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完整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完整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一)基本概念

1、儿童少年

一般而言:儿童指7~12岁,少年指13~17岁。

2、生长

生长是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3、发育

发育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4、成熟

成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有以下一些规律:

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例如身高体重逐渐增加。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例如: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不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生殖系统的发育最晚。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影响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气候和季节、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会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日本中小学每天一袋免费的牛奶,身高超过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冬季青少年生长发育会变缓慢。

(四)运动对生理机能发育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脏重量增加以及出现安静状态下的窦性心动徐缓。运动员心脏肥大呈中等程度的肥大,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停止运动后,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改变会逐步消失。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

气管。儿童在8~9随后肺活量快速增加,经常锻炼的儿童肺活量比缺乏锻炼的儿童大。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3、肌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的增加。

4、其它

经常锻炼的儿童神经系统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耐久力增加,反应速度增快。可使一些激素分泌增加,比如生长激素增加能促进儿童身高的增加。另外经常锻炼的儿童少年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能更好的抵抗一些常见病。

二、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训练

(一)骨骼

儿童少年骨密质较差,钙含量低一些,骨富于弹性、坚固不足,硬度小,韧性大,不易完全骨折,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而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硬度增加,弹性下降,骨质脆性变大,易骨折。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两侧肢体都需要进行锻炼;

3、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避免负荷过大、少用静力性练习(马步站桩、倒立);10岁前不宜负重,可用抗体重练习,12~13岁逐渐增加,15岁后可进行较大重量的练习,动力性练习为主;过早的大力量练习会使青少年过早骨化,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龄大于实际年龄。

4、注意场地选择,避免在坚硬的路面锻炼;

5、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少用静力练习、发展腰背部、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疼痛时及时诊断;(骺软骨病:好发于3~10岁的儿童,男多于女,其比例为4~6∶1。本病为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初期症状较为模糊,感到肢体容易疲劳常为最先症状,在负重时髋部有轻度疼痛,但休息后消失,有不明显的跛行。病变继续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病儿跛行明显,臀肌及股部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6、注意膳食要提供丰富的营养。(钙、铁、蛋白质)

(二)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儿童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关节囊宽松,周围韧带力量较弱。但是牢固性相对较差,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关节脱位。

(三)肌肉

儿童少年的肌肉相对成人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持续收缩能力差,易疲劳。肌肉生长原则:躯干先于四肢,屈肌先于伸肌(上臂的前群肌肉先于后群肌肉),上肢先于下肢,大肌群先于小肌群。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2、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练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俯卧撑),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

3、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育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踝关节、肩关节)

4、身高增长加速时采用伸长肢体练习;(有跳跃性的练习)

5、身高的增长缓慢后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

6、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提高协调性。

(四)心血管系统

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差,心肌纤维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大(每公斤体重供血)。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对强较大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哑铃等力量性练习以及短距离游泳,跳水活动等较易适应。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练习,对身体消耗过大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强度可以大一点,但间歇次数应多一些,密度不宜太大,练习中间多休息几次。循序渐进。

2、儿童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造成“青春期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不用紧张,可照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有不适,可减少运动量,做好医务监督。

3、采取积极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

(五)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呼吸肌力较弱,(例如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胸肌、膈肌)呼吸表浅,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教育儿童少年注意呼吸卫生:平时要用鼻呼吸,运动中可用口鼻同时呼吸;舌头抵上颚。

2、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扩胸吸气,含胸呼气。

3、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中,要有意识地加深呼吸;

4、突出以强度为主的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5、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呼吸机能;

6、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憋气”。

(六)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不协调、不准确;消退快重新恢复也快,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穿插游戏和竞赛;

2、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如示范、模型等;

3、加强儿童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

4、儿童少年可因为神经内分泌原因可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应注意区别对待。

三、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1、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的发展特点

(1)女性:第一阶段:10-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第二阶段:13-15岁,力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第三阶段:15-16岁,一年中力量增长速度为14%。第四阶段:16-21岁,绝对力量增长很慢,接近20岁时达最大力量。

