——“多媒体法”。

7、目前,我国在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层次上制定颁布了众多的与信息产业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纵观这些法律、法规文件,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国家级立法较少,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规定较多。二是针对信息产业某个领域、某个现象的法律法规较多,从宏观上对信息产业的全局性进行把握的法律法规较少。

8、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信息法制建设首先不宜“贪大求全”企图一开始就搞个全面的、统一的、凌驾于其他专门法之上的信息基本法是不现实的,而应根据国情,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专门法。信息立法是一个国际性的新课题,在信息、信息产业等相关概念尚未明确统一的情况下,开展信息立法更有难度。

第二章

1、信息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⑴信息法与宪法的关系:(2)信息法与民法的关系(3)信息法与经济法的关系(4)信息法与行政法的关系(5)信息法与诉讼法的关系(6)信息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2、信息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大类。

3、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为信息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称标的。

4、信息政策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为处理信息产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而制订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一系列规定德总和。

5、信息政策作为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战略全局性,②指导性,③时间性,④变异性。

6、从信息政策的内容角度考察,信息政策体系由下列分支政策构成:⑴信息产业政策,⑵信息技术政策,⑶信息市场政策,⑷信息投资政策,⑸信息人才政策,⑹国际信息交流政策。

7、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的区别:⑴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⑵实施方式和范围不完全相同。

⑶作用的时效和影响作用过程不完全相同。

8、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的关系:⑴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⑵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重要基础。⑶信息法律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

9、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制定,一为认可。

10、最早的信息立法产生于17至18世纪的欧洲,此时的信息立法仅限于知识产权和信息公开出版制度方面。

11、信息立法的基本原则:⑴效益原则,⑵实事求是原则,⑶吸收借鉴原则,⑷协调原则。

第三章

1、国家秘密的概念:“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及保密期限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秘密”三级。

绝密:指内容涉及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绝密级一般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指内容涉及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机密级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其上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秘密:指内容涉及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秘密级一般由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或者其上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3、一般来说,绝密级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超过30年。机密级的保护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超过20年。秘密级的保护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超过10年。

4、侵犯国家秘密的基本犯罪类型:

一.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指窃取、刺探、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二.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指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三.泄露国家秘密罪(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四.向境外非法提供秘密罪(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五.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指军职人员违反国家军事保密法规,以窃取、刺探、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的行为)

六.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罪(指军职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七.为境外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指军职人员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的行为)

5、《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国家秘密,《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6、保护制度:等级保护制度、审批保护制度、专管保护制度、检查保护制度、教育保护制度、奖惩保护制度

7、特点:1、预防为主(是《保密法》的最大特点)2、重点突出3、奖惩分明

第四章

1、信息社会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要求,一种是来自公众的知情权,另一种是来自个人的隐私权

2、隐私的概念:隐私就是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3、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它包括的几种权能:①隐私隐瞒权,②隐私利用权,③隐私支配权,④隐私维护权。

4、隐私权的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

5、隐私权是人格权,其性质是绝对权常见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

一骚扰、刺探或以其他的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泄露因业务、职务关系掌握的他人秘密

6、可以公开隐私:①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②公民为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在必要的范围内了解他人的隐私。

7、侵害公民隐私权一般要承担民事责任。

8、个人信息保护的方式(①技术手段,②行业自律,③立法规范)

9、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通过法规对隐私权予以保护的国家。

10、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目前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保护有两种模式:(直接保护,间接保护)

我国就是因为制订《民法通则》时没有规定隐私权,因而采用了以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保护隐私权的间接保护方式。

第五章

1、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

义务的制度

2、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关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的“知情权”为基础的。

3、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29个独立法律文件中,信息公开是贯穿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要求,此项要求体现在世贸体制的如下原则中.

