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第五代处理器解析

intel第五代处理器解析
intel第五代处理器解析

北京时间2015年1月7日凌晨,英特尔在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 20 15展会上,发布了第五代酷睿处理器(Broadwell-U)。对于第五代酷睿我们早已期盼多时,其实它理当应该来的更早,只是英特尔数次的延迟让我们在2015年

才能见到它的“真实”面目。

从2014年中期开始,就已有消息称英特尔将会在CES 2015上发布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尤其是在Broadwell-Y(Core M)的发布后,在CES 2015上发布第五代酷睿变得理所应当。不过也是要感谢Broadwell-Y的提前“泄密”,令我们能够提前知道有关第五代酷睿处理器的一些特性,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Broadwell 制程工艺的提升,Broadwell-Y的14nm制程令PC散热风扇也变得“无关紧要”,令PC在性能提升的前提下还能降低功耗提升续航。得益于Broadwell-Y的出色表现,我们对第五代酷睿的期待值也直线上升。

英特尔Broadwell-U处理器成员:

●Broadwell Intel Core i7:i7-5557U、i7-5650U、i7-5550U、i7-5600U、i7-5

500U

●Broadwell Intel Core i5:i5-55287U、i5-5257U、i5-5350U、i5-5250U、i5-

5300U、i5-5200U

●Broadwell Intel Core i3:i3-5157U、i3-5010U、i3-5005U

●Broadwell Intel Pentium:3805U

●Broadwell Intel Celeron:3755U、3205U

Intel Broadwell-Y处理器成员:

Intel Core M-5Y71、M-5Y70、M-5Y51、M-5Y31、M-5Y10c、M-5Y10a、

M-5Y10

英特尔此次发布的Broadwell-U处理器共17款,其中隶属酷睿系列共14款,隶属奔腾系列共1款,隶属赛扬系列共2款。不过Broadwell-Y虽然与第五代酷睿制程相同,但英特尔并未将它列入到第五代酷睿当中,而是当做一个新的分类。

TDP 15W的Core i7/i5产品系列

Keyword:制程工艺

由于Broadwell-Y的发布,英特尔第五代酷睿l处理器的制程工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根据Intel的Tick-Tock发展规律(Tick代表着“制程”,Tock代表着“架构”,意思是指Intel处理器会按照Tick-Tock-Tick-Tock……这样的规则发展),如今Intel Core处理器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正值“制程”年,也就是Tick年,无疑它将会在处理器制程工艺方面有所提升。

然而由于Core M(Broadwell-Y)的上市,第五代Intel Core处理器制程工艺俨然已不是秘密,就是14nm。制程工艺的提升,令CPU功耗变得更低,进而令

笔记本的设计可以更加轻薄化。

TDP 15的Core i3及赛扬产品系列

Keyword:CPU性能

CPU性能提升是一个必然的事情,每代新品相对于上代都会在性能上有所提升,只不过重点是“幅度”会是多少?从Broadwell-Y那里我们知道了,它相较于Haswell-Y提升了50%,之所以提升会有这么多,是因为Haswell-Y相较于H aswell-U或者Haswell-H差的比较多,因此将Broadwell-Y大幅提升也是自然而

然的。

但是对于第五代酷睿而言,提升50%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此前Ha swell-U已经足够的强劲,完全没必要再度大幅提升第五代酷睿性能,而且如果要大幅提升性能,就会加大处理器的功耗,还会连带降低笔记本的续航,这是一

个得不偿失的办法。

TDP 28W的Core i7/i5/i3产品系列

因此,如今的Intel处理器并不会刻意追求性能大幅的提升,而是按照Intel 所述的2:1原则:即性能提升2%,功耗不增加1%,以更为“和谐”的形式进行发展。按照英特尔官方宣传所述,第五代酷睿处理器性能相对于Haswell-U性能提升10%,第五代酷睿的重心将会偏向于GPU的提升,不过即便如此,它的CPU

性能也要远超竞争对手!

Keyword:GPU性能

相对于CPU性能的过剩而言,Intel在GPU图形方面的性能就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第五代酷睿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就目前现状而言,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共包含4类核芯显卡型号,分别为GT1、GT2、GT3与GT3(28W)。

●28W GT3:Iris 6100,48个执行单元;

●15W GT3:HD 6000,48个执行单元,频率略低;

●15W GT2:HD 5500,24个执行单元,低端i3为23个执行单元;

●15W GT1:HD Graphics,12个执行单元。

其中GT3(28W)性能最高,为Intel Iris Graphics 6100;其次是GT3,也就是Intel HD Graphics 6000;然后是GT2,即Intel HD Graphics 5500;最后是GT1,对应的是Intel HD Graphics。据悉在GT3(28W)上还会有更高版本,对应的就是Intel Iris Pro Graphics 6200,不过它要等到2015年中期甚至下半年才会

出现。

●Intel Iris Graphics 6100:i7-5557U、i5-55287U、i5-5257U、i3-5157U ●Intel HD Graphics 6000:i7-5650U、i7-5550U、i5-5350U、i5-5250U、●Intel HD Graphics 5500:i7-5600U、i7-5500U、i5-5300U、i5-5200U、i3-

