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儿,个子高挑,五官秀丽,漂亮的外表深得人喜爱。

问题行为表现:该生在学校自觉遵守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

但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教室里也是一个人独自在座位上发呆,很少与同学交谈,上课经常开小差,心不在焉。

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人的目光。

总之,那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相称。

【背景调查】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

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在小李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她的妈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年幼的小李带来重大的创伤。

从那以后,小李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他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

学习上也因自卑孤独而使成绩一落千丈。

随着后母的出现,小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问题诊断】小李患有轻度自卑封闭症。

这种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孤僻,拒绝与外界交往,做事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导致小李患有此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的变故。

根本原因是缺少关心和爱护。

处在花季时期的小李,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而此时的父亲由于继母的出现而忽视冷落了小李,终日闷闷不乐的她在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矫治措施】1.谈话、谈心。

为了让小李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我经常找她交谈,古今中外,大事小事,无所不谈,而且尽量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她觉得亲切温暖。

我还找一些同学主动接触小李,与她交朋友,消除小李的自卑孤独的心理。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4.与小李的父亲电话交流并定期家访,争取得到她父亲及继母的的配合。

【干预效果】由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得当,结果使小李从一个封闭内向、自卑孤独的女孩,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热情开朗的中学生。

现在的小李待人热情大方,工作细致热心,学习也十分刻苦拼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咨询反思】从这个个案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只要有一颗温暖热情的心,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吐出真言。

那我们的教育才能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

而且要转变一个学生,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在今后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

讲课有针对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

此外,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受询学生要给予信

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咨询过程中,教师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学生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

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

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配合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璇璇是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怎么哄也不行,总是离不开爸爸妈妈,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璇璇性 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璇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和哭闹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璇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哭闹习惯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璇璇任性哭闹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璇璇的任性行为.当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璇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021年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第1篇 “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我心猛地一跳,“王平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本身的耳朵。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很低…… 带着疑问我找学生知道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同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 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别的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两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必需让全班同学发言。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不示弱。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治理采用值周制度,成绩前十名同学每人各值一周,负责本周各项工作。王平是第二名)本周该王平值周,丽丽因值日没有搞彻底,被王平罚搞值日,而丽丽不但不搞,还恶语相加,并大打出手,无奈之下,王平被迫还击。但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王平错了?带着疑惑,我调查了一下,原来丽丽平时人缘好,学生评价不错,所以好多同学都偏向她。为了做好她的转化工作,我放学后去了她家。在她家,我见到了她的奶奶。原来她的父母在她七岁的时候离异,她有一个读高中的哥哥,她爸爸靠卖菜拉扯他们两个,日子过得很艰辛。由于从小缺乏母爱,她变得封闭、内向而又自私。 可怜与同情占据了我的内心。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安静。我必然要帮她! 在一个周六下午,我找王平与丽丽分别进行了谈话,讲明是非,她们情绪不再那样激动,都诚恳地接受了批评。我让丽丽先回去,留下了王平。她显得很局促。她告诉我她不爱与人交往,因为别人都不理她。巴金说:“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保留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她的眼神流露出对友谊的强烈巴望。看着她无助的眼神,我的心一阵酸楚,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不能就让她这么封存,我必然要让她开放! 又是一个周六下午,我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她,信的大概内容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浅析

