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以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范文—以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为例
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向前迈进,但当前该地区的发展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区域整合进程也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
作为本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关系的演进、发展对东亚的一体化进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持久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现将有关专家和学者关于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中日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双边合作的现状
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处于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双边经贸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数额巨大,互为重要的贸易市场。
2003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达到1335.7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贸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经贸伙伴;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78.9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经贸伙伴。
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073.559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周永生教授还指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稳步提升方面。
从建交初期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原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源性初级产品,换取日本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钢材等高级产品。
在利用外资方面,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截止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为574.5亿美元。
中日两国的民间往来和交流规模也迅速扩大,且双方在各自遭受突发性事件时互相援助。
20世纪7O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中日两国间的人员交往一年仅千余人,到2006年,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
1995年1月,日本发生以神户等地区为中心的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区日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
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拨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等救灾物资、支援当地日本人民的抗震救灾工作。
著名华人网球明星张德培还举办支援阪神救灾的赈灾义演。
当中国非典型肺炎疫情严重之时,2003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先向中国无偿支援2.O5亿日元,5月16日,又追加无偿支援资金l5亿日元约1250万美元,成为超过德国 1000万欧元、美国 50万美元等支持中国抗击非典投入最多的国家。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发展迅速。
据1997年中国教育部和日本文部省分别统计,日本在中国的留学生为14524人;中国在日本就读的留学生达22810人。
中国和日本相互之间接纳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均占各自国别接受留学生人数的首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以其迅速发展的经济力量成功地成为东亚经济发展“雁行模式”中的“领头雁”,主导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进程。
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解体。
然而,正是在中日大力发展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过程中,由于两国间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在东亚合作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冲撞。
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现实来看,中日两国之间尚未能就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采取共同措施推动东亚地区合作。
王传仕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国际分工领域。
国际间的分工主要取决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的状况,由于中日两国分别处在不同的
工业化阶段,科技力量有较大差异,所以中日两国在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国际分工。
在这种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中国为日本供给初级原料,日本为中国提供工业制成品;另一种分工方式是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即在相同产业内部,中日双方因技术差距引起的产业分工。
(二)存在的问题
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中日两国表面上虽为友好国家,但由于二战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8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不断跳出来否定侵略历史,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予以回击,日本右翼政治家和舆论又借机宣传中国打历史牌,用历史问题压迫日本,迷惑日本群众。
致使两国民众、政府不仅难以做到真诚信任,而且心存怨恨和厌恶。
中国方面一部分人以为,日本歪曲历史,不仅不可信任,而且别有企图,甚至有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倾向;日本方面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搞大国霸权主义。
因此,中日两国不真正和解,中日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就很难深入下去,东亚的经济合作就难有大突破。
易明刚也指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认识问题、台湾关系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东亚经济主导权问题。
另一方面,中日还存在关于钓鱼岛列屿的领土主权争端和东海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东海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孙冰冰指出:“中日东海海权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大争论与两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有密切而直接的关联,它进一步恶化了本已脆弱的中日政治关系”。
东海油气田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中日两国的海洋战略,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问题的
争执,事关两国的能源战略,其实质是领土和主权问题。
东海问题表面上是划界问题,但深层次上则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能源、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竞争性。
由于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权益的争端引起中方的不满,政治的冷淡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趋于下降,中日贸易增速明显落后于中国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增速。
从2004年起,日本由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到第三大贸易伙伴,被欧盟与美国超过。
二、中日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
(一)节能环保领域的互补性
吴德烈指出,在节能环保领域里,中日两国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而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
在能源和环保意识方面,或在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以及在体制、法律、对策和国际战略等诸多领域,中国与日本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依托高科技力量不断研发节能减排新办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郭宗英也认为,日本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
中国要改变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的经验和技术是中国急需的,加强两国技术交流合作,有利于日本开拓中国市场和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周永生教授也指出:日本是世界上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最为发达、先进的国家,但由于日本国内该领域的市场有限,环保、节能技术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市场过于狭小,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缺乏大的拓展空间。
中国是能耗大国,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属于刚刚起步,需要大量引进相关的技术、管理模式和理念,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最需要引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展中大国。
在此领域,两国具有十分广阔、深远的合作前景。
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基本符合现实的情况,指出了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中日两国,一方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而另一方有巨大的市场。
日本由于早已完成工业化,处在后工业化时期,在节能环保领域市场潜力已经不大;相反,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对节能环保技术需求大,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能源合作与共同安全
中日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由于两国消耗的大量能源都依赖海外进口,其中70%-80%来自中东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一般以走最捷径的马六甲海峡为主,往返周期非常长,因此,为应对运输时间和周期、路线安全,中日两国有必要加强能源合作应对共同安全。
虽然,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竞争,而且今后还将会更加激烈,这似乎是不可否认的趋势和事实。
但是,中日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是不是只有激烈竞争一条路可走?答案当然不是,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有有很多的共同利益。
蒋得意、易佑斌认为,在能源问题上,现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比日本大5-6倍,如果中国的能源节省程度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只用六分之一的能源就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就不会给世界增加能源的消费。
两个国家还认为需要保持能源供给的安全,特别是保持事关两国共同利益的马六甲海峡能源通道的畅通。
孙冰冰也指出,中日两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日本虽然存在能源匮乏的局限,能源结构却趋向合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日本在新能源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等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核能发电的迅速发展。
中国是核技术大国,但在发展核电站方面却十分落后。
目前中国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站四所,核反应堆九座,总装机容量为672.4万千瓦,分别相当于日
本的1/6和1/7。
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仅占0.3%,在电力供应中也只占1.4%。
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核电事业,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刚性能源结构。
中国进行核电站建设,对于核电站技术先进的日本无疑意味着巨大商机,同时,日本的核电站管理经验对于中国来说也相当重要。
中日两国在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缓解目前近乎白热化的能源竟争。
在东海油气争端上,杨洁勉先生认为,区域能源合作是解决以东海油气为端倪的能源竞争之最佳或唯一途径。
在东北亚地区,虽然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岛、中国内地。
中日在东海油气资源和东亚其他地区开发中加强合作有利于两国的能源安全。
在中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缺乏,但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相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能源资源总量大,而且还有多区域有待开发,但技术和资金相对缺乏,中日两国在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合作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特别是杨洁勉先生提到的天然气共同开发和利用,对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降低能源风险、减轻环境污染。
(三)金融领域的共性
首先,中日两国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
2008年2月底,日本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0798万亿美元。
这是日本外汇储备首次超过l万亿美元.也使其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根据中国国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