5010U、i3-5005U

●Intel HD Graphics:Pentium 3805U、Celeron 3755U、Celeron 3205U

具体数据方面,引用一段英特尔官方的介绍:Intel Core i7-5600U处理器搭载Intel HD Graphics 5500(24个单元)核芯显卡,相对于上一代的Intel Core i7-4600U处理器所搭载的Intel HD Graphics 4400(20个单元)而言,3D图形性能提升最多22%,视频转换性能提升最多50%,办公性能提升最多4%,电池续航延

长1.5个小时。

Keyword:TDP/续航

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第五代酷睿而言,它们的TDP最大热设计功耗仍维持在15W,这与上代Haswell并无区别。在Haswell时代,除了TDP外还有一个词需要我们记住——SDP,它是场景设计功耗的简称,是非满负载状态下的TD

P,因此SDP理论上要低于TDP。

然而到了第五代酷睿,我们还要记住一个词“cTDP”。cTDP就是可以对CP U进行调节,最终可以实现设定高于TDP或是低于TPD的散热设计。通过这项设定,CPU就可以运行在比通常高或者低的频率,相应的就可以提升/降低性能,

亦可通过降低性能来抑制发热。

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均可实现cTDP Down,也就是说第五代酷睿可以运行在低于TDP功耗的模式下,而且最低可以7.5W,仅有TDP的一半。以Intel Core i5-5200U为例,它的TDP功耗为15W,然而cTDP Down却仅有TDP的一般,

即7.5W。

受功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续航,因此两者也被放到了一起,根据英特尔方面提供的数据:相对于上代Haswell而言,全新的第五代酷睿在保证相同运算性能前提下,笔记本电脑会有大约1.5小时的提升。或许这样的数据没有达到你的预

期,但是你要明白一点,随着CPU功耗降低,它俨然已经不是笔记本上最大的用电大户,续航时间并不能只看处理器,处理器对续航时间的影响越来越小!

Keyword:性价比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制程、CPU性能、GPU性能、续航的提升,第五代酷睿还采用了一些创新、高端的技术,如Smart Sound技术、WiDi 5.1无线显示

技术、Wireless AC-7265无线网卡。

Smart Sound技术:芯片组内整合专用的音频DSP,支持MP3/AAC解码、Waves/DTS后期处理、语音唤醒,而且完全可配置、可编程;WiDi 5.1无线显示技术:可以支持DX9/11全屏游戏,以及4K超高清输出;Wireless AC-7265无线网卡:新的M.2 1216规格(12×16毫米),直接焊接在主板上(BGA),峰值速度比AC-7260提升15%,并改进了连接稳定性,待机功耗降低50%、工作功耗

降低30%。

对于笔记本产品而言,处理器的售价占据了价格构成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对无独显的笔记本电脑而言,处理器售价绝对占据了较大的成本比例。据“内部消息”称,全新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将会保持上一代的售价,因此第五代酷睿笔

记本售价应与第四代Haswell-U笔记本相差不多,而且在性能、续航、轻薄等多个方面都会有所改变与提升,有购买需求的朋友们不妨等待第五代酷睿笔记本,

那样性价比会更为合适!

附:Intel处理器编号命名规则:

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基于一种字母数字方案,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SKU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b

intel的cpu有哪些系列

intel的cpu有哪些系列? LGA775接口 赛扬系列如赛扬331 赛扬E系列如赛扬E430 赛扬E双核系列如赛扬E双核E1200 奔腾4系列如奔腾4 506 奔腾D系列如奔腾D 802 奔腾E双核65NM系列如奔腾E2200 奔腾E双核45NM系列如奔腾E5200 酷睿2双核E系列如酷睿2E7300 酷睿2四核Q系列如酷睿2Q6600 LGA1366接口 酷睿I7系列如酷睿I7 920 Amd的cpu有哪些系列? AMD(所有AM2 AM2+ AM3全是940针脚) AM2接口 闪龙系列如闪龙3200+ 闪龙LE系列如闪龙LE1150 双核闪龙系列如双核闪龙2100 双核速龙系列(K8) 如双核速龙5400+ 双核速龙BE系列如双核速龙BE2350 AM2+接口 双核速龙系列(K10) 如双核速龙7750 三核羿龙系列如羿龙8650 四核异龙系列如羿龙9850 AM3接口 三核羿龙II系列如羿龙II X3 720 四核羿龙II系列如羿龙II X4 940 Cpu构架的含义 解释一: CPU的封装形式。一种是Socket,一种是Slot。 Slot架构已经被淘汰掉了,代表的如Intel的叫Slot 1、AMD的叫做Slot A。Socket架构是目前我们最常见的,代表性的如Intel的Socket370、Socket478、Socket T(又称LGA775)AMD的Socket462、Socket754、Socket939、Socket940等。 解释二:

