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免疫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河豚毒素研究及其免疫研究PPT课件

河豚毒素研究及其免疫研究PPT课件

LOGO
参考文献
[1] 于丽华,周力,谢克勤.河豚毒素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 37(2): 120. [2] 李中华,李春英,汪晨净.TTX局部应用对家兔齿髓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
17(2): 47. [3] 潘心富,黄致强.河豚药用研究概况[J].药学通报,1984, 19(4): 40. [4] 靳艳卿,段世明,王钧,等.侧脑室注射TTX和藜芦定对大鼠异氟醚MAC的影响[J].中华麻醉, 2000, 20(5):
LOGO
适应性进化
通过克隆调控豹纹东方骨骼肌 Na v 1.4 通道表达的 cDNA,发现 Nav1.4通道区域Ⅰ401位点处存在一个不饱和氨基 酸,即天冬酰胺。通过基因工程把不饱和氨基酸移植到对河豚 毒素敏感的小鼠骨骼肌 Na v 1.4 通道处,移植的不饱和氨 基酸的折叠程度越高,小鼠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越强。当不饱 和氨基酸的折叠程度大于取代位点氨基酸折叠程度的2500倍时 IC50(50%Na+通道发生阻断时河豚毒素的浓度)提高至47µmol/L。 河豚对河豚毒素具有免疫力是基因变异的结果,更是适者生存、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河豚对河豚毒素的适应性进化为河豚提 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研制河豚毒素中毒后的解毒药 品提供了依据。
LOGO
适应性进化
在对河豚毒素没有免疫力的生物体内,钠通道的 α-亚 基上存在河豚毒素的受体,河豚毒素与 α-亚基门孔附近的氨 基酸残基结合,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而河豚体内细胞的构造与其他生物不同,河豚体内还存在可以 和河豚毒素结合的蛋白质,从而使河豚对体内的河豚毒素具有 免疫力。比较红鳍东方鲀、黑青斑东方鲀 和斑马鱼的基因序 列图谱,发现红鳍东方鲀和黑青斑东方鲀骨骼肌的 Nav1.4通 道发生了变异,正是这种变异使河豚具有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 红鳍东方鲀和豹纹东方鲀的变异类似,都是在 Na v 1.4 通 道的 401 位点上发生了取代,取代为一个折叠程度更高的不 饱和氨基酸,河豚的这些氨基酸是不与河豚毒素结合的,从而 也就不能对河豚的钠通道造成影响。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淋巴样器官
如胸腺、脾脏等,是T、B淋巴细胞定 居的场所。
细胞免疫
CD4+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分别 介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T细
胞为CTL,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抗原识别
T细胞通过TCR识别MHC分子提呈的 抗原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
体液免疫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 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复合物, 被吞噬细胞吞噬。
疫苗接种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
注射、口服、喷雾等。
程序
根据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和程序。
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疾病发病率等。
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05 水产动物免疫学在养殖业 中的应用
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0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产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 系统分析和比较,挖掘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
制。
利用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对水产动物免疫细胞进行实时观察 和追踪,深入了解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机制。
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研究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调控机 制,包括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和 细胞因子等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安全性和品质。
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 障水产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06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方法 免疫细胞成像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水产动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深入了 解其免疫机制。

《鱼类免疫学概述》课件

《鱼类免疫学概述》课件

疾病快速诊断
利用鱼类免疫学原理,研发针对水产 养殖常见病原体的疫苗,有效预防病 害的发生和传播。
建立基于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准确诊 断方法,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爆发 。
免疫增强剂
研究开发能够增强鱼类免疫力的免疫 增强剂,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减少药物使用。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濒危鱼类保护
通过研究濒危鱼类的免疫特点和生存环境,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种群数量。
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总结词
鱼类免疫系统在维持健康、抵御疾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详细描述
鱼类免疫系统是保护鱼类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关键机制。通过 免疫反应,鱼类能够识别、中和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从而 保持健康并正常生长。缺乏健全的免疫系统会导致鱼类容易 受到疾病的侵害,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鱼类免疫学的历史与发展
补体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分 子,通过激活级联反应来清 除病原体。
抗体是鱼类体内主要的体液 免疫分子,通过与病原体结 合而清除病原体。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 的调节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的调节。
免疫应答
1
鱼类免疫应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 疫应答。
2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吞 噬作用等,是鱼类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细胞
01
02
03
04
鱼类体内有多种免疫细胞,包 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T淋巴细胞是鱼类体内主要的 免疫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疫应答 ,分泌抗体以清除病原体。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抗原 提呈细胞,负责抗原的摄取、
加工和提呈。
免疫分子

