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松林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松林的发展前景
红松工艺价值高,用途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我场施业区属浅山区,有许多宜林地是适合红松生长的,发展红松林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桦川县老平岗林场现人工林面积为2,263公顷,落叶松占绝大部分,有限1,729公顷,而红松林只有125公顷,占人工林面积的5.5%,林龄最大的为32年,有28公顷。基于这个数量,将红松林面积发展至500公顷,使其占人工林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合理的,也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不仅可以调整红松林的龄组结构,还能调整人工林的树种结构,逐步改变我场人工林树种单一的局面。
发展红松林要做到适地适树。所谓适地适树,应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造林时的适地适树,一方面是造林后管理上的适地适树。这就是说,造林时,既要考虑到红松生长与土壤条件的关系,又要考虑到红松生长条件与造林后山场条件的关系。以往造林,都只考虑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致使造林后山场条件恶劣的造林地管理跟不上,满足不了造林树种生长所需的条件,影响了造林树种的生长。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又会加重造林后管理上的难度,使抚育管理滞后,以致造林大面积失败。因为,我场大部分山场树木萌生强烈,杂草、灌木、萌芽条等丛生密集,生长茂盛,按照常规的5年抚育法,根本达不到抚育目的。所以,营造红松,不仅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段,而且造林后,重点抓好幼林抚育,延长抚育管理年限,最大限度地改善山场条件,以适应红松生长的需要。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红松造林的适地适树。
施业区内有许多缓坡山地是适合红松生长的。下面的红松与落叶松树干解析对比材料说明,这些地段不仅适合红松生长,而且能使红松生长得更好。
我们在碗张沟经营区33林班2小班的红松林中和相邻的5小班的落叶松林中各选10株生长正常的红松与落叶松做树干解析,分别取其平均值编制表1(红松与落叶松树干生长过程对比总表)和绘制图1(红松与落叶松树高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对比图)、图2(红松与落叶松胸高直径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对比图)、图3(红松与落叶松材积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对比图),进行比较如下:
1、解析木基本情况
解析木采伐和测定时间都为一九九八年。红松解析木平均胸径为13.9厘米,平均树高为9.7米,年龄为32年。落叶松解析木平均胸径为15.6厘米,平均树高为15.2米,年龄为31年。两者生长的土壤均为暗棕壤,土层厚度都在30厘米以上,生长环境也相似,都为山坡中部,坡度都在12度左右,坡向都为南向,下木都为榛子,地被物都为苔草。
2、树高生长状况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在20年前,红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远远小于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所以,红松的树高要比同龄的落叶松低得多。但落叶松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年前即达到最大值(0.74米),比红松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0.50米)早15年,以后下降
速度比红松的快得多,所以,在25年后,落叶松树高连年生长量又比红松小得多。在红松树高平均生长量在最大值(0.30米)后,即30年后,落叶松树高增长很小,已基本稳定,而红松树高还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
3、胸径生长状况
由表1和图2发现,落叶松胸径平均生长量20年时达最大值(0.51厘米)。在此之前,落叶松胸径连年生长量远远大于红松的,在此之后,却是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远远大于落叶松的,又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2红松曲线上升趋势来看,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一直快速上升,虽然已到32年,却远没达到最大值。这说明红松胸径进入旺盛生长期,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非常适于培育大径材,而落叶松胸径虽然在10年前连年生长量就达最大值(0.72厘米),但此后却迅速下降,只能培育中小径材。
4、材积生长状况
从表1和图3曲线中不难看出,落叶松材积连年生长量20年前即达最大值(0.006米3),平均生长量也将在40年左右时达到最高峰,两者曲线也将在40年时相交,说明落叶松在40年左右时就达数量成熟,进入主伐期,材积增长也越来越少。而红松材积连年生长量虽然在20年前远远小于落叶松材积连年生长量,但在20年后却迅速增长,30年时就达到落叶松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值的2倍,且一直是迅速增长的。只不过平均生长量一直低于落叶松平均生长量,这当然是红松10年前材积极小的缘故。
从上述红松与落叶松的树高、胸径以及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对比中看到,落叶松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10年前很大,但在10年后下降迅速,导致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时开始下降而使材积在20年后增长缓慢。红松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20年后增长速度比落叶松快,而使红松材积在20年后增长迅速,且持续时间长。说明红松在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中,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材积生长量也很大,比落叶松有很强的生长后劲。这一点也可以从表1中各龄阶红松材积占同龄落叶松材积的百分率上来说明。如表2所示。
表2各龄阶红松材积占落叶松材积的百分率
从表2可以看出,红松材积占落叶松材积百分率在20年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说明20年后红松材积比落叶松材积增长的速度快。
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两点,第一,随着林龄的增长,红松与落叶松的形数分别稳定在0.55和0.44左右,实验形数分别稳定在0.42和0.37上下,这说明,随着林木的生长,红松树干要比落叶松树干圆满得多。第二,红松与落叶松的材积生长率在20年时分别为19.08%和19.20%,基本相等。在此之前,红松的材积生长率远远小于落叶松的材积生长率,但在此之后,红松的材积生长率则远远大于落叶松的材积生长率,这也正是红松材积在20年后比落叶松材积增长迅速的原因。
还有,红松抵抗不良生长环境能力比落叶松要强得多。1989年和1998年两次对5林班3小班的红松造林地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
表3红松幼林两次调查比较
这个小班是1976年营造的红松用材林,1989年调查时,幼树虽都在萌条遮盖之下,但并没全被欺死,还有40%~50%的保存率。尽管生长弱一些,但都保持一定的生命力。到1998年调查时,红松都赶上或超过了萌条,郁闭度也达0.6左右。这期间,林场并未采取任何抚育措施,只是有些职工和村民每年在其中割架条砍杖条,伐除了不少上层灌木和萌条,解除了红松上方的高度庇荫,改善了林地通风透光条件,使红松接受大量光照而得以恢复和生长。从表3可以看出,1989年以前该小班红松的平均高生长量每年只有13.8厘米,平均径生长量每年只有0.12厘米。从1989年到1998年这九年间,该小班红松的平均高生长量每年为30.1厘米,是1989年以前的218%。平均径生长量每年为0.48厘米,是1989年以前的400%。红松林中类似这种情况的有100公顷左右,现郁闭度都在0.4~0.6。这说明红松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一旦条件得到改善,又会迅速生长。落叶松则不然。在1985年以来营造的处于这类山场条件的落叶松几乎全部欺死,很少成林。由此看到,红松造林后培育管理是可以缓解的,而落叶松则不能,这正是两者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而决定的。
因此,红松只要适地适树造林,不仅20年后材积生长量大后劲强、可持续性强,而且在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还优于落叶松,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可以适当地发展。
(附表1树干解析表与附图树干生长过程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