CPU内部结构,包括晶体管电路设计、制造工艺、指令集、计算管道、总线运作方式。。。 比如:PⅢ是采用P6总线架构设计的,此架构优点是流水线短,执行效率高,缺点是前段总线与外频同步,总线带宽不能满足高吞吐量的数据。 而P4、PD是采用Netburst总线架构来设计的,此架构的优点是可以利用QDR 技术采用4倍传送速率来进行总线传输以达到高带宽,实现数据的高吞吐量需求。缺点是超长的计算管道虽然能升CPU的主频,但是超长流水线导致CPU 的执行效率严重低下,因此人们常形容P4的CPU是高频低能,高主频导致CPU 的功耗和发热量严重上升,因此,Intel开发出了Core架构。 Core架构可以说是目前桌面处理器最快的,它采用与P6架构比较类似,但是与P6的架构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首先它最大的优点是把流水线缩短,这样CPU的运算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其次它有保留了Netburst的总线传输方式,总线依然是以外频的4倍运作,然后利用共享二级缓存的先进技术,把CPU的性能提升了很高的层次。此架构的优点是运算效率高、功耗低,缺点是目前的价格偏贵。。。 AMD的架构我不太清楚,所以暂时不发表任何评论。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AMD 的总线架构完全不逊于Intel,因为AMD采用的是在CPU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并以HTT总线方式运作,单凭这几点就代表了AMD的CPU也有着绝对卓越的性能。 cpu的线程和核心数 线程:cpu线程就相似于GPU的流水线,每一线程处理多个程序。多核心cpu 也就是多线程,程序只要支持多核心处理,就能够将程序利用多线程来进行处理加快程序执行效率。好比1辆小货车和1辆大货运送物品。虽然两车速度是一样的,但是运送的物品缺大了一倍。那么反过来讲,把1个执行程序分成两部分并行运算,它的运算时间应该是有缩减的。 cpu的线程目前分两种,每核心1线程和每核心双线程。按照intel的理论来讲,支持双线程的cpu效能要强于单线程。 核心数:核心数指CPU的内核数量,线程数指CPU可以同时处理的进程数量。I3 530支持超线程,意思是1个内核可以在一个周期里同时处理两个线程,最早在是P4上应用。——原创

Intel(英特尔)、AMD(超微)所有CPU型号大全

Intel(英特尔)、AMD(超微)所有CPU型号大全 英特尔的处理器有以下品牌: ?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英特尔? 凌动?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和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 i7-975 处理器至尊版 世界上性能最强的台式机处理器。1 借助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 975 至尊版的智能化表现,释放台式机计算潜能,轻松应对复杂的多线程游戏和应用。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至尊版 用世界上最快的处理器征服极致游戏世界: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 器至尊版。1 更快速的智能多核技术,满足您的各类需求,带来难以 想象的突破性游戏体验。 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 智能多核技术速度更快,能够自动为最需要的应用提供处理能力。借助该技术, 新的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将能为您带来惊人的突破性计算性能。这是全 球最好的台式机处理家族。 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 智能特性,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加速。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是一款出 色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媒体多任务处理环境。 英特尔? 酷睿?2 至尊处理器 适用于超级计算。享受英特尔最新双核及四核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性能 水准,获得逼真的高清晰度体验和多任务响应能力。 英特尔? 酷睿?2 至尊处理器 适用于超级计算。享受英特尔最新双核及四核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性 能水准,获得逼真的高清晰度体验和多任务响应能力。 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 多媒体发烧友们将迎来一次疯狂的体验。借助英特尔? 酷睿?2 四核

处理器,为台式机带来强大的四核性能。它是高度线程化娱乐应用和高效多任务处理的理想引擎。 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 至尊威力,铸就优异性能。凭借能效优化的双核技术和优异的能源 使用效率,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可以出色地运行要求最苛刻 的应用程序。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可提供超强的台式机性能、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出色的日常计算多任务处理能力。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的台式机平台可为您提供超凡的计算体验,以及源自英特尔的出色品质和可靠性。 -------------------------------------------------------------------- 在同一处理器等级或家族内,编号越高表示特性越多,包括: 高速缓存、时钟速度、前端总线、英特尔? 快速通道互联、新指令或其它英特尔技术1。拥有较高编号的处理器可能某一特性较强,而另一特性较弱。 一、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 i7 品牌的处理器号由 i7 标识符加三字数字序列组成。

CPU发展史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 报告名称: CPU 的发展历程探究 ——Intel与龙芯 姓名:王永琦 指导教师:周维民 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CPU的发展历程探究