(1)非歧视贸易原则(2)市场准入原则(3)促进公平竞争原则(4)贸易自由化原则

4、瑞典1949年修订的《出版自由法》第1条就规定“为了促进自由进行意见交换和启发公众,所有瑞典公民可以自由获取公文档案”这是现代最初的信息公开立法。

第六章

1、信息系统安全一般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1)物理安全包括:安全地放置设备,使之远离火灾、水灾、电磁辐射等;物理访问控制,如口令、指纹鉴别、视网膜鉴别等,以确认身份;安全管理,包括人事管理、门卫等措施。(2)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指高安全级的信息不会非授权的流向低安全级的主体和客体;信息是完整性,指信息不会被非授权低修改,保持信息一致性等;信息的可用性,指应保证合法用户的正常请求能得到及时、正确、安全的满足。

2、信息系统安全包括:系统设备安全、系统数据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系统环境安全。

3、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自然灾害是由一些人类不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地震、台风、雷电等,认为灾害又可以分为有意灾害和无意灾害(其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危害最大,最严重)。

第七章

1、产权的基本含义是指财产所有权,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及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产权的客体是财产。

2、信息作为财产应属于无形财产。基于财产产生的权利称为财产权,基于信息这种财产也必然产生一种财产权,这就是信息产权。也就是说,信息产权是指基于信息财产而产生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信息产权与信息权不同,信息权的含义是指依法确定的获得、控制、传播信息的权利。两者是交叉关系,非等同关系。

3、狭义的知识产权范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的知识产权,即版权(或称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两部分。

4、知识产权的特征:1、专有性2、地域性3、时间性4、无形性

5、可复制性。

5、知识产权法概念:它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综合调整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相互之间在创造、使用、转让智力成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符合知识产权法要求的智力成果。这种客体和一些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属于无形物。狭义的知识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专指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第八章

1.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表述,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就是作品。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2. 要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的要求一般必须具备五个条件:①独创性②表达性

③可复制性④合法性⑤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3、通过继承、遗赠、赠与、转让等继受方式取得著作权的主体,称著作权继受主体。

4、著作权的继受主体主要包括下列五类:①继承者②继承人③受遗赠者④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⑤国家

5、著作权主体它属于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方面的内容。

6、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也称为经济权利,是指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使用或他人依法利用其作品,而使著作权人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权利。

7、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特征:①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有保护期限,而民法中的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没有保护期限,可以世代相传②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行使具有较多的限制③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使用方式很多④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客体一般是无形物,⑤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与人身权联系较密切。

8、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相比,前者在行使时有保护期限制,并可以转让;而后者则是永久的,不能继承或转让,不能与作者脱离。

9、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包括两类,即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入进一步细分,可分为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制电影、电视和录像权或者改编权,翻译权,注释权,编辑权,许可权以及获得报酬权。

10、著作权的限制其限制实际上主要是对著作权财产权的限制。

对著作权主体的财产权利进行限制,其理由有二:第一,由作品的社会性所决定。第二,制定著作权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激发和保护创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不是为了搞文化垄断。

著作权的限制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著作权行使期限的限制,即时间限制;二是著作权的地域限制;三是对权力行使范围的限制。

11、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行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12、作权法是国内法,只能在本国内有效。

13、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为了教育、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使用他人作品,不需征得作者同意,也不需要向其支付报酬。

14、解决著作权纠纷的途径有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三种。诉讼是一种最有权威、最有效的解决著作权纠纷的方式。

15、著作权的邻接权实质上是指作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时所享有的权利。邻接权主要包括表演者的权利、广播电视组织着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

16、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了四种作品传播的权利:①出版者的权利(一是复制印刷作品,二是发行作品)②表演者的权利③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④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

第九章

1、专利权是专利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它具有知识产权最基本的特征: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2、我国专利权客体的种类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不属于发明创造的智力成果(包括三类: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某些特定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两类:1.动物和植物品种,2.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4、专利申请原则:书面原则、先申请原则、优先权原则、单一性原则。

5、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普通许可合同,独家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