鱼类免疫学课件4-免疫系统

鱼类免疫学课件4-免疫系统

2.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 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3、Dendritic cells (树突细胞)
1)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
T 细胞表面受体
IL-2 运铁蛋白
CD71 CD2 CD58(LAF-3)
MHC/抗原肽 TCR
CD4 or CD8
B7-2
CD28
FcgR FcmR
抗体
CD35
组织胺 补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 (MHC)
1、 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ITAM)”,可传递TCR结合抗原的信息。
T细胞抗原受体(TCR)结构模式图
2、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1)协同受体-CD4和CD8
• CD4分子 单链跨膜分子,属于Ig超家族 受体:MHCⅡ类分子(β2区)HIV
表达:部分成熟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某些树突状 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 CD8分子 异二聚体(αβ),属于Ig超家族 受体:APC的 MHCⅠ类分子(α3区)
3、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双阳性细胞(DP,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意义:
* 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 获得MHC的限制性 * 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二) B 淋巴细胞 (B Lymphocyte)

鱼类免疫学课件8-免疫应答-new

鱼类免疫学课件8-免疫应答-new

T
Y
S o lu b le p e p tid e s
of Ag
C ell surface peptides of A g presented by cells that
express M H C antigens
C ell surface p e p tid e s of Ag
N o T cell N o T cell N o T cell response response response
• TCR胞外部分与抗原肽特异性结合,胞内部分 太短;CD3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
• TCR交联 抗原+TCR使TCR位置和构型发生改 变,TCR发生聚集,即受体交联。导致细胞表 面的离子通道开放;活化胞内信号蛋白和酶。
• 转录因子活化 • T细胞内基因活化
3. 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CD4+Th细胞分化为: Th1\ Th2效应细胞 Tm细胞
双信号 双识别
APC与T的相互作用 非特异性结合(黏附分子)
不识别(解离)
特异性识别(三元体 + 辅助受体)
免疫突触形成(黏附分子表达增高、亲和力增强)
信号转导
T激活
T细胞突触/免疫突触
APC
B7 CD28
第1信号
第2信号
T细胞活化
只有共刺激信号
TCR
共刺激 分子
T细胞无反应
只有特异性信号 T细胞无能
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五、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异性、 MHC限制性、 多样性、记忆性
五、免疫应答的意义: 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是识别“自己”与 “非己”,并清除“非己”的抗原性物质,以保 护机体免受抗原异物的侵袭。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件

2
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3
环境管理
优化水质、饲料和养殖条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强免疫力。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进展
在水产动物免疫学领域,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以下重要工作:
免疫应答机制
探索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 制和调控路径。
疫苗研发
贝类免疫
研究和开发用于水产动物的疫苗, 提高抗病能力。
《水产动物免疫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水产动物免疫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水产动 物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并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
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动物免疫学
深入了解水产动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免疫机制
探索水产动物的免疫机制,包括免疫应答、抗体产生和细胞免疫等关键过程。
水产动物免疫疾病的分类与预防
水产动物免疫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由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如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
非传染性疾病
与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相关,如水质变化、营养 不良、应激等。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与免疫调节
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和调节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
1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佐剂和疫苗等方法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3 流式细胞术
通过颜色标记和定量技术,分析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功能。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概述
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有着相似之处,包括:
1 非特异免疫
水产动物通过皮肤、鳃、黏液等方式抵御病原体感染。
2 特异免疫
触发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并生成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3 免疫细胞
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负责免疫应答和清除病原体。