CPU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_Processing_Unit)的缩写,它由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组成,可以进行运算、分析、判断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随着集成电路加工工艺的进步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CPU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 在微机的各种部件中,CPU是~核心的部件,CUP的运行速度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机的整体性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CPU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运行速度也在成倍地增长,从而促进了微机技术的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讲,微机技术的发展和CPU的发展是密切相关。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计算机系统的其他部件的相应发展,如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进~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 70年代初期,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运算器和控制器(即CUP)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像这样的芯片就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决定了微机的型号,速度和档次。在评价微机的性能时,首先应该了解其微处理器的性能。 目前世界上能生产CPU的厂商主要有Intel、AMD、IBM、Motorola和台湾的威盛等,其中Intel占据了约75%的市场份额。按照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个人,CPU就是他的心脏,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的计算机大都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即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由程序通过~系列的指令来实现~定的功能。CPU执行程序所需时间为: P=I×C×T 式中,I为程序编译后的机器指令数,C为执行每条机器指令所需的平均机器周期,T为每个机器周期的执行时间。P越少,CPU的性能就越好。因此,CPU 的性能与I、C和T三个因素有关。其中,T依赖于CPU硬件本身,由半导体材料和加工工艺决定,I和C则依赖于CPU软件及硬件,由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凭借着妇孺皆知的品牌效应和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Intel的CPU在国内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但是由于产品线频繁更新,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就连一些泡在卖场的商家都被其种类繁多的产品型号搅得一头雾水。下面笔者就将对这些CPU的型号命名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选择自己钟意的产品。 Intel CPU产品介绍 从大的命名规则来看,Intel的CPU产品主要分为Pentium奔腾系列和Celeron赛扬系列处理器。而从架构上区分,目前市面上的Intel CPU产品既有最常见的Socket 478架构,也有老一代的Socket 370架构,还有极少量的Socket 423架构。 (Intel的Pentium 4和Celeron处理器) 一、早期的Socket 370架构: 这是Intel的早期产品,当前二手市场上能见到的有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entium Ⅲ和Celeron Ⅱ,以及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虽然看起来稍显过时,但其实这里面也有着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例如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因为拥有 32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所以性能与同频的Pentium Ⅲ都有得一拼。并且由于采用了0.13微米制程,所以Tualatin图拉丁赛扬的超频潜力也不错。不过由于Intel的市场策略,Socket 370架构现已被彻底抛弃,基于该架构的主板和CPU产品也因此失去了任何升级潜力。所以这些CPU只适合老用户升级使用,并不推荐新装机的用户购买。 二、过渡型Socket 423架构: 这主要见于Intel第一批推出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 4产品。但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上市不久便立即被Socket 478架构所取代。其相应的处理器和主板产品也迅速被品牌机等市场消化,现在市场上已经几乎见不到它们了。所以如果您在逛市场时见到这样的CPU,估计都是不知道从哪翻出的仓底货或是二手产品,笔者奉劝大家尽量少碰为妙。三、主流的Socket 478架构: 这是当前Intel的主流产品,产品线中既包括有高端的Pentium 4处理器,也包括了低端的Celeron处理器。可就是同属Socket 478架构的Intel处理器,也有许多不同类型。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讲述的内容。 "ABCDE"含义释疑 我们知道,Intel的不少Pentium 4处理器在频率后面还带有一个字母后缀,不同的字母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的含义: Pentium 4处理器有Willamette、Northwood和Prescott三种不同核心。其中Willamette核心属于最早期的产品,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因为它发热较大、频率提升困难,而且二级缓存只有256KB,所以性能颇不理想。于是Intel很快用Northwood核心取代了它的位置。Northwood核心Pentium 4采用0.13微米制程,主频有了很大的飞跃,二级缓存容量也翻了一番达到了512KB。为了与频率相同但只有256KB二级缓存的Pentium 4产品区别,Intel在其型号后面加了一个大写字母"A",例如"P4 1.8A",代表产品拥有 512KB二级缓存。这些产品均只有400MHz的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B"的含义: 同样频率的产品,在更高的外频下可具备更高的前端总线,因此性能也更高。为此Intel在提升CPU频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前端总线。于是从可以支持533MHz FSB的845E等主板上市开始,市场上又出现了533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为了与主频相同但是只有400MHz FSB的Pentium 4产品区别开来,Intel又给它们加上了字母"B"作为后缀,例如"P4 2.4B"。 "C"的含义:

英特尔i3_i5_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CPU型号大全

英特尔i3/i5/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 请仔细看完本文,看完后你将会对笔记本芯片有一定了解,买笔记本才不会被JS坑骗。 ~~Kiong 前言:随着英特尔全新32nm移动处理器的推出,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大军的规模进一步膨胀。粗略地计算一下,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Core i、酷睿2、 奔腾双核、赛扬双核、凌动处理器几大家族的成员已经超过了80款,即使是经常关注笔记本技术的达人,也很难记住每一款处理器的技术规格。 名词解释 前端总线:是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 Bus,通常用FSB表示。 睿频: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是英特尔酷睿i7/i5 处理器的独有特性。也是英特尔新宣布的一项技术。 英特尔官方技术解释如下: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10%~20% 以保证程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三级缓存(L3):目前只有酷睿I系列才有,之前的都是L2(二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 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制程:制程越小越好。越来越高的工艺制程可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增加晶体管的数量,扩展新的功能。同时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每颗的单位成本也有所降低。此外,更高的工艺制程可以帮助降低CPU的功耗,另外,降低CPU的成本以前扩大CPU产能也是新工艺制的积极影响。 TDP: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直译是“散热设计功耗”。主要是提供给计算机系统厂商,散热片/风扇厂商,以及商等等进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一般TDP主要应用于CPU,CPU TDP值对应系列CPU 的最终版本在满负荷(CPU 利用率为100%的理能会达到的最高散热热量,散热器必须保证在处理器TDP最大的时候,处理器的温度仍然在设计范围之内。 注意:由于CPU的核心电压与核心电流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样CPU的实际功耗(其值:功率P=电流A×电压V)也会不断变化TDP值并不等同于CPU的实际功耗,更没有算术关系。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历代记