(2)男性:在11-13岁期间力量增长最快,18-25岁力量增长缓慢,到25岁左右达到最大力量。

2、相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对男女儿童,相对力量的发展都较平缓。

3、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

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孩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女孩增长的幅度稍小;16-17岁时增长速度开始缓慢。

4、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

男孩从7-17岁,力量耐力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但15岁后则开始产生停滞,甚至下降。

5、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

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在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次高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稍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次最高点;

6、步频的发展特点

儿童从7岁起步频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

7、最高跑度的发展特点

男、女孩7-13岁期间跑的最高速度的发展比例几乎是平行的;从13-16岁期间开始产生差异,女孩落后于男孩。

8、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

男孩10岁时,首次大幅度的提高。13岁时,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15岁时,已进入性成熟期两年,此时耐力增长明显减慢;女孩9岁时,首次大幅度的提高,12岁时,耐力指标再次提高,14岁后,即进入性成熟期二年,耐力水平逐年降低,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

9、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

从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到13-14岁,个别人到15岁达到高峰。

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很多身体素质指标的出现性别差异,并且伴随年龄增长而差距越来越大。

10\柔韧素质的发展特点

现下降后上升,男性11岁时最小,女性10岁最小。12—16岁逐渐上升。16随后趋于平缓。

第二节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

一、心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一)测量部位

心率测量的部位在手腕、颈部、左心前区;测量晨脉时注意应保证部位一致。

(二)测量方法

1、15次心跳法

测量15次心跳所用的时间,心率=900/所用秒数。

2、10秒计数测量

测量10秒的心率数,结果乘以6就是每分钟心率。

3、运动中心率

运动后即刻测量10次心跳,第一次心跳时开始计时,心跳记为0,到第十次心跳时停止计时,心率=600/所用秒数。

(三)心率与训练强度

1、最大心率

(1)最大心率=220-年龄

(2)在充分休息后进行热身,然后4~5分钟的极限跑或极限自行车,特别在最后20秒全力冲刺,测得的心率。

2、心率储备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3、训练强度

(1)靶心率=最大心率×73~85%

(2)靶心率=安静心率+心率储备×60~90%

如:某运动员今年15岁,其安静心率为60次

其最大心率可能为220-15=205(次/分钟),其在做极限跑后测得10次心跳用2.86秒,那么最大心率为600/2.86=210,两者之间可能略有差别。

其心率储备为220-60=150

训练强度为:

公式1:靶心率=最大心率×73~85%=210×0.8=168(次/分钟)

公式2:靶心率=安静心率+心率储备×60~90%=60+150×0.75=172(次/分钟)

二、生化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训练监控中还常常采用专门仪器测量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化学方面的指标,常用的有血乳酸、尿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和睾酮等。

三、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般来说,小运动量的疲劳应在24小时之内消除,大运动量的疲劳恢复期不超过3天。通过以下常用的方法可以测定是否疲劳。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次日晨应该恢复;

2、呼吸肌耐力:连续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30秒,应基本不变或升高。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通过血压体位反射测试;先在安静状态下测血压;然后仰卧3分钟,每隔30秒测一次血压,应该2分钟恢复,如恢复时间过长,说明疲劳。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测量前臂手腕处,能判断的两点距离)

皮肤空间阈:增加1.5~2倍轻度疲劳,2倍以上重度疲劳。

(四)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机体出现疲劳后,心电图的S-T下移,T波倒置。

(五)主观表现判断疲劳

疲劳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不易入睡、多梦、乏力、心悸、自信心动摇、厌恶训练等不适的自我感觉;以及烦躁不安、脸色苍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协调性差、注意力分散、成绩下降等表现。

17说明出现疲劳

(七)测定运动心率评定疲劳

1、基础心率:晨脉增加5~10次以上,疲劳;连续如此,应减少运动量;(早上睁眼后未起床,正常63,现在70)

2、运动中心率:同样强度负荷一段时间后,运动中心率增加,疲劳;