6、专利权的期限: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7、专利权的限制,只要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不视为侵犯专利权:1)专利权用尽以后的使用或者销售 2)善意的使用或者销售 3)优先权 4)在外国运输工具运行中的使用 5)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利用。8、商标的法定条件:商标必须具备法定的构成要素.我国现行《商标法》第七条对商标的构成要素作了明确规定,商标应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而构成,其他的形式暂都不能成为我国商标的构成要素。这里的“文字”包括各种语言文字、拼音、阿拉伯数字等,而“图形”仅指平面图形,不包括立体图形。

9、从商标的用途来分类:营业商标、等级商标、证明商标。﹡等级商标是指同一企业、同一类产品因不同规格、质量而使用的系列商标。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或服务商标。

10、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我国商标注册实行的是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即除了人用药品、卷烟制品外,其余商品是否使用注册商标,采取自愿注册。

11、商标权是商标法确认和保护的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有权。其主体是商标权人(注册商标的所有人),客体是注册商标。

12、商标权内容:①商标专利权②商标续展权③商标转让权④商标许可使用权。

第十章

1、“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名词首次见诸我国法律,是在1979年颁布的《民事诉讼(试行)》中。

2、商业秘密的概念: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并在该条中详尽列举了禁止条款,对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3、在我国,要认定一件信息是否符合商业秘密,必须分析该信息是否同时具有四个法律特征:即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护性。

4、认定商业秘密的最基本条件是该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必须“不为公众所知悉”。

5、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的比较:(掌握)a,两者的法律出处不同。b,两者的法律特征不同.c,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d,确定的程序不同。e,两者的标志不同。f,两者一旦泄露,危害的对象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6、商业秘密与专利的比较:首先,两者保护的范围不同。其次,两者要求的条件不同。第三,两者的法律特征不同。第四,两者取得确认的途径不同。第五,保护的期限不同。第六,两者权利主体的数量不同。最后,两者的维持方式不同。

7、竞业避止概念:又称竞业禁止或竞业限制,是指员工在原单位任职期间或离开原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原单位又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其表现形式是竞争避止合同,或称“不竞争合同”。

第十一章

1、利用著作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是目前世界上对计算机软件最主要的法律保护方式。

2、职务软件,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软件技术成果。

3、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者与受委托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如果没有书面协议或者协议中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属于受委托者(即开发者)。

4、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规定德软件的著作权不予保护的对象是: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概念、发现、原理、算法、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

5、软件著作权的取得,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方式:⑴自动取得(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我国也采取这种方式)⑵登记注册。

6、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5条规定,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25年,保护期满前,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申请续展25年,但保护期限最长不超过50年。软件开发者的开发者身份权的保护期限不受期限。

第十八章

1、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方针:将我国公用通信网的建设放在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首要地位,目前由信息产业部管理和经营的国家公用通信网,在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具有主导地位,起到核心的作用。

2、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有关国际联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我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信息产业部国家公有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第十九章

1、中国类别域名含义:ac :科研机构com :工、商、金融等企业gov :政府部门net: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和运行中心edu :教育机构org:各种非赢利性的组织。

1、申请域名注册的条件:(1)域名注册申请人必须是依法登记并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2)申请注册的域名必须符合《暂行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3)其主域名服务器在中国境内运行,并对其域名提供连续服务;(4)指定该域名的管理联系人和技术联系人各一名,分别负责该域名服务器的管理和运行工作。

2、ISP分类:一类是只向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LAP,另一类为ICP,它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信息资源,可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增值服务及相关网络服务和培训。这类ISP的建设投资大,覆盖面广,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较大区域内的连网能力。

3、ISP提供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⑴接入服务⑵域名的申请、取得、保护和出租⑶主