十载寒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历代记https://www.360docs.net/doc/d85098767.html, 2011-04-11 佚名 IT168 摘要:回顾至强处理器发展的历程,面向双路的产品从最初的至强5000系列到5400系列到最新的至强E7,算下来Intel在双路及四路以上服务器处理器中已经整整更新了10代产品。 2011年4月6日,Intel在北京发布了采用全新命名的至强E7系列,回顾至强处理器发展的历程,面向双路的产品从最初的至强5000系列到5400系列,到Nehalem架构的至强5500、Westmere架构的至强5600;而四路及多路处理器方面,最初的至强7100、六核心的Dunnington至强7400、上一代的Westmere至强7500再到最新的至强E7,算下来Intel在双路及四路以上服务器处理器中已经整整更新了10代产品。 这些产品见证了至强这个品牌一步步走向辉煌,同时这些产品也帮助数以万计的企业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最近几年Intel至强的10代产品,为了那些曾经忘却的纪念。 一代、Dempsey核心至强5000系列 英特尔公司的“Bensley”平台包括代号为“Dempsey”的双核Xeon DP处理器和代号为“Blackford”的Intel 5000系列芯片组,另外还有一系列的新技术,比如I/O AT技术、FBD内存技术、更新的安全特性等等。 英特尔当时一共发布了8款基于“Dempsey”核心的处理器:Xeon 5080、Xeon 5070、Xeon 5060、Xeon 5063、Xeon 5050、Xeon 5040、Xeon 5030和Xeon 5020。这些处理器依然采用了NetBurest微架构,它们将会是最后一个采用该微架构的Xeon系列产品。在Xeon 5000系列处理器中整合了两个完整的NetBurst微架构处理器,并且对于NetBurst 微架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主要涉及到超管线技术(Hyper Pipelined Technology)和执行追踪缓存(Execution Trace Cache)。每个处理器拥有独立的2MB二级缓存,其前端总线为1066MHz或者667MHz,可以提供8.5GB/s或者5.3GB/s的传输带宽。 Xeon 50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65nm制程,这对于有效的抑制Xeon处理器的发热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90nm制程的Irwindale核心的单核Xeon处理器TDP在130瓦左右,而Xeon 5000系列双核处理器TDP也只有135瓦甚至更低。Xeon 5000系列处理器不再采用Socket604封装,改用了FC-LGA6 LGA771封装,可进一步改进处理器的电气性能,更利于功率传导。 这个系列的处理器依然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这样每个核心可以处理2个线程,每颗双核心处理器可以并行处理4个线程,双路配置的处理器则能可以同时处理8个线程。另外,这个系列的处理器支持

最新整理Inte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I n t e 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电脑都是使用I n t e l的处理器,处理器有很多种,官方都是怎么进行命名的呢?在I n t e l C P U型号中,都有哪些C P U是带后缀的呢?请看下文解析。 I n t e 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M:笔记本专用C P U,一般为双核,M前面一位数字是0,意味着是标准电压处理器,如果是7,则是低电 压处理器。 U:笔记本专用低电压C P U,一般为双核,U前面一位数字为8,则是28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标准电压双核处理器功耗为35W),若前一位数字为7,则是17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若为0,则是15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 H:是高电压的,是焊接的,不能拆卸。 X:代表高性能,可拆卸的。 Q:代表至高性能级别。 Y:代表超低电压的,除了省电,没别的优点的了,是不能拆卸的。 T:是涡轮增压技术,能增加C P U的转速,比如5400转的,可以提升到7200转,用来增加C P U性能。 K:可以超频的版本。

无后缀的是标准版。 Q M(第四代开始改为M Q):笔记本专用C P U,Q是Q u a d 的缩写,即四核C P U。若Q M前一位数字是0,则表示此产品为功耗45W的标准电压四核处理器,若为2,则表示此产品为35W功耗的低电压四核处理器,若为5,与对应为0的C P U主要规格相同,但集成的核芯显卡频率更高(如3630Q M和3635Q M,后者核显最大频率 1.2G H z,前者则是 1.15G H z)。 H Q:第四代C P U新出现的系列,主要参数和标准的四核C P U一致,但集成了性能空前强大的核芯显卡I r i s P r o5200系列,这种核显的性能可以直接媲美中端独立显卡。目前有i74750H Q,4850H Q和4950H Q三款C P U,后来出了一款i7 4702H Q,并没有集成高性能核芯显卡,是定位较为模糊的一款产品。 X M:最强大的笔记本C P U,功耗一般为55W。X意为E x t r e m e,此类型C P U完全不锁频,在散热和供电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无限制超频,而即便是默认频率下,也比同一时代的其它产品强大得多。这类C P U都是工厂生产后精心挑选出来得极品,质量极佳,性能完美,但价格非常昂贵。一块X M系列的C P U批发价可达1000美金以

