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山东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地方开发无序;市场主体弱小、分散,组织度、集约度低;低档次开发、重复性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时有发生等。
要保证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统一规划、高层次开发、高效能管理。
1.推进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最终归宿,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这里说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指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这三个一体化就是要把乡村纳入城市,统一进行空间、功能、产业规划,使乡村与城市形成整体,乡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或是有机的延伸。
从空间上讲,乡村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感,但从产业上,从基础设施上,从公共服务上讲是一体化的,农业就是城市产业的重要链条或重要节点。
城市主要功能包括水、电、暖、汽,交通、航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直接延伸到农村,或者对乡村进行相对集中,独立建设与城市相统一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系统,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使农民与市民一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2.保护原真乡村性
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城市现代化生活,并非要消灭乡村,并非要在乡村建城市,恰恰相反,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无论是从保持乡村特色和活力,发展乡村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为市民保存一块宁静的栖息地的角度,都应该保护好乡村环境、村落景观、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也就是保护好乡村性。
城市化进程越快、城市化程度越高,越要高度重视乡村性的保护。
从旅游的角度讲,旅游本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
旅游休闲就是要远离城市和水泥森林,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城市的快节奏,回归自然,回归宁静,回归传统的温馨和悠闲田园节奏。
乡村环境、乡村遗产、乡村生活、乡村活动和乡村文化等乡村旅游的系列要素正是满足现代市民的这一需求。
所以说,保护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吸引力所在。
保护、保存乡村性,就是要保护乡村环境的原真性,包括纯自然的江河湖泊、湿地滩涂、山岭平原、原始植被等;保护、保存部分乡村生产、生活的原真性,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艺,传统生活工艺等;保护开发部分传统的乡村节庆活动、民俗文化等。
如何保护、保存乡村性?著名旅游专家邹统钎先生在《乡村旅游》一书中提出了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乡村嘉年化三种模式。
生态博物馆是人类和自然的一种表现,它将人类置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用野生和原始来描绘自然,但又被传统和工业化的社会按照其自身的设想加以改造。
法国政府对自然博物馆的定义为:“它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总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这种模式就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寻找一个传统农耕文化保护较好的地方,将其原始环境,原始村落,原始生产、生
活技术、技艺和原始节庆、习俗整体地保护下来,用于研究、展示、旅游、体验。
想象一下如果在现代化大农业和现代化农村一侧,我们保留了一块这样的社区:这里完全是原始的植被、自然的江河山岭;这里依然是传统的村落、绿树掩映,土墙草屋,炊烟袅袅、鸡飞狗吠;这里的人们用牛耕地,用古老的水车汲水,用毛驴拉石碾石磨;这里能听到嗡嗡的纺线声和传统的织布声,甚至能看到古老的造纸技术;这里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暖烘烘的土炕;这里有老百姓自己的狂欢节和文化活动:正月十五闹花灯、踩高跷,清明节踏青、荡秋千,八月十五大团圆吃月饼,春节包饺子、迎财神、大团拜、送大年。
这种巨大的时空差异性将会带给人们多少惊异和遐思!这正是在拥挤喧闹的都市里人们所渴盼的一块宁静圣地。
这里的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清静、纯朴的生活。
他们承载着保护历史、延续文脉的社会重负,他们也因此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因此而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
乡村大舞台模式是把原生的乡村文化景观,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舞台化方式“再现”。
与自然博物馆模式相比,这种方式仍保持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原真性,但展现的物质遗产不再具有实用性,只是为了展示,部分遗产可用于体验。
如近两年一些地方建设的民族风情园、乡村文化主题园等都属这种模式。
嘉年化模式则是把各地、各民族的物质、非物质遗产进行流转集中,甚至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形成的乡村文化景观,这种形式更注重市场和经济效益,是发展旅游的直接形式,保护历史、研究文化的功能相对较低。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市场主体弱小,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地方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存在着农民主人翁地位受到削弱,经济效益大头被公司垄断等问题。
乡村旅游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提高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的同时,保证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当地农民的收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符合中央要求,能够享受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能够确保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农民的最大收益率,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各地旅游、农业部门应该大力倡导,积极引导,典型引路,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客观地讲,山东乡村游资源富集地区大都相对贫穷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这既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也是我国现今地区的成功经验。
在法国,凡是取得“法国居住所合格证”和“欢迎到农场来”标识资格证的农户,进行房屋维修时可获得由欧洲、法国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50%的补助。
当前,要结合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土地流转等政策,也适用于乡村旅游发展。
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省扶贫计划,将省及各级财政列支的部分扶贫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对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要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在税费、信贷、营销、土地等方面,给予具体的优惠和扶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采用免费培训和输送培养、挂职等方式,加大乡村旅游发展人才培训教育和引智力度,大力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作者为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