3、运动后心率恢复:30秒20次深蹲,3分钟应该恢复到安静水平,否则疲劳。

(八)促进恢复的措施

1.运动性手段:积极休息;整理活动,慢跑或动力性整理活动、静力性牵拉

2.睡眠

3.物理性手段:针灸、按摩、理疗、热水浴

4.营养学手段

第三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运动锻炼

一、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的产生;评价能力提高;矛盾冲突激化: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反抗与屈从、理想和现实自我

认知能力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二)少年期情感意志的发展

自觉性不断提高

自制力不断提高

(三)青年前期的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更加了解和关心自我成长、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的发展

思维特点:跟高度抽象性、理论性、辩证性;各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情感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兴奋低落);情感情绪延续时间更长;文饰性、闭锁性、曲折性;情绪和情感内容丰富而深刻

二、体育运动的心理

(一)体育兴趣的培养

明确身体锻炼的目的,启发自觉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运动兴趣,(手段方法,对教师的喜爱)

了解儿童少年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体育在其心目中的位置;爱好与厌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掌握体育兴趣发展的一般模式: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有趣、乐趣、志趣

(二)反馈的应用

人为性反馈的应用:口头讲述、分析评论、动作示范等;及时反馈

内在反馈:自我评价,调整误差;向学习者提供反馈线索

(三)运动技能的形成

1、泛化

动作:僵硬、费力、不协调

措施:强调主要环节;正确示范、简练讲解;降低难度,保护、助力

2、分化

大部分错误动作纠正;顺利连贯完成动作

正误对比,强化正确,强调细节,注意协调

3、巩固

动作准确

精益求精,纠正细节,学习技术理论

(四)运动技能的迁移(走对跑得影响)

迁移的种类:正迁移、负迁移(羽毛球对网球)、零迁移;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技能的类似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时间与熟练程度

促进迁移的条件:合理安排运动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把握学习时间和熟练程度;加强学习指导,初期强调迁移,后期不鼓励迁移。运动能力无法迁移。

第四节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一、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儿童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营养除了满足运动需要还有保证生长发育,所以按照单位体重计算,所需营养和热能均高于成年运动员;儿童少年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供给;儿童少年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儿童少年的消化系统处于逐渐完善中,注意在膳食组成、餐次安排上加以考虑。

二、不同项目的能量需要

三、蛋白质

1.作用:对于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是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骨骼、肌肉和内脏的生长

2.供给量:

按照单位体重计算,儿童少年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高于成人。

11~11岁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膳食蛋白质供给量3g/kg/d,蛋白质能量占总能量的14~18%。12~17岁为2g/kg,占总能量的14~16%。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需要比同龄人每天增加10~20g的蛋白质。

推荐摄入量为80~90g/d

优质蛋白应该占蛋白质摄入量的1/3~1/2以上(鱼、瘦肉、禽类、奶类、豆制品)

四、糖类

(一)糖类的作用

糖类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人体能量,而且还参与构成人体组织,对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要鼓励儿童少年运动员摄入充足的糖类,如: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谷类食品,以及土豆、红薯等薯类食物,以及香蕉等水果。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糖摄入量占总能量的60~65%比较恰当。

(二)运动与补糖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应补糖。

在大运动量训练或者比赛前一周(大运动量、大型比赛前),逐渐增加食物中糖的摄入,使其达到总能量的60~70%,或者每千克体重摄入10g的糖;赛前或大运动量前4小时,补糖200g,或每千克体重1~5g。补糖的类型:大分子淀粉、糊精,中分子的低聚糖或小分子糖均可。赛前1小时补糖应采用液体形式的小分子糖(单糖或双糖)。比赛前1小时至比赛前15分钟就不要再补糖了。

运动中补糖一般采用液体形式的小分子糖和水一起补充,应少量多次。每隔30~60分钟补充一次,每次30~60g,最好不超过每小时60g或每分钟1g。

运动后补糖应越早越好,及时补糖有利于快速恢复,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体重。运动后6小时每隔1小时可补充一次。糖的类型不限,最好限补充小分子糖。

要的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葡萄糖等。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其中以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重要。

五、水

(一)水的作用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素之一,每天消耗2-3升水。运动过程中因为出汗等原因会消耗大量水分,儿童少年运动员因为体温调节能力较成年运动员差,因此一旦缺水,后果会更加严重,容易导致体温快速升高,危害健康。