鱼的免疫系统

鱼的免疫系统

鱼类的免疫系统,兼具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摘要:鱼类,作为第一批在Devonic时期里经过了适应辐射进化过的古脊椎动物,仍然还是最成功的,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体。

这类异构性群体的生物体既拥有固有免疫应答也表现出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重要的是,鱼当中也存在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会有的同源免疫器官。

然而,由于它们的结构简单,当病原体入侵时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固有免疫应答能力的全效发挥产生限制性。

我们将对鱼类获得的的这种比高等脊椎动物还要好的固有免疫应答进行讨论。

关键词:固有免疫获得性免疫古脊椎动物鱼进化引言近期有个说法,假设海洋中有1029个原核生物细胞,它们主要负责海洋生物量。

这类水生媒介不仅负责微生物的运输而且帮助微生物生长。

因此,许多营养链的生产能力较低归咎于无处不在的异样菌对海洋中生物碳和病毒70%的利用率,这也可能解释了水生栖息地中有1010个细胞/L。

这种自动催化功能的适应性是一个协同进化的过程,这种适应性避免了免疫系统当中微生物数量间竞争,也避免了微生物的致病性的竞争。

虽然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同种识别的效应机制我们都不清楚,最近在相对免疫应激方面的研究却强调了两种普通模式:(a)防御性信号通路的保护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b)对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的制约。

据悉,进化机制作用于现有的物质资源,但又仅限于一些存在在环境中有效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动物从小个体发展到到大个体,从在环境中少数隔离发展到高度隔离群体,从对环境条件的高度依赖发展到高程度的自我调节系统。

因此,日益丰富的内部环境越来越多的被创建。

鱼类的免疫系统受特殊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同时受它们变温性的制约。

大多数致病菌是投机性微生物,往往出现在水生微生物菌群中。

分支杆菌属的肾杆菌y是非常罕见的强制性病原体,但是它们的毒性主要取决于一些环境因素如热量,离子和渗透压的变化,铁和氧可用性,污染物,富营养化等等。

在鱼类中,它们的免疫活性主要赖以自身体重而不是其年龄,主要归咎于它们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少数需求。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件第3章 免疫学基础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件第3章 免疫学基础
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 :是指抗原与相应
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此特性又称 为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一)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 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二)不完全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 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亦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又 分为简单半抗原和复合半抗原。
(四) 吞噬细胞
鱼类的吞噬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 各种粒细胞
机体炎症反应的核心细胞是巨噬细胞和粒细胞, 它们能够被微生物的有害产物激活并产生更多 更有效的抗微生物因子。
粒细胞可分为三类,即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 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是硬骨鱼类中最常见的粒细胞, 只有少数鱼类才有嗜碱性粒细胞。
鱼类的胸腺与其它脊椎动物的胸腺功能一样,即是T 淋巴细胞的发源地。
(二)外周淋巴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为捕捉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呈 递抗原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脾脏和肠道淋巴 组织构成了鱼类的主要外周淋巴器官。
1.脾脏
有颌鱼类才出现真正的脾脏。
软骨鱼类的脾脏较大,内含椭圆体,主要 是一个造血器官,分化为红髓和白髓。硬 骨鱼类脾脏没有分化为明显的红髓和白髓, 但同时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
图3-1两种抗原的交叉反应。甲、乙两种抗含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产生的抗体与两种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
Ag1
A 与相应抗体反应(++++)


Ag2
决 定

B 交叉反应(+++)

