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_以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7
摘 要: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对其进
行保护和更新这一敏感话题更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从观念上重视到有效保护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面临的问题更多,保护更新难度更大。

怎样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中和镇Abstract:As people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sensitive topic of protection and updating for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But it’s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from this kind of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Some cities, especially with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facing more problems, and is more difficult to protect and update. How to protection and use of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as more and more a topic of concern. The topic of how to protect and exploi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increasingly a major concern.
Keyword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development;exploitation;zhonghe tou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27-02
1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1研究背景
古城墙遗址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形的遗存。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保留有丰富而独特的古城墙遗址,这些古城墙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同时由这些价值又衍生出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这些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初欧洲就已开始从搜求古物艺术品转为完整的发掘、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美化城市相结合。

法国就致力于对历史地段
内的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并保持遗址的活力使得其价值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利用。

意大利则把考古遗迹的维护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建设与保护结合为一体,严格控制遗址以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貌。

国内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国外的遗产保护实践经验还是有需要借鉴的地方,首先就要正确认识遗产的价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

2 中和镇古城墙现状及分析
2.1中和镇古城墙现状
中和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距离儋州市区约45km,现有人口3.9万人,镇域面积55km 2。

中和古城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为夯筑城墙,宋、元沿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知州田章辟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外设瓮城(月城)及护城壕等建筑,城门、瓮城(月城)建筑及城墙原址外用砖石包砌加固;清代多次修葺。

古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1600m。

古城现存西(镇海门)、北(武定门)两城门及其瓮城(月城)和两城门相连的城墙,东(德化门)、南(柔远门)两城门及部分城墙已毁,城基尚存。

2.1.1武定门
城门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其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

门呈拱形,部分青砖上雕刻卷草纹,武定门门额上横书“武定门”三个楷书大字,地面现存石门墩、挡门石等遗物。

武定门高5.54m,进深21m,拱门高3.5m。

武定门外设有瓮城(月城),瓮城(月城)内部为红粘土夯筑,外部用青条石砌筑加固。

(如图1)
2.1.2镇海门
城门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其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

门呈拱形,部分青砖上雕刻卷草纹,地面现存石门墩、挡门石等遗物。

镇海门
高5.2m,进深17m,拱门高3.75m,宽3m。

镇海门外设有瓮城(月城),瓮城(月城)内部为红粘土夯筑,外部用青条石砌筑加固。

其瓮城(月城)瓮门高3.35m、宽2.53m、进深5m。

(如图2)
2.2破坏古城墙的因素
2.2.1自然因素对古城墙的破坏
(1)风化腐蚀、水患天灾、年久失修等自然因素导致城墙残缺不全,城砖风化严重,城墙开裂甚至部分倒塌。

(2)中和镇濒临北部湾,地处东亚大陆气候的南缘,年平均气温23℃。

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旱季和雨季分明。

一年四季,热量丰富,阳光雨水充沛,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环境使得多种植物扎根与城墙之中,以至很多墙体变形倒塌。

2.2.2人为因素对古城墙的破坏
(1)战争。

这是城墙最大的破坏原因,多次的战争使得城墙饱受战火的洗礼。

(2)城市更新。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城墙在城市更新中被拆除,严重破坏了古城风貌的完整性。

(3)认识不够。

对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仍旧缺乏,城墙年久失修,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古城墙残破不堪。

2.3古城墙的价值及保护的意义(1)历史文化价值
儋州是海南四大古州之一。

儋州古城是海南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一定的艺术价值。

在古城址中,保存最好的就是武定门、镇海门以及之间的城墙。

(2)建筑艺术价值
古城墙作为古时的重大军事防御工事之一,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对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古城墙的现代人来说极具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丛安琪(1988-) ,女,安徽凤台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古城墙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
——以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设计为例
A Study on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Monu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
——A Case Study of Zhonghe Town in Danzhou City,Hainan Province
丛安琪 Cong Anqi
图1-武定门图2-镇海门图3-城墙现状
3 古城墙保护措施
3.1保持古城墙历史空间的延续性
中和古镇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受到保护,其中包括了保存最完整的城墙和城门。

在《儋州市中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以城墙及护城河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保护现存的武定门和镇海门以及其中的城墙。

重建护城河,重塑城墙的整体性并以局部整治,控制协调区用以建设城墙遗址公园。

建立遗产长廊、生态长廊、休闲长廊成为城市景观轴线。

并将桄榔庵、孔庙等散乱的景点在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中统一成一个整体。

3.2对古城墙周围的景观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开发
中和城墙遗址公园以城墙为依托,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内涵,充分挖掘出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价值。