班级单亲学生教育案例 【摘要】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完整的亲情及家庭教育,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隐患”。笔者结合自身任职班主任期间对班上几位不同单亲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教育经验。 【案例再现】案例一:李芳慧是和我很有缘的一位学生,高中三年一直由我担任其班主任。最初发现问题是在08年担任高一班主任时。在学生基本情况摸底时,我发现在“父亲”一栏中,她没有填写任何信息。敏感的我意识到可能有问题,于是通过电话联络其母亲得知该学生幼年丧父,一直由母亲独自抚养。据其母亲反映由于从小缺乏父爱,在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初中老师甚至小学老师都曾反映该生有早恋倾向。有了提醒,我在这个方面便格外注意她。与其他女生相比,李芳慧虽然总是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但是在发型、服饰等方面追求个性化,让人感觉“不像个学生”。在高一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发现她与班上一名男生成双入对的出入校园,并且公然佩戴一对情侣项链。但是我没有从早恋的这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而是借着一次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的常规检查的契机,我单独找到她。经过促膝交流,我发现她与其他同学相比,明显缺乏一种安全感,同时与母亲之间也存在沟通障碍。她觉得母亲视她为一个拖油瓶,总看不顺眼,而她也觉得母亲太世俗太斤斤计较。母亲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给她提供宽裕的生活条件,这让她觉得在同学之中抬不起头,进而将这份不满转移至母亲,认为是母亲的无能导致她在同学面前出丑。该生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阅读流行服装杂志,学习其中的发型、衣服搭配等,甚至不吃饭将生活费省下去购买卷发器等。在发型服饰等方面的与众不同让她体会到一种优越感。由于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她的学习成绩便一直没有起色,总是在班上倒数几名徘徊。母亲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问及她的生活,在情感上空虚寂寞的她在看了不少言情小说后,便学着小说中的情节与男生谈起了所谓的“恋爱”。由于与男生的过度亲密,在女生中反而没有了亲密的朋友。 针对李芳慧的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是导致该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首先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多次尝试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女儿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其次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同班级同学知道她的情况之后,主动接触她,陪她聊天。同寝室的同学更是特别关心她,无论哪一个同学的亲戚去寝室探望所拿的水果零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更新,离异家庭逐年成上升趋势,单亲子女的教育成了困扰教师的难题 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和一个故事: 有关方面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双亲家庭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存在心理障碍的只占1.2%;而单亲家庭子女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的则占61.43%。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为双亲家庭子女的5.9倍。 在某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命题作文《快乐是……》中,11岁的小明以《快乐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题,记述了自己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绪。文中写道:“快乐其实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每天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吃晚饭。我经常在梦里梦到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欢声笑语地玩耍,可是,这对我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做的事。” “如果,老天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选择出生在一个没有母爱或者缺少父爱的家庭。”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当代欧洲一名著名心理学家这样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可见,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孩子,思想行为上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一组数据和一篇单亲家庭孩子的令人心酸的作文引发我们对单亲家庭孩子更深切的同情和更 深层次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和逆反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被忽视,形成具有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孩子。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们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 中,父母虽然和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所增加,也成为了解决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幼儿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郑浩宇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浩宇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浩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浩宇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浩宇的逆反心理,使浩宇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浩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浩宇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浩宇的任性行为.当浩宇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浩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 的教育策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姓名:谢应平单位名称: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镇街道12号 邮编:675015 联系电话: 【摘要】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由于家庭管理的缺失和社会不良诱惑的增多,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单亲子女教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单亲子女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单亲家庭是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的家庭,单亲子女指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单亲家庭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教育形成缺陷,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被同学接纳程度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均明显较差,在品德、性格、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一、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心理及性格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1、家都散了,人生没意义了; 2、因为我是单亲子女,我比别人差。 3、爸妈离婚,我没面子;

(二)学习方面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差,情绪波动大,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很少有人过问,学习成绩普遍受到所以影响。 (三)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单亲家庭子女与老师、家长难以勾通,不合作;自我封闭;对同学冷漠,易冲动,自制力差。 (四)情感方面 情感方面表现为:烦恼,抑郁、孤独,对感情渴望;交友不当;早恋问题等。 以上种种情况,虽然不能反映离异家庭学生的全部,但足以父母离异给子女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 二、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 (一)要主动了解单亲孩子家庭情况 要主动了解孩子家庭的情况,及时联系其父母亲,做好他们的工作。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要和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单亲家庭孩子,家庭的变故对孩子会产生重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多的要靠父母的态度和力量,班主任更应该与其父母加强联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意见和要求。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客观冷静地面对,很多父母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理由。对于这些父亲或母亲,老师要采取理解和倾听的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例 主讲:许建华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

