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南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的研究实践地点:广西南丹县
实践类型: A.团队实践[√ ] B.个人实践[ ] 姓名:何苗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202
学号:2012306201612
成绩: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制
2014年9月
关于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族文化保
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省各地的申报热情也是持续高涨。

这种现象进一步表明我们国家现在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广大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有更深切的认识。

这对于提升人民的文化品位与科学文化素质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支撑。

这个暑假,利用社会实践这个机会,我们团队一行九个人,深入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族,通过亲身体验当地风俗文化,与当地人面对面交流,针对白裤瑶文化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地的传统习俗,文化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文化保护措施。

前言:
通过深入当地对白裤瑶族文化保护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白裤瑶族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在语言方面,会说瑶族语言的人数随着年龄层的降低,百分比在逐步下降,尽管下降幅度不大,但仍然说明瑶族语言在未来的交流中有弱化的潜在问题。

其次,在传统文化方面,瑶族人民对瑶族一些传统文化(白裤瑶族的铜鼓舞、吹号角、纺纱等)的了解程度同语言的发展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年轻受众越来越少的危机。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外在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如今,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已不再以自然的正常的速度发展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逐步受到同化,势必会威胁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少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语言生态已经出现危机,语言多样性也在急剧减少,我们更应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充分尊重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城市文化不断涌入乡村及偏远地区,为人们送来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导致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斗争中丧失大量原有的受众群。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而言,现代文化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

在这种冲击下,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时寻找到一条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道,以避免其传承的断裂。

正文:
来到广西省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我们就被这里美丽的风景、建筑和热情好客的人们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深深的打动了。

白裤瑶住境峰峦叠嶂,岩溶峰峒纵横交错,大小天坑及粘膏树神秘怪异,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险峻,用背篓背东西,比肩挑担子安全、省力。

故此,竹背篓成为白裤瑶的重要的运输工具。

同时,当你步入白裤瑶乡,貌似碉堡的粮仓均建在村边。

瑶家的粮食收藏不放在居家,而藏放在村外边的粮仓。

由此可见当地民风淳朴。

白裤瑶居住在高山缺水,换洗的衣服积集几天才到山下里湖或樟江河去洗晒。

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
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创造了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

以其独特的服饰,自成一体。

几百年来,白裤瑶人民傍山而居,创造了独特的寨居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

白裤瑶大多居住在石山地区,村寨一般依山而建,由于白裤瑶民对村寨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村寨内常可见到百年以上的古树。

白裤瑶村寨中以干栏式民居居多,分为排架柱头式和简单柱头式两种。

而在依山而建的白裤瑶村寨中,茅草盖顶、架空、圆形或方形的粮仓特别引人注目,粮仓造型独特,具有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等多种功能,是白裤瑶村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示了白裤瑶民族的聪明才智。

在里湖乡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屯中,白裤瑶的这种建筑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白裤瑶民在高低不平的石头上竖立起四根木柱,在木柱的项端用木条搭成或圆或方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用竹篱或木板围成一个大小适中的粮仓,再在粮仓的项部用茅草盖成圆锥形,以利雨水分流。

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在架空的四根木柱上,每根木柱的中上部上或套上一个圆形的陶罐,或倒扣一只用坏的铁锅,或围上一段光滑的铁皮,有的则干脆平放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老鼠。

我们来到里湖乡后,参观了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该馆于2004年11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同时还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建设的起点,对白裤瑶自然村寨的原状进行保护,并同时展示瑶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白裤瑶已经成为南丹县响当当的招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来。

我们来这里观看了白裤瑶民族特有的铜鼓舞、猴棍舞、服饰舞、吹牛角、打陀螺、白裤瑶妇女刺绣,及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等,了解白裤瑶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及传承情况,感受到了白裤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到白裤瑶族,最吸引人的要数他们的服饰了,白裤瑶的服饰文化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一朵奇葩,这个民族的名字本身就反映了它独特的服饰——男子身穿白裤、黑衣,故称白裤瑶。

从博物馆管理人员口中得知,白裤瑶姑娘长至12~13岁,就要向母亲或手艺好的师傅学习画裙和绣花技术。

到了婚期临近时,她已为自己准备好嫁妆了。

花裙是一个姑娘手艺的结晶,也是姑娘勤劳的象征。

在恋爱时,姑娘穿上了美丽的花裙会获得小伙子的欣羡和爱慕。

当她将自己精湛的绣品送给心上人时,也送上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白裤瑶的男子上身穿无衣领无扣黑上布对襟衣,用一条几尺长的蓝黑布作腰带绕腰捆扎。

衣的前襟每边各绣有长方形白色花纹图案一处,两边对称。

下身穿长到膝盖的土布灯笼裤,近膝盖处绣有5条长短不一的红色直条花纹。

冬天在腿上打黑色缎带。

妇女冬衣与男子服装相同,但前襟无白色桃花纹图案。

夏衣的式样十分新颖,前后用两幅一尺二宽的方布镶拼而成,上端开一大圆孔,以便穿着,两边不缝合,只用小布带连接一处为扣,前襟是一块素色的蓝黑色土布,后幅则多用白土布蜡染为底,再用各色丝线绣成一个方形几何图案,显示出白裤瑶妇女青春之美。