鱼类免疫精品PPT课件

鱼类免疫精品PPT课件

(四)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 天然抗体(natural antibody)
指未经过明显的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的动 物血清中存在的各种抗体,也叫正常抗体。
天然抗体与只能和特异性抗原刺激所产生 的特异性抗体不同,它具有广范围性的作用
• 补体
1.鱼类补体的主要特性 A 补体系统是鱼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成分 B C3是鱼类补体系统的主要成分,鱼类补体对热更不稳定
(二)种的易感性
• 在生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鱼体与病原 体的特殊关系
• 培育抗病新品种
(三)吞噬作用
• 鱼类吞噬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各 种粒细胞和红细胞
• 黏膜吞噬细胞构成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单核 细胞和粒细胞作为第二道防线,可以破坏出现 在循环系统中的病原生物;最后,器官和组织 中具有吞噬活性的细胞能够摄取和降解微生物 及其产物
• 胸腺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和 分化的场所;在免疫组织的发生过程中最先获得 成熟淋巴细胞,一般被认为是鱼类的中枢免疫器 官。鱼类胸腺在发育过程中与头肾逐渐靠拢,并 伴有明显的细胞迁移发生
鱼类胸腺随着性成熟和年龄的增长或者环 境胁迫和激素等外部刺激作用下可发生退化。 疾病也可以导致胸腺提前萎缩。
• 承担免疫学功能的主要是头肾,头肾)可以产生红细胞和B淋巴 细胞等细胞,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另一方面, 受抗原刺激后,头肾和后肾造血实质细胞出现增 生,存在吞噬作用的细胞和抗体产生细胞,表明 头肾是硬骨鱼类重要的抗体产生器官,相当于哺 乳动物的淋巴结。因此,硬骨鱼类头肾具有类似 哺乳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及外周免疫器官的双重功 能。
3.脾脏
• 有颌鱼类才出现真正的脾脏; • 软骨鱼类脾脏大,分化有红髓和白髓;硬骨鱼

第七章 水产动物免疫

第七章 水产动物免疫

• 2.沉淀素(preciptin) • 包括C一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淀粉样P成分(srum amyloid P— component)和a一沉淀素(a一preciptin)。前 二者是关系密切的血清蛋白,具有广泛的 同源氨基酸序列,都是五聚体,作为急性 期蛋白(actue phase protein )反应时都需要钙 离子。但是CRP在组织损伤 发炎或感染后浓 度迅速增加,而血清淀粉样P成分并不受此 影响。CRP是鱼类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存在 于鱼类血清、卵和精子中,其中卵和精子 中的CRP可能来源于血清。
第三章 水产动物 第一节 鱼类免疫
• 鱼类(fishes)是终身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 作为运动器官,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其种类繁 多,约21 700余种,进化程度有所差异,一般可分为无颌 类和有颌类。与无脊椎动物比较,鱼类的免疫进化有了重 要突破,出现了淋巴样组织,淋巴组织和器官以及各种免 疫细胞和分子呈逐步完善趋势,接近两栖类和爬行类免疫 进化阶梯,不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也能产生抗体,具有 特异性免疫,人类对鱼类免疫研究的模式和结果与人类对 自身和哺乳动物免疫研究的也很相似,具有相互借鉴作用。 近年来,鱼类免疫研究进展很快,涉及多种海水或淡水鱼 类
complement
bacteria 1. lysis
phagocyte 2. chemotaxix
bacteria 3. opsonization
• 有颌鱼类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与高等脊椎动 物相同,主要显示于以下两个方面:(1)由 替代(抗体非依赖性)途径或经典(抗体依赖性) 途径激活的细胞溶解作用;(2)由被激活的 功 能不同的成分组成,即Cln~C4n,C8n和 C9n。在鲨鱼已经证明的6种补体中,有3种 在功能上和哺乳动物C1、C8和C9相似。硬 骨鱼类中发现有C1~C9等补体成分。而且 虹鳟C3和C9成分cDNA序列已被测定与哺乳 动物相应成分具有很大的同源性。