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案例背景: 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的过渡期,充满期待又有些害怕,他们可能会畏惧老师,畏惧同学,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时不时耍任性,与老师发生冲突。因为一切都比较陌生,所以选择躲在家长身后,不愿见老师,不愿上学,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导,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否则长期下来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 案例介绍: 我们班的吕志鹏小朋友今年5岁,刚入园,比较好动,该幼儿从小由母亲亲手带大,母亲很溺爱他,总是百依百顺,每天上学总要将他送到教室里,帮他收拾好课桌,摆放好文具,课本后,才母子依依不舍。所以这孩子做事十分依赖母亲,由于对母亲的依赖心理,上学后产生母子分离焦虑.又因其性格倔强,任性,遇到困难易退缩等性格原因,换上了“上学恐惧症”。 案例分析: 个性特征:对于这个孩子,其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残疾,靠仅有的一点生活津贴生活,即使这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所以他们相依为命.因为丈夫对她造成的伤害,所以她很恨孩子的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好人,父亲抛弃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依赖的就是妈妈”,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已经埋下了阴影,不愿敞开心扉,不敢与人交流,眼神中总是游离着忧郁。二是教育理念落后。别人上学他只是拿着棍去打鸟,钓鱼,所以,孩子连基本的行为习惯都不知道,母亲却说:“以后只要能认识几个钱就行”。 辅导措施: 1、进行心理辅导:先建立信任关系,采用讲故事和游戏的治疗方法。让孩子的依恋从母亲身上移情到我身上,再逐步过渡,并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几次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之下,他基本消除了“上学恐惧症”重回幼儿园,但中间也有过两次反复,又经过一次心理疏导,增加对其进行意志力、独立性训练及耐挫训练后,性格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与家长沟通,指出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告诉家长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去搭理他,对他冷处理。等他脾气过后,再告诉他发坏脾气是坏学生的行为,并对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耐心引导,发现优点:经常去关心他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说说话,再寻找闪光点,如能自己整理书包了等,我就表扬他做得好,要某些幼儿都来学习他。做事认真负责就当个小小管理员。总之,只要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在班上重点表扬,使他自信了,做事也积极主动了。 3、积极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认可配合: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引导努力改正。教育孩子不要把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 4、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他的优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小朋友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持之以恒地心理辅导:孩子的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幼儿期的烦恼。在这一点上,家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三则 来源:童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913169194.html, 托尔斯泰说过:“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面对着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刘同学(男) 家庭成员:母亲从事清洁工作;攻读专升本课程的姐姐家庭情况:父亲在其孩提时因交通事故去世,家庭收入很低,属低保户,社区有微薄的补助,其舅舅也经常关心其家庭,并从经济上资助。 该生特征:据其高一班主任反映,高一期间可以称之为问题学生,抽烟,无心向学,顶撞老师。高二文理分科后,我所担任的班级接收了这个学生,一开始时还很担心其叛逆心理,但可能换了个新环境个性也有所转变,变得文静内向,

心事重重,除了放学后与其他同学打篮球外,课间期间一般会独自逗留在自己位置上做数学题,该学生的基础很差,但唯独数学成绩还比较突出,但由于学习方法与学习耐力比较差,虽然很努力学,但是走神的坏习惯始终阻扰着他,成绩一直位于班的倒数,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同时也传授了不少学习方法,也勉励他争取每次考试前进三名。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同时也密切与他在上大学的姐姐保持联系,因为该生不太愿意听其母亲的唠叨,却是很愿意与姐姐分享他的一切。据他姐姐反映,他们俩姊弟对于外界都会宣称自己是双亲健全,也会想方设法保证这个谎言不被拆穿,所以对于周遭的舆论都会有草木皆兵的架势,所以我特别与科任交待清楚,以免在言语上有所过失。该生很喜欢打篮球,也很乐意为班集体争荣誉,所以每次班际篮球赛我都会就其成绩在班上表扬一番,借此提高他的自信心。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爱,让生命绽放精彩——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作者/ 魏红梅 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价值观的嬗变等原因,导致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爱的残缺使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自卑、自闭、内向、缺乏合作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这些被伤害的孩子,班主任只有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抚平他们内心的忧伤,让他们的生命绽放精彩。 “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我心猛地一跳,“王平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很低…… 带着疑问我找学生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愿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