页和广告设计。

4、BBS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首先,BBS信件的发布者必须对自己粘贴的“帖子”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不得在网络上制作、传播妨碍社会治安、淫秽色情和其他恶意信息,不得冒用他人名义发布信息。其次BBS经营者必须在信件发表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后,按照“表面合理标准”对信件内容进行审查,如发现有不当之处应予以删除。BBS经营者超出“合理时间”后怠于履行审查义务或应该发现并删除不当内容却疏忽而没有发现或删除,或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而没有及时报告,则BBS经营者应情况承担行政和民事责任。

5、合理时间:是指用户信件发表后至其依据“表面合理标准”必须被删节或删除的一段时间。

6、所谓“表面合理标准”意为BBS经营者只负有对信件表面依据常理进行审查的义务:一是:BBS经营者应当剔除明显是反动、、侮辱人格、诽谤他人和其他明星将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字眼、词句和段落,即审查的主要对象是用语而非内容本身。二是:这些用语必须以公众的常识看来是明显不当的,即判断的标准是非专业编辑的一般常理。

7、网络有害信息分为以下几类:1)政治领域及文化领域中的有害信息2)伦理道德领域中的有害信息3)信息传播领域中的有害信息(失实信息,垃圾信息,超载信息,过时信息)

8、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应当注明新闻来源和日期。

第二十章

1、人们把以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表达的各种作品称做数字作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谓数字作品,不仅包括文字、美术、摄影、音响、动画、电影电视等传统作品的数字表达形式,还包括从其被创作之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表达的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多媒体作品等新型数字作品。为了区别,有学者称前者为数字化作品,后者位数字式作品,通常将两者统称为数字作品。

2、世界各国保护数据库的方式分为三类:①以编辑著作保护②在著作权法中单独作为作品一类型,而与文字、音乐、计算机程序等并列③单独立法加以保护。

第二十一章

1、电子商务合同与传统合同的区别:订立合同的双方大多是互不见面的(2)传统合同的口头形式在贸易上常常表现为店堂交易,并将商家所开具的发票作为合同的依据,而电子商务中标的额较小、关系简单的交易没有具体的合同形式,表现为直接通过网络订购、付款。(3)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所代替(4)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2、电子证据的特点:(1)技术含量高(2)易被伪造、篡改(3)复合性(4)间接性。

第二十二章

1、折衷的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滥用计算机,或为足以破坏计算机系统正常运作的行为而形成与计算机特质有关的犯罪。

2、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智能型特点,隐蔽性特点,连续性特点,高黑数特点

3、计算机犯罪的类型:(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应用程序罪(4)、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性程序罪(5)、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实施的其他犯罪。

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大学思修考试大纲(自己整理)

四川外语学院学年第二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大纲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采用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属于必修课之外,还开设选修课。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生活环境的变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甚至远离他乡。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关系成为一种需要。 社会活动的变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⑴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⑵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⑶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地共同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2018年秋季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

《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2018年秋季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复习资料的相关说明 1、《互联网基础与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开卷 2、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阶段作业成绩(网上)×30%+期末考试成绩×70% 3、试卷结构: ●必考题分值为60分:主观题60分+客观题0分。 ●扩展题40分,都是客观题。 4、复习资料的答案说明 ●复习资料提供必考题为考试原题,不提供标准答案,只提供材料、答题方法或思路。 ●复习资料不提供扩展题考试原题,提供拓展题的知识点、答题方法和思路。 二、期末考试必考题(占期末考试成绩60%)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Internet的基本组成包括四部分,分别是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____信息资源_______。 2. Internet的国际管理者是___因特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___________。 3. 用户接入Internet时,无论使用哪种接入技术,都需要通过ISP的连接线路连接到__ISP的接入服务器___,并进而接入到Internet。 4. WWW浏览器的基本功能是资源请求和__资源解释_______。 5. 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种____网页网址检索___________系统。 6. 电子邮件协议中,用于发送邮件的协议是__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______。 7.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又称文件传输协议,采用_____客户机/服务器____的工作模式。 8. 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即时通信的速度更快,不管方的计算机处理何种业务,发送的消息都能即时通知众多的用户,使通信更加顺畅。这体现了即时通信系统的接收即时性和__高效性_____。 9. 一般来说,根据微博服务供应商不同可以将微博分为专业性微博和__门户网站微博______两类。 10. 黑客攻击可以分为3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来自个人的威胁,中间层次是有组织的威胁,最高层次是__国家规模的威胁___。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简述Internet的基本结构。要求画图并说明。 Internet网络拓扑结构非常复杂,并且不存在一种简单的层次结构关系。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广域网、城域网与局域网,通过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而构成的网络。从网络结构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结构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网际网。Internet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P32 6.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 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6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P64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涵义及作用P65 (一)涵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二)作用:(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认知情感意识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人生态度: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4.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观点。 6.价值观的内容: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目标价值,2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关于价值的评价标准。 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9.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0.联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6. 人生价值的标准: (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7. 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9.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3)结合实际。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科学内涵: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的规范和表达。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八荣八耻”的内容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2020年大学思修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简版)

