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发展风电产业的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发展风电产业的政策建议
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张学文吴海军陈昶学张严柱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规模发展风电,并把风电作为满足今后一、二十年新增电力需求的重点,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电源。我国风电资源丰富,发展风电产业大有可为,要做好资源评价、规划编制、促进产业化工作,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风电有序发展和自主化建设。
一、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欧洲风能协会预测,到2020年,世界风电装机将达到12.3亿千瓦,年新增装机1.5亿千瓦,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1.8%,有可能超过核电和水电。
(一)欧洲主要是丹麦、德国、西班牙。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开发和利用风能,到90年代中期,风电产业技术基本成熟,单机容量从百千瓦级上升到兆瓦级,度电制造成本从1979年40美分下降到2004年4-5美分,使风电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其中,丹麦是最成功的典范,在这个只有500万人、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风机数量高达5344台,总装机容量为312万千瓦,2万人从事风电,提供世界50%的风机和全国20%的电力,计划到2015年风电占总发电量比重将达到35%,2030年达到50%。德国是目前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总装机容量为1844万千瓦,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2%,德国政府2000年提出今后将不再发展新的核电站,新增电力需求主要靠发展风电和其他
可再生能源来解决,计划到2010年风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12.5%,2020年至少达到20%。
(二)美国。90年代以前并不重视风电,政府主要是支持基础研究,形成技术储备。后来,随着石油价格上涨,美国调整了发展战略,开始把风电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并采取措施鼓励风电发展,加上GE等大企业强势进入,风电产业开始迅猛发展。2005年美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50万千瓦,占全球当年新增容量1/4以上。到2015年,美国风电总装机容量预计为3500万千瓦,2025年将达到1亿千瓦。
(三)印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风电发展速度很快,短短几年装机容量就达到70万千瓦。但到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由于市场发展与产业基础不配套,风机主要依赖进口,与国内环境资源条件不相适应,造成各种问题频频出现,市场装机容量急剧下降。之后,印度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风能资源、电网规划、装备制造等产业化扶持政策,使风电重新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目前,无论是风机制造能力,还是风电装机容量,印度都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印度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43万千瓦,国产风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3.1%,其本土企业—苏司兰已成为世界第六大风机制造商。印度计划到2012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
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到2004年底,累计装机容量仅有76万千瓦,相当于印度1/4;只能生产600和750千瓦风机,相当于欧洲90年代初水平。200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出台,我国风电发展出现转折,
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到2010年和2020年的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500万和3000万千瓦。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在高速增长中,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一是风电场开发秩序混乱。五大发电集团、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纷纷进入风电市场,一些没有资金、技术的企业也以各种名义“跑马圈地”,抢占资源。二是风机制造业秩序混乱。外资纷纷进入,世界10大风机制造商已有6家在国内投资设厂;内资企业更多,大大小小有40多家,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采取购买许可证方式生产,导致许可证价格飞涨,由最初100~200万欧元涨到
800~900万欧元,相当于每台风机要向国外支付约5万欧元的技术提成费,并且是“一女多嫁”,国外一种机型卖给多家国内企业,造成大量外汇流失。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风电发展的系统规划不够、产业基础准备严重不足、缺乏整体推进的实施。具体分析如下:
(一)风资源评价、规划和管理严重滞后。风能资源评价是制定风电发展规划、电网规划、风电上网价格以及加强风能资源管理的基础。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在风能资源详评的基础上绘制包含电网、地质、环境等信息的风能资源图谱,并建立相应的风能资源数据库,其中美国和欧洲国家风能资源图谱的精度是1x1公里,美国加州是200x200米。根据风能资源图谱,各国再制定详细的风电发展规划。我国风能资源评价非常滞后,2003年底启动的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评估主要是利用全国2000多个气象站进行的,精度一般在30—100公里格距,误差很大,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难以据此对风能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二)风电发展与电网规划和建设不协调。一般而言,风能资源都远离负荷中心,如果电网建设跟不上,发了电也输不出来。因此,国外都把风电发展纳入电网规划,要求电网超前建设,为风电接入创造条件。同时,对风电不稳定性造成的电网成本增加,允许在价格分摊中解决。特别是风电预测能力提高,如德国可以提前5个小时对风电进行准确预测,也大大降低了电网调度成本。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沿内蒙、甘肃、新疆一带,约占可开发风资源量的90%以上,都是电网薄弱地区或远离电网,容纳风电能力很小。特别是电网对风电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把风电纳入电网规划。按照目前情况,即使200万千瓦风电装机并网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大规模发展风电。
(三)风机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制造基础薄弱。成熟的风机制造业是发展风电的基础。国外风电大国都是风机制造大国,为支持风机制造业,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是建立政府研发机构进行基础研究,如德国从1980年起每年的研发投入基本保持在1000~2000万美元;美国1981年曾高达1.4亿美元,近几年保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二是由政府资助建立公共测试平台,主要包括试验风电场和叶片等零部件试验平台。这些设施投资大,利用率低,如果由企业分别来建,容易造成浪费,企业也不愿意建。三是建立完善的风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所有风机必须通过本国认证机构的认证和检测,才能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既保证风机质量,又促进技术积累,对后起国家,还起到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风机制造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国家研发机构、公共测试平台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风机制造基础薄弱,不掌握大型风机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低。目前,跨国公司看好我国风电市场,在封锁技术的同时,利用其资本和品牌优势,抢占国内资源和人才,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