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 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另外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双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必须让全班同学发言。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不示弱。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管理采用值周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个案主人公: 一位3岁的小男孩——旺旺。出生于2006年3月27日。汉族,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已经在上初中。父亲在公司担任要职,经常出差,母亲是全职妈妈,全力照顾着大小两个孩子,妈妈是个很细心的母亲,每天都把旺旺打扮的很利索。旺旺其实是个比较爱笑的孩子,但一遇到困难就开始哭,想小便哭,吃饭时没有发给他勺子哭,小朋友碰到他了他也哭,自己摔倒了,即使是轻轻的倒了并没有什么伤害也要哭上一会儿。老师问他时,他只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都是等着老师从他的表情中去猜测他想干什么,心里素质比较差,受不得否定。长期不上幼儿园,再回到幼儿园时必定会哭。 原因分析: 针对旺旺的特点,我多次和他妈妈交流,了解到在家里旺旺也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前面说到了旺旺妈妈是个很细心的家长,对孩子照顾的很周到,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都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表达,妈妈已经做到了。但在幼儿园,老师是面向一批孩子,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不可能“一对一”,老师的眼睛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孩子在某个时刻总有被

关注不到的时候,这就使得旺旺刚入园时极大地不适应,遇到点事就哭,甚至出现一天多次尿裤子现象。 另外,在妈妈眼里,与大儿子相比,旺旺是个小不点儿,所以妈妈总觉得旺旺小,很多事都是以哥哥为主,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每个暑期我们幼儿园都有特色活动,像教材考核、说唱比赛等,但妈妈总觉得孩子小,这些活动参加不参加的也无所谓,这就使得旺旺丢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使得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一份自信。 辅导过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旺旺看着孩子们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的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他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所以常常在一边看着。 两三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进步非常大。一岁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靠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可以理解,但到了两三岁应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了很多同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孩子的交友欲望也是很强烈的,所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学习怎样与小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开始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一)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一)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第1篇 “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我心猛地一跳,“王平 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 很低…… 带着疑问我找学生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愿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 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另外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双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必须让全班同学发言。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 不示弱。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管理采用值周制度,成绩前十名同学每人各值一周,负责本周各项工作。王平是第二名)本周该王平值周,丽丽因值日没有搞彻底,被王平罚搞值日,而丽丽不但不搞,还恶语相加,并大打出手,无奈之下,王平被迫还击。但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王平错了?带着疑惑,我调查了一下,原来丽丽平时人缘好,学生评价不错,所以好多同学都偏向她。为了做好她的转化工作,我放学后去了她家。在她家,我见到了她的奶奶。原来她的父母在她七岁的时候离异,她有一个读高中的哥哥,她爸爸靠卖菜拉扯他们两个,日子过得很艰辛。由于从小缺乏母爱,她变得封闭、内向而又自私。 可怜与同情占据了我的内心。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我一定要帮她!

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指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从教10以来,发现每个班都有父母离异的现象,少则四对多则近十对,而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的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杨浩就是其中一个。 我班男生杨浩,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小学四年级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终于在他小学毕业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杨浩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离婚,又忙于生计,天天上夜班,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其母平时也无力管教他,只是偶尔在周末会和他一起吃顿饭,这样使他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他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沉迷于游戏,上课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就不愿意听,作业应付了事,错误率高。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抱无所谓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缺乏学习信心,似乎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什么事都干不好;认为“反正我是坏学生”,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我不可能干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又没有勇气赶上去;神态消沉、自暴自弃;小学毕业时语数英三门功课都是刚刚及格。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他都麻木不仁的样子,教育效果不佳。 二、个案指导情况: 在暑假家访的基础上,认真翻阅分析杨浩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杨浩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杨浩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针对杨浩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杨浩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他无法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他希望父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渴望有完整的家庭氛围。于是我多次与他的父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 马晓,在我班里是一个性格内向行为怪异的女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内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也独来独往。她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得不到友谊和温暖,使马晓更加内向,更加孤独,也更加我行我素。一天到晚,她不是坐在位置上闷闷不乐,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慢慢的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屑一顾了。有一次,她竟与一个男生打了起来,而且伶牙俐齿毫不怯懦。我发现后,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并从同学们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造成她这样孤僻犀利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马晓的信息,通过了解,我发现造成马晓“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马晓是个独生女,在她两岁的时候她父母就离婚了,而她爸爸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连抚养她的能力也没有了。她就跟着婶婶生活,有时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由于婶婶家有自己的孩子,对她照顾有限,而奶奶又一味的溺爱,有时爸爸看见她,就表现出惊喜,让她感到害怕,同时,让她感到深深地自卑。父亲没文化,很少也不能与女儿进行过正常的心理沟通,婶婶有心关心她,但是孩