英特尔公司简介

英特尔公司简介 英特尔(Intel)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半导体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8月。在世界半导体生产企业中稳居首位,其业务活动以设计和制造先进的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零部件以及采用这些零部件的计算机系统为主。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英特尔公司呈现出一种加速发展趋势,年销售额、利润额和资产总额全面增长,而且盈利增长快于销售额增长,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英特尔公司的前景将更加光明。公司总裁格罗夫介绍,公司将全力把个人电脑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英特尔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微处理器、微型信息处理机和处理板以及通讯产品。公司在美国声誉极佳,这是公司不断探索的结果。创业初期公司规模还不大时,公司领袖诺伊斯等人就决心采用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风格,他们的最初的做法是每周非正式的与员工共进午餐以听取意见,不久之后公司转而推行一种仔细推敲的工作安排,强调公开性,在最低一级进行决策,重视纪律和问题的解决等等,要求每天8点以后才上班的员工书面写明迟到的原因。此外,公司还通过三条途径强化管理,加强企业的生存基础。 第一,重视产品开发。和所有高技术企业一样,英特尔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风险很大的市场,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此立住脚跟并有所发展。1980年,果断退出DRA 市场,集中精力确保其在微处理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如今,英特尔公司仍然在微处理器市场上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还在研究开发上投放巨资,1992年用于研究开发更新开支的经费预算是20亿美元,公司先后投入50亿美元开发“奔腾”处理器芯片。正确的市场开发战略和巨额的投入是公司经历了八十年代的波折后从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 第二,注重质量。英特尔公司通过两种方法来提高其产品质量。一是英特尔生产率集团实施“管理生产率计划”,“以使生产率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计划包括工作、任务简化培训,工作负担分配分析和使组织结构最优化。此计划是集团在两年间节约开支1200万美元。二是实行质量审计制度,由公司派遣质量审计官巡回世界各地审查公司产品质量,确认各分支机构是否遵循正确的程序和指令,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就有关建议写出报告送交最高管理层和公司质量审查办公室。各分支机构也要经常进行质量自检。 第三,全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自九十年代年代以来公司先后为职工建立了免费健身房,分级咖啡厅,废除了迟到交书面书面报告制度,推行实迹考评制度,现金奖励制度等等,公司还推行了利润分享计划,三周全薪休假计划,公司员工有机会以15%的折扣购买公司股票,为员工支付医疗保险等,又将1989——1991年间所关闭工厂的2000余工人中的80%左右安置到其他工厂或部门,凡此种种,都使工人对工厂具有较高认同感和向心力。 英特尔公司最初是以生产电脑存储器为主,后由于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冲击,而被英特尔公司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英特尔i系列处理器技术参数

i3处理器 系统处理器 号内核/ 线程数时钟 速度英特尔? 智能高速缓存芯片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1 英特尔? 超线程(HT)技术?2 标准电压处理器 i3-350M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2.26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 i3-330M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2.13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 超低电压处理器 i3-330UM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 i3-540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3.06 GHz 4 MB 32 纳米否是 i3-530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2.93 GHz 4 MB 32 纳米否是 i5处理器 系统处理器 号内核/ 线程时钟 速度英特尔? 智能高速缓存芯片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1 英特尔? 超线程(HT)技术?2 英特尔? 高清显卡(HD Graphics)技术?3 标准电压处理器 i5-54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5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06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i5-52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4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2.93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i5-43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2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2.53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超低电压处理器 i5-540UM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i5-52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0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1.86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i5-430UM 2 个内核 /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I n t e l公司的C P U发展 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41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公司的CPU演进史几乎就等于计算机演进史。 就Intel而言,经历过8086(第一代)、80286(第二代)、80386(第三代)、80486计算机(第四代)、Pentium(第五代)、Pentium Pro(第六代)到现今的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Ⅳ,到现今主流的多核心CPU,期间虽有AMD、Cyrix、IBM等都陆续有跟上计算机世代的交替,除了AMD的K7、K8曾经稍微威胁到Intel的霸主地位之外,可以说是Intel公司的天下。 Intel 4004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 X86系列 Intel x86处理器成为IBM PC的大脑。这个历史的选择也将英特尔公司日后带入了财富500强大公司的行列。 Intel 8086?/8088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这就是第三代微处理器的起点。?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

Intel微处理器发展史

Intel官方超高清大图:微处理器发展40周年 1971年11月15日,Intel 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时至今日即将整整40年。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Intel 今天放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历代17款处理器的超高清大图特写(外壳与内核),值得收藏,不容错过。 首先来看一段老祖宗4004与当今最快处理器Sandy Bridge Core i7 的有趣对比: 1、对比晶体管速度,4004就像是蜗牛,每小时前进5米,而现在就是肯尼亚选手帕特里克·马卡乌·穆斯约基今年9月25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马拉松长跑记录:2小时3分38秒,平均时速20.6公里。从频率上对比,二者就分别是蜗牛和闪电博尔特。 2、如今一台笔记本每年的能耗价值约25欧元(¥220),而如果1971年来处理器功耗不变,如今的笔记本每年要在能耗上支出大约10万欧元(¥87万元),没几个人能用得起。 3、4004的内核包含2300个晶体管,Sandy Bridge 则是9.95亿个,就像一个小村落和整个中国的人口对比。如果每颗晶体管都是一粒米,9.95亿颗足够波兰波兹南、德国斯图加特、英国格拉斯哥或者任何56.7万左右人口的大城市的所有人都饱饱地吃上一顿。 4、Sandy Bridge 采用32纳米工艺制造,内核面积216平方毫米,而如果使用4004的10微米工艺,Sandy Bridge 的内核面积将是21平方米,或者说7×3米。感谢摩尔定律。 5、4004的频率为74KHz,Sandy Bridge 则可达4GHz 左右。如果汽车的速度也照此提升,那么今天从旧金山开到纽约,或者从葡萄牙里斯本开到俄罗斯莫斯科,都只需要1秒钟。 6、从4004到Sandy Bridge,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5000倍,功耗只有当初的5000分之一,价格则降低到了50000分之一。 7、贝尔实验室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有一个手掌那么大,而在22nm 三栅极工艺下,一个针头(直径约1.5毫米)的空间就能放下10多亿个晶体管。