第一节-海水鱼类及其他动物的免疫概念水产动物免疫课件

第一节-海水鱼类及其他动物的免疫概念水产动物免疫课件
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如:皮肤和粘液、粘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等
2. 获得性免疫 定义: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
抵抗力,它是后天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 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也称特异性免疫。
1) 自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
维母细胞、内皮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具有调节多种细胞 生理功能的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系统的调 控中作用重大。
2019-5-18
谢谢观赏
12
免疫: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三、免疫的主要类型
1. 天然免疫 定义: 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
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2019-5-18
谢谢观赏
13
免疫: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3)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
a. 发生作用时间:
自动免疫:慢(1-4周); 被动免疫:快(立即)
b. 效果:
自动免疫:可刺激机体持续产生抗体,再次接收抗原刺激
1) 脾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a. 脾表面由结缔组织包裹,被膜向实质内延伸成若干小梁,脾实质由红髓和白 髓组成,两者交界处为边缘区(又称为移行区)。
b. 白髓:由小动脉周围淋巴鞘和鞘内淋巴泡两部分组成。小动脉淋巴鞘主要含T 细胞,当抗原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区明显增大。淋巴滤泡主要由B细胞构 成,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生发中心,内含增殖分化的B细胞。
Chapter 2.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免疫
17
鱼类胸腺随着性成熟和年龄的增长或者环 境胁迫和激素等外部刺激作用下可发生退化。 疾病也可以导致胸腺提前萎缩。
对真骨鱼类的胸腺进行形态比较研究,发 现胸腺的寿命在不同的鱼类中差异甚大。在低 等的真骨鱼中,鱼性成熟时胸腺即已退化,但 在高等真骨鱼类中,则在性成熟后还可存在数 年,甚至还能继续生长。
鱼类鳞片的基部下达真皮的结缔组织,向 外伸出表皮。有些鱼类的鳞片穿透黏液层。鳞 片对鱼体首先是一个机械性的保护作用。鳞片 的脱落必定造成表皮的损伤,这就为病原体的 入侵打开了门户,引起表皮炎症和感染.
鱼类免疫
5
• 表皮
表皮层位于黏液层下,由四层细胞组成, 最外层为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层。鱼类的表皮层 不出现脱落的死细胞层,在该层下面,就可见 到有丝分裂,这是鱼类和哺乳动物所不同的.
鱼类免疫
3
(一)皮肤和黏膜的保护性屏障
• 黏液
黏液中含有能抑制寄生物在体表生长和寄生的 一些因子,如溶菌酶。
黏液中存在的糖蛋白在水中形成膨胀结构,可 将微生物封闭并失去活动能力。加之黏液的不断脱 落和补充,能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异物的沉 积。鱼类黏液的一大特点就是含有特异性抗体。
鱼类免疫
4
• 鳞片
胸腺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能是参与T 淋巴细胞的成熟,主要承担细胞免疫的功能
鱼类免疫
18
2.肾脏
位置:肾脏位于真骨鱼类的腹膜后,向上紧贴于脊 椎腹面,通常达体腔全长,呈浅棕色或深棕色, 甚至黑色。主要分为头肾和后肾两部分.
• 承担免疫学功能的主要是头肾,后肾主要承担排 泄功能。
鱼类免疫
19
鱼类的肾脏(头肾)可以产生红细胞和B淋巴 细胞等细胞,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另一方面, 受抗原刺激后,头肾和后肾造血实质细胞出现增 生,存在吞噬作用的细胞和抗体产生细胞,表明 头肾是硬骨鱼类重要的抗体产生器官,相当于哺 乳动物的淋巴结。因此,硬骨鱼类头肾具有类似 哺乳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及外周免疫器官的双重功 能。
鱼类免疫
15
1.胸腺
• 位于鳃腔背后方,表面 有一层上皮细胞膜与咽 腔相隔,有效的防止了 抗原性或非抗原性物质 通过咽腔进入胸腺实质。 鱼的种类不同,胸腺的 位置及其形状也有所不 同,胸腺的形状可能与 鱼类的头形有关。