研究了古城墙外围的景观特色以及水系的重建,将古城墙和护城河建设成一个景观保护带,在保护古城墙的同时,可以给该地区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

3.3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城市本身就是人聚集生产而有的产物。

历史遗迹的保护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也是每个社会人的义务。

只有每个人都具有保护的意识才能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的具体设计问题
4.1城墙的保护
在古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古城墙是整个公园最基础的因素。

在前文分析过破坏古城墙的因素,中和古城墙也在两个方面的破坏下变得比较残破。

而且,大量的植物在城墙上生长,基本已经覆盖了整个城墙(如图3),城墙的不
连续性也成为设计的难点。

是任其发展,修葺
装扮还是恢复仿造,成为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

4.2河道的处理
古城墙的护城河大部分已经被农田和建筑
所覆盖,即使现状中有河道的部分也是干涸的。

古城内的水质也较差,污染严重,如何利用水
质较好的北门江就成为设计的问题。

是恢复护
城河最初始的状态,还是进行扩建改造,也成
为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方面。

4.3交通的问题
在《儋州市中和镇总体规划》中,围绕古
城墙遗址规划了环形道路。

虽然使得场地外的
可达性加强,但是使得古城墙与道路外部的景
观点分割开来,使得整个遗址公园的纵向连续
性较差。

5 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的设
计原则和措施
5.1 遗产长廊
古城墙遗址本身作为历史遗留的历史遗迹,
在古城墙遗址公园用地中包含了桄榔庵、孔庙
等在内的多个人文景观景点。

结合《儋州市中
和镇总体规划》中规划的环城道路,使得城墙
遗址公园成为一个沿道路的带状绿地(如图4)。

5.1.1原则
古城墙的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
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通过对
城墙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提升整个中和
镇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5.1.2措施
(1)控制城墙上的植物,减少植被对城墙
的伤害。

(2)对城墙上的坑洞等用原土回填,后夯实。

(3)严禁对城墙有新的破坏。

(4)严禁在城墙公园内农耕、放牧、取土
等破坏行为。

5.2 生态长廊
海南省本身就属于植被种类丰富的地区,
且植被极具当地特色。

在中和镇建设一个生态
良好的遗址公园,利用当地的植被特色,为城
市建设一个可供休憩游览的公共绿地。

5.2.1原则
古城墙遗址公园用地范围内的,以“保护
名木、合理建设、生态第一、加强管理”为原则,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给中和镇带来一
个极具生态特色的绿色公园。

5.2.2措施
(1)严格保护名木古树,严禁破坏名木。

(2)丰富地块内的树木种类,利用乡土植物,
营造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景观。

(3)除必要的构筑物及步行道,多以植物
为主要景观。

5.3休闲长廊
整个地块都基本被农田和住宅侵占,本来
的人流量较少,基本都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
作的用地。

在整个镇域来说,可供当地居民休
憩娱乐的公共绿地基本没有。

沿着古城墙的古
城墙遗址公园便可以带给中和镇居民一个休闲
的廊道(如图5)。

5.3.1原则
在用地范围内,以“空间丰富、设计宜人、
以休闲娱乐为主”作为设计原则,建设一个安全、
丰富的休憩空间。

5.3.2措施
(1)打造安静的空间。

规划环城道路围绕
遗址公园,所以在一直公园和环城道路中布置
成片密林,隔离道路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2)设计宜人的广场。

当地居民缺少休闲
聚集的空间,建设尺度适宜的小广场,给予当
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营造滨水景观。

改造已经干涸的护城河,
从北门江引活水灌入,设计成城墙——水面的
双重亲水空间。

(4)建立完整的步行系统。

带状的城墙遗
址公园,沿水系设置流线型步行道,可以供人
休闲漫步。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理论与实践.1999.
[2]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总体规划.
[3]邵勇、阮仪三.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的法制建设——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
展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 2002.
[4]孙凤岐.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卫
城风貌——结合永宁古卫城遗址公园设计.中
国园林.2003.
[5]俞孔坚,石颖等.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
公园(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中国园
林.2003.
[6] 刘絮,徐科峰,李春媛,阎玉泉.南国
完璧——荆州古城墙价值与保护措施分析.青
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
图4-遗产廊道分析图图5-休闲廊道景观分析图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