(二)补液的原则

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原则,当感觉口渴时,实际机体已经出现轻度脱水,所以要养成在不口渴时也要饮水的习惯。

补液的另一个原则是少量多次,少量多次补充效果好,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的负担小。(三)补液的量

运动前2小时,饮用400~600ml毫升含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运动前30~60分钟,饮用300~500ml的运动饮料。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者每跑2~3km,补液100~200ml,但是一般每小时不超过800ml。

运动后3~6小时内,应该再补充丢失水分的1.5倍的量。(赛前50公斤,赛后48.5公斤,流失水分1.5公斤,补水应达到2.3公斤)

(四)补液的类型

一般不超过30分钟的运动(例如学生课外活动),补充白开水即可,如果长于60分钟,则要补充含有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饮料最好微酸或有果味,可以促进儿童少年运动员饮用,饮料的温度应该在10℃左右,口感较好,也有利于吸收和降温,但是要注意避免用冰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饮料中不要含有二氧化碳,避免使用碳酸饮料。

考核要点:

1、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哪些,在体育运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发育高峰是多少岁?

4、某学生今年14岁,运动强度应该是多大,为什么?

5、怎样用简易方法判断运动后是否出现疲劳?

6、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7、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会经历那几个阶段?

8、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合理利用运动技能的迁移

9、运动中如何补充糖和水?

延伸阅读: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体育心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运动医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4、奥迪加·巴尔奥尔.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人民体育出版社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期,l~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1或12岁;青春期,约10~20岁。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科王明月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例如由婴儿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高,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又如大脑在逐渐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皮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大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以身高、体重为例,在第一年内身高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 500~3 500克,是出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身高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 500克,直到10

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

课外阅读资料 ——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人类个体发育的速度在从出生到第一个10年里,男性和女性的发育大体上是相同的。到了青春发育期,受性激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第二次突增,才出现性别差异。男、女性别差异主要在身体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性发育三个方面。青春发育期开始的年龄,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3-15岁。其标志是发育速度加快,表明到了第2次发育突增阶段。 1.身体形态发育身体形态发育可用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等项指标说明。女孩自11岁起发育速度加快,身高超过了同龄男孩,出现第一次交叉。男孩自13岁起发育速度加快,而女孩于15~16岁达到发育高峰后开始进入缓慢发育阶段,16岁以后男孩身高又超过女孩,出现第2次交叉。一般女孩长到17岁左右,男孩长到18岁左右,骨化完成,身高不再增长。体重:10岁以前,男孩与女孩的体重大致相等,10岁以后,女孩发育速度加快,体重超过男孩,16岁以后,男孩体重超过女孩。推荐阅读:如何早期识别儿童性早熟 女孩的骨盆和胸部的横向增宽比男孩早,在10~12岁时,女孩的骨盆宽和胸围均超过男孩,在14~16岁时进入发育缓慢阶段,男孩又超过女孩。 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等发育指标的均数随年龄而增加,男性和女性各项发育曲线出现两次交叉。第一次交叉在9~10岁,女孩各项指标的发育水平超过了同龄的男性,说明女性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发育突增阶段。第二次交叉在14~16岁,男性各项指标的发育水平又超过了同龄女性,说明男性青春发育期的发育突增阶段已开始,而女性则已进入发育缓慢阶段。以后男女差别继续增加,男性18岁时的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的绝对值超过同龄女性,其中身高和肩宽的差别更为显著。在身高突增阶段,主要是四肢长骨的发育较快,其次是骨盆的发育和胸廓的横向增宽,最后是躯干的增长。突增期开始,上下肢的增长比脊柱的增长快,以后逐渐缓慢,最后达到成人坐高与身高的正常比例。体重增长的高峰不像身高那样显著,增长的时间比身高更长,增长的幅度亦较大。体重的增长与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增长相关。在青春期,肌肉的发育也很突出,男性的肌肉发育比女性突出,而且继续发育到第三个10年。皮下脂肪的发育从1~6岁一直是下降的,女孩从8岁起,男孩从10岁起脂肪开始增加。女孩的脂肪继续发育,男孩在身高、体重突增后,脂肪就不再发育。所以,成年女性显示出身体丰满,髋部较宽的体态特点,而成年男性则肌肉发达,显得强壮。女孩的身体发育比男孩开始早,结束亦早。 2.功能发育可用肺活量和握力作为指标。肺活量反映肺功能的状态,握力说明肌肉发育状况,两个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孩发育比男孩早两年,但男、女功能发育曲线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一)基本概念 1、儿童少年 一般而言:儿童指7~12岁,少年指13~17岁。 2、生长 生长是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3、发育 发育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4、成熟 成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有以下一些规律: 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例如身高体重逐渐增加。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例如: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不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生殖系统的发育最晚。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影响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气候和季节、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会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日本中小学每天一袋免费的牛奶,身高超过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冬季青少年生长发育会变缓慢。 (四)运动对生理机能发育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脏重量增加以及出现安静状态下的窦性心动徐缓。运动员心脏肥大呈中等程度的肥大,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停止运动后,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改变会逐步消失。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