,是淋巴细胞增殖和 分化的场所;在免疫组织的发生过程中最先获得 成熟淋巴细胞,一般被认为是鱼类的中枢免疫器 官。鱼类胸腺在发育过程中与头肾逐渐靠拢,并 伴有明显的细胞迁移发生
浸泡免疫和肛门插管注射抗原更适宜于诱导机体黏膜 免疫反应。
• 黏膜吞噬细胞构成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单核 细胞和粒细胞作为第二道防线,可以破坏出现 在循环系统中的病原生物;最后,器官和组织 中具有吞噬活性的细胞能够摄取和降解微生物 及其产物
鱼类免疫
9
(四)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 天然抗体(natural antibody)
指未经过明显的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的动 物血清中存在的各种抗体,也叫正常抗体。
鱼类免疫
13
细胞溶素
• 鱼类的细胞溶素有水解酶、蛋白酶和一些非特异 性溶素
• 鱼类组织和分泌物中具有三种水解酶:溶菌酶、 壳多聚糖酶和壳二聚糖酶
鱼类免疫
14
二、鱼类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
• 鱼类没有骨髓和淋巴结。胸腺、肾脏和脾脏及黏 膜相关组织是鱼类最主要的免疫组织和器官
• 血液细胞主要由肾脏和脾脏产生,在肝脏、胰脏、 肠黏膜和生殖腺等组织中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进 入循环血液,并继续发育。
第十二章 鱼类免疫
鱼类免疫
1
• 鱼类(fish)是指终身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大多数被磷片的变温脊 椎动物。
• 与无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免疫进化有了重 要突破,不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具有特 异性免疫。
鱼类免疫
2
一、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 皮肤和黏膜的保护性屏障 • 种的易感性 • 吞噬作用 • 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鱼类免疫
20
3.脾脏
• 有颌鱼类才出现真正的脾脏; • 软骨鱼类脾脏大,分化有红髓和白髓;硬骨鱼
类没有明显界限。 • 通常为一个,某些鱼类可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 • 健康鱼脾脏棱角分明,暗红或黑色,被膜有弹
性,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是真骨鱼类中唯一 发现的淋巴样器官
鱼类免疫
21
• 脾脏是红细胞、粒细胞产生、储存和成熟的 主要器官。
鱼类免疫
11
• 凝集素和沉积素
鱼类具有相对非特异性自发产生的固有凝 集素,属于蛋白质或糖蛋白,在理化、生物学 和抗原特异性方面均不同于抗原刺激物产生的 免疫球蛋白。凝集素能够与碳水化合物和糖蛋 白结合,是机体自然防御机制中原始的识别分 子和免疫监督分子
鱼类免疫
12
•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鱼类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干扰素, 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但在不同的 细胞间具有相对的抗病毒特异性
鱼类免疫
6
• 真皮
真皮位于基底膜下,是皮肤的另一层保护屏 障。这层皮肤由散布的结缔组织组成,同时布有 毛细血管,这有利于鱼类的体液免疫功能
鱼类免疫
7
(二)种的易感性
• 在生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鱼体与病原 体的特殊关系
• 培育抗病新品种
鱼类免疫
8
(三)吞噬作用
• 鱼类吞噬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各 种粒细胞和红细胞
天然抗体与只能和特异性抗原刺激所产生 的特异性抗体不同,它具有广范围性的作用
鱼类免疫
10
• 补体
1.鱼类补体的主要特性 A 补体系统是鱼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成分 B C3是鱼类补体系统的主要成分,鱼类补体对热更不稳定 C 硬骨鱼类补体因子是通过多糖(如脂多糖)或免疫球蛋
白Fc区糖基部分的存在来激活的,能够通过攻膜复合物 完成细胞溶解作用 2.不同鱼类补体的特性不同
• 作用: A 参与体液免疫和炎症反应 B 对内源或外源异物进行储存、破坏或脱毒 C 作为记忆细胞的原始生发中心 D 保护组织免受自由基损伤
鱼类免疫
22
4.黏膜淋巴组织
• 上皮组织中存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类粒细胞 • 黏膜免疫是指包括鳃、肠和皮肤等黏膜样淋巴组织
及其分泌的黏液具有的免疫功能。 • 经口腔和腹腔免疫可明显刺激系统免疫应答,而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