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的历史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论文题目:火针的文献研究

姓名: 梁亚光

学号:20100207022

院系:针灸骨伤学院

班级:10级针涉一班

日期:2014年3月18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火针的定义 (2)

2、火针的起源与发展 (2)

2.1.萌芽阶段 (2)

2.2.发展阶段 (2)

2.3成熟阶段 (3)

2.4普及和提高阶段 (3)

3、火针针具的发展 (4)

4、火针的针刺方法 (4)

4.1 深刺法 (4)

4.2 散刺法 (4)

4.3 刺血法 (4)

5、火针的功效 (4)

5.1、温壮阳气 (4)

5.2 生肌敛疮 (4)

5.3 散寒除湿 (5)

5.4 祛风止痒 (5)

5.5 祛瘀除腐排脓 (5)

5.6 散结消肿 (5)

5.7 止痛缓急除麻木 (5)

5.8 清热泻火解毒 (5)

6、火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

6.1 火针的适应症 (6)

6.2 火针的禁忌症 (6)

6.2.1 火针在人体的禁忌部位 (6)

6.2.2 火针应随季节时令而改变,不能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 (6)

6.2.3 太阳病汗后误下之后不宜用火针 (6)

7.1 火针温度 (7)

7.2 掌握好火针针刺的深浅度 (7)

7.3 火针刺后应注意保护针孔 (7)

7.4 火针使用的时间间隔 (7)

8、关于火针的部分文献摘录 (7)

8.1《黄帝内经》 (7)

8.2《伤寒论》 (7)

8.3《针灸聚英》 (8)

9、小结 (8)

参考文献------------------------------------------------------------------------------------------9

火针的文献研究

(10级针涉一班梁亚光 20100207022)

摘要:火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刺八穴位或一定韶位以治疗疫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具有桔寒障湿、诮瘀散结、清热解毒、温通经络等功能。火针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业.在《灵枢-经筋》就记载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对火针论述的总结,详细介绍火针的特色。

关键词:火针功效适应症禁忌症文献

1、火针的定义

火针,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火针疗法,又称燔针法、焠刺法。通过对火针针体加热或烧红后,将携有火之热能的针体迅速刺入机体穴内,以其热能来激发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是将针法和灸法巧妙的结合,将机械能与热能融于一体的医疗技术。

2、火针的起源与发展

2.1 萌芽阶段

汉代《黄帝内经》中记载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即馋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毫针、长针、大针,其中大针即为火针。《黄帝内经》称火针针具为“大针”“燔针”,将火针疗法称为“粹刺”法、“燔针”法。《灵枢·经筋》中详细记述了全身十二经筋病症,治疗都强调“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官针》中也记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素问·调经论》中也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黄帝内经》对火针的针具、刺法以及其适应症、禁忌症都初步的描述,认为火针的治疗多局限于寒证,禁忌症是热证,说明当时火针的应用并未得到较全面的推广,只是萌芽阶段。

2.2 发展阶段

《伤寒论》将火针疗法称为“温针”“烧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非适应症,以及误治后的处理作了详细论述,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火针疗法的内容,促进了火针疗法的发展。

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一书,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疗法的名称,而且还将火针应运于眼科。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强调火针的适应症为寒证和痹证,并且肯定了“焠刺”是刺法之一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称火针为“煨针”,并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这是火针治疗热症的最早记载,从此进一步扩展了火针适应症的范围。

宋代王执中所著《针灸资生经》,将火针针具称为“白针”,《针灸资生经》所载火针治疗的病症,均为作者亲身体验或给其亲属治疗的病案,真实可靠。《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则对痈疽用火针或不用火针的证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

者宜针烙”,其也首次提出小儿无辜疳用火针治疗的方法:“烧针似火色,看核子大小,作一纸环子束定,无辜仍须捏定,以针当中烙之,可深二豆许,即贴沉香膏”。

汉晋唐宋时期,有关火针的论述已打破了《黄帝内经》的范围,对火针的刺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有扩张,特别是火针已推荐用于内外科等各种疾患,但其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

2.3 成熟阶段

元明时期火针日趋成熟,高武所著的《针灸聚英》一书,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火针的疗法,指出“凡癥块结积之病,甚益火针”标志着火针疗法的日趋成熟;明代的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一书,总结了明代以前用火针治疗疾病的经验,并把火针列为针灸疗法的一种针法。明代的火针疗法,已成熟的走上了针灸的圣坛。直到明清以后,火针疗法才统一了称谓,统称为火针。李学川之《针灸逢源·卷三》里火针法篇对火针的刺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强调“烧时令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先令他人烧之,医者临时用之,以免手热”;“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人,毋另惊恐”;“凡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从两旁按之,另脓随手而出”。李时珍则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基础,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里较全面的论述了火针的刺法,治疗作用,并且对火针治疗痈疽,痹证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而且也对火针治疗目翳的刺法进行了描述,曰:“其法用平头针如翳大小,烧赤,轻轻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即用除翳药敷点。

明代是火针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由于那个时代采取了限制中医的措施,火针疗法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只在火针的治疗范围上有所延伸,而在针具和操作方法上却没有很大的改进。此阶段已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火针理论基础,不仅从刺法、适应症、禁忌症上有所扩展,还对火针的针具进行了规范,火针已用于内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专科疾病的治疗,并且有大量的医案记载,为火针疗法的成熟阶段。

2.4 普及和提高阶段

针具由传统的粗火针发展到细火针、电火针、电热针,治疗范围则扩展至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个方面,近些年甚至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探讨火针的治疗机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针灸得到普及和提高,火针疗法也从新得到重视,针具由传统的粗火针发展到细火针、电火针、电热针,治疗范围则扩展至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个方面,近些年甚至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探讨火针的治疗机理。

近些年来对火针的研究更加深入,出现以贺氏火针、师氏火针为代表的火针研究,对火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火针针具的发展

《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九针”用作火针之用的有大针和铍针,其中大针用来焠刺,铍针用来铬刺,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具也的到不断革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师怀堂老先生倡导的新九针,即细火针、粗火针、中粗火针,三头火针,火针、火铍针;还有贺普仁老先生提出的五针,根据不同形状、规格和用途分为,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三头火针。粗火针直径1.1mm或更粗,中粗火针直径0.8mm,细火针直径0.5mm,各针针身长4cm,盘龙针针身长4cm,针尖呈鼠尾型;平头火针直径3m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6cm,针尖为光滑的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