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指导手册

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指 导手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写给家长朋友们的话—— 关注孩子身高,是家长的责任 孩子的未来,当妈的耽误不起! 孩子是父母眼里的天使,更是父母的未来。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是高大魁梧、或婷婷玉立呢! 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父母的期望都能如愿,好多孩子却不知不觉就身材矮小了,让孩子痛苦,让家长伤心! 孩子身材矮小,大都是父母造成的! 这到底应该怪谁呢其实家长们并不知道,很多孩子个子矮小却恰恰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是当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啊! 也许家长们觉得有点冤枉,但是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就能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 家长有哪些不该犯的错误呢 90%的家长选择盲目等待或相信“孩子晚长”而错过干预机会; 87%的家长没有监测孩子的身高,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也不知道; 71%的家长还放纵孩子晚睡习惯,任凭睡眠不足对孩子长高影响; 90%以上孩子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的习惯,置之不理; 27%的家长因盲目给孩子吃营养品造成性早熟,让孩子再也长不高…… 只有进行科学指导, 孩子的长高梦想才不会破灭!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长不高,而是你的责任没尽到! 家长不懂孩子生长发育规律、不了解影响长高的因素、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 凝聚专家50年心血,让众多孩子成功长高的《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指导手册》,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家长朋友们:关注孩子身高,学习长高知识,掌握长高方法,促进孩子长高,是咱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们的身高不能毁在咱们手上,孩子的未来咱们当妈的耽误不起啊! 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今天 我们更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生长发育专家、协和名医杜永昌教授感言——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

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010-08-13 16:16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个体差异,但一般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此,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必须了解、研究和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共同规律,结合各年龄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促进、增强和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例如,消化系统由新生儿到达成人时,各器官在不断长大、长重的同时,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复杂和完善起来。如:小儿的胃容积小,胃腺数目少分泌液的量少,胃酸的浓度和胃蛋白酶的效能低,随年龄增长,变大增多增加,质也发生了变化,效能也提高了(新生儿只能接受少量流质食物,随着消化器官的发育,结构和机能的加强,逐渐能消化固体食物) 由此可见,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不仅身体比成人小,而且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机体。幼儿动作粗大,情感简单,是一个没有成熟,缺少经验的机体,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各种知识及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因此在进行卫生保健、教养工作时,必须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来安排具体措施,绝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教育。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各有独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出生时只能吃流质,只会躺卧和啼哭,到1岁时便能吃多种普通食物,会走路和说单词,这是很明显的变化,但在这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在说单词之间,必须先学会发音,同时,要学会听懂单词;能吃固体食物之前必先能吃半流质食物;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其中任何一上环节产生障碍,都会影响整个婴儿期的发育,并使幼儿前期的发育延迟。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的顺序:头部领先,其次是躯干,最后为四肢。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的顺序:首先是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 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1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 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岁以上收缩压计算公式:年龄×2+80毫米汞柱〔133× (年龄×2+80)Pa〕 舒张压=收缩压的1/2~2/3。 (8)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3个月:45~40次/分 4~6个月:40~35次/分 6~12个月:35~30次/分

