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李海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李海燕
发表时间:2012-06-12T14:32:53.7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基本要求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的导语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一、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现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一)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二)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时力求有美感。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三)导语设计不乏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要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二、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们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德育美育目标相统一。
而工具性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旧知的利用,这又与智育的目标相统一。
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一)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
1.摹实境、调激情。
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在试讲《宋定伯捉鬼》一文时,笔者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赶夜路,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突然,你感觉好像有什么人跟在你身后,这时你是怎样的心理?”学生个个表现出害怕的表情。
这时笔者顺势引出“宋定伯会遇见什么呢?”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2.讲故事、增趣味。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在讲授《童趣》时,笔者讲述自己童年时的乐趣,如,下课时和同伴在一起踢毽子,跳绳,放学后与伙伴割猪草,放牛,偶尔还调皮的去偷西瓜、玉米……,学生听得兴致盎然,笔者也就自然引入到课文了。
这样我们在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借教具、助领悟。
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教具分门别类,各具特色,运用哪种教具,由教学内容和当地教学设施所决定。
教师在运用教具时,不能忽视其引导作用,不然学生会迷失方向。
此外,还要注意教具运用的适度,做到自然和谐、恰到好处。
4.述背景、补信息。
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
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
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
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讲古文《陈涉世家》时,可介绍秦末的政治形势,秦二世的暴力统治,百姓的水深火热,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以“导”激“情”。
(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以“导”启“思”。
常用方法有下面四种:
1.设疑问,引思考。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
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2.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
”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这样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就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3.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
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
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
⒋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
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这样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故怀乡是许多离乡文人蕴藏在心底最深最真的情结。
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席慕蓉的《乡愁》清新缠绵,除了风格外,在写作技巧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段导入是两首新诗的比较,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知,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究和疏通,更多的是旧知的直接利用,体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想大门,激起他们思想的电光火石。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邮政编码: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