Intel_CPU型号规格大全

产品型号主频插槽核心前端总线外频制程 L2/L3缓存核数工作电压 Intel 赛扬II 800 80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 核 1.70V Intel 赛扬II 850 85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1.70V Intel 赛扬II 900 900M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G 1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50V Intel 赛扬II 1.1G 1.1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8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2G 1.2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 1.3G 1.3GHz Socket370 Coppermine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1.50V Intel 赛扬III 1.1G 1.1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75V Intel 赛扬III 1.2G 1.2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75V Intel 赛扬III 1.3G 1.3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5V Intel 赛扬III 1.4G 1.4GHz Socket370 Tualatin 100MHz 100MHz 0.13微米 256KB/-- 单核 1.45V Intel 赛扬4 1.7G 1.7GHz Socket478 Willamette 400MHz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7V Intel 赛扬4 1.8G 1.8GHz Socket478 Willamette 400MHz 100MHz 0.18微米 128KB/-- 单核 1.7V Intel 赛扬4 2.0G 2.0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2G 2.2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4G 2.4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5G 2.5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25V Intel 赛扬4 2.6G 2.6GHz Socket478 Northwood 400MHz 100MHz 0.13微米 128KB/-- 单核 1.5V Intel Celeron D 310 2.13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Intel Celeron D 315 2.26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Intel Celeron D 320 2.40GHz Socket478 Prescott 533MHz 133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V

Intel-CPU分类解析

英特尔?处理器发展至今,已诞生了好几个家族, 分别有赛扬?、奔腾?、酷睿?、至强?、凌动?、Quark?、安腾?等系列。 比较常见的几个系列中,最早的是赛扬Celeron系列,所以性能比较落后,主打低端市场;接着就是奔腾Pentium系列,随着家族系列的发展,奔腾Pentium系列也逐步沦为低端市场, 但在性能上相较于赛扬Celeron系列会略胜一筹; 发展至今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已然成为主流, 上市以来以多核心、多线程、集成GPU功能提供一体式的影音娱乐解决方案为目标, 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可以说是大家最为熟悉、常见的, 也是众多品牌厂商常用到笔记本处理器 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1、品牌 intel?Core?(英特尔?酷睿?)为家族品牌。 2、CPU家族标识 i7为CPU家族标识,酷睿Core系列分别有i3、i5、i7 分属低中高端三个系列定位。 *移动端i3为双核处理器,支持超线程技术,也就是2个核心模拟出4个线程,无睿频技术。常见于各类商务笔记本,娱乐笔记本,性能中等,不适合大型游戏。 *移动端i5有双核和四核,支持超线程技术,相对i3主要增加了睿频技术,

可以在不同负载下主频动态变化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低压i5在商务笔记本,娱乐笔记本中较为常见,标压i5则是在中高端笔记本里面使用频率最高。 *移动端i7则复杂一些,价格一般较贵,有双核和四核,支持超线程,睿频技术。 其睿频幅度非常大,指令集支持上最为完善,常见于中高端游戏本。 3、代数 4为CPU代数,至今已发展至第七代,每一代架构都不同,工艺也会有所差异。 第一代为Arrandale架构,32NM工艺。第二代为Sandy Bridge架构,32NM工艺。 第三代为Ivy Bridge架构,22NM工艺。第四代为Haswell架构,22NM工艺。 第五代为Broadwell架构,14NM工艺。第六代为Skylake架构,14NM工艺。 第七代为Kaby Lake架构,14NM工艺。第八代据有关消息透漏为7NM工艺的,架构未知。 目前,第一~三代处理器已经逐步被淘汰出市场, 市场上四代处理器也已经属于清货阶段,主流的处理器以五代和六代居多。 七代处理器是今年新推出的,暂时只是先推出低压U系列, 标压系列还未全面铺货,而价格方面也是相对比较贵。 4、产品尾缀 M属于产品线尾缀,意为移动标压。 Intel在台式主机和笔记本领域处理器型号非常多,其中型号后缀也较为复杂, 常见的笔记本处理器后缀有Y、U、M、MQ、H、HQ、K等。 尾缀Y: 代表超低电压,散热功耗为10W,如:MY-6Y30、M5-6Y54、M7-6Y75等这种处理器,主要用于二合一的产品。 尾缀U: 代表低电压,散热功耗为15W,如:i5-4200U、i5-5200U、i5-6200U,主要用于超极本和