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简单调查

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简单调查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人的生长发育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生长发育水平不仅是反映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仅是对营养供应、营养学知识、疾病控制情况、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优劣的评价,同时也为决策机构所实行的社会和经济政策结果提供反馈信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记载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测量数据。一些发达国家,如英、法等国家已有100多年的资料积累,其他国家也有大量的资料发表。 我国对人体生长发育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报道见于1910年。初期的资料多出自于欧美学者之手,从1932年才开始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有中文发表的材料,第一篇是上海市学龄儿童身长、体重之初步研究(许世谨、吴利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材料零散、人数少、地区局限、代表性较差。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及各种专题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研究相继开展,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连续的调查资料主要有两个:一是由卫生部直接领导、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进行的“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该调查自1975年起,每10年对我国九大主要城市及其郊区农村(哈尔滨、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的儿童进行1次体格发育调查。这一连续性科学调研工作,不仅掌握了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获得了动态分析的宝贵数据资料,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实现优生、优育、优教基本国策和促进国民体质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儿童保健、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数据和评价标准。二是自1985年起,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和领导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5年进行1次,调查地区包括除台湾省外的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调查对象为7-22岁的大、中、小学生,不仅调查汉族学生,还包括20个少数民族学生。调查内容有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此项全国性的调研,不仅获得了我国学生生长发育及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而且对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及卫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本文主要采用上述两项国家层面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宝贵资料,作为评估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与国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找出差异和问题,为我国的医疗保健、体育卫生、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前期,l~3岁;幼儿期(学前期),3~6或7岁;童年期(小学年龄期),6或7~11或12岁;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从孕育生命的一个卵细胞开始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例如由婴儿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高,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又如大脑在逐渐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皮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大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以身高、体重为例,身高在孕中期(4~6个月)增长最快,三个月时间约增加27.5厘米,超过成熟胎儿身高的1/2;体重在孕末期(7~9个月)增加最快,三个月约增加2 250克,超过成熟胎儿体重的2/3。出生后的婴儿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在第一年内身高仍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高(约50厘米)的酌1/2;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为出生时体重(约3 000克)的2倍。无论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第一年,都是出生后增加最快的一年。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 500~3 500克,是出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身高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 500克,直到10岁左右。 (二)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进人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女孩生长发育的年龄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10岁以前,男女孩体态差异较小,男孩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的身高、体重又超过了女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此后男孩各项指标的数值一直高于女孩,最终形成了男女在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三、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序及规律 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却依照程序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在生长发育的两次高峰期,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不同。第一次高峰期先长头颅,后长四肢,特别是下肢后期增长较快,这就是头尾发展规律。第二次高峰期头颅增长不明显,而是下肢发育迅速。 从7岁开始,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向心律发展。其各部分发育的程序是:足—小腿—下肢—手—上肢,即自下而上,由四肢的远端向躯干,所以称“向心律”。从生物力学的理论分析其发展顺序也是符合向心律的。人体活动及总负荷的大小次序是:足—小腿—大腿—手—臂—

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上) 试题

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上)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锌缺乏可导致暗适应下降,引发眼干燥症,造成生长发育停滞、骨发育不良、牙齿发育缓慢,甚至影响免疫功能 A. √ B. × 答案:B 第2 题.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 √ B. × 答案:B 第 3 题. 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儿童长期学习、反复训练的结果。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可塑性越大,动力定型越易形成 A. √ B. × 答案:A 第4 题. 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的生长模式和身高、体重基本相同 A. √ B. × 答案:B 第5 题. 胎儿和婴幼儿期生长遵循“头尾发展律” A. √ B. × 答案:A 第6 题. 铅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无安全临界值,理想的血铅水平应该是零 A. √ B. × 答案:A 第7 题. 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4种,即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 A. √ B. × 答案:A 第8 题. 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 A. √ B. × 答案:A 第9 题. 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和年龄特点 A. √ B. × 答案:B 第10 题. 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对保护脑皮质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

