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_王海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问题
YouthStudies2007.3青年探索
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王海棠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更为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道德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当留守儿童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的问题时,因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和引导,常常陷入尴尬或迷惑的境地。因此,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
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
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兴利除弊、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现状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是一个由儿童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人生发展中既是生理、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重要时期,又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又是青少年学业负担沉重、学习竞争激烈、社会压力相对增加的时期。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既能把个体引向正常而健康的学习与生活道路,也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公认道德水平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青春期性教育是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课程,对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减少与性有关的疾病发生,乃至减少未婚怀孕和性犯罪,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1]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从而不能够正常地接受有关青春期性方面的亲子教育,相对于有父母在家的非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据笔者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和性知识仍然相当缺乏,对性的认识不足,性态度、性观念令人担忧。学校和监护人在对农村留守儿
童进行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获取性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报刊、杂志、光盘等,但这些渠道的内容良莠并存,很多不健康的、淫秽的内容使心理上还不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很难辨是非,消极的因素会潜移默化地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引向歧途,好奇和扭曲的心理会使他们应用不正当的手段窥探性的奥秘。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意识方面出现的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隔,在感情上产生了真空,加之监护人常常无暇顾及他们情感上的变化,导致他们性意识的萌发时间更早,程度更强,不稳定性因素更多。据笔者对所在地区进行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性兴趣的产生、渴望接触异性身体、心目中已有特别喜欢的异性等指标方面,普遍早于其他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情况下,常把爱转向同龄人,尤其是异性身上。然而这种需要往往没有被正确地加以引导和疏导,以致他们表现出了对性更强烈的渴望和兴趣。由于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望和性冲动,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冲突和矛盾,在行为上也更容易酿成严重过失。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在性别角色认定方面出现了问题。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及自我认知。由于性别角色不同,社会上对不同的性别角色产生了不同角色期待,提出了不同的希望和要求,从而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性别角色的认定必须借助父母的指引和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外出务工、经商,致使性别认定所起的作用基本缺失。同时,在这种家庭结构变迁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对男女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敏感,如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因势利导,则会使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和行为。再次,农村留守儿童在两性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困扰。青少年进行两性交往是很正常的,是情感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在两性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对异性的恐惧,在异性面前常表现出脸红心跳,举止极不自然;或者极度关心异性,对某一异性关注异常,要掌握对方的一切,见不到对方就坐卧不安,大大超出关心异性的程度;或者压抑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34
青少年问题
YouthStudies2007.3青年探索
对异性交往产生罪恶感。[2]所有这些都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处处碰壁,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成因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有着相同的青春期生理发育机制,性生理知识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同样是他们青春期性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他们特殊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具有更多的特性,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也就具有了相当大的难度。
(一)亲子教育的缺失影响到青春期性教育的传授
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性知识水平、性观念、对性教育的态度等直接影响孩子对性的认识。或许孩子对性的疑惑最初是向父母发问的。要使青春期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家庭性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3]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性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或邻居等,父母对其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功能失调和弱化了。而当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生理与心理问题凸显时,却常表现出茫然和不知所措,最终影响到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监护人缺乏青春期性教育的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其他的亲戚朋友监护,有时甚至是兄弟
姐妹一起独立生活,或是寄宿在学校里。
在这种情形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缺乏青春期性教育的意识,在心理上无法代替其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对他们青春期的种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不能及时给予关注,即便有时候意识到了他们身上的一些变化,也会受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对其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认为一些青春期的特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辅助引导。[4]正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监护力度的不足,所以致使了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出现性侵犯、过早性行为、性犯罪等的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视力度还很薄弱青春期性教育长期以来在农村学校都是一个薄弱环节,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农村学校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旧观念,加之教学设施的落后,师资的匮乏,信息的闭塞,这些都给农村学校青春期性教育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阻碍。农村留守儿童较
之其他儿童而言,在家庭方面的青春期性教育就已经很缺乏了,本想通过学校这个环境使之能学习和认识到一些青春期方面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学校所具备这些不利因素,致使他们在青春期表现出的更多特殊性不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甚至最基本的青春期性教育知识都不能完全得到学习。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
(四)农村社区环境对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着不利影响
农村社区目前已经开始加大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和影响,尚不能针对他们的性心理问题建立专门的咨询干预机构。在青春期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方面,农村社区相对于城镇社区还很薄弱。一些落后观念和思想,如“重男轻女”、谈性色变、性禁锢、性丑化等的影响,这给农村社区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带来了许多阻碍。由此,农村留守儿童只能生活在青春期性教育知识相对闭塞的社区环境下,这样极不利于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青春期的一些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实施的有效对策
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是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一项研究和教学,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器官和性功能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正面的青春期性教育,使他们免于不良的诱惑,正确看待“性”,走好迈入青春的第一步。
(一)通过参与互动式教学法及心理咨询培养正确的性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意识发展时间相对提前,性欲望与性冲动等心理现象也呈现出了更多的复杂性,因而我们应指导和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一些性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性知识教育,介绍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舒解他们在性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使用参与互动式教学法,教育者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因地制宜地采取游戏、主题班会、同伴教育、知识竞赛等形式,以讲解、小组探讨、角色扮演、快速联想、讨论要点等方法展开教学,并通过闪电评估、课前课后问卷、教学后终期评估、谈心和写出个人心得等方式进行综合效果评估。[5]在课后,要加强针对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