下身穿长到膝盖的青地月白色土布百褶裙,边缘用彩色丝线挑绣的各种花纹,色彩斑斓,鲜艳夺目。

参观了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后,我们去王尚村,甘河村向村民们发放了有关白裤瑶族文化保护的调查问卷,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村民们对白裤瑶族文化习俗的了解程度,村民们对白裤瑶族文化的存在持有的的态度,以及对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的看法等等。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年龄在20岁以下的瑶族人民
有80%会说瑶族语言,年龄在21到30岁的有90%会说瑶族语言,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95%会说瑶族语言。

数据显示,40%的瑶族20岁以下的女性对瑶族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而21岁到30岁以及40岁以上的瑶族女性在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铜鼓舞的参与度相当高,也对传统文化比较了解;男性方面,总体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调查中也提及了我国第一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的建设,并询问了瑶族人民对这项建设的看法。

大部分的瑶族人民都对这项工程表示支持,并提出希望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去保护和传播瑶族文化。

由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来,加强对白裤瑶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白裤瑶族生态博物馆的成立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当地政府还可从很多方面加强对白裤瑶族文化的保护,如在学校增设白裤瑶民俗文化传承班,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从笑就受到白裤瑶族文化的熏陶,以及对民间传承人给予资金补助鼓励更多人进行文化研究和传承。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一些热爱白裤瑶民俗文化的作家文人撰写了大量以白裤瑶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书刊。

近年来,外界对白裤瑶文化越来越充满兴趣,白裤瑶族人民可以主动学习猴棍舞、服饰的印染和织布等,以便更好地和游客交流并推介民族文化。

广西南丹县还可以举办与白裤瑶族文化相关的旅游节,力图通过旅游发展,加快白裤瑶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游客的到来,将会为白裤瑶族文化传承带来较大的经济动力。

专门从事白裤瑶族风情表演的队伍,每场表演都能获得不少收益,一些年轻人也因此不再外出务工,专门留在家乡表演。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白裤瑶民俗文化表演队到北京、台湾、上海等城市演出甚至走出国门表演,通过一系列的报道推荐和宣传白裤瑶民俗文化。

旅游的开发,带来了游客,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与提升创新等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严峻挑战,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剧烈碰撞与融合趋势在所难免,当地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正面临新的强烈冲击。

如何再次严峻形势下保存并发展当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培育民族文化经济新的增长点,是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在旅游业过程中,结合当地特殊的民情,立足于乡土民间,研究、开发、提升本地优秀的染织、服饰等民族文化资源,解决社会经济及环境、文化保护问题,促进白裤瑶经济良性互动,克为民族文化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可行示范。

在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已经建设的生态博物馆问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是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型文化保护工程。

对大力发掘先进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并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白裤头瑶族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有直接的作用。

生态博物馆采取了具体的行动,收藏白裤瑶族服饰,建立了白裤瑶族服饰文化包括染织技术相关的信息和记忆库。

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生态博物馆的白裤瑶族服饰艺术展示,在生态博物馆范围内建立白裤瑶艺术表演队,配合旅游的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举办服饰染绣培训班,提高技术水平将某些村寨作为染织文化传承与开发的试验基地,举办骨干培训班,培训指导白裤瑶染织文化开发项目。

设立白裤瑶族服饰艺术示范户,并给予一定扶持。

当地政府还可以举办染绣比赛,发现人才,激励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传承民族文化,对服饰艺术的优秀传人给予奖励。

通过国际的、民间艺人的、培训性质的等各种类型学术研讨会,评估、宣传、推广白裤瑶染指文化的资源、品牌以及开发的经验。

结束语:
此次广西之行,我深切感受到了白裤瑶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白裤瑶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的巨大冲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可行的传承和发扬白裤瑶族传统文化的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的发展】
【神秘古朴的白裤瑶族民族文化】
【白裤瑶族生态博物馆简介】
队员感言:
此次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次体验,也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挑战。

来到广西省南丹县里河乡,在感受到当地浓浓的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不易。

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刚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并不是很愿意甚至有点排斥与我们交流,活动进展得并不顺利,我们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先和他们一起做了当地的传统游戏,然后与他们聊了聊瑶族人民平时的生活,再将话题慢慢引入到民族文化上来,这让我知道,以后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要更有耐心,更加注意方法。

在与瑶族人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在他们的心中,务农是生活的重心,一年中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有一个好的收成。

“文化保护”,“政府”这些对于当地人民都来说是很陌生的名词。

在了解了当地瑶族人民的生活之后,我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很幸运的,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创造价值。

这次广西之行也让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尚且不足,今后在学习书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走出校外,体验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到团队中团员间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团队九个人分工明确,但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团员们齐心协力,让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较为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