B. × 答案:A 第1 1 题. 胎儿和婴幼儿期生长遵循“头尾发展律” A. √ B. × 答案:A 第1 2 题. 所谓继发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A. √ B. × 答案:B 第1 3 题. 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和年龄特点 A. √ B. × 答案:B 第1 4 题. 体质虚弱、患病初愈的低年龄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睡眠 A. √ B. × 答案:B 第1 5 题. 中学生除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外,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分钟 A. √ B. × 答案:A 第1 6 题.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 √ B. × 答案:B 第1 7 题. 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 A. √ B. × 答案:A 第1 8 题. 生长发育的“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变化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A. √ B. × 答案:A 第1 9 题. 铅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无安全临界值,理想的血铅水平应该是零 A. √ B. × 答案:A 第20 题. 意外伤害虽是突发事件,但存在内部的发展规律;它是受伤者、动因、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前期,l~3岁;幼儿期(学前期),3~6或7岁;童年期(小学年龄期),6或7~11或12XXX年内身高仍增加2XXX年,都是出生后增加最快的一年。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XXX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XXX年龄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10岁以前,男女孩体态差异较小,男孩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XXX年内,几乎没有变化,而在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才迅速发育。此时性意识觉醒,性器官发育并趋于成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在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四)新陈代谢旺盛。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变为自己身体一部分,并且贮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将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异化作用。小学年龄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生长的需要。

从以上可以看出,身体各部分及各系统发育时期虽有先后,但各系统的发育顺序却彼此相连,密切相关,总是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 (五)骨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学年龄儿童的各种骨正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儿童期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儿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不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可引起脊柱侧弯(表现为一肩高一肩低)、后凸(驼背)等变形。这时的儿童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因此,在劳动或锻炼时,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与成人相同的负荷,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写字、画画的时间也不易过长。 (六)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有恒牙萌出。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接着乳牙按一定的顺序脱落,逐一由恒牙继替。到12XXX年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三、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第十一册——人的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 一、课文说明 本课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外部形态、器官及其作用的知识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长发育,重点是人在青少年时期身高、体重的变化;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使用统计图表的能力。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引入,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人体的外形(身高、形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青少年身高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7岁~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统计表。此表的数据引自《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1988年出版),如果学校有新的、当地学生平均身高的统计数据,可以替换。通过以上数据,学生可以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是不断增加的。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画出的我国7岁~18岁青少年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图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了男生和女生身高增长的曲线。 3.指导学生分析曲线图。首先告诉学生“两个相邻年龄之间的连线坡度大,表示身高增长得快”,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几岁开始增长较快。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男生从12岁开始身高增长较快,一年中长了9厘米;女生从10岁开始身高增长较快,一年中长了7厘米。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青少年体重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也分为三层: 1.7岁~18岁青少年的平均体重统计表。此表中数据的来源与上表相同,如有新的、当地学生平均体重的统计,教学时可以替换。通过以上数据,学生可以发现:在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是不断增加的。 2.指导学生模仿前面的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的画法,画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体重增长情况曲线图。画的步骤大体是这样: (1)了解曲线图表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每个格表示多少。 (2)根据统计表中各个年龄体重的数据,在曲线图的相应位置(年龄线与体重线的交点)依次画圆点。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亦渐趋成熟,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等影响,各年龄组小儿患病种类、病理变 化、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人为地划分7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保健和医疗工作重点。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体而生存,孕母的健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如:物理、药物、感染、营养缺乏、心理创伤等。)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体质尤其稚嫩,极易受损伤。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新生儿期—围生期(围生期:孕28周( 1000g )~生后足7天,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 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称为幼儿期。 体格增长减慢,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感知能力增强。 易患脾系病证、传染病和发生意外。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六)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 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七)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概念: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 生长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点。 生长是指形体的增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功能的进步,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 一、体格的生长: (一)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具有全人类共同的规律性,但同时表现有种族、地区、民族或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等。 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性。 (二)体格生长—体重 机体量的总和(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衡量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临床用药剂量的主要依据。 出生体重3kg ;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体重公式可用于药量和补液计算,不能用于体格发育的评价。 因为体重的增长是一个非匀速的过程,尤其是小婴儿;同时其增长也受遗传、环境影响,因此存在个体差异