思修题库附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②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一 起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对人类,对世 界所造成的积极的影响,促使这个社会发展,同时也可以是对人文的丰富,对世界的探索。 一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上。 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首要做的是,也是最为重要的事,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②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 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 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们与社会会价值。①人生 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 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 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4、如何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5、谈谈新时代语境下人为何要有理想 ?如何才值实现理想 ?。①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 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 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①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西南●最新版】[0015]《心理学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015]《心理学史》2014年秋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一,前科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三,论述冯特的心理学理论? 四,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参考答案: 一,前科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根据讲课课件进行回答,把前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特点论述清楚。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现在主义和历史主义,内在历史观和现在历史观 三,论述冯特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对象,心身关系,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 四,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见教材91页。 2014年秋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一,论述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概述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四,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参考答案:

2014年秋第三次作业 [论述题] 一,论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重要理论。 二,论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学思想? 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述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参考答案: 2014年秋第四次作业 [单选题]在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中,最能体现折中主义色彩的人是() A:卡特尔 B:伍德沃斯 C:詹姆斯 D:卡尔 参考答案:B [判断题]心理学的诞生以冯特1879年建立实验心理学实验为标志。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意义阈”的概念在心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提出人是()A:莱布尼茨 B:赫尔巴特 C:康德 D:爱尔维修 参考答案:B [单选题]英国哲学家洛克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知识论问题上分别主张()A: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B: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 C:天赋观念说和白板说 D:白板说和天赋观念说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1)

第一章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 3、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6、拉尔夫·泰勒的贡献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 8、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9、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 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 10、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 11、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12、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13、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 14、“概念重建注意课程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涵的意义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 17、夸美纽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大教学路》。 18、夸美纽斯确立了其教学原理: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2兴趣与自发的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3活动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4直观原理。 19、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 20、卢梭《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 21、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的教学论:1适应自然的教育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教育必须符合这些规律,必须建立在儿童的字人发展的基础上并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折旧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教育教学原理,第一自我发展原理第二直观原理3 教学的心理学化。 22、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是裴斯泰洛齐。 23、赫尔巴特心房进台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24、赫尔巴特的教学的“形式阶段”:第一阶段:“明了”即清楚、明确的干支新教材。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成各个构成部分,并和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已经长我的知识——进行比较。第二阶段“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明了”的基础上冲锋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记忆和想象),以在旧的观念团中找到能够同化新观念的因素,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第三阶段:“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以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不与科学成的整个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与儿童的所有观念同一起来,以概括出一般概念、公式和规律,形成系统。第四阶段:“方法”即把业已形成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_保过最完整