子多,经济压力大,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奶奶对孙女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马晓的,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得不到关爱理解,成长中的烦恼也无人诉说,慢慢养成了孤僻,自卑,我行我素的性格。 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马晓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她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她父亲奶奶和婶婶进行了沟通。我发现她奶奶年事较高,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就和她婶婶沟通,希望她能多点时间关注关注这个不幸的孩子,给她一个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她打开心扉,没想到马晓的婶婶很是深明大义,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表示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干点零活,争取多陪陪孩子,这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马晓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非常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画画。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她做较深入的交流,谈我们共同读过的书,谈理想,写读书笔记,然后我给她指导,我写的一些随笔也给她看,并且把她喜欢看的书借给她看,若有疑难,我便和她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她求知的热情,主要是她不再封闭自己,有时候也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其他同学看我们在一起谈文学,也参与进

关于离异家庭孩子教育的心得

关于教育离异家庭孩子的心得体会 我国传统婚姻观念正在受到冲击,离异家庭的数目上升,很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离异的创伤仅次于死亡。”那么如何帮助和教育单亲孩子,使他们克服家庭带来的身心障碍,让他们像完好家庭里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不仅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内容,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认为,我们老师可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帮助家长自觉担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夫妻离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教师应使家长明白:家庭角色的残缺对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都是不利的。平时应尽力弥补这种缺陷,让孩子健康成长。单亲家长往往有更多的痛苦和烦闷,以致心理失衡。有的家长想寻找新伴侣,却认为孩子是“绊脚石”。因此,对孩子要么自由放任;要么责骂体罚。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成绩下滑,表现不佳;甚至会把孩子推向绝望或犯罪的道路。本来,家庭的破裂,已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损伤,再把孩子当“出气筒”,就犹豫雪上加霜了。作为老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足,应采取多种办法尽量给予弥补。作为单亲家长,应有理智的生活态度,不能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要给予孩子温暖,多留时间与孩子相处。沟通双方感情,作孩子的亲密朋友,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添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但如果只能和一方接触的话,也不能刻意地去抵毁另一方。尽量地给予美化,或是平淡也行,至少不能让孩子去恨。不然,将来孩子会仇视,从而引发心理障碍或疾病。 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疏导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可以帮助人去掉一切不利因素。

面对这些心灵创伤的孩子,我是这样开展教育工作的: 1 细心捕捉孩子的心理变 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迷惑感,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父母遗弃了的人,对父母的离异既失望愤怒又羞愧自卑;渴望父母破镜重圆却又不得不接受父母离异这一冷酷的现实;在群体中对别人的议论与评价相当敏感。性格内向的常常会哭,不会主动向同伴或老师吐露家庭的不幸。对于这类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该严格要求的地方,也不能因为同情他而降低要求。性格开朗的自制力会下降,容易与别人有冲突;而有的会变得特别喜欢黏老师。总之,这些心灵受伤的孩子更需要集体的关心、同学的温暖、老师的亲近。平时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有了不良的地方,应该及时处理,不能任其发展。 2 区别情况进行情感疏导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爱是残缺不全的。尽管他们的父母想极力弥补,但也总是心有与而力不足。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有三种抚养方式应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由父亲抚养的女孩,“交友”问题和“早恋”问题,老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二是由母亲抚养的男孩,老师要特别注意其“阳刚之气”的培养。如有意识的让他当班干部,让其独立组织一些活动等;第三是由祖辈抚养的孩子,老师要全面关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讲究教育策略 由于特殊的身份离异孩子应受到老师特殊的关心与爱护。一般来说,离异孩子大多有一种自卑心理,情绪抑郁、落落寡欢。作为老师,平时要避免过分突出他们,以免造成一种特别的感觉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倾心的谈话,都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