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指导手册

写给家长朋友们的话—— 关注孩子身高,是家长的责任 ?孩子的未来,当妈的耽误不起! 孩子是父母眼里的天使,更是父母的未来。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是高大魁梧、或婷婷玉立呢?! 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父母的期望都能如愿,好多孩子却不知不觉就身材矮小了,让孩子痛苦,让家长伤心! 孩子身材矮小,大都是父母造成的! 这到底应该怪谁呢?其实家长们并不知道,很多孩子个子矮小却恰恰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是当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啊! 也许家长们觉得有点冤枉,但是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就能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 家长有哪些不该犯的错误呢? 90%的家长选择盲目等待或相信“孩子晚长”而错过干预机会; 87%的家长没有监测孩子的身高,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也不知道; 71%的家长还放纵孩子晚睡习惯,任凭睡眠不足对孩子长高影响; 90%以上孩子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的习惯,置之不理; 27%的家长因盲目给孩子吃营养品造成性早熟,让孩子再也长不高…… 只有进行科学指导, 孩子的长高梦想才不会破灭!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长不高,而是你的责任没尽到! 家长不懂孩子生长发育规律、不了解影响长高的因素、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 凝聚专家50年心血,让众多孩子成功长高的《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指导手册》,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家长朋友们:关注孩子身高,学习长高知识,掌握长高方法,促进孩子长高,是咱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们的身高不能毁在咱们手上,孩子的未来咱们当妈的耽误不起啊! 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今天 我们更着眼于孩子的未来 生长发育专家、协和名医杜永昌教授感言——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教案_0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 2、了解生长发育,量变,质变的概念。 3、叙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特点。 4、了解儿童少年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 2、叙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特点。 3、了解儿童少年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生长发育,量变,质变的概念。 四、教具: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六、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把自己的相片都带来了吧!请大家按照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相片放好,然后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每张照片的是几岁时候照的。

学生展示照片 师:岁月如歌,人生如潮。人生总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相片记载着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大家是否感受到,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长成胎儿,再呱呱坠地成婴儿,在母亲乳汁的哺育下,在父母的怀抱中,我们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逐渐生长发育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们逐渐长大了,而老师也渐渐地老了。这就是人生长发育的历程,这就是人生!那么人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下面老师将和大家共同来探讨: 二、深入了解新课内容 出示童瑶: 一哭二笑三伊呀四月抬头望妈妈 五抓六坐握足玩七翻八爬九叫爸 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 两岁能用勺吃饭喜怒分明命令发 三岁学穿鞋和袜长成大娃别娇他 师:让生朗读歌谣 、教师介绍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指肌体细胞的繁殖及细胞间质的增加。 表现在:身体增高、增重。 发育:包括形态上的改变与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习惯上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前期:1~3岁,亦称托儿所年龄期; 幼儿期:3~6、7岁,亦称学前期; 童年期:6、7岁~11、12岁,亦称学龄期; 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青年期:约18~25岁。 各个年龄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2、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亦不均等 从胎儿到成年,全身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胎儿期和青春发育初期。由于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不同,其最终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头颅增一倍,躯干增两倍,上肢增三倍,下肢增四倍。 3、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统一协调 一般来说,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而淋巴系统在青春期可达成人的两倍。各系统的发育并非孤立的进行,而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因某些疾病、内分泌障碍或营养不良等使生长发育迟缓,如这些因素得到克服,立即会表现出向原有正常生长轨迹靠近和发展的强烈趋向,这种表现称之为生长轨迹现象。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如神经和骨骼组织,生长发育时受到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缺陷和障碍。5、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儿童的身材一代比一代高大,性成熟明显提前,脑力工作能力也明显增长。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是在机体与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则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机体所具有的遗传素质潜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些环境因素包括: 1、营养因素:营养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充足合理平衡的营养供给,是上述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营养素供给不足,或膳食结构不合理,都不但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导致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素缺乏症。 2、锻炼因素:“生命在于运动”,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循环系统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