思修资料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大一思修重点笔记以及考试复习要点

期末思修背诵笔记: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宏观上: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①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6.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7.中华民族精神的涵(民族精神的基本容16个字)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4个字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现代物流管理》学位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 多项选择题10×3分=30分 名词解释3×4分=12分 简答题3×8分=24分 论述题1×12分=12分 计算或案例分析1×12分=12分考试时间:2小时 第一篇绪论 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的作用 1,保值 2 , 节约3,缩短距离4 ,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 5 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6.保护环境7 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 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附加价值 物流的职能 主体职能:运输、储存和配送辅助职能: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 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中期):Logistics和Physical Distribution 并存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Logistics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二、时间少三、整合好四、质量高五、费用省六、安全、准确、环保 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基本思想:均衡---不仅注意局部的优化,更注重整体的均衡 第二章物流系统 系统的概念 是指由产品、相关设施设备、人员及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构成 1.物流硬件系统 2 物流作业系统 3 物流管理系统 4 物流信息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物流中心 物流系统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广泛性

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2010年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一,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要点

思修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6)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挑战包括: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1)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理想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五、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自己的经验)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同上) 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八、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

基本课程资料

基本课程数据 欢迎您选择参加基本课程! 基本课程,是提供给二十岁以上成年人的,一个用来提升生活上各个领域的醒觉工具。透过这个工具,您会体会到它像是一面镜子一样,会支持您去醒觉到您今天创造出所有结果的原因,它之所以有效的是,您会因为这个有力量的醒觉,运用它在您的生活上,可以创造出不同可能性的结果。 基本课程是属于体验式的训练,它是一个高度互动的学习环境。在训练课程中,您将可以藉由投入,参与以及分享去为对您自己创造出您要获得的价值。在过去四十多年里,基本课程已经为全世界数十个国家,超过数十万人创造出非凡的体验以及可以持之以恒的醒觉能力。以下是一些基本课程毕业生对于完成基本课程后的响应: -是我这一生参与的训练课程中最有效的! -我本来还带着怀疑,课程完成后,我可以用全新的角度看待我的人生! -我体验到了我失去好久的动力! 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从没想到我自己可以去看到自己的盲点,还有自己从来没看到的优点,有些事情我从知道变成了真正的体验! -我的工作变的更有效率! 过去常常会陷入感觉,现在我可以去厘清状况,反而感觉更好了! -我对挫折有着更深一层的体验! 我现在很容易从挫折里跳出来,将焦点放在我的目标上! -我懂得去原谅! -我的孩子告诉我, 我变的不一样! 现在他们好喜欢和我在一起! -我重新找回了婚姻关系的热情!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课程,前几天我还不想投入,我真的很谢谢自己选择了基本课程,我是一个有自信,热情的人。 基本课程无法让您的人生更好。因为,今天的您创造了今天的结果。不多也不少。因此,基本课程可以让您从参与中体验到属于您自己不同的人生可能性。而这样的可能性是众多的基本课程毕业生体验到它价值非凡的原因。 基本课程也是整体学习环节中的第一个课程。当您完成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选择参加接下来的高级课程和领袖行动。以下是我们对您提供的关于基本课程的进一步讯息。 Awareness, Breakthrough, Leadership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 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 3、课程 4、儿童本位课程 二、填空: 1、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和(儿童本位课程)。 2、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二、简答: 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 (一)从课程的要素层面来界定 课程是学科:把课程作为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进程的计划性。教育的任务是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 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 课程作为计划或方案: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是实施教育计划的蓝图。 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课程不再仅仅是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三)从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层面界定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人是社会的人,教育就要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四)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如何理解古德莱德课程的五种层次? (一)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课程专家倡导的课程。这种课程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是最抽象的课程。 (二)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 (三)理解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又是一种观念的课程。不同教师领悟的课程不同,比正式课程要具体。 (四)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一种动态的课程。 (五)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的课程。 3、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

大一思修考试复习重点(2020年九月整理).doc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明确当代的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考试重点(全)

法律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P17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P177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79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 (4)法律适用(司法)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1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自由平等观念P188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形式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3.公平正义观念P189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立法公正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执法公正的要求:合法合理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4.权利义务观念P190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