CPU宝典之intelCPU编码含义

CPU宝典之intelCPU编码含义 以下介绍intelCPU编码含义: 图片附件: 1.jpg (2007-5-7 13:35, 164.03 K) 图片附件: 1.jpg (2007-5-7 13:51, 60.99 K)

CPU都可以从其外面壳的铁上看到以上的信息,上面一共5行字母,最上面的字母INTEL 05就不多说了相信谁都知道。 图片附件: 2.jpg (2007-5-7 14:00, 140.42 K) 第二行的Intel? Core?2 Duo 表示这颗CPU的系列,就是我们常说的酷睿,同样如果是其他CPU还有可能是CELERON D、Pentium4,Pentium D等等。

图片附件: 3.jpg (2007-5-7 14:05, 138.31 K) 第三行,开始的6300,这个编号在以后的Intel处理器里可能都会看见,这是Intel处理器上的一个产品产品编号,和下面的1.86GHz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频率。 图片附件: 4.jpg (2007-5-7 14:09, 138.63 K) 紧接着后面的SL9SA可能不少朋友就比较陌生了,这几个字母叫S-Spec 编码,是Intel为了方便用户查询其CPU产品所制定的一组编码,此编码通常包含了CPU的主频、二级缓存、前端总线、制造工艺、核心步进、工作电压、耐温

极限、CPU ID等重要的参数。并且CPU和S-Spec编码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S-Spec的含义无法直接看出的,也没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各字符所代表的参数规格,但它是选择Intel处理器的最有用工具,通过此编码到Intel 的官方网站上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d85098767.html,/Default.aspx,就可以直接查到这个型号CPU的一切相关信息,包括他的制造工艺、核心步进、极限温度、最大功耗为等(后面我列出了常见的Intel CPU的S—Spec编码对应的CPU 型号及有关参数)。具体办法如下: 1、打开https://www.360docs.net/doc/d85098767.html,/Default.aspx,如下图: 图片附件: 3.jpg (2007-5-7 14:46, 304.16 K) 2、进入CPU具体参数页面。如下图: 图片附件: 5副本.jpg (2007-5-7 14:46, 337.07 K)

酷睿处理器命名规则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命名规则 前面酷睿和iX标识和上一代完全相同的,不做更多介绍。变化主要是中间四位数字和最后两位字母。 第一位“4”:代表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 第二位“5”“6”“7”“8”“9”:这些数字代表处理器等级排序,数字越大性能等级相对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 5200;而“0”则是HD 4600;第四位“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是代表15W;“2”则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字母“MX”代表旗舰级,“HQ”封装方式FCBGA1364,并且部分支持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和博锐技术,“MQ”版本封装方式FCBGA946, “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首批移动版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Iris Pro 5200。另外,酷睿i7 M、H系列也有细微的区别,初看后可能会认为H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结果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酷睿i5和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也区别在后四位上。拿其中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0”和“1”都是HD 4400和HD 42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数字是“8”的,TDP 则是28W,最后一位字母U依然代表低电压,而全新的“Y”字母则代表更低功耗的11.5W。注:在表格中有一项SDP是之前没有过的,英特尔以往使用热设计功耗(TDP)来衡量计算机在最差情况下的功耗,即CPU全速运行一段时间的功耗。目前,英特尔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即场景设计功耗(SDP)。这主要衡量计算机在媒体播放等轻量级应用下的功耗。英特尔将以SDP来衡量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的处理器。可以看到,只有超低功耗的11.5W处理器上才会有SDP场景设计功能。 附:酷睿i7处理器中core i7 4710MQ 排名在五名左右(联想Y400-430笔记本系列CPU)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Intel公司的CPU发展史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41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公司的CPU演进史几乎就等于计算机演进史。 就Intel而言,经历过8086(第一代)、80286(第二代)、80386(第三代)、80486计算机(第四代)、Pentium(第五代)、Pentium Pro(第六代)到现今的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Ⅳ,到现今主流的多核心CPU,期间虽有AMD、Cyrix、IBM等都陆续有跟上计算机世代的交替,除了AMD的K7、K8曾经稍微威胁到Intel的霸主地位之外,可以说是Intel 公司的天下。 Intel 4004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 - X86系列 Intel x86处理器成为IBM PC的大脑。这个历史的选择也将英特尔公司日后带入了财富500强大公司的行列。 Intel 8086 /8088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这就是第三代微处理器的起点。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88,8088工作频率为、或8MHz,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 Intel 80286 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80286集成了大约130000个晶体管。该微处理器的最大主频为20MHz。80286在以下四个方面比它的前辈有显著的改进:支持更大的内存;能够模拟内存空间;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高了处理速度。 8086~80286这个时代是个人电脑起步的时代,当时在国内使用甚至见到过PC机的人很少,它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才开始普及计算机。 ~ 带领我们进入32位时代的CPU — 80386 80386是Intel第一个32位处理器,同时也是第一种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所谓“多任务”就是说处理器可以在同时处理几个程序的指令。 Intel 80386DX 1985年春天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已经成为了第一流的芯片公司,10月17日,英特尔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部包含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后逐步提高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